已选择 0 活动 按此登记

主题及专题演讲

OP1 - 欢迎辞及主题演讲

时间: 2024年5月2日 (星期四) 09:30 – 11:10
地点: 香港会议展览中心, 旧翼, 2楼, S221
语言: 英语、普通话及广东话 (设英语、普通话、广东话及手语实时传译)
过去数十年,世界上大部分地区的人民一直处于稳定的社会环境中,社会发展过程具有高度的可预测性。赖以社会稳定,人类发展取得了空前的成就。然而,人类的财富增加了,但贫富差距也是有增无减,饥饿和贫穷在世界各地仍然普遍存在。收入的增长纵然改善了人类的物质生活,但膨胀的消费欲望却耗费地球大量资源,加上因消费而产生的废物,对人类和其他物种的福祉造成威胁。交通、通讯以及科技进步增加了人的移动性、便利了人类交换和获取各种的资源;亦促进了世界不同地区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但同时带来了各种思想、信念以至价值观互相冲击的风险,民族纷争和冲突导致全球不少地区陷入战争。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某些层面上使我们活得更轻松,但在很多其他方面却为我们增添许多困难。我们正处于一个复杂和不确定的时代,在机遇处处的同时,人类亦正面对着前所未有的威胁和挑战。在这个前所未有的变革时代,我们需勇于提出新的想法,以建构一个可持续发展社会的新景象。与此同时,也要寻找新的角度及方法,引导我们共同实现这个承诺。在此专题演讲环节,嘉宾讲者将会在这些领域,提出新的想法和方案,并与参加者一同探索,寻找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新景象。

讲者:

陈智思先生
陈智思先生

香港社会服务联会 主席

陈智思先生毕业于美国加州Pomona College,现职亚洲金融集团主席兼总裁及亚洲保险主席;并为香港泰国商会主席、盘谷银行(中国)顾问。陈智思先生为数家本地及海外的金融服务公司及泰国康民医院大众有限公司担任董事会成员。

公职服务上他亦涉及不少范畴,包括香港社会服务联会主席、香港赛马会董事局成员、M Plus 博物馆主席、大馆文化艺术有限公司主席、香港地方志中心执行委员会主席及团结香港基金主席。

陈智思先生曾于2008-2023年出任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香港区代表。于2004-2009年及2012-2022年被委任为行政会议非官守成员,2017-2022年担任行政会议非官守成员召集人。1998-2008年间,他是代表保险界的立法会议员。

过往公职计有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主席、岭南大学校董会主席、可持续发展委员会主席、古物谘询委员会主席、活化歷史建筑谘询委员会主席、司法人员与纪律人员薪俸及服务条件常务委员会主席等。

他先后获岭南大学、香港城市大学、香港公开大学及萨凡纳艺术设计大学颁授荣誉博士学位。此外亦为Pomona College荣誉校董。

陈智思先生于 2002年荣膺太平绅士衔;2004年获泰国政府颁发Commander(3rd Class)of the Most Noble Order of the Crown of Thailand。2006年获香港特区政府颁授金紫荆星章,再于2020年获授最高荣誉的大紫荆勋章。

孙玉菡先生
孙玉菡先生

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劳工及福利局 局长

马秀莲教授
马秀莲教授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行政学院 社会和生态文明教研部教授

马秀莲教授是国家行政学院社会和生态文明教研部教授。美国犹他大学社会学博士、统计学硕士,斯坦福大学访问学者(2017-2018),住建部科技委农房与村镇建设专业委员会专家,曾挂职烟台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副局长(2018-2019)。

主要研究方向:住房政策、城市研究、社会政策与社会治理等。出版《透视保障房:美国实践、经验与借鉴》(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8年);City and State under Globalization: A Network Approach(《国家与城市的关系:一个网路分析视角》,2012年)等着作。学术论文见刊于《社会学研究》、《公共管理学报》、《中国行政管理》、Urban Studies(《城市研究》), City & Community(《城市与社区》)、Cities(《城市》)、Housing Studies(《住房研究》)等国内外核心期刊,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以及省部级课题等十多项。

出国前,马秀莲教授就读于中国人民大学并获新闻传播学硕士,后任《经济日报》记者并获中国新闻奖。留学期间还曾获中国国家优秀自费留学生奖学金、美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博士论文提升奖等。

Ms. Louise Pulford
Ms. Louise Pulford

英国Social Innovation Exchange(SIX)行政总裁

Louise领导英国社会创新发展组织Social Innovation Exchange(SIX)逾十年。她领导的团队分布全球多个主要城市,包括伦敦、西班牙和沙地阿拉伯等地,并在全球三十多个城市举办国际交流活动,吸引超过五千人参与。SIX由全球社会创新网络,发展成大型项目协助慈善事业、企业和政府推动社会创新,以更有效的方法应对未来的挑战。

Louise自2010年起与欧盟委员会共同推动社会创新,并为多个欧洲项目提供建议。她也曾担任韩国首尔市政府社会创新谘询小组成员,并与首尔市市长合作,将社会创新和社区参与纳入城市议程。Louise现在与欧洲和中东地区的城市合作,帮助他们透过连结市民创建美好未来。

Louise是一位在跨部门╱跨国合作、桥樑搭建、未来思维和全球社会创新方面拥有丰富经验的演讲者。她定期为世界各地的政府、基金会和大学举办社会创新培训计划,并定期发表有关网路连繫和社会创新的文章。

蔡海伟先生
蔡海伟先生

香港社会服务联会 行政总裁

蔡海伟先生为香港社会服务联会(社联)行政总裁。社联代表香港超过500间非政府社会服务机构,致力促进社会服务及政策发展,以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社联为跨界别合作及社会创新意念提供协作平台,近年积极发展乐龄科技及过渡性社会房屋。

蔡先生毕业于香港大学,主修机械工程学,并于美国伊利诺斯大学(芝加哥分校)深造,取得社会工作硕士学位,现为註册社会工作者,并曾任香港社会工作人员协会会长(2004 至 2008 年)。

B1 - 大湾区养老:探讨互助互惠的人才发展与品质提升

时间: 2024年5月2日 (星期四) 11:30 – 13:00
地点: 香港会议展览中心, 旧翼, 2楼, S221
语言: 广东话及普通话 (设英语、普通话、广东话实时传译)
近年来,大湾区养老服务不断发展和提升,体现了区内致力于为高龄化人口提供高质量和永续服务的决心,而香港社会福利界护理人力资源短缺,则成为了当前大湾区养老服务发展的迫切难题之一。是次环节将会讨论大湾区养老服务的发展现状,特别是人才发展对解决香港社会福利界人力资源短缺问题的重要性,以及对大湾区养老服务发展的积极影响。透过促进合作和投放资源促进社会福利劳动力发展,我们可以建立一个可持续且有弹性的人才发展系统,以满足大湾区长者不断变化的服务需求。

主持人:

马锦华先生
马锦华先生

社联长者服务专责委员会 主席
马锦华专业管理顾问公司 总顾问

马锦华先生为香港註册社工、认可风险规划院士、是香港长者安居协会创会总干事。他自2012年始担任香港城市大学社会创新及企业精神在城大─火焰计画之执行总监、推动有关社创及社企之相关课程和活动。马先生分别于1999年获颁发优秀社工及2000年获颁授行政长官社区服务奖状。他目前是香港多间老龄社会服务机构之服务顾问、更在内地如成都锦江区之老龄服务推行培训工作、协助内地五个城市筹办与「平安钟」相关服务。马先生现时兼任香港大学及中文大学客席讲师、为香港风险规划学会之认可培训教授; 同时担任香港职训局高等学院老龄科课程顾问委员。他创立的顾问公司为社福机构提供专业顾问、导师和策略顾问等服务。 

讲者:

许凌云先生
许凌云先生

港湾智通有限公司 执行董事

许凌云先生在内地从事超过十五年养老事业,先后担任澳洲养老品牌Aveo中国公司CEO、招商局招商蛇口养老业务部总经理、復星康养集团执行总裁,创立代表性CCRC项目上海天地健康城养老社区,央企招商局养老品牌「招商观颐」并在深圳、广州、杭州等地佈局观颐养老机构。在復星集团工作期间,代表项目包括佛山禅诚医养综合体、宁波星健兰亭等养老项目。

2023年,许凌云先生在香港创办港湾智通公司,志在从「智慧、智能、智力」方面促进粤港澳大湾区的养老产业融通。

许先生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建筑工程学士,并获西南财经大学金融学硕士。早年任职上市公司金地集团,担任资本部助理总经理等职务。

陈美月女士
陈美月女士

香港圣公会福利协会有限公司 助理总干事

陈美月女士现为香港圣公会福利协会助理总干事,主要负责协会復康服务及内地事工工作。自2007年始,一直参与内地养老机构管理及专题培训、社会工作人才培训及督导等工作。另接待内地不同省市民政部、社会服务组织、大专院校及企业来访交流,并曾于内地不同的养老服务研讨会上分享经验。2024年1月,获邀出席国家标准《老年社会工作服务指南》编制研讨暨养老机构社工服务交流会,现协助制定内地《认知障碍症老人照护服务标准》。 陈女士先后取得香港理工大学社会工作学士及香港中文大学临床老人学硕士。

雷荣邦先生
雷荣邦先生

香港中国妇女会 安老服务总监

雷荣邦先生现任香港中国妇女会安老服务总监。雷先生为一名註册社工,毕业于香港大学社工系并修毕香港大学社会科学(行为健康)硕士,拥有20多年社安老服务管理经验。香港中国妇女会辖下之安老院舍及长者日间护理中心自2005年开始已透过自行研发的「e-ICP」及「e-护存」系统电子化各项护理数据以提升临床服务水平及服务质素监察。

B2 - 风波恶‧行路难:气候变化对香港弱势群体的影响

时间: 2024年5月2日 (星期四) 11:30 – 13:00
地点: 香港会议展览中心, 旧翼, 2楼, S224+225
语言: 广东话
是次分组会议将聚焦于气候变化,在香港何影响弱势社群的生活。讨论将围绕着海平面上升、极端天气事件以及经济差距如何相互交织,如何加剧了香港弱势社群所面对的挑战。

主持人:

余远骋博士
余远骋博士

世界绿色组织 创办人及行政总裁

余远骋博士是能源经济学家及气候变化专才,于英国剑桥大学取得博士学位,现为「世界绿色组织」创办人兼行政总裁。 
 
余博士于多间大学担任客席教授,定期于国际学术期刊发表有关公共政策、能源、室内环境、绿色工业及联合国绿色商业指引等文章。余博士于美国亚利桑那州的雷鸟(Thunderbird)全球管理学院取得行政人员工商管理硕士,并于银行、美国跨国企业担任管理工作超过十多年,管理经验丰富。余博士担任联合国亚太经济社会商业谘询理事会(UNESCAP)专责小组成员,成功筹办联合国绿色金融大型国际会议,同时兼任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及瑞典马尔默Malmo可持续发展合作约章工作小组成员,促进国际及本地环保事务交流。 
 
余博士亦兼任多项公职,包括环境局「惜食香港」运动委员、社创基金FOOD-CO指导委员会成员、「香港绿色建筑议会」专家委员、环境保护署空气质素指标检讨工作小组委员、发展局上诉委员会﹝城市规划﹞成员、社会影响力评估分析师协会的董事、香港资讯及通讯科技奖ICT —最佳生活时尚奖副主席评判及医疗科技首席评审,另担任BDO 环境、社会及管治ESG年度大奖评判团主席。 
 
同时余博士亦为投资银行及会计事务所就可持续投资、环境、社会及管治提供顾问专业意见,并获上市公司委任为独立非执行董事及参与绿色创科创投项目。 
 
余博士现时为香港绿色建筑议会专家委员,同时拥有绿色建筑专业人才资歷(BEAM Pro),建筑环保评估协会(BEAM Society)专家委员。余博士亦为投资银行及其它会计事务所就 可持续投资、树林碳权管理及ESG 报告提供顾问服务,同时亦为香港绿色金融协会(HKGFA)绿色及可持续房地产工作小组成员,及亚洲企业应对气候变化联盟(A4CR)的项目负责人。

讲者:

庄陈有先生
庄陈有先生

想创坊 联合创办人及行政总裁

庄陈有先生现为低碳想创坊的联合创办人及行政总裁,以及低碳金融亚洲董事会成员。庄先生早年曾于香港特区政府担任政务主任,及后出任香港乐施会总干事及国际乐施会董事会成员、香港大学「学生发展及资源中心」学生发展总监、香港失明人协进会会长、香港特区政府可持续发展委员会属下教育及宣传工作小组成员。庄先生积极推动香港社会服务发展,1991年荣膺香港十大杰出青年,1995年获英国颁授MBE勋衔。2012年入选为星岛新闻集团「2011杰出领袖」之一,并获香港大学颁授名誉大学院士。他1981年于香港大学毕业,其后1985年于伦敦经济及政治学院取得资讯系统硕士学位。

龙子维先生
龙子维先生

土地教育基金 总干事

龙子维先生现职土地教育基金总干事。过去三年策划「有种大屿」及「梅窝风土復育计划」等社区营造计划,致力推动乡郊社区经济模式,为香港培育乡郊地区创变者。通过发展社区支持农业、建立生态友善的互助生产网络,在丰富城市与乡村、人与自然共生的想像外,同时发掘地区的不平凡之处,创造具地域特性的产品。

龙先生着有《有种大屿:乡郊社区营造手记》、《再造香港:从社会创新到参与规划》等书,策划地区食农杂志《大屿食通信》。现时与学徒共营梅窝社区据点及地域品牌「好老土」。

 

冼昭行先生
冼昭行先生

明爱劳动友善社区计划 高级督导主任

冼昭行先生于2002年香港大学社会工作硕士毕业后加入香港明爱,目前为明爱莫张瑞勤社区中心高级督导主任,一直推动运用社区内在资产,保育歷史城乡聚落,实践永续发展,建立柔韧社区,勊服贫穷,曾负责一个「综合邻舍计划」、两个「邻舍层面社区发展计划」及两间「社区中心」的工作,出版着作两本地方口述歷史,亦开展多个社会创新计划包括:鼓励薄扶林村人自力保育文化地景的歷史建筑活化计划「薄凫林牧场」、以延展生活空间组织发展劏房住户的「开檯食饭邻里厨房」及「赛马会三房两厅开檯食饭社医共生计划」、推动社会关顾尊重基层清洁工人健康、安全及尊严的「劳动友善社区计划」、促进共享西营盘私人拥有社区空间的「一刻社区设计馆」等。现为医护行者义务顾问、赛马会创新社工伙伴、亦曾获选担任社联政策研究及倡议常设委员会委员。

蔡蒨文小姐
蔡蒨文小姐

明爱劳动友善社区计划 社区伙伴发展统筹

蔡蒨文小姐是一位社工及社区组织者,以社会创新元素揉合社会服务工作。目前为明爱劳动友善社区计划社区伙伴发展统筹。她从事社区发展事务,服务清洁工、基层妇女等社群,推动弱势社群的社区参与和自我充权。开展多项计划包括透过网上下活动推动跨文化社区互助、性别及种族平等的Translate for Her,透过推广感官摄影为视障人士发挥才华的Sightfeeling。现为赛马会创新社工伙伴、Translate for Her 的董事。

杨绮华女士
杨绮华女士

香港红十字会 高级经理(社区备灾)

杨绮华女士现为香港红十字会社区备灾服务高级经理,热衷于推动参与式发展及社区韧性工作。多年来积极参与海外及本地人道发展事务,包括赈灾和备灾减灾等相关工作。自2014年起加入国际红十字会减灾工作小组及城市社区协作平台,近年致力研究社区韧性发展及与气候灾害相关的议题。

杨女士特别关注香港高危地区的韧性发展工作,在本地社区引入了自然为本减灾项目,旨在减轻气候灾害对脆弱人群的影响。这些项目以香港高危地区为重点,将自然生态系统的潜力和社区合作的力量纳入减灾策略中,通过整合国际和本地经验,检视全面的韧性社区策略,解决香港高危地区面临的独特挑战。

 

B3 - 从人才管理到人才体验管理

时间: 2024年5月2日 (星期四) 11:30 – 13:00
地点: 香港会议展览中心, 旧翼, 2楼, S226+S227
语言: 广东话
面对近年的移民潮及人才流失,非政府机构有需要更全面地吸纳、培育及挽留人才,以维持优质及适时的社会服务之余,机构得以持续发展。此分组会议邀请来自不同界别的嘉宾讲者,从员工体验的角度出发,分享人才管理各个阶段所采取的策略,让参加者重新探索及建构非政府机构的人才体验管理,促进人才及机构的双向成长和发展。

讲者:

李政勋先生
李政勋先生

 Jobsdb by SEEK香港区总经理

李政勋先生拥有马来西亚多媒体大学的计算机工程学士学位。凭藉在资讯科技和物流方面的深厚经验,他于 2021 年加入 Jobsdb担任香港区营运总监,领导Jobsdb Hong Kong的销售团队、制定运营策略以及可持续战略发展。

此前,李先生曾担任 Foodpanda 的新垂直业务总监,在香港从头开始开发“快速商业”模式。 除曾在 Foodpanda 任职外,他还曾于多间大型及初创企业担任管理层,领导电子商务、配送物流等不同领域之业务。

岑皓祺先生
岑皓祺先生

Klook 香港及澳门区总经理

岑皓祺先生现为Klook香港及澳门区总经理,带领旅游、体验、休闲、餐饮及娱乐等多个领域的项目发展,打造更多元化的业务组合,为用户提供具独特性的一站式旅游和休闲体验。他协助公司制定全方位营销及行销策略,并参与公司整体规划、业务扩展,建立策略性合作关系等工作。先后透过积极促进跨界别合作,成功为香港引进多项盛大活动,有助振兴旅游业及整体旅游生态圈,为经济增长和繁荣作出贡献。岑先生以具前瞻性的领导才能和对创新的不懈追求,致力于塑造旅游业的未来,并透过体验将世界拉近。他亦非常重视指导和培育未来领袖,并积极参与业界和各大学院的演讲与分享活动。

苏婉娴女士
苏婉娴女士

香港红十字会 行政总裁/秘书长

苏婉娴女士自2015年起出任香港红十字会总裁/秘书长,负责多项人道服务、管理和筹款工作。曾参与全球多个大型灾难救援和重建项目,包括阿富汗战区、南亚海啸、孟加拉风灾、巴基斯坦地震,以及国内的水灾和地震。

苏女士积极参与本地社会服务,包括「香港街头月捐联席」创会主席、担任香港社会服务联会的「内地事务督导委员会」主席及「执行委员会」委员、「关注妇女性暴力协会」顾问、「凝动香港体育基金」筹款顾问等。

苏女士为香港中文大学文学士,新媒体理学硕士,社会工作文凭学位。香港科技大学行政人员工商管理硕士(EMBA),并修习哈佛大学商学院非牟利机构管理课程。2006年获颁「香港十大杰出青年」,2022年获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颁授行政长官社区服务奖状。

徐婉坤女士
徐婉坤女士

罗兵咸永道中国 企业可持续发展副总监

徐婉坤女士现为罗兵咸永道中国企业可持续发展团队的业务总监,在私营和公共部门企业谘询领域拥有逾十五年经验,擅长制定战略方案,推动相关项目发挥最大的商业价值或社会效益。

过去八年,徐女士聚焦于社会和福利领域的工作,她与非政府组织合作,关注多个社会议题,包括弱势儿童和少数民族的社会共融、在职贫困人士的基本需求供给、对长者的社区关爱、儿童和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以及按效果付费的社会项目合同。此外,徐女士亦善用其机构的专业企业谘询知识,促进本地非政府组织的能力建设,为他们提供免费或资助的谘询服务。

B4 - 高速资讯科技发展时代的社会服务演进

时间: 2024年5月2日 (星期四) 11:30 – 13:00
地点: 香港会议展览中心, 旧翼, 2楼, S228
语言: 广东话
此分组会议旨在探索资讯科技如何重塑社会服务,并厘清此变革对业界未来的影响。我们将探讨科技在社会服务中的现行应用及未来可能性,考虑伦理与实践议题,并反思科技进步对社工角色的挑战与机遇。此环节致力于启发对话,促进对于利用新科技于社会服务交付的原则与理念的深入思考,以期参与者能够对科技与社会服务结合的未来有更清晰的认识。

主持人:

刘翀 先生
刘翀 先生

香港小童群益会 总干事

刘翀先生现为香港小童群益会总干事,同时兼任香港中文大学讲师,拥有近30年服务青少年、家长及长者的经验。早年实践及研究范畴包括青少年外展服务、青年才艺、基层家庭、年轻父母、家长教育、金龄人士、认知障碍及照顾者、社企发展及遥距医疗等。刘先生近年专注机构发展、策略管理、社会创新及数码转型等。刘先生对人与事、时、地的互动关系感兴趣,并相信团队与多元文化,盼望透过实践、实务研究及多专业协作,推动更人本的服务发展。

讲者:

黄于唱教授
黄于唱教授

圣方济各大学 社会科学院院长

黄于唱教授现任圣方济各大学社会科学院院长。教授社会福利政策及社会工作研究等科目。近十年,他在香港中文大学和香港大学教授有关资讯科技应用于社会服务的课程。曾参与多项香港、澳门及上海有关数码共融、使用互联网的亲子行为、社会保障、退休保障及长者就业问题等研究。黄教授亦曾参与政府委托的社会福利界资讯科技发展策略顾问研究。目前他担任数间社会服务机构的资讯科技委员会的成员及主席。他亦曾担任husITa(Human Service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ssociation)的成员多年。黄教授为现任香港社会工作学报的主编。

黄柏恒博士
黄柏恒博士

香港浸会大学宗教及哲学系 助理教授

黄柏恒博士现为香港浸会大学宗教及哲学系助理教授。黄博士是一位技术哲学家和伦理学家,专注于研究人工智慧、数据技术和其他颠覆性数位技术带来的社会、伦理和政治问题。 他于特温特大学取得技术哲学博士学位,并曾担任汉堡大学资讯科技伦理研究组和牛津大学科学创新与社会研究所的研究员。除此之外,他在人工智慧伦理和治理的理论和实践层面上都有丰富的经验,更在技术哲学领域发表了不少的文章。近年他与王小伟合编《和谐科技:儒家科技伦理》(Harmonious Technology: A Confucian Ethics of Technology)。 

张俊声博士
张俊声博士

香港大学社会工作及社会行政学系 高级讲师

张俊声博士现为香港大学社会工作及社会行学系高级讲师及註册社工,多年来从事有关儿童、青少年及社区的社会工作,主要教授社会工作学士及硕士学位课程。张博士亦为「香港社会服务联会」社会发展常设委员会(2023-2024年度)之选任委员、「科创社工学会」之顾问、「社工註册局」纪律委员会备选委员小组之成员,及多份国际学术期刊之编辑委员会成员。

何振宇先生
何振宇先生

科创社工学会 联合创办人

何振宇先生现为科创社工学会联合创办人,从事青年工作十多年,任职多项服务包括社区支援服务计划、学校社会工作、网上青年外展等,擅长处理数码健康相关问题及机构社交媒体策略,曾带领负责项目获得香港资讯与通讯科技奖及十大优质社会服务奖等嘉许。何先生于2019年与友好创立社会企业「科创社工学会」,主力为非政府机构、大专院校及专业团体提供训练及谘询服务,推动社会服务数码转型及社福科技跨界协作,并参与创新服务项目的策划和管理工作。何先生是一名註册社工,持有人类学文学硕士及媒体、文化与创意都市社会科学硕士。

B5 - 促进「性/别平等」─ 多元性别观念在社会处境的实践

时间: 2024年5月2日 (星期四) 14:30 – 16:00
地点: 香港会议展览中心, 旧翼, 2楼, S224+225
语言: 广东话
回应性/别多元及弱势社群的需要,机构主动回应未为察觉及关注的服务空隙,探索不同议题,并推广公众教育。这分组会议汇聚新型及自资营运社会服务机构,展现灵活机动及创新多元的特色,以展示艺术品的方式及讲者分享,与参加者一起探讨「性/别平等」议题,了解被忽略及受到微歧视的群体的需要,以及他们的生活处境。此分组会议有助了解多元性/别议题,鼓励持份者积极参与推动多元、平等和共融的社会环境、文化与价值观及和政策等,推动香港成为更公平、和谐与尊重多元发展的社会。

主持人:

张丽华女士
张丽华女士

香港社会服务联会 会员联系及服务总主任

张丽华女士拥有社会工作学学士学位和传理学文学硕士学位。她的现职是香港社会服务联会(社联)会员联系及服务总主任,负责推动小型机构的发展,促进社联会员之间的联系与交流,并倡导机构成员关注的拨款议题。她是一名註册社工,曾经服务过各种不同的人群,包括边缘青少年、戒毒康復者、少数族裔家庭、单亲家庭、精神健康问题患者和失业中年等等。

讲者:

庄子慧女士
庄子慧女士

关注妇女性暴力协会 总干事

庄子慧女士是一名註册社会工作者,现为关注妇女性暴力协会总干事,累积超过二十年的前线及管理社会服务经验。庄女士专注于女性与暴力及精神健康工作范畴,对于性暴力相关政策及支援服务有深入瞭解,一直致力于非津贴社会服务机构工作,关心性别平等及性别暴力的议题。 

林宝仪小姐
林宝仪小姐

青跃 ─ 青少女发展网络 创办人及策略顾问

林宝仪小姐Bowie于2011年创办青跃 ─ 青少女发展网络并担任总干事,为超过15,000名处于边缘地位的年轻女性提供赋权和支援服务,包括健康、教育和就业支援。近年转任策略顾问继续支持青跃发展,并同时获得Fire Tree Philanthropy 的支持,探索如何能更有效地支援香港年轻人的心理健康。 
 
林小姐于2020年获得香港赛马会的奖学金,完成芝加哥大学布斯商学院的EMBA学位,同时于香港大学修读非营利组织管理的硕士学位。她于2022年获Gen.T未来领袖奖项认可,以及香港Marie Claire颁发的「Inspiring Women Award」。她现时兼任大馆及香港赛马会Level Mind项目的谘询委员会成员。

廖珮珊女士
廖珮珊女士

香港妇女中心协会 总干事

廖珮珊女士现为香港妇女中心协会总干事,致力于推动香港弱势妇女的权益。她领导协会从15名员工扩展至现时愈100名员工,并将服务与政策倡导结合,以应对照顾者、单亲母亲和其他基层妇女面临的挑战。廖女士现正担任香港社会服务联会照顾者政策与服务发展谘询小组成员、岭南大学社会科学硕士(国际比较社会政策)顾问委员会成员,以及香港中文大学性别研究中心执行委员会成员。 

伍希彤小姐
伍希彤小姐

关怀爱滋 服务总监

伍希彤小姐2006年加入「关怀爱滋」参与青少年性教育工作,2022年成为服务总监,统筹管理男男性接触者、少数族裔、多元男士爱滋病预防及性健康项目以及感染者支援服务。伍小姐带领「关怀爱滋」旗下社区健康社企 –「My Place」的整体业务发展,为大众提供友善、可负担的全面性健康服务。她曾于「母亲的抉择」工作,带领学校全面性教育及意外怀孕少女服务。亦曾以商界的角色于公关顾问公司工作,带领团队分别与卫生署、药业公司,大学等伙伴设计大型精神健康、癌症治疗教育等企划及政策倡导项目。伍小姐热衷于参与社区健康服务创新变革,打破健康不公平,她完成香港浸会大学传理学院学士及研究硕士课程,现正于伦敦卫生与热带医学院修读全球健康政策课程。 

温泽仁先生
温泽仁先生

性别空间 创办人╱主席

温泽仁(小强)是一位跨性别男生。他于2015年成立「性别空间」,支援处于性别过渡不同阶段的跨性别者,并与不同界别的持份者一起推动社会改变。过去十年,他参加了各种探讨跨性别议题的区域和国际会议,例如世界跨性别健康专业协会(WPATH)研讨会、亚太跨性别健康蓝图会议和联合国「亚洲同志」(Being LGBT in Asia)计划的区域对话。2016年,他获颁发香港杰出跨性别共融大使大奖。
 
小强自开展性别过渡以来,对个人和社会如何理解性别越感兴趣。他制作了一部寻找自我的获奖短片《Kaspar X——假若我有灵魂》,他希望日后能以他的(跨)性别视角探索更广阔的世界。他的澳大利亚护照上的性别是X,而他的哲学硕士论文是研究有关于父母对跨性别子女经歷性别过渡的应对经验。

B6 - 大数据分析:拥抱智慧城市蓝图,加速社会服务数字化转型

时间: 2024年5月2日 (星期四) 14:30 – 16:00
地点: 香港会议展览中心, 旧翼, 2楼, S221
语言: 广东话 (设英语、普通话实时传译)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已成立数字化经济发展委员会,致力于引领香港数字经济的发展方向及制定发展蓝图。为充分利用先进的信息科技,例如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和地理空间分析技术等,特区政府预期在2025年底前改进百多项数字政府及智能城市方案。除了提供更多的电子政府服务,亦会制定以数据为基础的政策,建立及加强数字化和智能化的公共服务。是次分组会议将分享特区政府的智慧城市蓝图和相关计划,促进社福界在建立数字化路线图的知识共享,并讨论如何通过数据和分析,在服务规划和营运上更具洞察力,有助管理层作更前瞻性的决策。

讲者:

黄敬文先生
黄敬文先生

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创新科技及工业局  副政府资讯科技总监

黄敬文先生现为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副政府资讯科技总监。他协助制订推进香港数字政府和智慧城市建设的政策和策略性措施,以加强本地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数据流通及推动本地资讯科技业界发展,为加快数字经济发展奠定稳固基础。此外,黄先生积极推动数码共融及推广在社区中应用数码科技。

陈宇俊测量师
陈宇俊测量师

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发展局 空间数据办事处总监

陈宇俊测量师从事专业测量工作逾二十年,涵盖范畴包括工程测量、海道测量、地籍测量和空间数据分析/管理。陈测量师自2021年中出任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发展局空间数据办事处总监。过去数年,陈测量师积极参与发展智慧城市和空间数据共享平台的工作。空间数据共享平台是《香港智慧城市蓝图》中一项重要措施。而空间数据共享平台入门网站已于2022年底开放供公众免费使用。网站提供以数码地图为基础的一站式平台,开放和分享政府空间数据。公众可以在入门网站善用不同空间数据,藉以开拓各种应用的可能性,推动数码经济和共融,改善生活质素。陈先生为香港测量师学会资深专业会员、皇家特许测量师学会会员、註册专业测量师(土地测量)。

邱达根先生
邱达根先生

香港特别行政区 立法会议员(科技创新界)

邱达根先生现为立法会(科技创新界)议员,致力推动科创发展,他是一位科创政策倡议者、科技企业创业者及资深投资者,积极参与香港科技界发展,现为「产学研1+计划」督导委员会主席、「数字化经济发展委员会」、「引进重点企业谘询委员会」、「北部都会区谘询委员会」、「创新科技与产业发展委员会」及「第三代互联网发展专责小组」非官方成员,以及香港资讯科技联会会长。

社会服务方面,邱先生现为医院管理局成员、医管局资讯科技服务委员会主席、以及天水围医院管治委员会主席,现时亦担任「青年发展委员会」辖下「凝聚青年行动小组委员会」委员、「体育委员会」成员及香港壁球总会主席。

 

姚国燐先生
姚国燐先生

赛马会乐龄同行计划 研究及系统支援主任

姚国燐先生现时担任「赛马会乐龄同行计划」研究及系统支援主任,曾带领针对长期痛症的老年人的治疗小组,并为朋辈支援培训和服务制定创新的研究理念。他擅长数据分析、研究针对具有抑郁徵状的长者的朋辈支援网络以及创建年龄友善环境。在开发逐步介入模式的服务使用者数据库过程中,他与资讯科技、研究和临床团队建立了紧密的合作,通过数据库系统中获得了宝贵的见解和用户体验,并专注于研究、临床和资讯科技系统的无缝整合,以提高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 姚先生具有独特的心理学和工程学背景,他在香港中文大学获得心理学硕士学位,并在香港科技大学获得机械工程学士学位。

张树培先生
张树培先生

赛马会乐龄同行计划 培训主任及高级社工   

张树培先生现为香港大学「赛马会乐龄同行计划」团队中担任培训主任及高级社工,专责该计划的培训内容。张先生亦为执行计划的非政府服务机构提供临床个案谘商。他曾任职于多个非政府服务机构,包括青少年及长者的精神健康服务、家庭暴力介入服务和基层家庭的支援服务。在临床个案取向上推动及聚焦「经验为本」的治疗方式,透过当事人在治疗过程的体验和临床的治疗关系,学习为自己负责、自由地增进自我暸解,探索自己的信念。

李玉芝女士
李玉芝女士

圣雅各福群会 总干事

香港资讯及通讯科技奖 智慧市民(智慧共融)银奖得奖者(2020及2021年)

B7 - 青年精神健康 X 青年参与

时间: 2024年5月2日 (星期四) 14:30 – 16:00
地点: 香港会议展览中心, 旧翼, 2楼, S226+S227
语言: 广东话
研究显示每六位年轻人就有一位受精神疾病的困扰。在医学治疗以外,还有哪些方法回应庞大的需要?当中如何促进青年的参与?是次分组会议将分享促进青年参与讨论和回应精神健康需要的多元手法,包括透过与意见领袖(KOL)合作,以生活化方式与青年交流精神健康相关话题、以睡眠质素及梦境作为切入点,关心青年的情绪状态、亦有结合中医和社工的介入,以全人角度了解青年的身心健康。透过跨专业界别的对话,此环节将探讨以多元化的策略回应青年人的需要,发掘青年精神健康服务的其他可能性。

主持人:

何仲豪先生
何仲豪先生

救世军 高级主任(青年、家庭及社区服务)

何仲豪先生现为救世军青年、家庭及社区服务高级主任,从事儿童及青少年服务逾三十年,包括青少年外展、学校社工、儿童及青少年综合服务、推动青年人以变革者身份参与社区、建立跨代、跨文化共融社区,及支援居住于劏房青少年的身心健康等项目。何先生是一名註册社工,协助机构推动社会创新计划之余更积极回应青少年精神健康的需要。

讲者:

游绮文女士
游绮文女士

香港游乐场协会 副总干事(社会工作部)

游绮文女士现为香港游乐场协会副总干事(社会工作部),负责督导和管理工作,并协助机构发展。在儿童和青少年服务领域拥有逾二十五年经验,积极推动青少年精神健康和关注青少年睡眠质素。2017年参加第一届赛马会社工创新力量,以种子基金推行「瞌一HUB」项目,以创新的方式开展青少年精神健康服务,持续于「赛马会平行心间计划」发挥及应用。 该项目以睡眠/失眠为评估及介入作新尝试,成功吸引多个媒体报导。

游女士是一名註册社工,拥有香港理工大学社会工作学士学位、香港中文大学应用社会研究硕士学位及香港城市大学心理学硕士学位。她热衷于吸收不同学术领域知识和融合不同观点,打造一个让年轻人拥有身心健康、有希望、有成就感的成长环境。

 

杨康仪女士
杨康仪女士

香港青年协会 全健空间(香港)青年工作干事

杨康仪女士现为香港青年协会全健空间(香港)的青年工作干事,曾负责统筹「Recharge Uself ─ 年轻照顾者及早识别及介入计划」,为情绪病患者的年轻照顾者和大众提供辅导、治疗小组、和讲座等不同范畴的服务。她毕业于香港浸会大学社会工作系,目前致力发展低密度心理治疗以及网上青年联繫服务。

刘浩泉医师
刘浩泉医师

基督教香港信义会社会服务部 中医师

刘浩泉医师专注于戒毒诊症十多年,主力诊症吸食不同种类毒品,并患有精神病的吸毒者。刘医师认为建立相关的循症医学架构对临床介入十分重要。他与香港中文大学中医中药研究所合作,曾针对冰毒、大麻以及现正进行的可卡因进行先导研究与及相关成效发佈,藉改善失眠及情绪失调达致提升戒毒动机,成果备受肯定。刘医师更参与了情志病门诊工作,去年在陈廷骅基金资助下,开展年青情志病患者的综合治疗计划,以改善失眠以及缓解情志失调为主要治疗目标,效果理想。  

刘医师早年毕业于香港大学化学理学士,任职中学化学科教师。他曾经歷情绪病困扰,康復后转读香港中文大学中医学学士。

 

梁舒婷小姐
梁舒婷小姐

基督教香港信义会社会服务部天水围青少年外展社会工作队 计划经理

梁舒婷女士现为基督教香港信义会天水围青少年外展社会工作队之计划经理,负责「健康拆焦中医青少年情绪健康社区支援计划」。计划透过中医、表达艺术治疗师、临床心理学家及社工的多专业协作,以辅导、小组及工作坊等形式介入有情绪困扰及失眠问题的青少年。

梁女士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社会工作学系,并有五年青少年外展工作经验。她协助青少年面对由家庭、学校、职业、人际关系及社会环境所带来的压力,照顾青少年的成长发展需要。近年青少年自杀率上升,梁女士于前线工作中亦观察到愈来愈多青少年出现自伤行为及念头,因而提升对青少年精神健康的关注。

B8 - 善用科技构筑社区愿景

时间: 2024年5月2日 (星期四) 14:30 – 16:00
地点: 香港会议展览中心, 旧翼, 2楼, S228
语言: 广东话及普通话
在2022年,政府公布了《香港创新科技发展蓝图》,社会面临着科技的革新。然而,我们需要思考如何善用这些科技,以更好地服务社会,特别体现在社区中。在科技和创新的背景下,社会服务和社区持份者是否具备更有利的条件,以实现社区愿景?本次讨论会邀请讲者从人口趋势和居民需求的地区观察出发,分享善用科技推动社区创新的意念和计划。同时,通过实际经验和未来发展的讨论,探讨推动科技应用以改善社区生活所需的软件和硬件设施,包括持份者之间的合作。

主持人:

缪志仁先生
缪志仁先生

社会创新及创业发展基金(社创基金)专责小组 副主席

缪志仁先生自社会创新及创业发展基金(社创基金)成立以来一直为该专责小组的成员,目前担任其副主席。社创基金于2020年委聘由香港社会服务联会(社联)牵头的合作联盟成立乐龄科技平台,旨在推动乐龄科技的发展和应用,提升长者生活质素和自理能力,及为他们的家庭、照顾者、护理员和护理机构提供支援。

讲者:

黄昕然先生
黄昕然先生

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民政事务总署 深水埗民政事务专员

黄昕然先生在1999年加入特区政府政务职系。他曾于政制事务局、衞生福利局、旅游事务署、香港驻柏林经济贸易办事处、商务及经济发展局、财经事务及库务局、环境局等工作。他在2020年12月起担任深水埗民政事务专员,期间因统筹为长者及学童接种新冠疫苗的工作,获颁行政长官公共服务奖状。自上任后,他致力提倡以科技及数据分析处理民生「痛点」,使深水埗成为智慧社区。深水埗曾落实的相关项目包括劏房户专用空气净化机、乐龄科技、被动式辐射制冷涂层、协助视障人士的有声巴士站等。

王楠女士
王楠女士

腾讯SSV银髮科技实验室 营运负责人 

王楠女士现任腾讯SSV银髮科技室营运负责人。她率先提出将腾讯的AI能力应用到银髮人群的机构养护、居家看护的安全守护中,推动腾讯科技力量在老龄化的探索和实践。

水志伟先生
水志伟先生

团结香港基金 副总裁兼研究部联席主管

水志伟先生现为团结香港基金副总裁兼研究部联席主管,在公共政策的领域累积不少经验,而且研究范畴甚广,涵盖经济及科创发展、金融科技、绿色金融、生物科技、乐龄科技、艺术创新及社会创新等方面。近年,其研究团队发布多份领先市场的报告,推动香港在央行数码货币、环境、社会和管治(ESG)、绿色债券、港深生物科技合作发展及乐龄科技生态等方面的建设,从多方面为香港的发展出谋献策。

其研究团队与香港社会服务联会合作,发表香港首个《乐龄科技概况报告》及后续的《乐龄科技──构筑龄活社区》研究报告,助力香港构建完善的乐龄科技生态。团队亦获联合国亚洲及太平洋经济社会委员会邀请合作,共同撰写报告总结中国、日本及韩国推动乐龄科技的经验。

 

B9 - 照顾者充权与资讯科技

时间: 2024年5月2日 (星期四) 16:15 – 17:45
地点: 香港会议展览中心, 旧翼, 2楼, S221
语言: 广东话及英语 (设英语、普通话、广东话实时传译)
近年来,如何更好支持照顾者引起广泛关注。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最近推出了24小时照顾者支持热线,及其他社区支持措施,以纾援照顾者压力。科技创新被视为最具发展潜力的解决方法,有效提高护理质量和改善护理计划管理,从而亦能减轻照顾者的负担。是次分组会议将探讨资讯科技怎样为支持照顾者工作提供新方向,减轻照顾者负担,并提升照顾质量。

主持人:

庄明莲教授
庄明莲教授

圣方济各大学 教授

庄明莲教授现任圣方济各大学研究教授(前称香港明爱专上学院)。她投身社会工作(社会老年学)的实务、管理、研究及教学四十多年。曾任劳工及福利局高级研究主任,以及香港城市大学的学者,教授及社会工作专业领导。庄教授荣获超过四千万港元的研究基金进行约60项研究,出版90多篇学术论文以及参与90多个国际及地区会议。庄教授热衷社会服务,分别担任多间志愿机构的董事局成员、副主席或主席。她获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邀请加入多个专责委员会,例如「安老事务委员会」、「社区投资共享基金委员会」、「携手扶弱基金谘询委员会」及「『老有所为活动计划』谘询委员会」等。她亦获选为「香港社会工作教育院校协会」的创会会长(2015-2019)。庄教授曾获香港特区政府颁授「荣誉勋章」,获香港城市大学颁授「卓越教学奖」及「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颁予年度教资会「杰出教学奖」。

讲者:

施燕婷女士
施燕婷女士

新加坡护联中心 总监(看护与社区心理健康署)

施燕婷女士现为新加坡护联中心看护与社区心理健康署的总监,领导护理支援行动计画的发展与执行,旨在于护理过程中辨识、赋权和协助照顾者。她与她的团队发展合适的照顾者资源,并试行全新的暂託服务为照顾者提供休息。她参与领导社区心理健康总体规划(The Community Mental Health Masterplan)的发展与提高部门处理心理健康能力和推动综合精神健康网络的发展。其中一个关键项目是推行认知障碍症友善社区(Dementia Friendly Communities),推动社区照顾者、社区合作伙伴、企业和非政府组织在安全和包容的社区中为认知障碍症患者及其家人提供支援。

庄婉瑜博士
庄婉瑜博士

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那打素护理学院 助理敎授

庄婉瑜博士现为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那打素护理学院的助理教授,专注于「情境行为科学」(Contextual Behavioral Science;CBS)方面的研究。她的研究主要针对「接纳与承诺治疗」(ACT)在特殊需要儿童和慢性病患者家庭中的应用。庄博士发表多份学术文章,并获邀出席多个专题演讲,获不少研究基金的支持;此外,她同时担任全球情境行为科学协会评审委员会的首位亚洲主席和《情境行为科学期刊》的编委会成员,在本地护理领域应用CBS方面的贡献获得国际肯定。

庄博士最新研发的Pai.ACT®,将人工智能中的自然语言处理与ACT相结合,提供个人化的粤语心理健康介入。这个人工智能聊天机器人Pai,接受了大量粤语治疗过程的对话纪录训练,使Pai在粤语对话中成功运用ACT情绪支援技巧的准确度超过80%,使它能模拟ACT 辅导人员的对话风格和同理心,呈现类似人与人的互动模式,为照顾者及家长提供一种贴心及方便有效的心理支援工具。

 

蔡嘉仪女士
蔡嘉仪女士

圣雅各福群会 高级经理

蔡嘉仪女士现为于圣雅各福群会持续照顾高级经理,拥有接近二十年的服务长者的经验,一直致力服务长者及护老者,积极构思创新服务模式,如「656照顾者好帮搜」等服务以回应服务需求。 蔡女士先后取得香港中文大学社会科学社会工作学士及香港大学老年学硕士。

B10 - 基层医疗特效药:「社会处方」的角色与效益

时间: 2024年5月2日 (星期四) 16:15 – 17:45
地点: 香港会议展览中心, 旧翼, 2楼, S224+225
语言: 广东话
社会普遍将医学治疗视为疾病控制及康复的唯一手段。然而许多研究发现,医学治疗仅对维持整体健康状态起部份作用。世界卫生组织(WHO)近年提倡「社会处方」的概念,强调将个人与适合的社会干预措施联系起来,综合社会及医学治疗的手段,协助患者解决健康背后的根本问题。「社会处方」的概念在世界各地愈趋普及,例如,英国已正式将联系工作者的制度纳入国民健康服务(NHS)体系。然而「社会处方」在香港仍然是一个相对新的概念,但亦有一些先导性项目正在实践。近年设立的地区康健中心(DHCs)协调不同社区资源,正好为实践「社会处方」提供了良好的试验平台。是次分组会议旨在分享实践的经验,并探索在政策层面如何推动本港落实「社会处方」及发展其他相关措施。

主持人:

范宁医生
范宁医生

医护行者 创办人

范宁医生过去十年致力于推广全民健康和发展基层医疗。他强调需要集结社会各个领域的努力,才能实现全民健康和保持老年人的生活质素,这些领域包括改善城市设计、公共服务、私营市场运作、教育、就业、房屋、健康饮食、社会融入、社区参与和灭贫等。 

范医生认为每个人都在努力维持健康,因为没有什么比「过得好、死得好」更重要。他主张基层医疗需以跨专业模式和社医共生作为骨干。他支持圣雅各福群会深水埗地区康健中心的工作、香港明爱合作推广「社区客厅」,以确保提供可及性基层医疗服务的选择。范医生现时专注于机构「毋忘爱」的工作,推动发展「临终慈悲关怀社区」(end-of-life compassionate community)。

他担任的公职包括香港大学和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的名誉临床助理教授、香港中文大学公共卫生学及基层医疗学院健康公平研究所导师、深水埗地区康健中心执行委员会委员,医务卫生局基层医疗健康办事处社区药房发展专责小组成员、以及房屋局的公共住房福祉「共筑.幸福」顾问。

游佩珊小姐
游佩珊小姐

香港社会服务联会 政策研究及倡议主任

游佩珊小姐过往十年在本地不同社会服务机构从事社会服务及研究工作。她于2017年加入香港社会服务联会,现时负责房屋及健康相关的政策研究工作。她近年推展不同社群健康研究调查、出版研究刊物及社联政策报、举办跨业界的研讨会等,从中认识了不少于地区开展的基层医疗服务案例,以及了解到本港不同弱势社群所面对的健康问题。

讲者:

陈盈博士
陈盈博士

香港中文大学赛马会公共卫生及基层医疗学院 研究助理敎授

陈盈博士现为香港中文大学赛马会公共卫生及基层医疗学院研究助理敎授。陈博士是一名公共卫生学者,热衷于为医疗健康问题寻找以社区为本的解决方法,并致力于推动一个人人皆可及时接触医疗服务的社会。近年致力为外佣、认知障碍症患者和劏房家庭提供支援,并获得Wellcome Trust 和香港赛马会慈善信託基金的资助。评论散见《经济日报》、《明报》等。

陆志聪医生
陆志聪医生

尚至医疗 副主席及首席医务总监

陆志聪医生现为尚至医疗副主席及首席医务总监。陆医生是香港一位资深医疗管理人员,先后于医管局总办事处和四个医院联网工作,曾担任九间医院的医院行政总监和三个医院联网的联网总监廿一年,2021年从医管局退休。  

陆医生长期参与医疗、社福和教育的义务工作,其中包括医务委员会、公益金、不同的病人组织和非政府机构,近年亦参与开展社会房屋计划。陆医生现时是中文大学、东华学院、三育书院、拔萃男书院和另外两间中学的校董,他亦是香港社会服务联会执行委员会成员和香港赛马会遴选会员。陆医生于2019年获政府委任为太平绅士,2020年获中文大学医学院颁发杰出校友奖。

梁佩如博士
梁佩如博士

香港復康会 总裁

梁佩如博士现为香港復康会总裁。香港復康会倡议全人健康、社会参与以及共融有利环境,为长期病患、长者及关注健康人士提供基层医疗、无障碍运输及旅游、社区復康和持续照顾服务。香港復康会亦为世界卫生组织委任的西太平洋区其中一所復康协作中心。

梁博士致力推动身心灵全人健康工作,并于多份国际期刋及书籍发表相关论文。梁博士为香港社会工作专科院院士、香港大学行为健康教研中心院士及秀圃老年研究中心院士。梁博士亦担任整笔拨款督导委员会委员,奖券基金谘询委员会委员,香港公益金入会、预算及分配委员会委员,粤港澳大湾区社会服务专业联盟董事,同时也为香港不同的病人自助组织的顾问。

马佩雯女士
马佩雯女士

香港青年协会 全健综合大楼 单位主任

马佩雯女士现为香港青年协会全健综合大楼单位主任,负责开展全人健康(Wellness)及基层医疗服务项目,她率先引进英国社会处方,培训青年成为「全健师」,在社区担当桥樑和倡导者,提供个人化的全方位健康改善计划,整合社区资源,以支援身心社健康。透过网上和实体渠道,促进社医协作,提升大众健康意识,培育健康管理能力,推动社区全健文化。

B11 - 采用通用设计概念建构宜居城市

时间: 2024年5月2日 (星期四) 16:15 – 17:45
地点: 香港会议展览中心, 旧翼, 2楼, S226+S227
语言: 广东话
为应对贫富差距、气候变迁、性别平权等议题,联合国于2015年,启动「2030永续发展目标」。当中多项目标提及残疾人士,特别是有关教育、成长及就业、不平等、无障碍的居住环境、资料搜集及监察永续发展目标等。就永续目标10「减少国内及国家间不平等」以及目标11「促使城市与人类居住具包容、安全、韧性及永续性」,是次分组会议邀请多位讲者分享于香港及大湾区为残疾人士建构平等及具永续性的城市的知识及经验。

主持人:

伍杏修先生
伍杏修先生

香港復康联会管理委员会(社联復康专责委员会)委员

伍杏修先生是註册社工,香港復康会前任总裁。伍先生现为康復国际香港地区国家秘书。

讲者:

关国乐博士
关国乐博士

康復国际 亚太区副主席

关国乐博士现为康復国际亚太区副主席。关博士是一位建筑师兼通用设计和通达顾问,在建筑界拥有逾四十年本地及国际经验,多年专注于通用设计和无障碍环境、交通和包容性旅游项目。他于香港创办UDA Consultants Ltd(通用设计和通达顾问),担任董事总经理。

关博士曾担任联合国顾问,负责编撰题为「为亚太地区的残疾和年长人士改善无障碍环境」的技术指南,并为联合国亚洲及太平洋经济社会委员会的「促进残疾人士无障碍环境」培训课程提供资源,更就该委员会在亚太地区推广无障碍旅游提供专业意见及顾问服务。他于2006至2016年间任国际復康协会的纽约国际技术和无障碍委员会全球主席,现为该会亚太区副主席。

关博士曾任平等机会委员会无障碍工作小组,以及屋宇署《设计手册:畅通无阻的通道》技术委员会成员。现为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康復谘询委员会成员、RAC无障碍小组委员会主席、RAC-RPP无障碍建筑环境专责小组召集人。

黄俊恒先生
黄俊恒先生

香港失明人协进会 会长

黄俊恒先生是一位视障人士。他自2021年起担任香港失明人协进会会长,自2002年起担任多个视障人士自助组织及復康团体的领导工作。黄先生亦兼任香港復康联会管理委员会委员及辖下视障人士服务网络召集人,多年来一直关注与残疾人士,特别是视障人士有关的公共政策,致力争取残疾人士的平等机会。

叶少康先生
叶少康先生

骋志发展基金 创办人及主席

叶少康先生现为商策顾问有限公司(商策战略及策略顾问)、诚匯创方有限公司(ESG社会价值投资)行政总裁及董事。叶先生同时创办了非牟利机构「骋志发展基金」慈善教育基金及「中港文化交流促进会」国际文化交流平台。平台一直与不同机构合作,近年机构更协助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致力于提倡粤港澳大湾区的人才发展和孵化项目。透过举办不同的交流团和大专生实习计画,给予两地青年扩宽眼界和实践梦想的机会。 

叶先生致力推广残疾人士体育运动,于2011年获香港特区政府颁授荣誉勋章及香港城市大学颁授荣誉院士。同时他是香港城市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及香港浸会大学荣誉讲师。2014 年,获颁「香港精神奖」狮子山企业精神奖。2021年获香港岭南大学颁授荣誉院士。 

 

严楚碧女士
严楚碧女士

香港復康联会管理委员会(社联復康专责委员会)副主席

严楚碧女士现为香港復康联会管理委员会(香港社会服务联会復康专责委员会)副主席。

严女士是视觉艺术设计师。多年前因交通意外导致其颈椎受损,需以轮椅代步。过去十年积极参与无障碍政策的倡议工作,并致力推广伤健共融及生命教育,同时在电台及网上媒体平台担任节目主持。 

 

B12 – 共创对话

时间: 2024年5月2日 (星期四) 16:30 – 17:45
地点: 香港会议展览中心, 旧翼, 2楼, S228
语言: 广东话
要达致「凝聚各界 共创永续社会」,需要一个能让各界「共创对话」的平台,更需要年青人的参与,让社会上不同议题得到充分讨论及关注。 此分组会议将会邀请多位创办社会企业的大学生,与高峰会参加者进行对话,交流彼此想法及观点。 除了大学生的分享,此环节为不同持份者建构对话空间,共同创造不同的可能性。

讲者:

张俊禧先生
张俊禧先生

Sportcanheal852 创办人

Aron 是 Sportcanheal852 的创始人,也是香港空手道队的前成员。他的竞赛生涯中获得了众多殊荣,包括赢得香港组手冠军、在东亚空手道联盟锦标赛中获得第三名,以及在世界空手道锦标赛中跻身前32强。

Aron 目前正在香港浸会大学进修第二学士学位,专攻体育运动及康乐管理。他的目标是通过体育介入来增强心理健康,他热衷于将学者和教练的力量结合起来,创造出一种促进体育运动系统化和学术化介入的强大协同效应,以提升心理福祉。

 

关政洋先生
关政洋先生

Youth Incubator 创办人

Calvin是香港科技大学的学生,致力于促进Social Empowerment. 他创立了Youth Incubator,这是一家旨在为中学生配对不同课外活动的社会企业,并担任Enactus HK(由学生发起、专注于社会创业的国际非政府组织香港分会)孵化部门的经理。

王柏轩先生
王柏轩先生

MetaGreenX 创办人

PAPA Wong, 一位就读于香港科技大学金融专业的学生,热衷于青年赋能和对环境产生积极影响。他创办了两家初创公司——Metaprint和MetaGreenX。Metaprint致力于为香港学生提供人工智能物联网元宇宙STEAM教育,而MetaGreenX则专注于创新产品,旨在提高香港幼苗的存活率。PAPA的愿景是实践环境可持续发展,并教导下一代用他们自己的知识和技能改变世界。

施智先生
施智先生

Stote 联合创办人

Chi 是 Stote 的联合创办人,致力为纺织废物重新赋能,延续纺织物的剩余价值。他在香港大学修读决策分析及认知科学,曾任职服装业的供应商管理,负责多个流程改善专案。同时,他创立了 Stote,以纺织废料为原料,提供各种服装配饰及活动纪念品,推广升级再造及可持续时尚的概念。

梁永熹先生
梁永熹先生

Stote 联合创办人

Kenny 是 Stote 的联合创办人,致力为纺织废物重新赋能,延续纺织物的剩余价值。他在香港中文大学修读酒店管理,曾于多间本地企业任职产品管理。他其后创立了 Stote,运用纺织废物及环保物料,提供环保的酒店用品,帮助酒店业实践可持续理念。

李文先生
李文先生

稻筑 联合创办人

Tommy Li 是香港大学一年级的硕士生,主修环境管理。他总是喜欢参加不同的比赛和志愿工作。他还获得了第三十一届杰出专上学生服务奖。他与其他大学的学生共同创办了一家名为RiceFort稻筑的初创企业。RiceFort稻筑是一个致力于稻壳回收升级和可持续发展的创新绿色材料团队。通过利用稻壳废弃物,RiceFort创造高品质、环保友好的材料和产品,体现了对可持续发展的承诺。

钱俊亨先生
钱俊亨先生

 Lead App Developer, ReCube

Isaac是香港科技大学的计算机科学五年级生,目前在ReCube担任Lead App Developer,负责Web App的管理与开发。ReCube是一个重用餐具租借服务,旨在减少即弃餐具,透过三个Re-Reuse x Reward x Reduce的理念,提供高效、标准化的外卖重用餐具方案。Isaac致力于开发和管理ReCube的Web App,并持续学习和探索新技术,以满足用户需求并为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N1 - 画出好心情

时间: 2024年5月3日 (星期五) 10:30 – 11:30
地点: 香港会议展览中心, 旧翼, 展览馆3FG, 星级对话
语言: 广东话
都市生活,成长,我们在种种的压力下,往往不自觉的忽略了自己内在的需要,也压抑了自己真正的感受。本港著名图文画家大泥,将亲自带领艺术工作坊,让参加者去探索自己内心世界,从中发现自己,明白自己,更重要是知道其实生活、自己,是可以有更多可能性的。

主持人:

大泥
大泥

本地着名图文作家

大泥,图文作家。创作了《白熊和男孩 — 他俩互相扶持,彼此鼓励,向前走,一起发现更美丽的新世界》。水彩作画,配合窝心文字,治癒风格作品曾在2011年至2016年于东方日报专栏《爱看见世界》每天刊载。

大泥图文出版作品:《我们都市有童话》、《大泥音乐绘本 — 一个人去旅行》、《和你在一起》、《我们都市有童话》2011修订版、《因为爱》、《喜欢自己》、《生命的宝藏》及《假如我们不放弃》。

创作以外,大泥近年于香港多间大专院校、中小学从事插图教育工作、生命教育及情绪教育工作。

G1A - 社创提案:利用创新解决方案促进环境可持续性

时间: 2024年5月3日 (星期五) 11:00 – 11:45
地点: 香港会议展览中心, 旧翼, 展览馆3FG, 话盒子
语言: 广东话
本环节将会邀请不同社福机构的创变者及社创企业家,介绍多个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相关的社创项目,分享他们在创建兼具商业及环境可持续性项目的过程当中所面对的挑战和经验。欢迎有兴趣了解个别项目的参加者,在活动结束前留下你的卡片或联络方式,在活动后与项目团队交流及探索更多合作的可行性。

讲者:

黎晓桦女士
黎晓桦女士

低碳想创坊 高级项目主任

低碳想创坊于2014年成立,致力培育及发展活跃的社群,以香港的年青人和学生为目标受众,鼓励他们通过创意、教育和行动来应对气候变化和发展可持续的低碳生活。 项目特别注重跨界别持份者的参与和以方案为本的过程,以及提高社区对气候变化议题的关注意识。

伍隽颖女士
伍隽颖女士

土地教育基金 项目经理

土地教育基金于 2013年成立,致力透过社区营造及公众教育,以实践三项宗旨:

- 致力改善弱势社群的生活 ;

- 保育生态环境及文物古蹟 ;

- 教育大众保护生态环境及文物古蹟的重要性。

黄嘉汉先生
黄嘉汉先生

蜜语 共同创办人

「蜜语」于2020年成立,致力于通过保育、教育、和职业在香港保育蜜蜂,并构想蜜蜂和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未来。蜜蜂和人类有着微妙而交织的关系,有助于支持这两个物种的福祉。蜜蜂是人类营养和健康不可或缺的农作物的重要「传粉者」。人类通过提供栖息地、花卉等资源和管理蜂箱,为蜜蜂营造支持性环境发挥关键作用 。

黄靖羲先生
黄靖羲先生

The Loops Hong Kong 创办人

The Loops Hong Kong于2019年成立,定位为一站式资源回收中心。提供月费上门回收服务,每月$128,定时上门回收四十款家庭废料,并提供专业分类、压缩回收及消毒重用等服务,全方位善用所有资源。

项目聘请待业的家庭主妇,提供弹性及家庭友善的工作时间,让她们有能力为家庭及社会作贡献。

韩骏谦先生
韩骏谦先生

GreenPrice 共同创办人

GreenPrice由韩骏谦先生、Allison Chan、Ben So和Cherissa Hung创立,于2016年12月在九龙区开设第一间门市店舖,专门售卖临期货品。

这个社创点子始于大学的社会创新比赛。项目团队希望建立一个不单是以折扣吸引消费者发掘优质商品的地方,更希望创造一个社区平台,让人们可以学习和讨论可持续生活的方式,同时希望与顾客建立关系,了解他们的喜好,并説明他们实现自己的目标。

G2A - 解构Z世代:所有能力的个人、团队及企业层面的策略

时间: 2024年5月3日 (星期五) 11:00 – 12:30
地点: 香港会议展览中心, 旧翼, 展览馆3FG, 升级工作室
语言: 广东话
Z世代是职场的新劳动力,招聘和挽留具有不同学历背景、能力和特点的人才非常重要。为促进雇主、人力资源专业人员和团队领导者更深入了解年轻一代的特性、职志发展与兴趣、建立团队共识的技巧及促进对多元共融工作间的友善措施,以发挥Z世代的潜力,工作坊将涵盖应用一项名为VASK的框架,为工作岗位配对人才;套用《Netflix 给力》一书提倡的创新动能人才策略,分析工种的复杂性、模糊性及重复性,制定工作任务,巩固团队默契;及透过伤健共融指数及评估工具,检视企业伤健共融政策与措施的发展状况。【*VASK元素包括审视价值(Value)﹑态度(Attitude)﹑技能(Skills)及知识(Knowledge)。】

主持人:

陈丽珠女士
陈丽珠女士

香港经济日报 社长及总经理

陈丽珠女士毕业于香港大学,拥有工商管理硕士学位。现为香港经济日报总经理兼社长,已在该集团服务近十三年。她领导过不同的业务单位,包括招聘平台CTgoodjobs、经济日报出版社和ET教育等,带领各部门从印刷媒体转型为综合数码平台,在集团的战略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陈女士在加入经济日报之前,拥有丰富的管理和亚洲区市场推广及业务发展经验,服务于本地和跨国企业,包括虹志电脑亚洲区市场总监、戴尔计算机香港区总经理及中国销售部总监等。

陈女士熟悉组织发展和变革过程,曾担任机构发展顾问及企业教练。2022年,陈女士获香港市务学会颁发院士称号,并获得总部位于英国的国际教练学会委任,负责大中华区企业和组织发展的义务工作。

讲者:

李冠桦先生
李冠桦先生

社会企业「义游」 市场及发展经理

李冠桦先生现为社会企业「义游」市场及发展经理,在市场营销领域包括数码营销、广告推广、活动管理、客户关系管理和公共关系方面拥有丰富经验 。李先生曾于商界、国际非牟利机构及大型慈善组织从事相关职位,擅于应用商界的行销策略,为社福机构作宣传推广 。李先生领导「义游」在短短一年间在社交媒体上的追踪者急升十倍,每月平均接触超过八十万用户,贴子互动率平均高达15%,期间更培育超过一百位社群编辑。李先生带领机构在疫情下转型,同时为社福机构及大专院校等提供行销、教学及社交平台管理顾问服务。

李展熙先生
李展熙先生

香港基督教服务处 副主任

李展熙先生现为香港基督教服务处质素及人才培育部副主任,以及TOP专业培训与发展服务的部门主管。李先生一直致力推广人才配对的重要性。同时,他是香港生涯发展自评基准的先驱,积极运用一个有系统的自我完善框架,推动学校和社福机构建立达至国际水平的生涯发展活动,为青年营造有利的成长环境。李先生持有香港中文大学的社会服务管理硕士学位,亦是一位企业教练和性格透视®认可(二级)培训师。

崔宇恒先生
崔宇恒先生

CareER 联合创办人及行政总裁

崔宇恒先生现为CareER的联合创办人及行政总裁。崔先生是一位视障人士,多年来致力以创新的方法和政策支援高等学歷残疾人士或有特殊教育需要的人士。他于2014年创办CareER,曾获Zero Project Award 2021颁发殊荣,及于2019年获香港社会服务联会颁发「最具成效中小型非政府资助社会服务机构大奖」。2022年,崔先生被Tatler评选为Gen.T Leader of Tomorrow。
 
崔先生于2021年及2023年分别在哈佛政府学院和哈佛商学院接受高级管理培训。在加入CareER前,他曾于多间跨国企业工作,以及为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和其他法定组织出谋献策。崔先生曾在香港科技大学MBA课程及香港城市大学社会工作硕士课程担任嘉宾讲师,推动多样性、平等和包容性的主题。崔先生热爱运动,研习咏春拳及参与冬泳。

N2 - 变.好. D ─ 创作人 x 创变者 x 精神健康

时间: 2024年5月3日 (星期五) 11:30 – 13:00
地点: 香港会议展览中心, 旧翼, 展览馆3FG, 星级对话
语言: 广东话
近年青少年精神健康问题日趋严重,备受关注。此环节将邀请多位艺术文化界人士,亲临分享他们成长与事业打拼的心路历程,以及如何透过艺术及多媒体创作,以创意及艺术转化为影响力,引发社会大众的关注青少年精神健康问题,为社区带来持续的改变。

主持人:

钟一诺教授
钟一诺教授

香港中文大学公共卫生及基层医疗学院 副教授 及 著名音乐人

钟一诺教授被称为「现代文艺復兴者」。一方面,他是一位专注于社会流行病学和生物伦理学的大学学者,在学术领域有重要贡献;另一方面,他是一位屡获殊荣且位居排行榜首位的歌唱界艺术家。

钟一诺教授现为中大公共卫生及基层医疗学院副教授、香港中文大学(中大)生物伦理中心联席总监及中大健康公平研究所副总监。他也是中大老年研究所的研究员(礼聘)。他在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获得文学学士学位(公共卫生科学),在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彭博公共卫生学院获得MHS学位,并在香港大学获得博士学位(社会和生命歷程流行病学)。他预计于 2025 年从哈佛医学院生物伦理学硕士 (MBE) 课程毕业。

作为一名社会流行病学家,钟教授的研究利用生物医学伦理和社会公义的视角来审视健康和健康不平等的社会决定因素。他目前正在研究贫困、匮乏、社会经济劣势、环境和住房因素以及移民身分等社会决定因素。钟教授也特别关注弱势族群的健康,包括移工和罕见疾病患者。此外,他亦有研究与老年相关的问题,例如多重疾病和长期/临终照顾。总括来说,他的研究目的是为国内外的卫生服务和公共政策提供更多及更广的资讯。

钟教授发表过一百多篇经过同行评审的国际出版文章,并作为首席研究员和联合研究员获得多项总额超过 1,000 万美元的研究经费。他经常进行跨学科和国际合作。其中一项重大成就是在香港成立了第一个由世界专家组成的纵向队列国际联盟来研究香港健康的社会经济不平等状况。钟教授目前亦担任由国际生物伦理协会主办的「2024年世界生物伦理学大会」(WCB)国际顾问委员会的董事会成员。

钟教授一直积极参与社会服务,具有相当的公众影响力,他是香港生死学协会的副会长,该协会是一家社会企业,专注于创新生死教育、预设照顾计划、香港的长期护理和死后安排等项目;并于2017-2018年共同主持香港唯一的「生死教育」广播节目。2019年与人合编刊物《生死教育讲什么啲》。

在学术以外,钟教授亦是一位歌手、制作人、词曲作者、电台主持人和音乐教育家。他与其兄长Henry组成了的音乐组合「钟氏兄弟」,在香港福音音乐、爵士乐、蓝调音乐和发烧音乐界具有影响力,并赢得过一些重要奖项。钟教授也曾于各大音乐节亮相,包括Clockenflap、Freespace Jazz Fest等。最后,钟教授致力于音乐推广及教育。 他是广播节目「爵士钟情」的主持人。自2014年起,他担任香港大学「爵士乐:歷史与鑑赏」课程的创始人和讲师。他也是艺穗会2018年「爵士乐‧说」社区工作坊系列,以及2020年西九文化区「爵士乐的演变」公开讲座系列的讲者,旨在促进大众对爵士乐的认识与欣赏。

讲者:

大泥
大泥

本地着名图文作家

大泥,图文作家。创作了《白熊和男孩 — 他俩互相扶持,彼此鼓励,向前走,一起发现更美丽的新世界》。水彩作画,配合窝心文字,治癒风格作品曾在2011年至2016年于东方日报专栏《爱看见世界》每天刊载。

大泥图文出版作品:《我们都市有童话》、《大泥音乐绘本 — 一个人去旅行》、《和你在一起》、《我们都市有童话》2011修订版、《因为爱》、《喜欢自己》、《生命的宝藏》及《假如我们不放弃》。

创作以外,大泥近年于香港多间大专院校、中小学从事插图教育工作、生命教育及情绪教育工作。

卓亦谦先生
卓亦谦先生

著名导演及编剧

卓亦谦先生,香港电影编剧家协会成员、电影《杀破狼 ·贪狼》、《今晚打丧尸》编剧、第38届香港电影金像奖创作总监。2013年毕业于香港城市大学创意媒体学院,主修电影艺术,2022年执导及编写尔冬陞监制电影《年少日记》。

G1B - 社创提案:利用创新解决方案促进社会创效

时间: 2024年5月3日 (星期五) 12:00 – 12:45
地点: 香港会议展览中心, 旧翼, 展览馆3FG, 话盒子
语言: 广东话
「创汇点」作为社创基金的协创机构之一,自2015年开始培育多个社会创新项目。本环节将邀请多个机构创变者及社创企业家,介绍多个与社会创效有关的项目,分享如何运用不同的创新手法回应各种社会问题,并探讨在实施过程中面临的挑战、成就以及未来发展。活动参加者将了解社会创新的力量以及如何应用创新思维来推动社会变革。欢迎有兴趣了解各个社创项目的参加者,在活动结束前留下你的卡片或联络方式,在活动后与项目团队交流及探索更多合作的可行性。

讲者:

叶晓慧女士
叶晓慧女士

妳想煮意(香港)有限公司 创办人

香港人常因工作繁忙牺牲健康饮食;妇女因照顾家庭之经验不被认可而就业无门。「妳想煮意」透过社企模式聘请妇女制造餸包,达致妇女充权及就业,并推动健康自煮的饮食文化。

黎俊业先生
黎俊业先生

再生玩具店 创办人

「再生玩具店」提倡废物再造,不但让玩具重生,更用纸皮创造各式各样的玩具,激发青少年的创造力,促进可持续发展的使命,积极于环境、社会、治理方面创造共享价值。

- 从废弃物创造无限价值:提倡共享及自制玩具,减少滥买及浪费,「让玩具重生.让价值再生」;

- 从互动关系创造欢乐时光:帮助弱势社群,让不同阶层的小朋友共享制作玩具的乐趣;

- 从社区关怀和欢乐活动带来城市转化:与本地学校、机构合作提供培训,促进创新发展。

陈钰霖女士
陈钰霖女士

每悦事有限公司 创办人

Happeriod是香港首个综合线上月经教育和产品平台,致力引入最新的月经产品及建构一个尊重包容的环境,让大家分享经验及了解身体。透过打破社会常规,促使月经议题普及。项目旨在帮助来经者找到合适的月经用品、建构月经友善社会及推广身体自主。

陈伊敏女士
陈伊敏女士

老姜 创办人

「老姜」是香港首个倡导「迎老」生命教育(Ageing Education)的创意传播平台,以真实故事改变社会对「老」的刻板印象,激发想像力,并透过跨代互动、演讲、培训、多媒体创作、品牌故事传播,重塑对「老」的想像,项目邀请不同世代一起探索渐老的意义,推广多元文化和生活方式。

当中项目「辣姜」(Old Ginger Academy)获社会创新及创业发展基金资助,培训二百多名长者讲述自己的故事,经过深度培训的「老姜大使」成为大学课堂的真人教材,目前已参与十五个科目的跨学科创意教学,与上千名大学生深度互动,呈现长者的多样化,增进跨代共融。

Dr. Rico Chan
Dr. Rico Chan

Beyond Vision International Limited 创办人及行政总裁

Beyond Vision International(BVI)旨在提高视障人士的生活质量。项目团队相信,获取艺术和文化的视觉资讯是普世人权。期望通过创新的工具、培训和增进体验,为视障人士提供获取视觉资讯的机会,协助他们积极参与艺术和文化,激发创造力和学习兴趣。同时运用创新工具,以及社会设计、触感工具设计的专业,为视障人士充权。

项目设计师发明了「触感–听觉互动系统」(TAIS),以及「触感图像词汇系统」(TVVS),透过同步触感和声音体验,建构脑内影象,让视障者也能感受艺术。

G2B - 真人故事分享+共创关怀病患及照顾者友善社区工作坊

时间: 2024年5月3日 (星期五) 13:00 – 14:30
地点: 香港会议展览中心, 旧翼, 展览馆3FG, 升级工作室
语言: 广东话
目前,社会大众仍普遍将「预设照顾计划」及「纾缓照顾服务」等同临终及末期病患的安排,其他人士较少关注。的确,如何保持健康和提升生活质素往往是年长人士、病人及其照顾者的优先考虑。面对病患或身体转差,弱势社群更需要面对贫穷、缺乏亲友及社区支持等问题,导致无法妥善照顾自身及家人面对严重疾病的需求。此环节将邀请服务使用者分享他们的各种需要,探讨如何建立关怀友善社区,以及为病人规划现在及未来照顾计划时的各种考虑。

主持人:

屈紫薇女士
屈紫薇女士

Country Director, Pedius Srl

屈紫薇女士于2011年开始了她的社会企业家之旅。在DID HK Ltd的支持下,她创立了「对话体验。无声」(Dialogue Experience - Silence)和「艺宴坊」这两个项目获得香港社企奖励计划2013创意思维大奖。而全球首创的无声剧场晚宴「艺宴坊」则为参加者带来独特的「创效于乐」(社会效益与娱乐体验并重)体验,向公众展现艺术的新角度,并通过一群聋人才艺向大众展示了艺术世界的不同视野。她还将自己的职业生涯委託给支持不同残障和弱势群体的工作,领导着各种项目,从改善生活到赋予力量。

 

卢翰豪先生
卢翰豪先生

英国特许市务学会香港分会 主席

卢翰豪先生现为英国特许市务学会香港分会主席及国际食品安​​全协会执行委员会成员。自2022年起,卢先生担任香港理工大学专业进修学院客座讲师。卢先生是一位品牌、行销和业务开发专业人士,在资讯科技、食品和饮料以及娱乐等各个行业,拥有二十多年亚太市场的管理经验,同时拥有服务波音、惠普、强生、安捷伦等跨国财富五百强企业的客户经验。专业领域涵盖品牌管理、特许经营和数据分析业务开发等。

自2015年起,卢先生担任「社会创新及创业发展基金」协创机构「创匯点」的顾问。2024年获社联邀请担任「照护食」星级大使。卢先生现为cpjobs.com的专栏作家,曾参与担任广州移动电视、上海东方卫视、香港Movie++及马来西亚EnjoyTV等多个节目主持人。

譚建元博士
譚建元博士

香港理工大学应用社会科学系 高级讲师

谭建元博士现任香港理工大学应用社会科学系高级讲师,同时,为社会政策及社会企业学士课程的课程主任。他的研究范围包括男性特质、性暴力和社会政策问题。他曾在数个学术期刊上发表过论文,包括《家庭问题期刊》、《情感障碍期刊》、《社会企业学期刊》和《香港社会工作期刊》。除了学术工作外,谭博士还担任了关注妇女性暴力协会和明爱荃湾社区中心的委员。另外,他曾担任香港社会服务联会政策研究和倡议委员会委员,一直关心基层住屋及生活质素的问题,并为社会房屋共享计划完成了社会影响评估,瞭解住户生活质素的转变。

彭桓基先生
彭桓基先生

邻舍辅导会 副总干事

彭桓基先生现为邻舍辅导会副总干事。邻舍辅导会辖下逾八十个服务单位为有需要的人士提供多元化的家庭、青年、安老、康復、社区发展、教育、医疗及内地服务,每年服务超过二百万人次。

彭先生是跨界别专业顾问,他创立的顾问及培训公司擅于应用敍事治疗理念于体验设计(Experiential Design)、行政管理、社会创新及人事培训。彭先生拥有超过二十年社会福利事务经验,他曾发起、投资及营运本地及海外不同的社会企业,亦曾担任香港中文大学兼职讲师。彭先生的专业资格包括香港註册社会工作者、加拿大註册戒赌辅导员、澳大利亚心理健康急救导师和澳大利亚叙事治疗师。学术领域包括社会工作学、市场营销学、刑事司法和叙事治疗。

杨佩贤小姐
杨佩贤小姐

香港社会服务联会 项目经理(社会房屋)

杨佩贤小姐于2017年起协助推动社会房屋共享计划及组合社会房屋计划,支援计划整体运作及与房屋营运机构紧密合作,共同建立社会房屋的运营和服务。杨小姐于香港城市大学获得社会科学学士学位。曾在社联政策研究和倡议及社会发展部门工作,擅长管理进行社会影响评估及推广实证为本的服务发展。

关诺文先生
关诺文先生

香港社会服务联会 经理

关诺文先生现为香港社会服务联会经理,协助倡议及推动生死教育和晚期照顾服务的工作。关先生曾于不同的非政府机构担任前线及管理的工作十四年,一直透过教育、训练和倡议等工作,推动和改善不同的健康议题。关先生在香港城市大学获得社会科学学士学位,并在香港理工大学获得社会工作硕士学位。

讲者:

陈蔚斯女士
陈蔚斯女士

陈蔚斯女士是一名罕见疾病患者,自幼患上「多发性骨骺发育不良」,经基因检测确诊为「嵴髓小脑萎缩症第35型」。 二十岁前曾接受八次手术,大专时期身体状况转差直至不能自理。

陈女士自2012年起先后为三个病人组织担任理事,及后重拾音乐兴趣,于2019年加入香港共融乐团参与大型音乐演出,亦参与社区的生命及音乐分享讲座活动。现为香港肌健协会理事会成员及香港罕见疾病联盟项目主任,致力服务罕见疾病患者。

在职╱隔代照顾者─文文
在职╱隔代照顾者─文文

Carer Matters 发起人及朋辈工作员(护老)

文文要照顾年届100岁,患有认知障碍症的长者。曾因「隔代照顾者身份」而被歧视。现为朋辈工作者,将经歷及照顾经验与同路人分享。

文文是Facebook专页 《我家有个大bb》版主及《我家有个大bb - 隔代照顾者防撞板秘笈》作者 。

榕姐(潘婆婆)
榕姐(潘婆婆)

75岁的榕姐(潘婆婆)现时一家三口住在社会房屋。她每日晨早五时起床为家居打点一切,既要照顾行动不便的丈夫,又要为30多岁患有轻度智障儿子预备饭菜。作为家庭的主要照顾者,即使外出买菜亦不放心家中丈夫。而她身为长者,对于晚年生活安排,因忙碌照顾家庭,一心只求先上楼,往后的生活与照顾,需靠社区资源与政府支援,见步行步,随遇而安。

邱女士
邱女士

75岁长者,曾独力照顾四子女及患有认知障碍症的家姑,现与46岁、患有自闭症的智障儿子同住。她独力摸索出自己一套育儿方法,早年医生诊断儿子不能说话,她就每天带儿子坐巴士,讲解路途上的景物,同时培养儿子理财观念、煮餸技巧,经常带儿子出门,让他认识区内各店铺员工、诊所医生,希望日后儿子能够长久在社区生活。

黄先生
黄先生

63岁的退休人士。2007年,妻子确诊俗称「渐冻症」的运动神经元疾病,经歷十年全天候照顾者生涯。他感嘆太太求医路途幸运,不但在发病后短时间内确诊,对症下药,而且获介绍使用不同先进的仪器,令太太病况大部分时间均颇为稳定,夫妻二人更经常到台湾旅行。太太病逝后,他转为照顾体弱的母亲,之后他亦不时探访及帮忙病友。

G1C - 共创可持续社区:参与式设计减废城市

时间: 2024年5月3日 (星期五) 13:00 – 14:30
地点: 香港会议展览中心, 旧翼, 展览馆3FG, 话盒子
语言: 广东话
香港即将实施固体垃圾征费。根据海外经验,尽管垃圾征费将能有效减低废物量,但推行初期仍然面对种种困难与挑战,对弱势社群以致中小商户影响更甚。此共创工作坊将邀请「政,商,社」各界持份者集思广益,共同商议可行方案,以减少政策可能对弱势社群带来的负面影响,并推动不同持分者共创「你想」再生社区。

主持人:

黄珮婷小姐
黄珮婷小姐

Humans Matters 社会永续工程师

Humans Matter 是一间以应用认知与行为科学为本、多元化的设计及谘询顾问公司,善于与客户及伙伴共同创建切合人性的转型项目(transformation projects)。凭藉对各种设计工具与认知科学的专业知识,Humans Matter 确保转型旅程包括提升主管及团队的行动能力(ability to act)(其中包含能动力(agency)、自我效能(self-efficacy)、开放心态、提升技能,以致转化行为习惯)。

Humans Matter 的专业经验包括:为大型企业开展可持续发展业务转型(sustainability transition)、领导力和软技能(leadership and soft skills)培训、改善职场心理及文化等。 客户涵盖私营与公营机构、基金会以至非政府机构。

Humans Matter 的团队超过 140 人,当中包括专业管理顾问、认知和神经心理学家、领导力教练,以及来自不同专业的设计师。 其办事处设于香港、新加坡、美国和法国。

N3 - VIP招待酒会 (只限邀请嘉宾)

时间: 2024年5月3日 (星期五) 14:00 – 14:20
地点: 香港会议展览中心, 旧翼, 展览馆3FG, 星级对话
语言: 广东话

M1 - 与香港金融发展局合办 : 政策对谈 及 专题讨论「亚洲慈善和影响力投资的新兴趋势:机遇与挑战」

时间: 2024年5月3日 (星期五) 14:20 – 16:00
地点: 香港会议展览中心, 旧翼, 展览馆3FG, 主舞台
语言: 英语、普通话及广东话 (设英语、普通话、广东话及手语实时传译)
香港素以厚丰的慈善公益历史和关爱文化而闻名。在慈善公益事业领域,香港亦被公认为全球最具活力及前景的城市之一。2023年,香港特区政府发布新政策,将善用香港在慈善公益事业、资产管理以及作为联通中国及世界的桥梁的独特优势,积极推动香港成为区域慈善中心,作为培养业界人才、汇聚慈善资本、以及促进跨界别合作的枢纽平台。此次专题研讨会目的为鼓励参加者就推动香港成为区域慈善中心所需的基础设施和资源进行讨论。第一部份「政策对谈」将从检视现行政策措施、家族办公室和企业的角色,以至串连共享价值与可持续发展的国际趋势等范畴作深入探讨。第二部份「专题讨论」将会邀请四位海外及中港两地的嘉宾讲者,介绍和讨论亚太地区慈善公益事业和影响力投资的新兴趋势。几位嘉宾讲者的精辟见解将为本港未来在慈善公益领域的发展和定位提供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主持人:

陈智思先生
陈智思先生

香港社会服务联会 主席

陈智思先生毕业于美国加州Pomona College,现职亚洲金融集团主席兼总裁及亚洲保险主席;并为香港泰国商会主席、盘谷银行(中国)顾问。陈智思先生为数家本地及海外的金融服务公司及泰国康民医院大众有限公司担任董事会成员。

公职服务上他亦涉及不少范畴,包括香港社会服务联会主席、香港赛马会董事局成员、M Plus 博物馆主席、大馆文化艺术有限公司主席、香港地方志中心执行委员会主席及团结香港基金主席。

陈智思先生曾于2008-2023年出任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香港区代表。于2004-2009年及2012-2022年被委任为行政会议非官守成员,2017-2022年担任行政会议非官守成员召集人。1998-2008年间,他是代表保险界的立法会议员。

过往公职计有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主席、岭南大学校董会主席、可持续发展委员会主席、古物谘询委员会主席、活化歷史建筑谘询委员会主席、司法人员与纪律人员薪俸及服务条件常务委员会主席等。

他先后获岭南大学、香港城市大学、香港公开大学及萨凡纳艺术设计大学颁授荣誉博士学位。此外亦为Pomona College荣誉校董。

陈智思先生于 2002年荣膺太平绅士衔;2004年获泰国政府颁发Commander(3rd Class)of the Most Noble Order of the Crown of Thailand。2006年获香港特区政府颁授金紫荆星章,再于2020年获授最高荣誉的大紫荆勋章。

贾安霈女士
贾安霈女士

香港财富传承学院 行政总监

贾安霈女士于2024年出任香港财富传承学院学院行政总监。贾女士在金融服务业从业超过二十年,并在家族办公室领域累积了深厚的专业知识和卓越的领导才能,而她目前担任香港家族办公室协会(FOAHK)主席。此前,贾女士曾担任多个高级管理职位,包括联合家族办公室的首席策略长及内地券商的海外业务首席执行官。贾女士曾在香港、新加坡、纽约和台北等地的国际金融公司工作,具备广泛的国际视野。贾女士持有多伦多大学商业学士学位,及芝加哥大学布斯商学院工商管理硕士学位。

讲者:

金乐琦教授
金乐琦教授

香港财富传承学院 董事
香港科技大学金乐琦亚洲家族企业与家族办公室研究中心 创始主任兼资深顾问

Mr. Patrick Brothers
Mr. Patrick Brothers

HolonIQ 行政总裁

Patrick Brothers是全球影响力智慧平台HolonIQ的联席行政总裁和联合创始人。他领导HolonIQ的资料和深度技术团队,为世界各地的政府、机构、基金会和投资者提供策略、影响力和投资等方面的谘询,以推动更具包容性和可持续发展的未来。

Patrick Brothers在全球影响力投资和策略方面发挥影响力。他致力于促进公私营部门之间的合作和协作以应对全球挑战。他领导的HolonIQ全球领袖高峰会已在全球30多个国家举办,活动匯聚全球顶尖领袖,透过讨论和合作解决包括经济发展、环境可持续性、教育和医疗创新等迫切的全球议题。

在加入HolonIQ之前,Patrick Brothers曾在能源、基础建设和教育领域担任主席、首席执行官和高管等职务,负责策略、技术和企业发展工作。他的职业生涯始于担任澳洲陆军军官,领导伞兵部队进行侦察和人道主义援助行动。之后他在德勤担任高级顾问,主要负责併购和企业融资,客户包括世界各地的主权财富基金和私募股权等。

Patrick Brothers拥有Australian Graduate School of Management的工商管理硕士学位,及新南威尔士大学的电脑和数学学士学位,并且在Duntroon皇家军事学院以领导和军事技能一等奖成绩毕业。

谭红波先生
谭红波先生

中国基金会发展论坛 副秘书长

谭红波先生现为中国基金会发展论坛副秘书长。谭先生曾任职于救世军、泛海公益基金会等国际国内公益组织,熟悉公益慈善项目管理、基金会运作等。谭先生毕业于中央民族大学新闻专业,并于北京师范大学取得公共管理硕士学位。

中国基金会发展论坛是有志于追求机构卓越、行业发展的基金会自愿发起的行业平台。2008年,在当时的民政部民间组织管理局指导下,八家机构发起「中国非公募基金会发展论坛」;2016年转型为「中国基金会发展论坛」;2017年,中国基金会发展论坛秘书处在北京市民政局註册为北京基业长青社会组织服务中心。

林晓锋教授 工程师
林晓锋教授 工程师

荟港资本有限公司 行政总裁

林晓锋教授为一位工程师,于2021年加入荟港资本,现为行政总裁。林教授现兼任香港中文大学、香港城市大学和香港理工大学客席教授,监督博士研究生,并任教人工智能、物联网科技和创业课程学科。自1996年起,林教授从事创新科技研发,积极参与创新科技界专业及公共服务。并于2004年创办Sengital Limited 港科研有限公司,现为集团主席。林教授带领公司十多年来获得数十个科技奬项及专利。他担任创新科技基金评审委员,审批拨款超过十三年。林教授现为香港科学园创科会督导委员会主席,亦是香港工程师学会会员、香港电子业商会执行委员、香港电子科技商会执行委员,以及多个创新科技组织创会会长。林教授服务香港应用科技研究院董事会六年,现担任物流及供应链多元技术研发中心主席,并于2015年获选为香港十大杰出青年(工商界),以及于2019年获颁行政长官社会服务奬状和于2023年获行政长官任命为太平绅士。

邓咏茵女士
邓咏茵女士

香港赛马会 慈善事务总经理(体育及公益慈善研究院)

邓咏茵女士于 2000 年加入香港赛马会,在2012 年加入马会慈善信託基金之前曾负责马会业务发展工作。邓女士现时负责策划及建议拨款策略和创新公益项目,并透过推动公益项目对社会产生正面影响。她的主要工作领域是体育,通过创新方法和与持分者合作,将体育运动推广至社会不同阶层,以及制定支持香港精英运动员发展的策略。邓女士最近参与了新成立的公益慈善研究所(Institute of Philanthropy),透过结合「智、善、行」(智慧、善款、行动),向业界提供可靠的公益慈善知识、涵盖不同界别的知识基础和发展指标,以加强香港、全国、亚洲,甚至其他地区慈善业界的专业化。公益慈善研究所致力与基金会和其他机构合作,制定具影响力的方案,共建美好社会。 邓女士在加拿大Queen’s University获得环境科学学士学位,并在香港大学获得城市规划硕士学位。

G2C - 从就业到人才培训 ─ 在香港栽培多元种族人才

时间: 2024年5月3日 (星期五) 15:00 – 16:30
地点: 香港会议展览中心, 旧翼, 展览馆3FG, 升级工作室
语言: 广东话
据2021年的香港人口普查,约有620,000名居港少数族裔,其中逾七成年龄介乎于25至54岁之间,正是本港宝贵的人力资源。然而,由于文化差异及其他社会因素,聘用少数族裔并未普及。此环节将介绍「官、商、民」界别有关种族共融的人才培训的成功例子。

主持人:

邓嘉丽女士
邓嘉丽女士

香港社会服务联会 家庭及社区服务主任

邓嘉丽女士自大学时期起拥有超过10年的青年及社区工作经验。她的工作范围涵盖海外及内地关爱计划,推动线上到线下的社区服务,以及跨界别的创新合作。她专注于扶贫、精神健康、多元共融及人才培训。

2021年1月,邓女士加入香港社会服务联会(社联),进一步发展家庭及社区的服务及倡议工作,包括少数族裔青年。

她拥有香港大学的社会工作学学士学位和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文学硕士学位,亦是一名註册社工。

艾穆智先生
艾穆智先生

元朗大会堂 活动干事

艾穆智先生一直深信于探索和追求个人热忱的力量。他在岭南大学开启了他的学术之旅,攻读文学学士学位。在求学的时候,他有幸在几所小学和中学兼职教授英语课程。虽然他很享受这样的经歷和与学生互动的机会,但他意识到成为一名全职教师并不是他长远的志向。

出于对寻找更符合个人理想职业的渴望,艾穆智先生勇敢地踏进了社会服务的领域。目前,他在元朗大会堂的PRAISE计划中担任活动干事,这个角色为艾穆智先生提供了一个平台,让他能够为香港的少数族裔出一分力,致力改善大家的福祉,并积极为社区带来正面的影响。因此,他有幸能够参与和规划各项促进社区发展及福利的工作。

在发表2023年施政报告之前,政府在全香港举办了多场地区谘询会。艾穆智先生有幸被选为其中一名代表,与行政长官就改善少数族裔的社区事务进行对话。是次的交流激发了他对少数族裔人士的生活质素和福祉有进一步的追求,并希望自己继续能够为族群产生影响力。

艾穆智先生非常享受这趟旅程,并勇于迎接所有挑战,希望透过自己的努力和付出,将来能为社会的发展作出贡献,以及为自己和社区创造一个更充实和更有意义的生活。

讲者:

赵汉文先生
赵汉文先生

浸信会爱羣社会服务处 总干事

赵汉文先生是註册社工,工作经验超过30年。他在精神健康服务、职业復康、企业社会责任界别协作和扶贫方面,具丰富经验。自2014年起,赵先生致力推动职场共融文化,发展多元种族人士就业服务。多年来,赵先生亦在机构推动内部创新,并以创新社会服务与介入模式,在各项目中与社区内的持份者合作,建立合作平台。

赵先生热心参与不同界别协作,除出任社联执行委员会委员及共创发展策略委员会主席外,亦于劳福局及多间大学的谘询委员会担任顾问工作。

赵先生在取得社会工作学士和工商管理硕士学位后,于香港大学社会工作及社会行政学系先后取得精神健康与非营利管理硕士学位。此外,也于2015年在哈佛商学院修毕行政人员深造课程。

狄雷龙先生
狄雷龙先生

浸信会爱羣社会服务处 註册社工

狄雷龙先生是一位在本港出生及长大的印度裔香港人。他在香港接受教育,就读于专为多元文化学生指定的学校。他精通粤语、英语、旁遮普语、印地语和乌尔都语,并于 2020 年成为註册社工。

过去三年,他受聘于浸信会爱群社会服务处担任全职社工,专注于为多元文化青年提供就业服务及职业培训计划。狄先生的愿望一直是作为一名社会工作者为社区服务,他认为自己是一个调解员,可以弥合招聘公司和多元文化人士之间的差距,从而创造更多的职业机会并培养人才库。

此外,他也担任香港社会工作者协会多元种族社会工作分会的召集人。在此职位上,他为多元文化社会工作者的专业发展做出贡献,向政府官员倡导多元文化社区的需求,并减少使用「少数族裔」一词。

潘崇晃先生
潘崇晃先生

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消防处 高级消防队长(少数族裔)

潘崇晃先生是消防处的一位经验丰富的消防员。在他的专业生涯中担任过各种职位,职责范围涵盖了行动、牌照、政策和招聘事宜。

自2023年7月以来,潘先生担任「少数族裔青少年发展团队」(EMYDT)的领队,该团队于2019年成立,旨在协助少数族裔青少年融入社会、培养正面价值观及规划职业路向。团队与不同学校及非政府组织合作,举办各类活动和节目,鼓励少数族裔青少年加入消防处。另外,团队一直致力透过「共融同行 消防精神」计划,为少数族裔属员提供职场上的协助,以及提升本处为本港少数族裔提供的服务质素。计划荣获香港优质顾客服务协会颁发「优质顾客服务大奖2022─客户关怀奖金奖」。

简澳沙玛先生
简澳沙玛先生

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消防处 消防员

简澳沙玛,现年26岁,香港出生并长大。中学毕业后,他追逐儿时梦想,加入了消防部队。在过去四年,他一直是一名忠诚且敬业的消防员。

在小学时期,澳沙玛首次参观消防处,消防员的专业形象和他们的消防车让他激动不已,这一经歷至今仍鲜明地留在他记忆中。

到了高中,他又一次在家附近的消防处举行的开放日活动中参观消防处。这次参观让他深入了解消防员的日常生活、职责和加入他们行列的途径。这些经歷激励着澳沙玛成为消防员的目标,他致力于体能训练和学术学习。完成中学之后,他更加努力地朝着梦想进发。凭借着坚强的意志和不懈的努力,他在22岁时成功成为了消防队伍中的一员。

澳沙玛回顾自己的成长道路时充满感激,对所有帮助他达成目标的人和经歷心存感激。

曾俊雄先生
曾俊雄先生

原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创始人、首席执行官兼首席技术官

曾俊雄先生是原动力科技有限公司的创始人、首席执行官兼首席技术官,拥有多年的电脑生成环境(Computer Generated Environment)经验。他早年创办了雅索(香港)有限公司,专注电脑图形领域,其后于2016年创办原动力科技有限公司,带领团队开发沉浸式虚拟实境技术。凭藉3D应用、结合位置追踪、虚拟实境引擎和游戏引擎软件经验,取得了技术突破,并广泛应用于教育、乐龄科技和復康工作。

曾先生亦是种族多元共融的倡导者,致力创造积极,共融的工作文化。他聘用少数族裔青年担任程式员,并与多个非牟利组织合作,为他们提供工作体验。

Mr. Joshua William Allagay Jenner
Mr. Joshua William Allagay Jenner

原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软件工程师

Joshua William Allagay Jenner是一位25岁的英菲混血儿,出生并在香港长大。在这个充满活力的城市中长大,Joshua就读国际小学和中学,沉浸在多元文化和经验之中。他对电脑工程和编程的热爱始于年幼时期,花费无数的时间探索数字领域。

Joshua对科技的热情驱使他在大学攻读了计算机科学学士学位。凭藉他的学术背景,他进入了专业世界,为网络和移动应用程序的开发做出了贡献。

目前,Joshua在原动力科技有限公司担任软件工程师,隶属于该公司的研发部门。他的工作涉及研究和应用新技术,以增强和建立创新产品的后端系统。除了技术专业知识外,Joshua体现了多样性和包容的精神,认识到职场中不同族裔的人才价值。

凭藉他独特的背景和技能,Joshua充分展示了在香港的人才库中培育和促进多样性的重要性,培养一个包容的环境,让来自各种族裔背景的个人能够茁壮成长,为这座城市的发展作出贡献。

G1D - 热情灌注,服务无所不及 ─ NGO同你讲故事

时间: 2024年5月3日 (星期五) 15:30 – 16:45
地点: 香港会议展览中心, 旧翼, 展览馆3FG, 话盒子
语言: 广东话
在社联515所机构会员中,占七成的是没有接收政府恒常资助的小规模机构。连同三成由政府透过恒常拨款推行主流服务社福机构,社福界共同突破框框规条,填补服务缝隙,杠杆双倍甚至更多的成效。社会上有不少被忽略的议题及独特社群的需要。小机构做大事,小型机构以创新独特的方式,动员人力和网络资源,跨越界限,关心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参与此次活动,你能了解较少受到关注的服务领域。期望与你共同拓展服务思维及探索新方向,为人们带来更多关爱和支持。

主持人:

谢俊麒先生
谢俊麒先生

香港社会服务联会 会员联系及服务主任

谢俊麒先生现为香港社会服务联会(社联)会员联系及服务主任,主要负责促进机构会员之间的交流学习,并推动自资营运机构的发展。他在过去曾在不同的社会服务机构担任前线和管理职位,推动支援儿童、家庭、少数族裔、復康人士等计划和服务,同时兼任大专院校讲师。谢先生毕业于香港理工大学社会工作系,并于英国爱丁堡大学完成辅导学硕士课程。目前正在英国巴斯大学攻读计算机科学硕士。

讲者:

傅雅妮女士
傅雅妮女士

啓爱共融基金有限公司 创办者及行政总裁

啓爱共融社区中心是一所非牟利机构,透过私人资助和不同群体(如专业人士、有承担的企业和义工),协助香港弱势社群中处于困难的儿童。自2013年起,啓爱尽力为深水埗和邻近贫困地区的家庭提供全面发展,致力服务致力于三大范畴 : 食物支援,教育和社区强化生命项目,今天啓爱在深水埗和和邻近地区已有超过1,400个家庭和五间中心。
啓爱深信生命改变与实质需要同样重要,透过为有需要的家庭提供一个安全的地方,让他们与其他会员分担生活上所面对的困难。透过他们之间互相支持和鼓励,慢慢建立自信心。啓爱坚信「希望」可以带来改变,让受惠者有「助人自助」的精神,冀望以正能量改变他们的处境。

曾建平先生
曾建平先生

香港罕见疾病联盟 会长

香港罕见疾病联盟(罕盟)成立于2014年12月,是全港首个由跨类别罕见疾病患者和亲属组成,并得到有关专家学者支持的病人组织。罕盟代表患者和照顾者,致力透过与持份者协作,提升对罕病的认知,共同推动改善罕病政策和服务,令罕病患者的医疗、社会支援、教育、生活等各项基本权利,与其他所有市民一样得到尊重和保障。罕盟成功争取的项目包括: 政府调整和扩展医学遗传服务、逐步精简新药註册流程;香港儿童医院增设罕见病「个案经理」;玛嘉烈医院设立专责部门,帮助儿童患者由儿科顺利过渡到成人科;医管局建立罕病资料库,为涉及多个器官的罕病设立和扩大跨专科团队,为患者提供一站式覆诊服务;「撒玛利亚基金」和「关爱基金」优化经济审查准则等。

杨翠芝女士
杨翠芝女士

香港復康会「罕见‧同行」社区支援计划 团队主任

「罕见‧同行」社区支援计划,让罕见病真正被看见和隌伴

香港至今未有为罕见病定下官方定义,也缺乏专为罕见病而设的医疗政策及社会福利措施。社会上支援罕见病的资源匮乏且分散,令患者和家人的处境水深火热。

香港復康会「社区復康网络」(CRN)作为一个以「跟长期病患者同行」为使命的社会服务单位,对改变「罕见病」群体无助处境着紧关切并有所担当。因此,「社区復康网络」推出全港首个针对罕见病群体的服务 ─「罕见‧同行」社区支援(试验)计划,首阶段以待确诊及初确诊罕见神经肌肉退化疾病群体为对象。计划以个案经理为服务主轴,展开身、心、社、灵的全人支援,期望能在病徵初现一刻,已能与患者及家人并肩同行,陪伴他们走过高山低谷。

「社区復康网络」相信为罕见病人连结同路人重要性,因此,本计划邀请香港肌健协会(神经─肌肉疾病病人自助组织)成为合作伙伴,期望透过发展与病人自助组织及各社会持份者的紧密合作,建立「社─患─医协作模式」,为罕见病患者及照顾者编织起更全面的社区支援网络,让罕见病真正被看见,需要获得承载。

杨思毅先生
杨思毅先生

感讲 共同创办人兼执行总监

JUST FEEL「 感讲」是全港首间在主流学校系统化推广「善意沟通」及「社交情意教育」的慈善机构,以转化学校和家庭沟通文化为愿景,致力支援教育工作者和家长,提升学生的身心灵健康。

计划简介:

(一)感讲伙伴学校计划
JUST FEEL 与伙伴学校以预防为本、全校参与模式推动「感讲伙伴学校计划」,共建同理心校园文化,守护学生的精神健康。自 2018 年成立至今,「JUST FEEL 感讲」已与超过 30 所小学成为伙伴,为超过 26,500 位学生、6,900 位教师及 29,600 位家长提供支援。

(二)营造同理心企业环境:促进员工精神健康及支持在职家长
为协助企业促进在职家长在内的员工之精神健康、提升工作沟通效能及创造社会价值,JUST FEEL 透过「营造同理心企业环境:促进员工精神健康及支持在职家长」计划,提供一系列度身设计的企业参与活动,包括在职家长工作坊、精神健康研讨会及企业义工服务。

叶恩匀小姐
叶恩匀小姐

癌症资讯网慈善基金 经理

癌症资讯网慈善基金(CICF)是综合癌症病人服务慈善机构,为癌症患者家庭提供经济和社会支援,并教育公众预防癌症的知识。我们提供多元化服务兼顾病人的各种需要,包括医疗及復康支援、运动训练、情绪及照顾者支援和公众教育等。

医疗服务:
义诊「Easy Ask 医.事问」、癌症筛查、大湾区医疗查询热线、九龙区復康诊所

癌症復康:
运动训练、义剪、义乳工作坊、营养品转赠、爱心迎福包

情绪及照顾者:
艺术治疗、同路人聚会

公众教育:
学校健康讲座、线上健康教育直播

吴健文先生
吴健文先生

大埔浸信会社会服务处 总干事

大埔浸信会社会服务处的核心服务为「康復服务」、「学校社会工作服务」 「地区综合服务」,透过「堂、校、社」发展模式全面支援社区、学校与家庭,服务对象包括学童、家长、教师、SEN儿童及其照顾者、地区基层家庭及长者等,致力建构幸福社区。

黃家明先生
黃家明先生

MY PLACE@关怀爱滋 项目经理

MY PLACE 是慈善机构「关怀爱滋」旗下的性健康服务社会企业项目 。我们以性健康作为切入点,促进性/别平等及共融健康文化。MY PLACE以合理价钱,照顾不同性别、性别身份认同及性取向的市民,提供一站式专业、多元的服务,包括性健康身体检查、性健康疾病诊治、亲密关系相关辅导、专业性教育工作坊及培训等,希望回应社群所需,让大众得到友善、共融的医疗体验。MY PLACE所有收益将用以支援「关怀爱滋」的爱滋病病毒预防及性健康教育工作。

梁志锵博士
梁志锵博士

乐乐国乐团 音乐总监及创团指挥

乐乐国乐团成立50载,为註册慈善机构,致力推动香港文化艺术及社会公益,被传媒誉为「对香港文化有贡献的樂团」,2020年获社区投资共享基金资助推行《乐乐社区-照顾者支援计划》,2023年入选康乐及文化事务署社区文化大使计划,2024年国家艺术基金,现为香港社会服务联会会员。辖下共有四个乐团:乐乐国乐团(1974创建)、喜动乐乐室内乐团(2015创建)、香港传奇室内乐团(2020创建)及乐乐社区乐团(2022创建)。乐乐发展方向备受各界认同,获公营及商业机构贊助,包括民政及青年事务局、劳工及福利局、康乐及文化事务局、香港赛马会、香港艺术发展局、香港作曲家及作词家协会等。

M2 -「商界展关怀」计划2023╱24:伙伴连系暨计划调查结果发布(只限邀请23╱24获标志嘉许的公司╱机构代表)

时间: 2024年5月3日 (星期五) 16:45 – 17:45
地点: 香港会议展览中心, 旧翼, 展览馆3FG, 主舞台
语言: 广东话 (设手語即时传译)

G2D - M+ 以创意连系社群

时间: 2024年5月3日 (星期五) 16:45 – 18:00
地点: 香港会议展览中心, 旧翼, 展览馆3FG, 升级工作室
语言: 广东话
博物馆可以怎样连系社群,为社会带来正面影响?M+除了是一个展示的空间,也是一个激发创意,促进交流的平台。透过参观和创意活动体验,让社群接触艺术及视觉文化,多角度思考生活,启发对世界的想象。M+亦与不同机构作跨界别合作,从艺术文化角度响应社群的需要,把创意思维带进社会服务。此环节将设体验式工作坊,并分享跨界别合作的挑战、试验与展望。

讲者:

 梁之之女士
梁之之女士

M+ 教学及参与策展人

梁之之女士现为M+教学及参与策展人。她于2014年加入M+,曾举办多项教学及公众活动,将M+的内容与不同类型的观众和社群连繫起来。她相信博物馆的教学体验应以观众为本并与生活相关,同时富实验性,提供多角度思考,拓阔人们对博物馆的想像。她致力发展鼓励共学,培养同理心和关顾人们身心灵需要的博物馆工作。梁女士曾于艺术推广办事处、立法会秘书处及香港大学美术博物馆从事策展和公众参与工作。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