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已成功訂閱!
HolonIQ 行政總裁
Patrick Brothers是全球影響力智慧平台HolonIQ的聯席行政總裁和聯合創始人。他領導HolonIQ的資料和深度技術團隊,為世界各地的政府、機構、基金會和投資者提供策略、影響力和投資等方面的諮詢,以推動更具包容性和可持續發展的未來。
Patrick Brothers在全球影響力投資和策略方面發揮影響力。他致力於促進公私營部門之間的合作和協作以應對全球挑戰。他領導的HolonIQ全球領袖高峰會已在全球30多個國家舉辦,活動匯聚全球頂尖領袖,透過討論和合作解決包括經濟發展、環境可持續性、教育和醫療創新等迫切的全球議題。
在加入HolonIQ之前,Patrick Brothers曾在能源、基礎建設和教育領域擔任主席、首席執行官和高管等職務,負責策略、技術和企業發展工作。他的職業生涯始於擔任澳洲陸軍軍官,領導傘兵部隊進行偵察和人道主義援助行動。之後他在德勤擔任高級顧問,主要負責併購和企業融資,客戶包括世界各地的主權財富基金和私募股權等。
Patrick Brothers擁有Australian Graduate School of Management的工商管理碩士學位,及新南威爾士大學的電腦和數學學士學位,並且在Duntroon皇家軍事學院以領導和軍事技能一等獎成績畢業。
英語、普通話及廣東話 (設英語、普通話、廣東話及手語即時傳譯)
主持人:
香港社會服務聯會 主席
陳智思先生畢業於美國加州Pomona College,現職亞洲金融集團主席兼總裁及亞洲保險主席;並為香港泰國商會主席、盤谷銀行(中國)顧問。陳智思先生為數家本地及海外的金融服務公司及泰國康民醫院大眾有限公司擔任董事會成員。
公職服務上他亦涉及不少範疇,包括香港社會服務聯會主席、香港賽馬會董事局成員、M Plus 博物館主席、大館文化藝術有限公司主席、香港地方志中心執行委員會主席及團結香港基金主席。
陳智思先生曾於2008-2023年出任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香港區代表。於2004-2009年及2012-2022年被委任為行政會議非官守成員,2017-2022年擔任行政會議非官守成員召集人。1998-2008年間,他是代表保險界的立法會議員。
過往公職計有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主席、嶺南大學校董會主席、可持續發展委員會主席、古物諮詢委員會主席、活化歷史建築諮詢委員會主席、司法人員與紀律人員薪俸及服務條件常務委員會主席等。
他先後獲嶺南大學、香港城市大學、香港公開大學及薩凡納藝術設計大學頒授榮譽博士學位。此外亦為Pomona College榮譽校董。
陳智思先生於 2002年榮膺太平紳士銜;2004年獲泰國政府頒發Commander(3rd Class)of the Most Noble Order of the Crown of Thailand。2006年獲香港特區政府頒授金紫荊星章,再於2020年獲授最高榮譽的大紫荊勳章。
香港財富傳承學院 行政總監
賈安霈女士於2024年出任香港財富傳承學院學院行政總監。賈女士在金融服務業從業超過二十年,並在家族辦公室領域累積了深厚的專業知識和卓越的領導才能,而她目前擔任香港家族辦公室協會(FOAHK)主席。此前,賈女士曾擔任多個高級管理職位,包括聯合家族辦公室的首席策略長及內地券商的海外業務首席執行官。賈女士曾在香港、新加坡、紐約和台北等地的國際金融公司工作,具備廣泛的國際視野。賈女士持有多倫多大學商業學士學位,及芝加哥大學布斯商學院工商管理碩士學位。
講者:
香港財富傳承學院 董事
香港科技大學金樂琦亞洲家族企業與家族辦公室研究中心 創始主任兼資深顧問
HolonIQ 行政總裁
Patrick Brothers是全球影響力智慧平台HolonIQ的聯席行政總裁和聯合創始人。他領導HolonIQ的資料和深度技術團隊,為世界各地的政府、機構、基金會和投資者提供策略、影響力和投資等方面的諮詢,以推動更具包容性和可持續發展的未來。
Patrick Brothers在全球影響力投資和策略方面發揮影響力。他致力於促進公私營部門之間的合作和協作以應對全球挑戰。他領導的HolonIQ全球領袖高峰會已在全球30多個國家舉辦,活動匯聚全球頂尖領袖,透過討論和合作解決包括經濟發展、環境可持續性、教育和醫療創新等迫切的全球議題。
在加入HolonIQ之前,Patrick Brothers曾在能源、基礎建設和教育領域擔任主席、首席執行官和高管等職務,負責策略、技術和企業發展工作。他的職業生涯始於擔任澳洲陸軍軍官,領導傘兵部隊進行偵察和人道主義援助行動。之後他在德勤擔任高級顧問,主要負責併購和企業融資,客戶包括世界各地的主權財富基金和私募股權等。
Patrick Brothers擁有Australian Graduate School of Management的工商管理碩士學位,及新南威爾士大學的電腦和數學學士學位,並且在Duntroon皇家軍事學院以領導和軍事技能一等獎成績畢業。
中國基金會發展論壇 副秘書長
譚紅波先生現為中國基金會發展論壇副秘書長。譚先生曾任職於救世軍、泛海公益基金會等國際國內公益組織,熟悉公益慈善項目管理、基金會運作等。譚先生畢業於中央民族大學新聞專業,並於北京師範大學取得公共管理碩士學位。
中國基金會發展論壇是有志於追求機構卓越、行業發展的基金會自願發起的行業平台。2008年,在當時的民政部民間組織管理局指導下,八家機構發起「中國非公募基金會發展論壇」;2016年轉型為「中國基金會發展論壇」;2017年,中國基金會發展論壇秘書處在北京市民政局註冊為北京基業長青社會組織服務中心。
薈港資本有限公司 行政總裁
林曉鋒教授為一位工程師,於2021年加入薈港資本,現為行政總裁。林教授現兼任香港中文大學、香港城市大學和香港理工大學客席教授,監督博士研究生,並任教人工智能、物聯網科技和創業課程學科。自1996年起,林教授從事創新科技研發,積極參與創新科技界專業及公共服務。並於2004年創辦Sengital Limited 港科研有限公司,現為集團主席。林教授帶領公司十多年來獲得數十個科技奬項及專利。他擔任創新科技基金評審委員,審批撥款超過十三年。林教授現為香港科學園創科會督導委員會主席,亦是香港工程師學會會員、香港電子業商會執行委員、香港電子科技商會執行委員,以及多個創新科技組織創會會長。林教授服務香港應用科技研究院董事會六年,現擔任物流及供應鏈多元技術研發中心主席,並於2015年獲選為香港十大傑出青年(工商界),以及於2019年獲頒行政長官社會服務奬狀和於2023年獲行政長官任命為太平紳士。
香港賽馬會 慈善事務總經理(體育及公益慈善研究院)
鄧詠茵女士於 2000 年加入香港賽馬會,在2012 年加入馬會慈善信託基金之前曾負責馬會業務發展工作。鄧女士現時負責策劃及建議撥款策略和創新公益項目,並透過推動公益項目對社會產生正面影響。她的主要工作領域是體育,通過創新方法和與持分者合作,將體育運動推廣至社會不同階層,以及制定支持香港精英運動員發展的策略。鄧女士最近參與了新成立的公益慈善研究所(Institute of Philanthropy),透過結合「智、善、行」(智慧、善款、行動),向業界提供可靠的公益慈善知識、涵蓋不同界別的知識基礎和發展指標,以加強香港、全國、亞洲,甚至其他地區慈善業界的專業化。公益慈善研究所致力與基金會和其他機構合作,制定具影響力的方案,共建美好社會。 鄧女士在加拿大Queen’s University獲得環境科學學士學位,並在香港大學獲得城市規劃碩士學位。
香港社會服務聯會 主席
陳智思先生畢業於美國加州Pomona College,現職亞洲金融集團主席兼總裁及亞洲保險主席;並為香港泰國商會主席、盤谷銀行(中國)顧問。陳智思先生為數家本地及海外的金融服務公司及泰國康民醫院大眾有限公司擔任董事會成員。
公職服務上他亦涉及不少範疇,包括香港社會服務聯會主席、香港賽馬會董事局成員、M Plus 博物館主席、大館文化藝術有限公司主席、香港地方志中心執行委員會主席及團結香港基金主席。
陳智思先生曾於2008-2023年出任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香港區代表。於2004-2009年及2012-2022年被委任為行政會議非官守成員,2017-2022年擔任行政會議非官守成員召集人。1998-2008年間,他是代表保險界的立法會議員。
過往公職計有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主席、嶺南大學校董會主席、可持續發展委員會主席、古物諮詢委員會主席、活化歷史建築諮詢委員會主席、司法人員與紀律人員薪俸及服務條件常務委員會主席等。
他先後獲嶺南大學、香港城市大學、香港公開大學及薩凡納藝術設計大學頒授榮譽博士學位。此外亦為Pomona College榮譽校董。
陳智思先生於 2002年榮膺太平紳士銜;2004年獲泰國政府頒發Commander(3rd Class)of the Most Noble Order of the Crown of Thailand。2006年獲香港特區政府頒授金紫荊星章,再於2020年獲授最高榮譽的大紫荊勳章。
英語、普通話及廣東話 (設英語、普通話、廣東話及手語即時傳譯)
講者:
香港社會服務聯會 主席
陳智思先生畢業於美國加州Pomona College,現職亞洲金融集團主席兼總裁及亞洲保險主席;並為香港泰國商會主席、盤谷銀行(中國)顧問。陳智思先生為數家本地及海外的金融服務公司及泰國康民醫院大眾有限公司擔任董事會成員。
公職服務上他亦涉及不少範疇,包括香港社會服務聯會主席、香港賽馬會董事局成員、M Plus 博物館主席、大館文化藝術有限公司主席、香港地方志中心執行委員會主席及團結香港基金主席。
陳智思先生曾於2008-2023年出任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香港區代表。於2004-2009年及2012-2022年被委任為行政會議非官守成員,2017-2022年擔任行政會議非官守成員召集人。1998-2008年間,他是代表保險界的立法會議員。
過往公職計有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主席、嶺南大學校董會主席、可持續發展委員會主席、古物諮詢委員會主席、活化歷史建築諮詢委員會主席、司法人員與紀律人員薪俸及服務條件常務委員會主席等。
他先後獲嶺南大學、香港城市大學、香港公開大學及薩凡納藝術設計大學頒授榮譽博士學位。此外亦為Pomona College榮譽校董。
陳智思先生於 2002年榮膺太平紳士銜;2004年獲泰國政府頒發Commander(3rd Class)of the Most Noble Order of the Crown of Thailand。2006年獲香港特區政府頒授金紫荊星章,再於2020年獲授最高榮譽的大紫荊勳章。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勞工及福利局 局長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行政學院 社會和生態文明教研部教授
馬秀蓮教授是國家行政學院社會和生態文明教研部教授。美國猶他大學社會學博士、統計學碩士,斯坦福大學訪問學者(2017-2018),住建部科技委農房與村鎮建設專業委員會專家,曾掛職煙台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副局長(2018-2019)。
主要研究方向:住房政策、城市研究、社會政策與社會治理等。出版《透視保障房:美國實踐、經驗與借鑒》(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8年);City and State under Globalization: A Network Approach(《國家與城市的關係:一個網路分析視角》,2012年)等著作。學術論文見刊於《社會學研究》、《公共管理學報》、《中國行政管理》、Urban Studies(《城市研究》), City & Community(《城市與社區》)、Cities(《城市》)、Housing Studies(《住房研究》)等國內外核心期刊,並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社會科學基金以及省部級課題等十多項。
出國前,馬秀蓮教授就讀於中國人民大學並獲新聞傳播學碩士,後任《經濟日報》記者並獲中國新聞獎。留學期間還曾獲中國國家優秀自費留學生獎學金、美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博士論文提升獎等。
英國Social Innovation Exchange(SIX)行政總裁
Louise領導英國社會創新發展組織Social Innovation Exchange(SIX)逾十年。她領導的團隊分布全球多個主要城市,包括倫敦、西班牙和沙地阿拉伯等地,並在全球三十多個城市舉辦國際交流活動,吸引超過五千人參與。SIX由全球社會創新網絡,發展成大型項目協助慈善事業、企業和政府推動社會創新,以更有效的方法應對未來的挑戰。
Louise自2010年起與歐盟委員會共同推動社會創新,並為多個歐洲項目提供建議。她也曾擔任韓國首爾市政府社會創新諮詢小組成員,並與首爾市市長合作,將社會創新和社區參與納入城市議程。Louise現在與歐洲和中東地區的城市合作,幫助他們透過連結市民創建美好未來。
Louise是一位在跨部門╱跨國合作、橋樑搭建、未來思維和全球社會創新方面擁有豐富經驗的演講者。她定期為世界各地的政府、基金會和大學舉辦社會創新培訓計劃,並定期發表有關網路連繫和社會創新的文章。
香港社會服務聯會 行政總裁
蔡海偉先生為香港社會服務聯會(社聯)行政總裁。社聯代表香港超過500間非政府社會服務機構,致力促進社會服務及政策發展,以推動社會可持續發展為目標。社聯為跨界別合作及社會創新意念提供協作平台,近年積極發展樂齡科技及過渡性社會房屋。
蔡先生畢業於香港大學,主修機械工程學,並於美國伊利諾斯大學(芝加哥分校)深造,取得社會工作碩士學位,現為註冊社會工作者,並曾任香港社會工作人員協會會長(2004 至 2008 年)。
英語、普通話及廣東話
講者:
香港社會服務聯會 主席
陳智思先生畢業於美國加州Pomona College,現職亞洲金融集團主席兼總裁及亞洲保險主席;並為香港泰國商會主席、盤谷銀行(中國)顧問。陳智思先生為數家本地及海外的金融服務公司及泰國康民醫院大眾有限公司擔任董事會成員。
公職服務上他亦涉及不少範疇,包括香港社會服務聯會主席、香港賽馬會董事局成員、M Plus 博物館主席、大館文化藝術有限公司主席、香港地方志中心執行委員會主席及團結香港基金主席。
陳智思先生曾於2008-2023年出任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香港區代表。於2004-2009年及2012-2022年被委任為行政會議非官守成員,2017-2022年擔任行政會議非官守成員召集人。1998-2008年間,他是代表保險界的立法會議員。
過往公職計有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主席、嶺南大學校董會主席、可持續發展委員會主席、古物諮詢委員會主席、活化歷史建築諮詢委員會主席、司法人員與紀律人員薪俸及服務條件常務委員會主席等。
他先後獲嶺南大學、香港城市大學、香港公開大學及薩凡納藝術設計大學頒授榮譽博士學位。此外亦為Pomona College榮譽校董。
陳智思先生於 2002年榮膺太平紳士銜;2004年獲泰國政府頒發Commander(3rd Class)of the Most Noble Order of the Crown of Thailand。2006年獲香港特區政府頒授金紫荊星章,再於2020年獲授最高榮譽的大紫荊勳章。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勞工及福利局 局長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行政學院 社會和生態文明教研部教授
馬秀蓮教授是國家行政學院社會和生態文明教研部教授。美國猶他大學社會學博士、統計學碩士,斯坦福大學訪問學者(2017-2018),住建部科技委農房與村鎮建設專業委員會專家,曾掛職煙台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副局長(2018-2019)。
主要研究方向:住房政策、城市研究、社會政策與社會治理等。出版《透視保障房:美國實踐、經驗與借鑒》(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8年);City and State under Globalization: A Network Approach(《國家與城市的關係:一個網路分析視角》,2012年)等著作。學術論文見刊於《社會學研究》、《公共管理學報》、《中國行政管理》、Urban Studies(《城市研究》), City & Community(《城市與社區》)、Cities(《城市》)、Housing Studies(《住房研究》)等國內外核心期刊,並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社會科學基金以及省部級課題等十多項。
出國前,馬秀蓮教授就讀於中國人民大學並獲新聞傳播學碩士,後任《經濟日報》記者並獲中國新聞獎。留學期間還曾獲中國國家優秀自費留學生獎學金、美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博士論文提升獎等。
英國Social Innovation Exchange(SIX)行政總裁
Louise領導英國社會創新發展組織Social Innovation Exchange(SIX)逾十年。她領導的團隊分布全球多個主要城市,包括倫敦、西班牙和沙地阿拉伯等地,並在全球三十多個城市舉辦國際交流活動,吸引超過五千人參與。SIX由全球社會創新網絡,發展成大型項目協助慈善事業、企業和政府推動社會創新,以更有效的方法應對未來的挑戰。
Louise自2010年起與歐盟委員會共同推動社會創新,並為多個歐洲項目提供建議。她也曾擔任韓國首爾市政府社會創新諮詢小組成員,並與首爾市市長合作,將社會創新和社區參與納入城市議程。Louise現在與歐洲和中東地區的城市合作,幫助他們透過連結市民創建美好未來。
Louise是一位在跨部門╱跨國合作、橋樑搭建、未來思維和全球社會創新方面擁有豐富經驗的演講者。她定期為世界各地的政府、基金會和大學舉辦社會創新培訓計劃,並定期發表有關網路連繫和社會創新的文章。
香港社會服務聯會 行政總裁
蔡海偉先生為香港社會服務聯會(社聯)行政總裁。社聯代表香港超過500間非政府社會服務機構,致力促進社會服務及政策發展,以推動社會可持續發展為目標。社聯為跨界別合作及社會創新意念提供協作平台,近年積極發展樂齡科技及過渡性社會房屋。
蔡先生畢業於香港大學,主修機械工程學,並於美國伊利諾斯大學(芝加哥分校)深造,取得社會工作碩士學位,現為註冊社會工作者,並曾任香港社會工作人員協會會長(2004 至 2008 年)。
英語、普通話及廣東話 (設英語、普通話、廣東話及手語即時傳譯)
主持人:
香港社會服務聯會 主席
陳智思先生畢業於美國加州Pomona College,現職亞洲金融集團主席兼總裁及亞洲保險主席;並為香港泰國商會主席、盤谷銀行(中國)顧問。陳智思先生為數家本地及海外的金融服務公司及泰國康民醫院大眾有限公司擔任董事會成員。
公職服務上他亦涉及不少範疇,包括香港社會服務聯會主席、香港賽馬會董事局成員、M Plus 博物館主席、大館文化藝術有限公司主席、香港地方志中心執行委員會主席及團結香港基金主席。
陳智思先生曾於2008-2023年出任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香港區代表。於2004-2009年及2012-2022年被委任為行政會議非官守成員,2017-2022年擔任行政會議非官守成員召集人。1998-2008年間,他是代表保險界的立法會議員。
過往公職計有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主席、嶺南大學校董會主席、可持續發展委員會主席、古物諮詢委員會主席、活化歷史建築諮詢委員會主席、司法人員與紀律人員薪俸及服務條件常務委員會主席等。
他先後獲嶺南大學、香港城市大學、香港公開大學及薩凡納藝術設計大學頒授榮譽博士學位。此外亦為Pomona College榮譽校董。
陳智思先生於 2002年榮膺太平紳士銜;2004年獲泰國政府頒發Commander(3rd Class)of the Most Noble Order of the Crown of Thailand。2006年獲香港特區政府頒授金紫荊星章,再於2020年獲授最高榮譽的大紫荊勳章。
香港財富傳承學院 行政總監
賈安霈女士於2024年出任香港財富傳承學院學院行政總監。賈女士在金融服務業從業超過二十年,並在家族辦公室領域累積了深厚的專業知識和卓越的領導才能,而她目前擔任香港家族辦公室協會(FOAHK)主席。此前,賈女士曾擔任多個高級管理職位,包括聯合家族辦公室的首席策略長及內地券商的海外業務首席執行官。賈女士曾在香港、新加坡、紐約和台北等地的國際金融公司工作,具備廣泛的國際視野。賈女士持有多倫多大學商業學士學位,及芝加哥大學布斯商學院工商管理碩士學位。
講者:
香港財富傳承學院 董事
香港科技大學金樂琦亞洲家族企業與家族辦公室研究中心 創始主任兼資深顧問
HolonIQ 行政總裁
Patrick Brothers是全球影響力智慧平台HolonIQ的聯席行政總裁和聯合創始人。他領導HolonIQ的資料和深度技術團隊,為世界各地的政府、機構、基金會和投資者提供策略、影響力和投資等方面的諮詢,以推動更具包容性和可持續發展的未來。
Patrick Brothers在全球影響力投資和策略方面發揮影響力。他致力於促進公私營部門之間的合作和協作以應對全球挑戰。他領導的HolonIQ全球領袖高峰會已在全球30多個國家舉辦,活動匯聚全球頂尖領袖,透過討論和合作解決包括經濟發展、環境可持續性、教育和醫療創新等迫切的全球議題。
在加入HolonIQ之前,Patrick Brothers曾在能源、基礎建設和教育領域擔任主席、首席執行官和高管等職務,負責策略、技術和企業發展工作。他的職業生涯始於擔任澳洲陸軍軍官,領導傘兵部隊進行偵察和人道主義援助行動。之後他在德勤擔任高級顧問,主要負責併購和企業融資,客戶包括世界各地的主權財富基金和私募股權等。
Patrick Brothers擁有Australian Graduate School of Management的工商管理碩士學位,及新南威爾士大學的電腦和數學學士學位,並且在Duntroon皇家軍事學院以領導和軍事技能一等獎成績畢業。
中國基金會發展論壇 副秘書長
譚紅波先生現為中國基金會發展論壇副秘書長。譚先生曾任職於救世軍、泛海公益基金會等國際國內公益組織,熟悉公益慈善項目管理、基金會運作等。譚先生畢業於中央民族大學新聞專業,並於北京師範大學取得公共管理碩士學位。
中國基金會發展論壇是有志於追求機構卓越、行業發展的基金會自願發起的行業平台。2008年,在當時的民政部民間組織管理局指導下,八家機構發起「中國非公募基金會發展論壇」;2016年轉型為「中國基金會發展論壇」;2017年,中國基金會發展論壇秘書處在北京市民政局註冊為北京基業長青社會組織服務中心。
薈港資本有限公司 行政總裁
林曉鋒教授為一位工程師,於2021年加入薈港資本,現為行政總裁。林教授現兼任香港中文大學、香港城市大學和香港理工大學客席教授,監督博士研究生,並任教人工智能、物聯網科技和創業課程學科。自1996年起,林教授從事創新科技研發,積極參與創新科技界專業及公共服務。並於2004年創辦Sengital Limited 港科研有限公司,現為集團主席。林教授帶領公司十多年來獲得數十個科技奬項及專利。他擔任創新科技基金評審委員,審批撥款超過十三年。林教授現為香港科學園創科會督導委員會主席,亦是香港工程師學會會員、香港電子業商會執行委員、香港電子科技商會執行委員,以及多個創新科技組織創會會長。林教授服務香港應用科技研究院董事會六年,現擔任物流及供應鏈多元技術研發中心主席,並於2015年獲選為香港十大傑出青年(工商界),以及於2019年獲頒行政長官社會服務奬狀和於2023年獲行政長官任命為太平紳士。
香港賽馬會 慈善事務總經理(體育及公益慈善研究院)
鄧詠茵女士於 2000 年加入香港賽馬會,在2012 年加入馬會慈善信託基金之前曾負責馬會業務發展工作。鄧女士現時負責策劃及建議撥款策略和創新公益項目,並透過推動公益項目對社會產生正面影響。她的主要工作領域是體育,通過創新方法和與持分者合作,將體育運動推廣至社會不同階層,以及制定支持香港精英運動員發展的策略。鄧女士最近參與了新成立的公益慈善研究所(Institute of Philanthropy),透過結合「智、善、行」(智慧、善款、行動),向業界提供可靠的公益慈善知識、涵蓋不同界別的知識基礎和發展指標,以加強香港、全國、亞洲,甚至其他地區慈善業界的專業化。公益慈善研究所致力與基金會和其他機構合作,制定具影響力的方案,共建美好社會。 鄧女士在加拿大Queen’s University獲得環境科學學士學位,並在香港大學獲得城市規劃碩士學位。
香港聖公會福利協會有限公司 助理總幹事
陳美月女士現為香港聖公會福利協會助理總幹事,主要負責協會復康服務及內地事工工作。自2007年始,一直參與內地養老機構管理及專題培訓、社會工作人才培訓及督導等工作。另接待內地不同省市民政部、社會服務組織、大專院校及企業來訪交流,並曾於內地不同的養老服務研討會上分享經驗。2024年1月,獲邀出席國家標準《老年社會工作服務指南》編制研討暨養老機構社工服務交流會,現協助制定內地《認知障礙症老人照護服務標準》。 陳女士先後取得香港理工大學社會工作學士及香港中文大學臨床老人學碩士。
廣東話及普通話 (設英語、普通話、廣東話即時傳譯)
主持人:
社聯長者服務專責委員會 主席
馬錦華專業管理顧問公司 總顧問
馬錦華先生為香港註冊社工、認可風險規劃院士、是香港長者安居協會創會總幹事。他自2012年始擔任香港城市大學社會創新及企業精神在城大─火焰計畫之執行總監、推動有關社創及社企之相關課程和活動。馬先生分別於1999年獲頒發優秀社工及2000年獲頒授行政長官社區服務獎狀。他目前是香港多間老齡社會服務機構之服務顧問、更在內地如成都錦江區之老齡服務推行培訓工作、協助內地五個城市籌辦與「平安鐘」相關服務。馬先生現時兼任香港大學及中文大學客席講師、為香港風險規劃學會之認可培訓教授; 同時擔任香港職訓局高等學院老齡科課程顧問委員。他創立的顧問公司為社福機構提供專業顧問、導師和策略顧問等服務。
講者:
港灣智通有限公司 執行董事
許凌雲先生在內地從事超過十五年養老事業,先後擔任澳洲養老品牌Aveo中國公司CEO、招商局招商蛇口養老業務部總經理、復星康養集團執行總裁,創立代表性CCRC項目上海天地健康城養老社區,央企招商局養老品牌「招商觀頤」並在深圳、廣州、杭州等地佈局觀頤養老機構。在復星集團工作期間,代表項目包括佛山禪誠醫養綜合體、寧波星健蘭亭等養老項目。
2023年,許凌雲先生在香港創辦港灣智通公司,志在從「智慧、智能、智力」方面促進粵港澳大灣區的養老產業融通。
許先生畢業於華中科技大學建築工程學士,並獲西南財經大學金融學碩士。早年任職上市公司金地集團,擔任資本部助理總經理等職務。
香港聖公會福利協會有限公司 助理總幹事
陳美月女士現為香港聖公會福利協會助理總幹事,主要負責協會復康服務及內地事工工作。自2007年始,一直參與內地養老機構管理及專題培訓、社會工作人才培訓及督導等工作。另接待內地不同省市民政部、社會服務組織、大專院校及企業來訪交流,並曾於內地不同的養老服務研討會上分享經驗。2024年1月,獲邀出席國家標準《老年社會工作服務指南》編制研討暨養老機構社工服務交流會,現協助制定內地《認知障礙症老人照護服務標準》。 陳女士先後取得香港理工大學社會工作學士及香港中文大學臨床老人學碩士。
香港中國婦女會 安老服務總監
雷榮邦先生現任香港中國婦女會安老服務總監。雷先生為一名註冊社工,畢業於香港大學社工系並修畢香港大學社會科學(行為健康)碩士,擁有20多年社安老服務管理經驗。香港中國婦女會轄下之安老院舍及長者日間護理中心自2005年開始已透過自行研發的「e-ICP」及「e-護存」系統電子化各項護理數據以提升臨床服務水平及服務質素監察。
香港中文大學賽馬會公共衛生及基層醫療學院 研究助理教授
陳盈博士現為香港中文大學賽馬會公共衛生及基層醫療學院研究助理教授。陳博士是一名公共衞生學者,熱衷於為醫療健康問題尋找以社區為本的解決方法,並致力於推動一個人人皆可及時接觸醫療服務的社會。近年致力為外傭、認知障礙症患者和劏房家庭提供支援,並獲得Wellcome Trust 和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的資助。評論散見《經濟日報》、《明報》等。
廣東話
主持人:
醫護行者 創辦人
范寧醫生過去十年致力於推廣全民健康和發展基層醫療。他強調需要集結社會各個領域的努力,才能實現全民健康和保持老年人的生活質素,這些領域包括改善城市設計、公共服務、私營市場運作、教育、就業、房屋、健康飲食、社會融入、社區參與和滅貧等。
范醫生認為每個人都在努力維持健康,因為沒有什麼比「過得好、死得好」更重要。他主張基層醫療需以跨專業模式和社醫共生作為骨幹。他支持聖雅各福群會深水埗地區康健中心的工作、香港明愛合作推廣「社區客廳」,以確保提供可及性基層醫療服務的選擇。范醫生現時專注於機構「毋忘愛」的工作,推動發展「臨終慈悲關懷社區」(end-of-life compassionate community)。
他擔任的公職包括香港大學和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的名譽臨床助理教授、香港中文大學公共衛生學及基層醫療學院健康公平研究所導師、深水埗地區康健中心執行委員會委員,醫務衛生局基層醫療健康辦事處社區藥房發展專責小組成員、以及房屋局的公共住房福祉「共築.幸福」顧問。
香港社會服務聯會 政策研究及倡議主任
游佩珊小姐過往十年在本地不同社會服務機構從事社會服務及研究工作。她於2017年加入香港社會服務聯會,現時負責房屋及健康相關的政策研究工作。她近年推展不同社群健康研究調查、出版研究刊物及社聯政策報、舉辦跨業界的研討會等,從中認識了不少於地區開展的基層醫療服務案例,以及了解到本港不同弱勢社群所面對的健康問題。
講者:
香港中文大學賽馬會公共衛生及基層醫療學院 研究助理教授
陳盈博士現為香港中文大學賽馬會公共衛生及基層醫療學院研究助理教授。陳博士是一名公共衞生學者,熱衷於為醫療健康問題尋找以社區為本的解決方法,並致力於推動一個人人皆可及時接觸醫療服務的社會。近年致力為外傭、認知障礙症患者和劏房家庭提供支援,並獲得Wellcome Trust 和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的資助。評論散見《經濟日報》、《明報》等。
尚至醫療 副主席及首席醫務總監
陸志聰醫生現為尚至醫療副主席及首席醫務總監。陸醫生是香港一位資深醫療管理人員,先後於醫管局總辦事處和四個醫院聯網工作,曾擔任九間醫院的醫院行政總監和三個醫院聯網的聯網總監廿一年,2021年從醫管局退休。
陸醫生長期參與醫療、社福和教育的義務工作,其中包括醫務委員會、公益金、不同的病人組織和非政府機構,近年亦參與開展社會房屋計劃。陸醫生現時是中文大學、東華學院、三育書院、拔萃男書院和另外兩間中學的校董,他亦是香港社會服務聯會執行委員會成員和香港賽馬會遴選會員。陸醫生於2019年獲政府委任為太平紳士,2020年獲中文大學醫學院頒發傑出校友獎。
香港復康會 總裁
梁佩如博士現為香港復康會總裁。香港復康會倡議全人健康、社會參與以及共融有利環境,為長期病患、長者及關注健康人士提供基層醫療、無障礙運輸及旅遊、社區復康和持續照顧服務。香港復康會亦為世界衛生組織委任的西太平洋區其中一所復康協作中心。
梁博士致力推動身心靈全人健康工作,並於多份國際期刋及書籍發表相關論文。梁博士為香港社會工作專科院院士、香港大學行為健康教研中心院士及秀圃老年研究中心院士。梁博士亦擔任整筆撥款督導委員會委員,獎券基金諮詢委員會委員,香港公益金入會、預算及分配委員會委員,粵港澳大灣區社會服務專業聯盟董事,同時也為香港不同的病人自助組織的顧問。
香港青年協會 全健綜合大樓 單位主任
馬佩雯女士現為香港青年協會全健綜合大樓單位主任,負責開展全人健康(Wellness)及基層醫療服務項目,她率先引進英國社會處方,培訓青年成為「全健師」,在社區擔當橋樑和倡導者,提供個人化的全方位健康改善計劃,整合社區資源,以支援身心社健康。透過網上和實體渠道,促進社醫協作,提升大眾健康意識,培育健康管理能力,推動社區全健文化。
香港經濟日報 社長及總經理
陳麗珠女士畢業於香港大學,擁有工商管理碩士學位。現為香港經濟日報總經理兼社長,已在該集團服務近十三年。她領導過不同的業務單位,包括招聘平台CTgoodjobs、經濟日報出版社和ET教育等,帶領各部門從印刷媒體轉型為綜合數碼平台,在集團的戰略發展過程中扮演著重要角色。
陳女士在加入經濟日報之前,擁有豐富的管理和亞洲區市場推廣及業務發展經驗,服務於本地和跨國企業,包括虹志電腦亞洲區市場總監、戴爾計算機香港區總經理及中國銷售部總監等。
陳女士熟悉組織發展和變革過程,曾擔任機構發展顧問及企業教練。2022年,陳女士獲香港市務學會頒發院士稱號,並獲得總部位於英國的國際教練學會委任,負責大中華區企業和組織發展的義務工作。
廣東話
主持人:
香港經濟日報 社長及總經理
陳麗珠女士畢業於香港大學,擁有工商管理碩士學位。現為香港經濟日報總經理兼社長,已在該集團服務近十三年。她領導過不同的業務單位,包括招聘平台CTgoodjobs、經濟日報出版社和ET教育等,帶領各部門從印刷媒體轉型為綜合數碼平台,在集團的戰略發展過程中扮演著重要角色。
陳女士在加入經濟日報之前,擁有豐富的管理和亞洲區市場推廣及業務發展經驗,服務於本地和跨國企業,包括虹志電腦亞洲區市場總監、戴爾計算機香港區總經理及中國銷售部總監等。
陳女士熟悉組織發展和變革過程,曾擔任機構發展顧問及企業教練。2022年,陳女士獲香港市務學會頒發院士稱號,並獲得總部位於英國的國際教練學會委任,負責大中華區企業和組織發展的義務工作。
講者:
社會企業「義遊」 市場及發展經理
李冠樺先生現為社會企業「義遊」市場及發展經理,在市場營銷領域包括數碼營銷、廣告推廣、活動管理、客戶關係管理和公共關係方面擁有豐富經驗 。李先生曾於商界、國際非牟利機構及大型慈善組織從事相關職位,擅於應用商界的行銷策略,為社福機構作宣傳推廣 。李先生領導「義遊」在短短一年間在社交媒體上的追蹤者急升十倍,每月平均接觸超過八十萬用戶,貼子互動率平均高達15%,期間更培育超過一百位社群編輯。李先生帶領機構在疫情下轉型,同時為社福機構及大專院校等提供行銷、教學及社交平台管理顧問服務。
香港基督教服務處 副主任
李展熙先生現為香港基督教服務處質素及人才培育部副主任,以及TOP專業培訓與發展服務的部門主管。李先生一直致力推廣人才配對的重要性。同時,他是香港生涯發展自評基準的先驅,積極運用一個有系統的自我完善框架,推動學校和社福機構建立達至國際水平的生涯發展活動,為青年營造有利的成長環境。李先生持有香港中文大學的社會服務管理碩士學位,亦是一位企業教練和性格透視®認可(二級)培訓師。
CareER 聯合創辦人及行政總裁
崔宇恒先生現為CareER的聯合創辦人及行政總裁。崔先生是一位視障人士,多年來致力以創新的方法和政策支援高等學歷殘疾人士或有特殊教育需要的人士。他於2014年創辦CareER,曾獲Zero Project Award 2021頒發殊榮,及於2019年獲香港社會服務聯會頒發「最具成效中小型非政府資助社會服務機構大獎」。2022年,崔先生被Tatler評選為Gen.T Leader of Tomorrow。
崔先生於2021年及2023年分別在哈佛政府學院和哈佛商學院接受高級管理培訓。在加入CareER前,他曾於多間跨國企業工作,以及為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和其他法定組織出謀獻策。崔先生曾在香港科技大學MBA課程及香港城市大學社會工作碩士課程擔任嘉賓講師,推動多樣性、平等和包容性的主題。崔先生熱愛運動,研習詠春拳及參與冬泳。
陳蔚斯女士是一名罕見疾病患者,自幼患上「多發性骨骺發育不良」,經基因檢測確診為「脊髓小腦萎縮症第35型」。 二十歲前曾接受八次手術,大專時期身體狀況轉差直至不能自理。
陳女士自2012年起先後為三個病人組織擔任理事,及後重拾音樂興趣,於2019年加入香港共融樂團參與大型音樂演出,亦參與社區的生命及音樂分享講座活動。現為香港肌健協會理事會成員及香港罕見疾病聯盟項目主任,致力服務罕見疾病患者。
廣東話
主持人:
Country Director, Pedius Srl
屈紫薇女士於2011年開始了她的社會企業家之旅。在DID HK Ltd的支持下,她創立了「對話體驗。無聲」(Dialogue Experience - Silence)和「藝宴坊」這兩個項目獲得香港社企獎勵計劃2013創意思維大獎。而全球首創的無聲劇場晚宴「藝宴坊」則為參加者帶來獨特的「創效於樂」(社會效益與娛樂體驗並重)體驗,向公眾展現藝術的新角度,並通過一群聾人才藝向大眾展示了藝術世界的不同視野。她還將自己的職業生涯委託給支持不同殘障和弱勢群體的工作,領導著各種項目,從改善生活到賦予力量。
英國特許市務學會香港分會 主席
盧翰豪先生現為英國特許市務學會香港分會主席及國際食品安全協會執行委員會成員。自2022年起,盧先生擔任香港理工大學專業進修學院客座講師。盧先生是一位品牌、行銷和業務開發專業人士,在資訊科技、食品和飲料以及娛樂等各個行業,擁有二十多年亞太市場的管理經驗,同時擁有服務波音、惠普、強生、安捷倫等跨國財富五百強企業的客戶經驗。專業領域涵蓋品牌管理、特許經營和數據分析業務開發等。
自2015年起,盧先生擔任「社會創新及創業發展基金」協創機構「創匯點」的顧問。2024年獲社聯邀請擔任「照護食」星級大使。盧先生現為cpjobs.com的專欄作家,曾參與擔任廣州移動電視、上海東方衛視、香港Movie++及馬來西亞EnjoyTV等多個節目主持人。
香港理工大學應用社會科學系 高級講師
譚建元博士現任香港理工大學應用社會科學系高級講師,同時,為社會政策及社會企業學士課程的課程主任。他的研究範圍包括男性特質、性暴力和社會政策問題。他曾在數個學術期刊上發表過論文,包括《家庭問題期刊》、《情感障礙期刊》、《社會企業學期刊》和《香港社會工作期刊》。除了學術工作外,譚博士還擔任了關注婦女性暴力協會和明愛荃灣社區中心的委員。另外,他曾擔任香港社會服務聯會政策研究和倡議委員會委員,一直關心基層住屋及生活質素的問題,並為社會房屋共享計劃完成了社會影響評估,瞭解住戶生活質素的轉變。
鄰舍輔導會 副總幹事
彭桓基先生現為鄰舍輔導會副總幹事。鄰舍輔導會轄下逾八十個服務單位為有需要的人士提供多元化的家庭、青年、安老、康復、社區發展、教育、醫療及內地服務,每年服務超過二百萬人次。
彭先生是跨界別專業顧問,他創立的顧問及培訓公司擅於應用敍事治療理念於體驗設計(Experiential Design)、行政管理、社會創新及人事培訓。彭先生擁有超過二十年社會福利事務經驗,他曾發起、投資及營運本地及海外不同的社會企業,亦曾擔任香港中文大學兼職講師。彭先生的專業資格包括香港註冊社會工作者、加拿大註冊戒賭輔導員、澳大利亞心理健康急救導師和澳大利亞敘事治療師。學術領域包括社會工作學、市場營銷學、刑事司法和敘事治療。
香港社會服務聯會 項目經理(社會房屋)
楊佩賢小姐於2017年起協助推動社會房屋共享計劃及組合社會房屋計劃,支援計劃整體運作及與房屋營運機構緊密合作,共同建立社會房屋的運營和服務。楊小姐於香港城市大學獲得社會科學學士學位。曾在社聯政策研究和倡議及社會發展部門工作,擅長管理進行社會影響評估及推廣實證為本的服務發展。
香港社會服務聯會 經理
關諾文先生現為香港社會服務聯會經理,協助倡議及推動生死教育和晚期照顧服務的工作。關先生曾於不同的非政府機構擔任前線及管理的工作十四年,一直透過教育、訓練和倡議等工作,推動和改善不同的健康議題。關先生在香港城市大學獲得社會科學學士學位,並在香港理工大學獲得社會工作碩士學位。
講者:
陳蔚斯女士是一名罕見疾病患者,自幼患上「多發性骨骺發育不良」,經基因檢測確診為「脊髓小腦萎縮症第35型」。 二十歲前曾接受八次手術,大專時期身體狀況轉差直至不能自理。
陳女士自2012年起先後為三個病人組織擔任理事,及後重拾音樂興趣,於2019年加入香港共融樂團參與大型音樂演出,亦參與社區的生命及音樂分享講座活動。現為香港肌健協會理事會成員及香港罕見疾病聯盟項目主任,致力服務罕見疾病患者。
Carer Matters 發起人及朋輩工作員(護老)
文文要照顧年屆100歲,患有認知障礙症的長者。曾因「隔代照顧者身份」而被歧視。現為朋輩工作者,將經歷及照顧經驗與同路人分享。
文文是Facebook專頁 《我家有個大bb》版主及《我家有個大bb - 隔代照顧者防撞板秘笈》作者 。
75歲的榕姐(潘婆婆)現時一家三口住在社會房屋。她每日晨早五時起床為家居打點一切,既要照顧行動不便的丈夫,又要為30多歲患有輕度智障兒子預備飯菜。作為家庭的主要照顧者,即使外出買菜亦不放心家中丈夫。而她身為長者,對於晚年生活安排,因忙碌照顧家庭,一心只求先上樓,往後的生活與照顧,需靠社區資源與政府支援,見步行步,隨遇而安。
75歲長者,曾獨力照顧四子女及患有認知障礙症的家姑,現與46歲、患有自閉症的智障兒子同住。她獨力摸索出自己一套育兒方法,早年醫生診斷兒子不能說話,她就每天帶兒子坐巴士,講解路途上的景物,同時培養兒子理財觀念、煮餸技巧,經常帶兒子出門,讓他認識區內各店鋪員工、診所醫生,希望日後兒子能夠長久在社區生活。
63歲的退休人士。2007年,妻子確診俗稱「漸凍症」的運動神經元疾病,經歷十年全天候照顧者生涯。他感嘆太太求醫路途幸運,不但在發病後短時間內確診,對症下藥,而且獲介紹使用不同先進的儀器,令太太病況大部分時間均頗為穩定,夫妻二人更經常到台灣旅行。太太病逝後,他轉為照顧體弱的母親,之後他亦不時探訪及幫忙病友。
Beyond Vision International Limited 創辦人及行政總裁
Beyond Vision International(BVI)旨在提高視障人士的生活質量。項目團隊相信,獲取藝術和文化的視覺資訊是普世人權。期望通過創新的工具、培訓和增進體驗,為視障人士提供獲取視覺資訊的機會,協助他們積極參與藝術和文化,激發創造力和學習興趣。同時運用創新工具,以及社會設計、觸感工具設計的專業,為視障人士充權。
項目設計師發明了「觸感–聽覺互動系統」(TAIS),以及「觸感圖像詞彙系統」(TVVS),透過同步觸感和聲音體驗,建構腦內影象,讓視障者也能感受藝術。
廣東話
講者:
妳想煮意(香港)有限公司 創辦人
香港人常因工作繁忙犧牲健康飲食;婦女因照顧家庭之經驗不被認可而就業無門。「妳想煮意」透過社企模式聘請婦女製造餸包,達致婦女充權及就業,並推動健康自煮的飲食文化。
再生玩具店 創辦人
「再生玩具店」提倡廢物再造,不但讓玩具重生,更用紙皮創造各式各樣的玩具,激發青少年的創造力,促進可持續發展的使命,積極於環境、社會、治理方面創造共享價值。
- 從廢棄物創造無限價值:提倡共享及自製玩具,減少濫買及浪費,「讓玩具重生.讓價值再生」;
- 從互動關係創造歡樂時光:幫助弱勢社群,讓不同階層的小朋友共享製作玩具的樂趣;
- 從社區關懷和歡樂活動帶來城市轉化:與本地學校、機構合作提供培訓,促進創新發展。
每悅事有限公司 創辦人
Happeriod是香港首個綜合線上月經教育和產品平台,致力引入最新的月經產品及建構一個尊重包容的環境,讓大家分享經驗及了解身體。透過打破社會常規,促使月經議題普及。項目旨在幫助來經者找到合適的月經用品、建構月經友善社會及推廣身體自主。
老薑 創辦人
「老薑」是香港首個倡導「迎老」生命教育(Ageing Education)的創意傳播平台,以真實故事改變社會對「老」的刻板印象,激發想像力,並透過跨代互動、演講、培訓、多媒體創作、品牌故事傳播,重塑對「老」的想像,項目邀請不同世代一起探索漸老的意義,推廣多元文化和生活方式。
當中項目「辣薑」(Old Ginger Academy)獲社會創新及創業發展基金資助,培訓二百多名長者講述自己的故事,經過深度培訓的「老薑大使」成為大學課堂的真人教材,目前已參與十五個科目的跨學科創意教學,與上千名大學生深度互動,呈現長者的多樣化,增進跨代共融。
Beyond Vision International Limited 創辦人及行政總裁
Beyond Vision International(BVI)旨在提高視障人士的生活質量。項目團隊相信,獲取藝術和文化的視覺資訊是普世人權。期望通過創新的工具、培訓和增進體驗,為視障人士提供獲取視覺資訊的機會,協助他們積極參與藝術和文化,激發創造力和學習興趣。同時運用創新工具,以及社會設計、觸感工具設計的專業,為視障人士充權。
項目設計師發明了「觸感–聽覺互動系統」(TAIS),以及「觸感圖像詞彙系統」(TVVS),透過同步觸感和聲音體驗,建構腦內影象,讓視障者也能感受藝術。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發展局 空間數據辦事處總監
陳宇俊測量師從事專業測量工作逾二十年,涵蓋範疇包括工程測量、海道測量、地籍測量和空間數據分析/管理。陳測量師自2021年中出任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發展局空間數據辦事處總監。過去數年,陳測量師積極參與發展智慧城市和空間數據共享平台的工作。空間數據共享平台是《香港智慧城市藍圖》中一項重要措施。而空間數據共享平台入門網站已於2022年底開放供公眾免費使用。網站提供以數碼地圖為基礎的一站式平台,開放和分享政府空間數據。公眾可以在入門網站善用不同空間數據,藉以開拓各種應用的可能性,推動數碼經濟和共融,改善生活質素。陳先生為香港測量師學會資深專業會員、皇家特許測量師學會會員、註冊專業測量師(土地測量)。
廣東話 (設英語、普通話即時傳譯)
講者: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創新科技及工業局 副政府資訊科技總監
黃敬文先生現為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副政府資訊科技總監。他協助制訂推進香港數字政府和智慧城市建設的政策和策略性措施,以加強本地數字基礎設施建設,促進數據流通及推動本地資訊科技業界發展,為加快數字經濟發展奠定穩固基礎。此外,黃先生積極推動數碼共融及推廣在社區中應用數碼科技。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發展局 空間數據辦事處總監
陳宇俊測量師從事專業測量工作逾二十年,涵蓋範疇包括工程測量、海道測量、地籍測量和空間數據分析/管理。陳測量師自2021年中出任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發展局空間數據辦事處總監。過去數年,陳測量師積極參與發展智慧城市和空間數據共享平台的工作。空間數據共享平台是《香港智慧城市藍圖》中一項重要措施。而空間數據共享平台入門網站已於2022年底開放供公眾免費使用。網站提供以數碼地圖為基礎的一站式平台,開放和分享政府空間數據。公眾可以在入門網站善用不同空間數據,藉以開拓各種應用的可能性,推動數碼經濟和共融,改善生活質素。陳先生為香港測量師學會資深專業會員、皇家特許測量師學會會員、註冊專業測量師(土地測量)。
香港特別行政區 立法會議員(科技創新界)
邱達根先生現為立法會(科技創新界)議員,致力推動科創發展,他是一位科創政策倡議者、科技企業創業者及資深投資者,積極參與香港科技界發展,現為「產學研1+計劃」督導委員會主席、「數字化經濟發展委員會」、「引進重點企業諮詢委員會」、「北部都會區諮詢委員會」、「創新科技與產業發展委員會」及「第三代互聯網發展專責小組」非官方成員,以及香港資訊科技聯會會長。
社會服務方面,邱先生現為醫院管理局成員、醫管局資訊科技服務委員會主席、以及天水圍醫院管治委員會主席,現時亦擔任「青年發展委員會」轄下「凝聚青年行動小組委員會」委員、「體育委員會」成員及香港壁球總會主席。
賽馬會樂齡同行計劃 研究及系統支援主任
姚國燐先生現時擔任「賽馬會樂齡同行計劃」研究及系統支援主任,曾帶領針對長期痛症的老年人的治療小組,並為朋輩支援培訓和服務制定創新的研究理念。他擅長數據分析、研究針對具有抑鬱徵狀的長者的朋輩支援網絡以及創建年齡友善環境。在開發逐步介入模式的服務使用者數據庫過程中,他與資訊科技、研究和臨床團隊建立了緊密的合作,通過數據庫系統中獲得了寶貴的見解和用戶體驗,並專注於研究、臨床和資訊科技系統的無縫整合,以提高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狀況。 姚先生具有獨特的心理學和工程學背景,他在香港中文大學獲得心理學碩士學位,並在香港科技大學獲得機械工程學士學位。
賽馬會樂齡同行計劃 培訓主任及高級社工
張樹培先生現為香港大學「賽馬會樂齡同行計劃」團隊中擔任培訓主任及高級社工,專責該計劃的培訓內容。張先生亦為執行計劃的非政府服務機構提供臨床個案諮商。他曾任職於多個非政府服務機構,包括青少年及長者的精神健康服務、家庭暴力介入服務和基層家庭的支援服務。在臨床個案取向上推動及聚焦「經驗為本」的治療方式,透過當事人在治療過程的體驗和臨床的治療關係,學習為自己負責、自由地增進自我暸解,探索自己的信念。
聖雅各福群會 總幹事
香港資訊及通訊科技獎 智慧市民(智慧共融)銀獎得獎者(2020及2021年)
每悅事有限公司 創辦人
Happeriod是香港首個綜合線上月經教育和產品平台,致力引入最新的月經產品及建構一個尊重包容的環境,讓大家分享經驗及了解身體。透過打破社會常規,促使月經議題普及。項目旨在幫助來經者找到合適的月經用品、建構月經友善社會及推廣身體自主。
廣東話
講者:
妳想煮意(香港)有限公司 創辦人
香港人常因工作繁忙犧牲健康飲食;婦女因照顧家庭之經驗不被認可而就業無門。「妳想煮意」透過社企模式聘請婦女製造餸包,達致婦女充權及就業,並推動健康自煮的飲食文化。
再生玩具店 創辦人
「再生玩具店」提倡廢物再造,不但讓玩具重生,更用紙皮創造各式各樣的玩具,激發青少年的創造力,促進可持續發展的使命,積極於環境、社會、治理方面創造共享價值。
- 從廢棄物創造無限價值:提倡共享及自製玩具,減少濫買及浪費,「讓玩具重生.讓價值再生」;
- 從互動關係創造歡樂時光:幫助弱勢社群,讓不同階層的小朋友共享製作玩具的樂趣;
- 從社區關懷和歡樂活動帶來城市轉化:與本地學校、機構合作提供培訓,促進創新發展。
每悅事有限公司 創辦人
Happeriod是香港首個綜合線上月經教育和產品平台,致力引入最新的月經產品及建構一個尊重包容的環境,讓大家分享經驗及了解身體。透過打破社會常規,促使月經議題普及。項目旨在幫助來經者找到合適的月經用品、建構月經友善社會及推廣身體自主。
老薑 創辦人
「老薑」是香港首個倡導「迎老」生命教育(Ageing Education)的創意傳播平台,以真實故事改變社會對「老」的刻板印象,激發想像力,並透過跨代互動、演講、培訓、多媒體創作、品牌故事傳播,重塑對「老」的想像,項目邀請不同世代一起探索漸老的意義,推廣多元文化和生活方式。
當中項目「辣薑」(Old Ginger Academy)獲社會創新及創業發展基金資助,培訓二百多名長者講述自己的故事,經過深度培訓的「老薑大使」成為大學課堂的真人教材,目前已參與十五個科目的跨學科創意教學,與上千名大學生深度互動,呈現長者的多樣化,增進跨代共融。
Beyond Vision International Limited 創辦人及行政總裁
Beyond Vision International(BVI)旨在提高視障人士的生活質量。項目團隊相信,獲取藝術和文化的視覺資訊是普世人權。期望通過創新的工具、培訓和增進體驗,為視障人士提供獲取視覺資訊的機會,協助他們積極參與藝術和文化,激發創造力和學習興趣。同時運用創新工具,以及社會設計、觸感工具設計的專業,為視障人士充權。
項目設計師發明了「觸感–聽覺互動系統」(TAIS),以及「觸感圖像詞彙系統」(TVVS),透過同步觸感和聲音體驗,建構腦內影象,讓視障者也能感受藝術。
老薑 創辦人
「老薑」是香港首個倡導「迎老」生命教育(Ageing Education)的創意傳播平台,以真實故事改變社會對「老」的刻板印象,激發想像力,並透過跨代互動、演講、培訓、多媒體創作、品牌故事傳播,重塑對「老」的想像,項目邀請不同世代一起探索漸老的意義,推廣多元文化和生活方式。
當中項目「辣薑」(Old Ginger Academy)獲社會創新及創業發展基金資助,培訓二百多名長者講述自己的故事,經過深度培訓的「老薑大使」成為大學課堂的真人教材,目前已參與十五個科目的跨學科創意教學,與上千名大學生深度互動,呈現長者的多樣化,增進跨代共融。
廣東話
講者:
妳想煮意(香港)有限公司 創辦人
香港人常因工作繁忙犧牲健康飲食;婦女因照顧家庭之經驗不被認可而就業無門。「妳想煮意」透過社企模式聘請婦女製造餸包,達致婦女充權及就業,並推動健康自煮的飲食文化。
再生玩具店 創辦人
「再生玩具店」提倡廢物再造,不但讓玩具重生,更用紙皮創造各式各樣的玩具,激發青少年的創造力,促進可持續發展的使命,積極於環境、社會、治理方面創造共享價值。
- 從廢棄物創造無限價值:提倡共享及自製玩具,減少濫買及浪費,「讓玩具重生.讓價值再生」;
- 從互動關係創造歡樂時光:幫助弱勢社群,讓不同階層的小朋友共享製作玩具的樂趣;
- 從社區關懷和歡樂活動帶來城市轉化:與本地學校、機構合作提供培訓,促進創新發展。
每悅事有限公司 創辦人
Happeriod是香港首個綜合線上月經教育和產品平台,致力引入最新的月經產品及建構一個尊重包容的環境,讓大家分享經驗及了解身體。透過打破社會常規,促使月經議題普及。項目旨在幫助來經者找到合適的月經用品、建構月經友善社會及推廣身體自主。
老薑 創辦人
「老薑」是香港首個倡導「迎老」生命教育(Ageing Education)的創意傳播平台,以真實故事改變社會對「老」的刻板印象,激發想像力,並透過跨代互動、演講、培訓、多媒體創作、品牌故事傳播,重塑對「老」的想像,項目邀請不同世代一起探索漸老的意義,推廣多元文化和生活方式。
當中項目「辣薑」(Old Ginger Academy)獲社會創新及創業發展基金資助,培訓二百多名長者講述自己的故事,經過深度培訓的「老薑大使」成為大學課堂的真人教材,目前已參與十五個科目的跨學科創意教學,與上千名大學生深度互動,呈現長者的多樣化,增進跨代共融。
Beyond Vision International Limited 創辦人及行政總裁
Beyond Vision International(BVI)旨在提高視障人士的生活質量。項目團隊相信,獲取藝術和文化的視覺資訊是普世人權。期望通過創新的工具、培訓和增進體驗,為視障人士提供獲取視覺資訊的機會,協助他們積極參與藝術和文化,激發創造力和學習興趣。同時運用創新工具,以及社會設計、觸感工具設計的專業,為視障人士充權。
項目設計師發明了「觸感–聽覺互動系統」(TAIS),以及「觸感圖像詞彙系統」(TVVS),透過同步觸感和聲音體驗,建構腦內影象,讓視障者也能感受藝術。
著名導演及編劇
卓亦謙先生,香港電影編劇家協會成員、電影《殺破狼 ·貪狼》、《今晚打喪屍》編劇、第38屆香港電影金像獎創作總監。2013年畢業於香港城市大學創意媒體學院,主修電影藝術,2022年執導及編寫爾冬陞監製電影《年少日記》。
廣東話
主持人:
香港中文大學公共衛生及基層醫療學院 副教授 及 著名音樂人
鍾一諾教授被稱為「現代文藝復興者」。一方面,他是一位專注於社會流行病學和生物倫理學的大學學者,在學術領域有重要貢獻;另一方面,他是一位屢獲殊榮且位居排行榜首位的歌唱界藝術家。
鍾一諾教授現為中大公共衛生及基層醫療學院副教授、香港中文大學(中大)生物倫理中心聯席總監及中大健康公平研究所副總監。他也是中大老年研究所的研究員(禮聘)。他在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獲得文學學士學位(公共衛生科學),在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彭博公共衛生學院獲得MHS學位,並在香港大學獲得博士學位(社會和生命歷程流行病學)。他預計於 2025 年從哈佛醫學院生物倫理學碩士 (MBE) 課程畢業。
作為一名社會流行病學家,鍾教授的研究利用生物醫學倫理和社會公義的視角來審視健康和健康不平等的社會決定因素。他目前正在研究貧困、匱乏、社會經濟劣勢、環境和住房因素以及移民身分等社會決定因素。鍾教授也特別關注弱勢族群的健康,包括移工和罕見疾病患者。此外,他亦有研究與老年相關的問題,例如多重疾病和長期/臨終照顧。總括來說,他的研究目的是為國內外的衛生服務和公共政策提供更多及更廣的資訊。
鍾教授發表過一百多篇經過同行評審的國際出版文章,並作為首席研究員和聯合研究員獲得多項總額超過 1,000 萬美元的研究經費。他經常進行跨學科和國際合作。其中一項重大成就是在香港成立了第一個由世界專家組成的縱向隊列國際聯盟來研究香港健康的社會經濟不平等狀況。鍾教授目前亦擔任由國際生物倫理協會主辦的「2024年世界生物倫理學大會」(WCB)國際顧問委員會的董事會成員。
鍾教授一直積極參與社會服務,具有相當的公眾影響力,他是香港生死學協會的副會長,該協會是一家社會企業,專注於創新生死教育、預設照顧計劃、香港的長期護理和死後安排等項目;並於2017-2018年共同主持香港唯一的「生死教育」廣播節目。2019年與人合編刊物《生死教育講什麼啲》。
在學術以外,鍾教授亦是一位歌手、製作人、詞曲作者、電台主持人和音樂教育家。他與其兄長Henry組成了的音樂組合「鍾氏兄弟」,在香港福音音樂、爵士樂、藍調音樂和發燒音樂界具有影響力,並贏得過一些重要獎項。鍾教授也曾於各大音樂節亮相,包括Clockenflap、Freespace Jazz Fest等。最後,鍾教授致力於音樂推廣及教育。 他是廣播節目「爵士鍾情」的主持人。自2014年起,他擔任香港大學「爵士樂:歷史與鑑賞」課程的創始人和講師。他也是藝穗會2018年「爵士樂‧說」社區工作坊系列,以及2020年西九文化區「爵士樂的演變」公開講座系列的講者,旨在促進大眾對爵士樂的認識與欣賞。
講者:
本地著名圖文作家
大泥,圖文作家。創作了《白熊和男孩 — 他倆互相扶持,彼此鼓勵,向前走,一起發現更美麗的新世界》。水彩作畫,配合窩心文字,治癒風格作品曾在2011年至2016年於東方日報專欄《愛看見世界》每天刊載。
大泥圖文出版作品:《我們都市有童話》、《大泥音樂繪本 — 一個人去旅行》、《和你在一起》、《我們都市有童話》2011修訂版、《因為愛》、《喜歡自己》、《生命的寶藏》及《假如我們不放棄》。
創作以外,大泥近年於香港多間大專院校、中小學從事插圖教育工作、生命教育及情緒教育工作。
著名導演及編劇
卓亦謙先生,香港電影編劇家協會成員、電影《殺破狼 ·貪狼》、《今晚打喪屍》編劇、第38屆香港電影金像獎創作總監。2013年畢業於香港城市大學創意媒體學院,主修電影藝術,2022年執導及編寫爾冬陞監製電影《年少日記》。
Sportcanheal852 創辦人
"Aron 是 Sportcanheal852 的創始人,也是香港空手道隊的前成員。他的競賽生涯中獲得了眾多殊榮,包括贏得香港組手冠軍、在東亞空手道聯盟錦標賽中獲得第三名,以及在世界空手道錦標賽中躋身前32強。
Aron 目前正在香港浸會大學進修第二學士學位,專攻體育運動及康樂管理。他的目標是通過體育介入來增強心理健康,他熱衷於將學者和教練的力量結合起來,創造出一種促進體育運動系統化和學術化介入的強大協同效應,以提升心理福祉。"
廣東話
講者:
Sportcanheal852 創辦人
"Aron 是 Sportcanheal852 的創始人,也是香港空手道隊的前成員。他的競賽生涯中獲得了眾多殊榮,包括贏得香港組手冠軍、在東亞空手道聯盟錦標賽中獲得第三名,以及在世界空手道錦標賽中躋身前32強。
Aron 目前正在香港浸會大學進修第二學士學位,專攻體育運動及康樂管理。他的目標是通過體育介入來增強心理健康,他熱衷於將學者和教練的力量結合起來,創造出一種促進體育運動系統化和學術化介入的強大協同效應,以提升心理福祉。"
Youth Incubator 創辦人
Calvin是香港科技大學的學生,致力於促進Social Empowerment. 他創立了Youth Incubator,這是一家旨在為中學生配對不同課外活動的社會企業,並擔任Enactus HK(由學生發起、專注於社會創業的國際非政府組織香港分會)孵化部門的經理。
MetaGreenX 創辦人
PAPA Wong, 一位就讀於香港科技大學金融專業的學生,熱衷於青年賦能和對環境產生積極影響。他創辦了兩家初創公司——Metaprint和MetaGreenX。Metaprint致力於為香港學生提供人工智能物聯網元宇宙STEAM教育,而MetaGreenX則專注於創新產品,旨在提高香港幼苗的存活率。PAPA的願景是實踐環境可持續發展,並教導下一代用他們自己的知識和技能改變世界。
Stote 聯合創辦人
Chi 是 Stote 的聯合創辦人,致力為紡織廢物重新賦能,延續紡織物的剩餘價值。他在香港大學修讀決策分析及認知科學,曾任職服裝業的供應商管理,負責多個流程改善專案。同時,他創立了 Stote,以紡織廢料為原料,提供各種服裝配飾及活動紀念品,推廣升級再造及可持續時尚的概念。
Stote 聯合創辦人
Kenny 是 Stote 的聯合創辦人,致力為紡織廢物重新賦能,延續紡織物的剩餘價值。他在香港中文大學修讀酒店管理,曾於多間本地企業任職產品管理。他其後創立了 Stote,運用紡織廢物及環保物料,提供環保的酒店用品,幫助酒店業實踐可持續理念。
稻築 聯合創辦人
Tommy Li 是香港大學一年級的碩士生,主修環境管理。他總是喜歡參加不同的比賽和志願工作。他還獲得了第三十一屆傑出專上學生服務獎。他與其他大學的學生共同創辦了一家名為RiceFort稻築的初創企業。RiceFort稻築是一個致力於稻殼回收升級和可持續發展的創新綠色材料團隊。通過利用稻殼廢棄物,RiceFort創造高品質、環保友好的材料和產品,體現了對可持續發展的承諾。
Lead App Developer, ReCube
Isaac是香港科技大學的計算機科學五年級生,目前在ReCube擔任Lead App Developer,負責Web App的管理與開發。ReCube是一個重用餐具租借服務,旨在減少即棄餐具,透過三個Re-Reuse x Reward x Reduce的理念,提供高效、標準化的外賣重用餐具方案。Isaac致力於開發和管理ReCube的Web App,並持續學習和探索新技術,以滿足用戶需求並為可持續發展作出貢獻。
香港大學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 高級講師
張俊聲博士現為香港大學社會工作及社會行學系高級講師及註冊社工,多年來從事有關兒童、青少年及社區的社會工作,主要教授社會工作學士及碩士學位課程。張博士亦為「香港社會服務聯會」社會發展常設委員會(2023-2024年度)之選任委員、「科創社工學會」之顧問、「社工註冊局」紀律委員會備選委員小組之成員,及多份國際學術期刊之編輯委員會成員。
廣東話
主持人:
香港小童群益會 總幹事
劉翀先生現為香港小童群益會總幹事,同時兼任香港中文大學講師,擁有近30年服務青少年、家長及長者的經驗。早年實踐及研究範疇包括青少年外展服務、青年才藝、基層家庭、年輕父母、家長教育、金齡人士、認知障礙及照顧者、社企發展及遙距醫療等。劉先生近年專注機構發展、策略管理、社會創新及數碼轉型等。劉先生對人與事、時、地的互動關係感興趣,並相信團隊與多元文化,盼望透過實踐、實務研究及多專業協作,推動更人本的服務發展。
講者:
聖方濟各大學 社會科學院院長
黃於唱教授現任聖方濟各大學社會科學院院長。教授社會福利政策及社會工作研究等科目。近十年,他在香港中文大學和香港大學教授有關資訊科技應用於社會服務的課程。曾參與多項香港、澳門及上海有關數碼共融、使用互聯網的親子行為、社會保障、退休保障及長者就業問題等研究。黃教授亦曾參與政府委托的社會福利界資訊科技發展策略顧問研究。目前他擔任數間社會服務機構的資訊科技委員會的成員及主席。他亦曾擔任husITa(Human Service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ssociation)的成員多年。黃教授為現任香港社會工作學報的主編。
香港浸會大學宗教及哲學系 助理教授
黃柏恒博士現為香港浸會大學宗教及哲學系助理教授。黃博士是一位技術哲學家和倫理學家,專注於研究人工智慧、數據技術和其他顛覆性數位技術帶來的社會、倫理和政治問題。 他於特溫特大學取得技術哲學博士學位,並曾擔任漢堡大學資訊科技倫理研究組和牛津大學科學創新與社會研究所的研究員。除此之外,他在人工智慧倫理和治理的理論和實踐層面上都有豐富的經驗,更在技術哲學領域發表了不少的文章。近年他與王小偉合編《和諧科技:儒家科技倫理》(Harmonious Technology: A Confucian Ethics of Technology)。
香港大學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 高級講師
張俊聲博士現為香港大學社會工作及社會行學系高級講師及註冊社工,多年來從事有關兒童、青少年及社區的社會工作,主要教授社會工作學士及碩士學位課程。張博士亦為「香港社會服務聯會」社會發展常設委員會(2023-2024年度)之選任委員、「科創社工學會」之顧問、「社工註冊局」紀律委員會備選委員小組之成員,及多份國際學術期刊之編輯委員會成員。
科創社工學會 聯合創辦人
何振宇先生現為科創社工學會聯合創辦人,從事青年工作十多年,任職多項服務包括社區支援服務計劃、學校社會工作、網上青年外展等,擅長處理數碼健康相關問題及機構社交媒體策略,曾帶領負責項目獲得香港資訊與通訊科技獎及十大優質社會服務獎等嘉許。何先生於2019年與友好創立社會企業「科創社工學會」,主力為非政府機構、大專院校及專業團體提供訓練及諮詢服務,推動社會服務數碼轉型及社福科技跨界協作,並參與創新服務項目的策劃和管理工作。何先生是一名註冊社工,持有人類學文學碩士及媒體、文化與創意都市社會科學碩士。
香港社會服務聯會 會員聯繫及服務總主任
張麗華女士擁有社會工作學學士學位和傳理學文學碩士學位。她的現職是香港社會服務聯會(社聯)會員聯繫及服務總主任,負責推動小型機構的發展,促進社聯會員之間的聯繫與交流,並倡導機構成員關注的撥款議題。她是一名註冊社工,曾經服務過各種不同的人群,包括邊緣青少年、戒毒康復者、少數族裔家庭、單親家庭、精神健康問題患者和失業中年等等。
廣東話
主持人:
香港社會服務聯會 會員聯繫及服務總主任
張麗華女士擁有社會工作學學士學位和傳理學文學碩士學位。她的現職是香港社會服務聯會(社聯)會員聯繫及服務總主任,負責推動小型機構的發展,促進社聯會員之間的聯繫與交流,並倡導機構成員關注的撥款議題。她是一名註冊社工,曾經服務過各種不同的人群,包括邊緣青少年、戒毒康復者、少數族裔家庭、單親家庭、精神健康問題患者和失業中年等等。
講者:
關注婦女性暴力協會 總幹事
莊子慧女士是一名註冊社會工作者,現為關注婦女性暴力協會總幹事,累積超過二十年的前線及管理社會服務經驗。莊女士專注於女性與暴力及精神健康工作範疇,對於性暴力相關政策及支援服務有深入瞭解,一直致力於非津貼社會服務機構工作,關心性別平等及性別暴力的議題。
青躍 ─ 青少女發展網絡 創辦人及策略顧問
林寶儀小姐Bowie於2011年創辦青躍 ─ 青少女發展網絡並擔任總幹事,為超過15,000名處於邊緣地位的年輕女性提供賦權和支援服務,包括健康、教育和就業支援。近年轉任策略顧問繼續支持青躍發展,並同時獲得Fire Tree Philanthropy 的支持,探索如何能更有效地支援香港年輕人的心理健康。
林小姐於2020年獲得香港賽馬會的獎學金,完成芝加哥大學布斯商學院的EMBA學位,同時於香港大學修讀非營利組織管理的碩士學位。她於2022年獲Gen.T未來領袖獎項認可,以及香港Marie Claire頒發的「Inspiring Women Award」。她現時兼任大館及香港賽馬會Level Mind項目的諮詢委員會成員。
香港婦女中心協會 總幹事
廖珮珊女士現為香港婦女中心協會總幹事,致力於推動香港弱勢婦女的權益。她領導協會從15名員工擴展至現時愈100名員工,並將服務與政策倡導結合,以應對照顧者、單親母親和其他基層婦女面臨的挑戰。廖女士現正擔任香港社會服務聯會照顧者政策與服務發展諮詢小組成員、嶺南大學社會科學碩士(國際比較社會政策)顧問委員會成員,以及香港中文大學性別研究中心執行委員會成員。
關懷愛滋 服務總監
伍希彤小姐2006年加入「關懷愛滋」參與青少年性教育工作,2022年成為服務總監,統籌管理男男性接觸者、少數族裔、多元男士愛滋病預防及性健康項目以及感染者支援服務。伍小姐帶領「關懷愛滋」旗下社區健康社企 –「My Place」的整體業務發展,為大眾提供友善、可負擔的全面性健康服務。她曾於「母親的抉擇」工作,帶領學校全面性教育及意外懷孕少女服務。亦曾以商界的角色於公關顧問公司工作,帶領團隊分別與衛生署、藥業公司,大學等夥伴設計大型精神健康、癌症治療教育等企劃及政策倡導項目。伍小姐熱衷於參與社區健康服務創新變革,打破健康不公平,她完成香港浸會大學傳理學院學士及研究碩士課程,現正於倫敦衛生與熱帶醫學院修讀全球健康政策課程。
性別空間 創辦人╱主席
溫澤仁(小強)是一位跨性別男生。他於2015年成立「性別空間」,支援處於性別過渡不同階段的跨性別者,並與不同界別的持份者一起推動社會改變。過去十年,他參加了各種探討跨性別議題的區域和國際會議,例如世界跨性別健康專業協會(WPATH)研討會、亞太跨性別健康藍圖會議和聯合國「亞洲同志」(Being LGBT in Asia)計劃的區域對話。2016年,他獲頒發香港傑出跨性別共融大使大獎。
小強自開展性別過渡以來,對個人和社會如何理解性別越感興趣。他製作了一部尋找自我的獲獎短片《Kaspar X——假若我有靈魂》,他希望日後能以他的(跨)性別視角探索更廣闊的世界。他的澳大利亞護照上的性別是X,而他的哲學碩士論文是研究有關於父母對跨性別子女經歷性別過渡的應對經驗。
賽馬會樂齡同行計劃 培訓主任及高級社工
張樹培先生現為香港大學「賽馬會樂齡同行計劃」團隊中擔任培訓主任及高級社工,專責該計劃的培訓內容。張先生亦為執行計劃的非政府服務機構提供臨床個案諮商。他曾任職於多個非政府服務機構,包括青少年及長者的精神健康服務、家庭暴力介入服務和基層家庭的支援服務。在臨床個案取向上推動及聚焦「經驗為本」的治療方式,透過當事人在治療過程的體驗和臨床的治療關係,學習為自己負責、自由地增進自我暸解,探索自己的信念。
廣東話 (設英語、普通話即時傳譯)
講者: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創新科技及工業局 副政府資訊科技總監
黃敬文先生現為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副政府資訊科技總監。他協助制訂推進香港數字政府和智慧城市建設的政策和策略性措施,以加強本地數字基礎設施建設,促進數據流通及推動本地資訊科技業界發展,為加快數字經濟發展奠定穩固基礎。此外,黃先生積極推動數碼共融及推廣在社區中應用數碼科技。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發展局 空間數據辦事處總監
陳宇俊測量師從事專業測量工作逾二十年,涵蓋範疇包括工程測量、海道測量、地籍測量和空間數據分析/管理。陳測量師自2021年中出任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發展局空間數據辦事處總監。過去數年,陳測量師積極參與發展智慧城市和空間數據共享平台的工作。空間數據共享平台是《香港智慧城市藍圖》中一項重要措施。而空間數據共享平台入門網站已於2022年底開放供公眾免費使用。網站提供以數碼地圖為基礎的一站式平台,開放和分享政府空間數據。公眾可以在入門網站善用不同空間數據,藉以開拓各種應用的可能性,推動數碼經濟和共融,改善生活質素。陳先生為香港測量師學會資深專業會員、皇家特許測量師學會會員、註冊專業測量師(土地測量)。
香港特別行政區 立法會議員(科技創新界)
邱達根先生現為立法會(科技創新界)議員,致力推動科創發展,他是一位科創政策倡議者、科技企業創業者及資深投資者,積極參與香港科技界發展,現為「產學研1+計劃」督導委員會主席、「數字化經濟發展委員會」、「引進重點企業諮詢委員會」、「北部都會區諮詢委員會」、「創新科技與產業發展委員會」及「第三代互聯網發展專責小組」非官方成員,以及香港資訊科技聯會會長。
社會服務方面,邱先生現為醫院管理局成員、醫管局資訊科技服務委員會主席、以及天水圍醫院管治委員會主席,現時亦擔任「青年發展委員會」轄下「凝聚青年行動小組委員會」委員、「體育委員會」成員及香港壁球總會主席。
賽馬會樂齡同行計劃 研究及系統支援主任
姚國燐先生現時擔任「賽馬會樂齡同行計劃」研究及系統支援主任,曾帶領針對長期痛症的老年人的治療小組,並為朋輩支援培訓和服務制定創新的研究理念。他擅長數據分析、研究針對具有抑鬱徵狀的長者的朋輩支援網絡以及創建年齡友善環境。在開發逐步介入模式的服務使用者數據庫過程中,他與資訊科技、研究和臨床團隊建立了緊密的合作,通過數據庫系統中獲得了寶貴的見解和用戶體驗,並專注於研究、臨床和資訊科技系統的無縫整合,以提高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狀況。 姚先生具有獨特的心理學和工程學背景,他在香港中文大學獲得心理學碩士學位,並在香港科技大學獲得機械工程學士學位。
賽馬會樂齡同行計劃 培訓主任及高級社工
張樹培先生現為香港大學「賽馬會樂齡同行計劃」團隊中擔任培訓主任及高級社工,專責該計劃的培訓內容。張先生亦為執行計劃的非政府服務機構提供臨床個案諮商。他曾任職於多個非政府服務機構,包括青少年及長者的精神健康服務、家庭暴力介入服務和基層家庭的支援服務。在臨床個案取向上推動及聚焦「經驗為本」的治療方式,透過當事人在治療過程的體驗和臨床的治療關係,學習為自己負責、自由地增進自我暸解,探索自己的信念。
聖雅各福群會 總幹事
香港資訊及通訊科技獎 智慧市民(智慧共融)銀獎得獎者(2020及2021年)
Stote 聯合創辦人
Chi 是 Stote 的聯合創辦人,致力為紡織廢物重新賦能,延續紡織物的剩餘價值。他在香港大學修讀決策分析及認知科學,曾任職服裝業的供應商管理,負責多個流程改善專案。同時,他創立了 Stote,以紡織廢料為原料,提供各種服裝配飾及活動紀念品,推廣升級再造及可持續時尚的概念。
廣東話
講者:
Sportcanheal852 創辦人
"Aron 是 Sportcanheal852 的創始人,也是香港空手道隊的前成員。他的競賽生涯中獲得了眾多殊榮,包括贏得香港組手冠軍、在東亞空手道聯盟錦標賽中獲得第三名,以及在世界空手道錦標賽中躋身前32強。
Aron 目前正在香港浸會大學進修第二學士學位,專攻體育運動及康樂管理。他的目標是通過體育介入來增強心理健康,他熱衷於將學者和教練的力量結合起來,創造出一種促進體育運動系統化和學術化介入的強大協同效應,以提升心理福祉。"
Youth Incubator 創辦人
Calvin是香港科技大學的學生,致力於促進Social Empowerment. 他創立了Youth Incubator,這是一家旨在為中學生配對不同課外活動的社會企業,並擔任Enactus HK(由學生發起、專注於社會創業的國際非政府組織香港分會)孵化部門的經理。
MetaGreenX 創辦人
PAPA Wong, 一位就讀於香港科技大學金融專業的學生,熱衷於青年賦能和對環境產生積極影響。他創辦了兩家初創公司——Metaprint和MetaGreenX。Metaprint致力於為香港學生提供人工智能物聯網元宇宙STEAM教育,而MetaGreenX則專注於創新產品,旨在提高香港幼苗的存活率。PAPA的願景是實踐環境可持續發展,並教導下一代用他們自己的知識和技能改變世界。
Stote 聯合創辦人
Chi 是 Stote 的聯合創辦人,致力為紡織廢物重新賦能,延續紡織物的剩餘價值。他在香港大學修讀決策分析及認知科學,曾任職服裝業的供應商管理,負責多個流程改善專案。同時,他創立了 Stote,以紡織廢料為原料,提供各種服裝配飾及活動紀念品,推廣升級再造及可持續時尚的概念。
Stote 聯合創辦人
Kenny 是 Stote 的聯合創辦人,致力為紡織廢物重新賦能,延續紡織物的剩餘價值。他在香港中文大學修讀酒店管理,曾於多間本地企業任職產品管理。他其後創立了 Stote,運用紡織廢物及環保物料,提供環保的酒店用品,幫助酒店業實踐可持續理念。
稻築 聯合創辦人
Tommy Li 是香港大學一年級的碩士生,主修環境管理。他總是喜歡參加不同的比賽和志願工作。他還獲得了第三十一屆傑出專上學生服務獎。他與其他大學的學生共同創辦了一家名為RiceFort稻築的初創企業。RiceFort稻築是一個致力於稻殼回收升級和可持續發展的創新綠色材料團隊。通過利用稻殼廢棄物,RiceFort創造高品質、環保友好的材料和產品,體現了對可持續發展的承諾。
Lead App Developer, ReCube
Isaac是香港科技大學的計算機科學五年級生,目前在ReCube擔任Lead App Developer,負責Web App的管理與開發。ReCube是一個重用餐具租借服務,旨在減少即棄餐具,透過三個Re-Reuse x Reward x Reduce的理念,提供高效、標準化的外賣重用餐具方案。Isaac致力於開發和管理ReCube的Web App,並持續學習和探索新技術,以滿足用戶需求並為可持續發展作出貢獻。
香港財富傳承學院 行政總監
賈安霈女士於2024年出任香港財富傳承學院學院行政總監。賈女士在金融服務業從業超過二十年,並在家族辦公室領域累積了深厚的專業知識和卓越的領導才能,而她目前擔任香港家族辦公室協會(FOAHK)主席。此前,賈女士曾擔任多個高級管理職位,包括聯合家族辦公室的首席策略長及內地券商的海外業務首席執行官。賈女士曾在香港、新加坡、紐約和台北等地的國際金融公司工作,具備廣泛的國際視野。賈女士持有多倫多大學商業學士學位,及芝加哥大學布斯商學院工商管理碩士學位。
英語、普通話及廣東話 (設英語、普通話、廣東話及手語即時傳譯)
主持人:
香港社會服務聯會 主席
陳智思先生畢業於美國加州Pomona College,現職亞洲金融集團主席兼總裁及亞洲保險主席;並為香港泰國商會主席、盤谷銀行(中國)顧問。陳智思先生為數家本地及海外的金融服務公司及泰國康民醫院大眾有限公司擔任董事會成員。
公職服務上他亦涉及不少範疇,包括香港社會服務聯會主席、香港賽馬會董事局成員、M Plus 博物館主席、大館文化藝術有限公司主席、香港地方志中心執行委員會主席及團結香港基金主席。
陳智思先生曾於2008-2023年出任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香港區代表。於2004-2009年及2012-2022年被委任為行政會議非官守成員,2017-2022年擔任行政會議非官守成員召集人。1998-2008年間,他是代表保險界的立法會議員。
過往公職計有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主席、嶺南大學校董會主席、可持續發展委員會主席、古物諮詢委員會主席、活化歷史建築諮詢委員會主席、司法人員與紀律人員薪俸及服務條件常務委員會主席等。
他先後獲嶺南大學、香港城市大學、香港公開大學及薩凡納藝術設計大學頒授榮譽博士學位。此外亦為Pomona College榮譽校董。
陳智思先生於 2002年榮膺太平紳士銜;2004年獲泰國政府頒發Commander(3rd Class)of the Most Noble Order of the Crown of Thailand。2006年獲香港特區政府頒授金紫荊星章,再於2020年獲授最高榮譽的大紫荊勳章。
香港財富傳承學院 行政總監
賈安霈女士於2024年出任香港財富傳承學院學院行政總監。賈女士在金融服務業從業超過二十年,並在家族辦公室領域累積了深厚的專業知識和卓越的領導才能,而她目前擔任香港家族辦公室協會(FOAHK)主席。此前,賈女士曾擔任多個高級管理職位,包括聯合家族辦公室的首席策略長及內地券商的海外業務首席執行官。賈女士曾在香港、新加坡、紐約和台北等地的國際金融公司工作,具備廣泛的國際視野。賈女士持有多倫多大學商業學士學位,及芝加哥大學布斯商學院工商管理碩士學位。
講者:
香港財富傳承學院 董事
香港科技大學金樂琦亞洲家族企業與家族辦公室研究中心 創始主任兼資深顧問
HolonIQ 行政總裁
Patrick Brothers是全球影響力智慧平台HolonIQ的聯席行政總裁和聯合創始人。他領導HolonIQ的資料和深度技術團隊,為世界各地的政府、機構、基金會和投資者提供策略、影響力和投資等方面的諮詢,以推動更具包容性和可持續發展的未來。
Patrick Brothers在全球影響力投資和策略方面發揮影響力。他致力於促進公私營部門之間的合作和協作以應對全球挑戰。他領導的HolonIQ全球領袖高峰會已在全球30多個國家舉辦,活動匯聚全球頂尖領袖,透過討論和合作解決包括經濟發展、環境可持續性、教育和醫療創新等迫切的全球議題。
在加入HolonIQ之前,Patrick Brothers曾在能源、基礎建設和教育領域擔任主席、首席執行官和高管等職務,負責策略、技術和企業發展工作。他的職業生涯始於擔任澳洲陸軍軍官,領導傘兵部隊進行偵察和人道主義援助行動。之後他在德勤擔任高級顧問,主要負責併購和企業融資,客戶包括世界各地的主權財富基金和私募股權等。
Patrick Brothers擁有Australian Graduate School of Management的工商管理碩士學位,及新南威爾士大學的電腦和數學學士學位,並且在Duntroon皇家軍事學院以領導和軍事技能一等獎成績畢業。
中國基金會發展論壇 副秘書長
譚紅波先生現為中國基金會發展論壇副秘書長。譚先生曾任職於救世軍、泛海公益基金會等國際國內公益組織,熟悉公益慈善項目管理、基金會運作等。譚先生畢業於中央民族大學新聞專業,並於北京師範大學取得公共管理碩士學位。
中國基金會發展論壇是有志於追求機構卓越、行業發展的基金會自願發起的行業平台。2008年,在當時的民政部民間組織管理局指導下,八家機構發起「中國非公募基金會發展論壇」;2016年轉型為「中國基金會發展論壇」;2017年,中國基金會發展論壇秘書處在北京市民政局註冊為北京基業長青社會組織服務中心。
薈港資本有限公司 行政總裁
林曉鋒教授為一位工程師,於2021年加入薈港資本,現為行政總裁。林教授現兼任香港中文大學、香港城市大學和香港理工大學客席教授,監督博士研究生,並任教人工智能、物聯網科技和創業課程學科。自1996年起,林教授從事創新科技研發,積極參與創新科技界專業及公共服務。並於2004年創辦Sengital Limited 港科研有限公司,現為集團主席。林教授帶領公司十多年來獲得數十個科技奬項及專利。他擔任創新科技基金評審委員,審批撥款超過十三年。林教授現為香港科學園創科會督導委員會主席,亦是香港工程師學會會員、香港電子業商會執行委員、香港電子科技商會執行委員,以及多個創新科技組織創會會長。林教授服務香港應用科技研究院董事會六年,現擔任物流及供應鏈多元技術研發中心主席,並於2015年獲選為香港十大傑出青年(工商界),以及於2019年獲頒行政長官社會服務奬狀和於2023年獲行政長官任命為太平紳士。
香港賽馬會 慈善事務總經理(體育及公益慈善研究院)
鄧詠茵女士於 2000 年加入香港賽馬會,在2012 年加入馬會慈善信託基金之前曾負責馬會業務發展工作。鄧女士現時負責策劃及建議撥款策略和創新公益項目,並透過推動公益項目對社會產生正面影響。她的主要工作領域是體育,通過創新方法和與持分者合作,將體育運動推廣至社會不同階層,以及制定支持香港精英運動員發展的策略。鄧女士最近參與了新成立的公益慈善研究所(Institute of Philanthropy),透過結合「智、善、行」(智慧、善款、行動),向業界提供可靠的公益慈善知識、涵蓋不同界別的知識基礎和發展指標,以加強香港、全國、亞洲,甚至其他地區慈善業界的專業化。公益慈善研究所致力與基金會和其他機構合作,制定具影響力的方案,共建美好社會。 鄧女士在加拿大Queen’s University獲得環境科學學士學位,並在香港大學獲得城市規劃碩士學位。
Lead App Developer, ReCube
Isaac是香港科技大學的計算機科學五年級生,目前在ReCube擔任Lead App Developer,負責Web App的管理與開發。ReCube是一個重用餐具租借服務,旨在減少即棄餐具,透過三個Re-Reuse x Reward x Reduce的理念,提供高效、標準化的外賣重用餐具方案。Isaac致力於開發和管理ReCube的Web App,並持續學習和探索新技術,以滿足用戶需求並為可持續發展作出貢獻。
廣東話
講者:
Sportcanheal852 創辦人
"Aron 是 Sportcanheal852 的創始人,也是香港空手道隊的前成員。他的競賽生涯中獲得了眾多殊榮,包括贏得香港組手冠軍、在東亞空手道聯盟錦標賽中獲得第三名,以及在世界空手道錦標賽中躋身前32強。
Aron 目前正在香港浸會大學進修第二學士學位,專攻體育運動及康樂管理。他的目標是通過體育介入來增強心理健康,他熱衷於將學者和教練的力量結合起來,創造出一種促進體育運動系統化和學術化介入的強大協同效應,以提升心理福祉。"
Youth Incubator 創辦人
Calvin是香港科技大學的學生,致力於促進Social Empowerment. 他創立了Youth Incubator,這是一家旨在為中學生配對不同課外活動的社會企業,並擔任Enactus HK(由學生發起、專注於社會創業的國際非政府組織香港分會)孵化部門的經理。
MetaGreenX 創辦人
PAPA Wong, 一位就讀於香港科技大學金融專業的學生,熱衷於青年賦能和對環境產生積極影響。他創辦了兩家初創公司——Metaprint和MetaGreenX。Metaprint致力於為香港學生提供人工智能物聯網元宇宙STEAM教育,而MetaGreenX則專注於創新產品,旨在提高香港幼苗的存活率。PAPA的願景是實踐環境可持續發展,並教導下一代用他們自己的知識和技能改變世界。
Stote 聯合創辦人
Chi 是 Stote 的聯合創辦人,致力為紡織廢物重新賦能,延續紡織物的剩餘價值。他在香港大學修讀決策分析及認知科學,曾任職服裝業的供應商管理,負責多個流程改善專案。同時,他創立了 Stote,以紡織廢料為原料,提供各種服裝配飾及活動紀念品,推廣升級再造及可持續時尚的概念。
Stote 聯合創辦人
Kenny 是 Stote 的聯合創辦人,致力為紡織廢物重新賦能,延續紡織物的剩餘價值。他在香港中文大學修讀酒店管理,曾於多間本地企業任職產品管理。他其後創立了 Stote,運用紡織廢物及環保物料,提供環保的酒店用品,幫助酒店業實踐可持續理念。
稻築 聯合創辦人
Tommy Li 是香港大學一年級的碩士生,主修環境管理。他總是喜歡參加不同的比賽和志願工作。他還獲得了第三十一屆傑出專上學生服務獎。他與其他大學的學生共同創辦了一家名為RiceFort稻築的初創企業。RiceFort稻築是一個致力於稻殼回收升級和可持續發展的創新綠色材料團隊。通過利用稻殼廢棄物,RiceFort創造高品質、環保友好的材料和產品,體現了對可持續發展的承諾。
Lead App Developer, ReCube
Isaac是香港科技大學的計算機科學五年級生,目前在ReCube擔任Lead App Developer,負責Web App的管理與開發。ReCube是一個重用餐具租借服務,旨在減少即棄餐具,透過三個Re-Reuse x Reward x Reduce的理念,提供高效、標準化的外賣重用餐具方案。Isaac致力於開發和管理ReCube的Web App,並持續學習和探索新技術,以滿足用戶需求並為可持續發展作出貢獻。
香港特別行政區 立法會議員(科技創新界)
邱達根先生現為立法會(科技創新界)議員,致力推動科創發展,他是一位科創政策倡議者、科技企業創業者及資深投資者,積極參與香港科技界發展,現為「產學研1+計劃」督導委員會主席、「數字化經濟發展委員會」、「引進重點企業諮詢委員會」、「北部都會區諮詢委員會」、「創新科技與產業發展委員會」及「第三代互聯網發展專責小組」非官方成員,以及香港資訊科技聯會會長。
社會服務方面,邱先生現為醫院管理局成員、醫管局資訊科技服務委員會主席、以及天水圍醫院管治委員會主席,現時亦擔任「青年發展委員會」轄下「凝聚青年行動小組委員會」委員、「體育委員會」成員及香港壁球總會主席。
廣東話 (設英語、普通話即時傳譯)
講者: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創新科技及工業局 副政府資訊科技總監
黃敬文先生現為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副政府資訊科技總監。他協助制訂推進香港數字政府和智慧城市建設的政策和策略性措施,以加強本地數字基礎設施建設,促進數據流通及推動本地資訊科技業界發展,為加快數字經濟發展奠定穩固基礎。此外,黃先生積極推動數碼共融及推廣在社區中應用數碼科技。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發展局 空間數據辦事處總監
陳宇俊測量師從事專業測量工作逾二十年,涵蓋範疇包括工程測量、海道測量、地籍測量和空間數據分析/管理。陳測量師自2021年中出任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發展局空間數據辦事處總監。過去數年,陳測量師積極參與發展智慧城市和空間數據共享平台的工作。空間數據共享平台是《香港智慧城市藍圖》中一項重要措施。而空間數據共享平台入門網站已於2022年底開放供公眾免費使用。網站提供以數碼地圖為基礎的一站式平台,開放和分享政府空間數據。公眾可以在入門網站善用不同空間數據,藉以開拓各種應用的可能性,推動數碼經濟和共融,改善生活質素。陳先生為香港測量師學會資深專業會員、皇家特許測量師學會會員、註冊專業測量師(土地測量)。
香港特別行政區 立法會議員(科技創新界)
邱達根先生現為立法會(科技創新界)議員,致力推動科創發展,他是一位科創政策倡議者、科技企業創業者及資深投資者,積極參與香港科技界發展,現為「產學研1+計劃」督導委員會主席、「數字化經濟發展委員會」、「引進重點企業諮詢委員會」、「北部都會區諮詢委員會」、「創新科技與產業發展委員會」及「第三代互聯網發展專責小組」非官方成員,以及香港資訊科技聯會會長。
社會服務方面,邱先生現為醫院管理局成員、醫管局資訊科技服務委員會主席、以及天水圍醫院管治委員會主席,現時亦擔任「青年發展委員會」轄下「凝聚青年行動小組委員會」委員、「體育委員會」成員及香港壁球總會主席。
賽馬會樂齡同行計劃 研究及系統支援主任
姚國燐先生現時擔任「賽馬會樂齡同行計劃」研究及系統支援主任,曾帶領針對長期痛症的老年人的治療小組,並為朋輩支援培訓和服務制定創新的研究理念。他擅長數據分析、研究針對具有抑鬱徵狀的長者的朋輩支援網絡以及創建年齡友善環境。在開發逐步介入模式的服務使用者數據庫過程中,他與資訊科技、研究和臨床團隊建立了緊密的合作,通過數據庫系統中獲得了寶貴的見解和用戶體驗,並專注於研究、臨床和資訊科技系統的無縫整合,以提高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狀況。 姚先生具有獨特的心理學和工程學背景,他在香港中文大學獲得心理學碩士學位,並在香港科技大學獲得機械工程學士學位。
賽馬會樂齡同行計劃 培訓主任及高級社工
張樹培先生現為香港大學「賽馬會樂齡同行計劃」團隊中擔任培訓主任及高級社工,專責該計劃的培訓內容。張先生亦為執行計劃的非政府服務機構提供臨床個案諮商。他曾任職於多個非政府服務機構,包括青少年及長者的精神健康服務、家庭暴力介入服務和基層家庭的支援服務。在臨床個案取向上推動及聚焦「經驗為本」的治療方式,透過當事人在治療過程的體驗和臨床的治療關係,學習為自己負責、自由地增進自我暸解,探索自己的信念。
聖雅各福群會 總幹事
香港資訊及通訊科技獎 智慧市民(智慧共融)銀獎得獎者(2020及2021年)
浸信會愛羣社會服務處 總幹事
趙漢文先生是註冊社工,工作經驗超過30年。他在精神健康服務、職業復康、企業社會責任界別協作和扶貧方面,具豐富經驗。自2014年起,趙先生致力推動職場共融文化,發展多元種族人士就業服務。多年來,趙先生亦在機構推動內部創新,並以創新社會服務與介入模式,在各項目中與社區內的持份者合作,建立合作平台。
趙先生熱心參與不同界別協作,除出任社聯執行委員會委員及共創發展策略委員會主席外,亦於勞福局及多間大學的諮詢委員會擔任顧問工作。
趙先生在取得社會工作學士和工商管理碩士學位後,於香港大學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先後取得精神健康與非營利管理碩士學位。此外,也於2015年在哈佛商學院修畢行政人員深造課程。
廣東話
主持人:
香港社會服務聯會 家庭及社區服務主任
鄧嘉麗女士自大學時期起擁有超過10年的青年及社區工作經驗。她的工作範圍涵蓋海外及內地關愛計劃,推動線上到線下的社區服務,以及跨界別的創新合作。她專注於扶貧、精神健康、多元共融及人才培訓。
2021年1月,鄧女士加入香港社會服務聯會(社聯),進一步發展家庭及社區的服務及倡議工作,包括少數族裔青年。
她擁有香港大學的社會工作學學士學位和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的文學碩士學位,亦是一名註冊社工。
元朗大會堂 活動幹事
艾穆智先生一直深信於探索和追求個人熱忱的力量。他在嶺南大學開啟了他的學術之旅,攻讀文學學士學位。在求學的時候,他有幸在幾所小學和中學兼職教授英語課程。雖然他很享受這樣的經歷和與學生互動的機會,但他意識到成為一名全職教師並不是他長遠的志向。
出於對尋找更符合個人理想職業的渴望,艾穆智先生勇敢地踏進了社會服務的領域。目前,他在元朗大會堂的PRAISE計劃中擔任活動幹事,這個角色為艾穆智先生提供了一個平台,讓他能夠為香港的少數族裔出一分力,致力改善大家的福祉,並積極為社區帶來正面的影響。因此,他有幸能夠參與和規劃各項促進社區發展及福利的工作。
在發表2023年施政報告之前,政府在全香港舉辦了多場地區諮詢會。艾穆智先生有幸被選為其中一名代表,與行政長官就改善少數族裔的社區事務進行對話。是次的交流激發了他對少數族裔人士的生活質素和福祉有進一步的追求,並希望自己繼續能夠為族群產生影響力。
艾穆智先生非常享受這趟旅程,並勇於迎接所有挑戰,希望透過自己的努力和付出,將來能為社會的發展作出貢獻,以及為自己和社區創造一個更充實和更有意義的生活。
講者:
浸信會愛羣社會服務處 總幹事
趙漢文先生是註冊社工,工作經驗超過30年。他在精神健康服務、職業復康、企業社會責任界別協作和扶貧方面,具豐富經驗。自2014年起,趙先生致力推動職場共融文化,發展多元種族人士就業服務。多年來,趙先生亦在機構推動內部創新,並以創新社會服務與介入模式,在各項目中與社區內的持份者合作,建立合作平台。
趙先生熱心參與不同界別協作,除出任社聯執行委員會委員及共創發展策略委員會主席外,亦於勞福局及多間大學的諮詢委員會擔任顧問工作。
趙先生在取得社會工作學士和工商管理碩士學位後,於香港大學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先後取得精神健康與非營利管理碩士學位。此外,也於2015年在哈佛商學院修畢行政人員深造課程。
浸信會愛羣社會服務處 註冊社工
狄雷龍先生是一位在本港出生及長大的印度裔香港人。他在香港接受教育,就讀於專為多元文化學生指定的學校。他精通粵語、英語、旁遮普語、印地語和烏爾都語,並於 2020 年成為註冊社工。
過去三年,他受聘於浸信會愛群社會服務處擔任全職社工,專注於為多元文化青年提供就業服務及職業培訓計劃。狄先生的願望一直是作為一名社會工作者為社區服務,他認為自己是一個調解員,可以彌合招聘公司和多元文化人士之間的差距,從而創造更多的職業機會並培養人才庫。
此外,他也擔任香港社會工作者協會多元種族社會工作分會的召集人。在此職位上,他為多元文化社會工作者的專業發展做出貢獻,向政府官員倡導多元文化社區的需求,並減少使用「少數族裔」一詞。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消防處 高級消防隊長(少數族裔)
潘崇晃先生是消防處的一位經驗豐富的消防員。在他的專業生涯中擔任過各種職位,職責範圍涵蓋了行動、牌照、政策和招聘事宜。
自2023年7月以來,潘先生擔任「少數族裔青少年發展團隊」(EMYDT)的領隊,該團隊於2019年成立,旨在協助少數族裔青少年融入社會、培養正面價值觀及規劃職業路向。團隊與不同學校及非政府組織合作,舉辦各類活動和節目,鼓勵少數族裔青少年加入消防處。另外,團隊一直致力透過「共融同行 消防精神」計劃,為少數族裔屬員提供職場上的協助,以及提升本處為本港少數族裔提供的服務質素。計劃榮獲香港優質顧客服務協會頒發「優質顧客服務大獎2022─客戶關懷獎金獎」。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消防處 消防員
簡澳沙瑪,現年26歲,香港出生並長大。中學畢業後,他追逐兒時夢想,加入了消防部隊。在過去四年,他一直是一名忠誠且敬業的消防員。
在小學時期,澳沙瑪首次參觀消防處,消防員的專業形象和他們的消防車讓他激動不已,這一經歷至今仍鮮明地留在他記憶中。
到了高中,他又一次在家附近的消防處舉行的開放日活動中參觀消防處。這次參觀讓他深入了解消防員的日常生活、職責和加入他們行列的途徑。這些經歷激勵著澳沙瑪成為消防員的目標,他致力於體能訓練和學術學習。完成中學之後,他更加努力地朝著夢想進發。憑借著堅強的意志和不懈的努力,他在22歲時成功成為了消防隊伍中的一員。
澳沙瑪回顧自己的成長道路時充滿感激,對所有幫助他達成目標的人和經歷心存感激。
原動力科技有限公司 創始人、首席執行官兼首席技術官
曾俊雄先生是原動力科技有限公司的創始人、首席執行官兼首席技術官,擁有多年的電腦生成環境(Computer Generated Environment)經驗。他早年創辦了雅索(香港)有限公司,專注電腦圖形領域,其後於2016年創辦原動力科技有限公司,帶領團隊開發沉浸式虛擬實境技術。憑藉3D應用、結合位置追蹤、虛擬實境引擎和遊戲引擎軟件經驗,取得了技術突破,並廣泛應用於教育、樂齡科技和復康工作。
曾先生亦是種族多元共融的倡導者,致力創造積極,共融的工作文化。他聘用少數族裔青年擔任程式員,並與多個非牟利組織合作,為他們提供工作體驗。
原動力科技有限公司 軟件工程師
Joshua William Allagay Jenner是一位25歲的英菲混血兒,出生並在香港長大。在這個充滿活力的城市中長大,Joshua就讀國際小學和中學,沉浸在多元文化和經驗之中。他對電腦工程和編程的熱愛始於年幼時期,花費無數的時間探索數字領域。
Joshua對科技的熱情驅使他在大學攻讀了計算機科學學士學位。憑藉他的學術背景,他進入了專業世界,為網絡和移動應用程序的開發做出了貢獻。
目前,Joshua在原動力科技有限公司擔任軟件工程師,隸屬於該公司的研發部門。他的工作涉及研究和應用新技術,以增強和建立創新產品的後端系統。除了技術專業知識外,Joshua體現了多樣性和包容的精神,認識到職場中不同族裔的人才價值。
憑藉他獨特的背景和技能,Joshua充分展示了在香港的人才庫中培育和促進多樣性的重要性,培養一個包容的環境,讓來自各種族裔背景的個人能夠茁壯成長,為這座城市的發展作出貢獻。
聖雅各福群會 高級經理
蔡嘉儀女士現為於聖雅各福群會持續照顧高級經理,擁有接近二十年的服務長者的經驗,一直致力服務長者及護老者,積極構思創新服務模式,如「656照顧者好幫搜」等服務以回應服務需求。 蔡女士先後取得香港中文大學社會科學社會工作學士及香港大學老年學碩士。
廣東話及英語 (設英語、普通話、廣東話即時傳譯)
主持人:
聖方濟各大學 教授
莊明蓮教授現任聖方濟各大學研究教授(前稱香港明愛專上學院)。她投身社會工作(社會老年學)的實務、管理、研究及教學四十多年。曾任勞工及福利局高級研究主任,以及香港城市大學的學者,教授及社會工作專業領導。莊教授榮獲超過四千萬港元的研究基金進行約60項研究,出版90多篇學術論文以及參與90多個國際及地區會議。莊教授熱衷社會服務,分別擔任多間志願機構的董事局成員、副主席或主席。她獲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邀請加入多個專責委員會,例如「安老事務委員會」、「社區投資共享基金委員會」、「攜手扶弱基金諮詢委員會」及「『老有所為活動計劃』諮詢委員會」等。她亦獲選為「香港社會工作教育院校協會」的創會會長(2015-2019)。莊教授曾獲香港特區政府頒授「榮譽勳章」,獲香港城市大學頒授「卓越教學獎」及「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頒予年度教資會「傑出教學獎」。
講者:
新加坡護聯中心 總監(看護與社區心理健康署)
施燕婷女士現為新加坡護聯中心看護與社區心理健康署的總監,領導護理支援行動計畫的發展與執行,旨在於護理過程中辨識、賦權和協助照顧者。她與她的團隊發展合適的照顧者資源,並試行全新的暫託服務為照顧者提供休息。她參與領導社區心理健康總體規劃(The Community Mental Health Masterplan)的發展與提高部門處理心理健康能力和推動綜合精神健康網絡的發展。其中一個關鍵項目是推行認知障礙症友善社區(Dementia Friendly Communities),推動社區照顧者、社區合作夥伴、企業和非政府組織在安全和包容的社區中為認知障礙症患者及其家人提供支援。
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那打素護理學院 助理教授
莊婉瑜博士現為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那打素護理學院的助理教授,專注於「情境行為科學」(Contextual Behavioral Science;CBS)方面的研究。她的研究主要針對「接納與承諾治療」(ACT)在特殊需要兒童和慢性病患者家庭中的應用。莊博士發表多份學術文章,並獲邀出席多個專題演講,獲不少研究基金的支持;此外,她同時擔任全球情境行為科學協會評審委員會的首位亞洲主席和《情境行為科學期刊》的編委會成員,在本地護理領域應用CBS方面的貢獻獲得國際肯定。
莊博士最新研發的Pai.ACT®,將人工智能中的自然語言處理與ACT相結合,提供個人化的粵語心理健康介入。這個人工智能聊天機器人Pai,接受了大量粵語治療過程的對話紀錄訓練,使Pai在粵語對話中成功運用ACT情緒支援技巧的準確度超過80%,使它能模擬ACT 輔導人員的對話風格和同理心,呈現類似人與人的互動模式,為照顧者及家長提供一種貼心及方便有效的心理支援工具。
聖雅各福群會 高級經理
蔡嘉儀女士現為於聖雅各福群會持續照顧高級經理,擁有接近二十年的服務長者的經驗,一直致力服務長者及護老者,積極構思創新服務模式,如「656照顧者好幫搜」等服務以回應服務需求。 蔡女士先後取得香港中文大學社會科學社會工作學士及香港大學老年學碩士。
聖方濟各大學 教授
莊明蓮教授現任聖方濟各大學研究教授(前稱香港明愛專上學院)。她投身社會工作(社會老年學)的實務、管理、研究及教學四十多年。曾任勞工及福利局高級研究主任,以及香港城市大學的學者,教授及社會工作專業領導。莊教授榮獲超過四千萬港元的研究基金進行約60項研究,出版90多篇學術論文以及參與90多個國際及地區會議。莊教授熱衷社會服務,分別擔任多間志願機構的董事局成員、副主席或主席。她獲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邀請加入多個專責委員會,例如「安老事務委員會」、「社區投資共享基金委員會」、「攜手扶弱基金諮詢委員會」及「『老有所為活動計劃』諮詢委員會」等。她亦獲選為「香港社會工作教育院校協會」的創會會長(2015-2019)。莊教授曾獲香港特區政府頒授「榮譽勳章」,獲香港城市大學頒授「卓越教學獎」及「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頒予年度教資會「傑出教學獎」。
廣東話及英語 (設英語、普通話、廣東話即時傳譯)
主持人:
聖方濟各大學 教授
莊明蓮教授現任聖方濟各大學研究教授(前稱香港明愛專上學院)。她投身社會工作(社會老年學)的實務、管理、研究及教學四十多年。曾任勞工及福利局高級研究主任,以及香港城市大學的學者,教授及社會工作專業領導。莊教授榮獲超過四千萬港元的研究基金進行約60項研究,出版90多篇學術論文以及參與90多個國際及地區會議。莊教授熱衷社會服務,分別擔任多間志願機構的董事局成員、副主席或主席。她獲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邀請加入多個專責委員會,例如「安老事務委員會」、「社區投資共享基金委員會」、「攜手扶弱基金諮詢委員會」及「『老有所為活動計劃』諮詢委員會」等。她亦獲選為「香港社會工作教育院校協會」的創會會長(2015-2019)。莊教授曾獲香港特區政府頒授「榮譽勳章」,獲香港城市大學頒授「卓越教學獎」及「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頒予年度教資會「傑出教學獎」。
講者:
新加坡護聯中心 總監(看護與社區心理健康署)
施燕婷女士現為新加坡護聯中心看護與社區心理健康署的總監,領導護理支援行動計畫的發展與執行,旨在於護理過程中辨識、賦權和協助照顧者。她與她的團隊發展合適的照顧者資源,並試行全新的暫託服務為照顧者提供休息。她參與領導社區心理健康總體規劃(The Community Mental Health Masterplan)的發展與提高部門處理心理健康能力和推動綜合精神健康網絡的發展。其中一個關鍵項目是推行認知障礙症友善社區(Dementia Friendly Communities),推動社區照顧者、社區合作夥伴、企業和非政府組織在安全和包容的社區中為認知障礙症患者及其家人提供支援。
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那打素護理學院 助理教授
莊婉瑜博士現為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那打素護理學院的助理教授,專注於「情境行為科學」(Contextual Behavioral Science;CBS)方面的研究。她的研究主要針對「接納與承諾治療」(ACT)在特殊需要兒童和慢性病患者家庭中的應用。莊博士發表多份學術文章,並獲邀出席多個專題演講,獲不少研究基金的支持;此外,她同時擔任全球情境行為科學協會評審委員會的首位亞洲主席和《情境行為科學期刊》的編委會成員,在本地護理領域應用CBS方面的貢獻獲得國際肯定。
莊博士最新研發的Pai.ACT®,將人工智能中的自然語言處理與ACT相結合,提供個人化的粵語心理健康介入。這個人工智能聊天機器人Pai,接受了大量粵語治療過程的對話紀錄訓練,使Pai在粵語對話中成功運用ACT情緒支援技巧的準確度超過80%,使它能模擬ACT 輔導人員的對話風格和同理心,呈現類似人與人的互動模式,為照顧者及家長提供一種貼心及方便有效的心理支援工具。
聖雅各福群會 高級經理
蔡嘉儀女士現為於聖雅各福群會持續照顧高級經理,擁有接近二十年的服務長者的經驗,一直致力服務長者及護老者,積極構思創新服務模式,如「656照顧者好幫搜」等服務以回應服務需求。 蔡女士先後取得香港中文大學社會科學社會工作學士及香港大學老年學碩士。
低碳想創坊 聯合創辦人及行政總裁
莊陳有先生現為低碳想創坊的聯合創辦人及行政總裁,以及低碳金融亞洲董事會成員。莊先生早年曾於香港特區政府擔任政務主任,及後出任香港樂施會總幹事及國際樂施會董事會成員、香港大學「學生發展及資源中心」學生發展總監、香港失明人協進會會長、香港特區政府可持續發展委員會屬下教育及宣傳工作小組成員。莊先生積極推動香港社會服務發展,1991年榮膺香港十大傑出青年,1995年獲英國頒授MBE勳銜。2012年入選為星島新聞集團「2011傑出領袖」之一,並獲香港大學頒授名譽大學院士。他1981年於香港大學畢業,其後1985年於倫敦經濟及政治學院取得資訊系統碩士學位。
廣東話
主持人:
世界綠色組織 創辦人及行政總裁
余遠騁博士是能源經濟學家及氣候變化專才,於英國劍橋大學取得博士學位,現為「世界綠色組織」創辦人兼行政總裁。
余博士於多間大學擔任客席教授,定期於國際學術期刊發表有關公共政策、能源、室內環境、綠色工業及聯合國綠色商業指引等文章。余博士於美國亞利桑那州的雷鳥(Thunderbird)全球管理學院取得行政人員工商管理碩士,並於銀行、美國跨國企業擔任管理工作超過十多年,管理經驗豐富。余博士擔任聯合國亞太經濟社會商業諮詢理事會(UNESCAP)專責小組成員,成功籌辦聯合國綠色金融大型國際會議,同時兼任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及瑞典馬爾默Malmo可持續發展合作約章工作小組成員,促進國際及本地環保事務交流。
余博士亦兼任多項公職,包括環境局「惜食香港」運動委員、社創基金FOOD-CO指導委員會成員、「香港綠色建築議會」專家委員、環境保護署空氣質素指標檢討工作小組委員、發展局上訴委員會﹝城市規劃﹞成員、社會影響力評估分析師協會的董事、香港資訊及通訊科技獎ICT —最佳生活時尚獎副主席評判及醫療科技首席評審,另擔任BDO 環境、社會及管治ESG年度大獎評判團主席。
同時余博士亦為投資銀行及會計事務所就可持續投資、環境、社會及管治提供顧問專業意見,並獲上市公司委任為獨立非執行董事及參與綠色創科創投項目。
余博士現時為香港綠色建築議會專家委員,同時擁有綠色建築專業人才資歷(BEAM Pro),建築環保評估協會(BEAM Society)專家委員。余博士亦為投資銀行及其它會計事務所就 可持續投資、樹林碳權管理及ESG 報告提供顧問服務,同時亦為香港綠色金融協會(HKGFA)綠色及可持續房地產工作小組成員,及亞洲企業應對氣候變化聯盟(A4CR)的項目負責人。
講者:
低碳想創坊 聯合創辦人及行政總裁
莊陳有先生現為低碳想創坊的聯合創辦人及行政總裁,以及低碳金融亞洲董事會成員。莊先生早年曾於香港特區政府擔任政務主任,及後出任香港樂施會總幹事及國際樂施會董事會成員、香港大學「學生發展及資源中心」學生發展總監、香港失明人協進會會長、香港特區政府可持續發展委員會屬下教育及宣傳工作小組成員。莊先生積極推動香港社會服務發展,1991年榮膺香港十大傑出青年,1995年獲英國頒授MBE勳銜。2012年入選為星島新聞集團「2011傑出領袖」之一,並獲香港大學頒授名譽大學院士。他1981年於香港大學畢業,其後1985年於倫敦經濟及政治學院取得資訊系統碩士學位。
土地教育基金 總幹事
龍子維先生現職土地教育基金總幹事。過去三年策劃「有種大嶼」及「梅窩風土復育計劃」等社區營造計劃,致力推動鄉郊社區經濟模式,為香港培育鄉郊地區創變者。通過發展社區支持農業、建立生態友善的互助生產網絡,在豐富城市與鄉村、人與自然共生的想像外,同時發掘地區的不平凡之處,創造具地域特性的產品。
龍先生著有《有種大嶼:鄉郊社區營造手記》、《再造香港:從社會創新到參與規劃》等書,策劃地區食農雜誌《大嶼食通信》。現時與學徒共營梅窩社區據點及地域品牌「好老土」。
明愛勞動友善社區計劃 高級督導主任
冼昭行先生於2002年香港大學社會工作碩士畢業後加入香港明愛,目前為明愛莫張瑞勤社區中心高級督導主任,一直推動運用社區內在資產,保育歷史城鄉聚落,實踐永續發展,建立柔韌社區,勊服貧窮,曾負責一個「綜合鄰舍計劃」、兩個「鄰舍層面社區發展計劃」及兩間「社區中心」的工作,出版著作兩本地方口述歷史,亦開展多個社會創新計劃包括:鼓勵薄扶林村人自力保育文化地景的歷史建築活化計劃「薄鳧林牧場」、以延展生活空間組織發展劏房住戶的「開檯食飯鄰里廚房」及「賽馬會三房兩廳開檯食飯社醫共生計劃」、推動社會關顧尊重基層清潔工人健康、安全及尊嚴的「勞動友善社區計劃」、促進共享西營盤私人擁有社區空間的「一刻社區設計館」等。現為醫護行者義務顧問、賽馬會創新社工夥伴、亦曾獲選擔任社聯政策研究及倡議常設委員會委員。
明愛勞動友善社區計劃 社區夥伴發展統籌
蔡蒨文小姐是一位社工及社區組織者,以社會創新元素揉合社會服務工作。目前為明愛勞動友善社區計劃社區伙伴發展統籌。她從事社區發展事務,服務清潔工、基層婦女等社群,推動弱勢社群的社區參與和自我充權。開展多項計劃包括透過網上下活動推動跨文化社區互助、性別及種族平等的Translate for Her,透過推廣感官攝影為視障人士發揮才華的Sightfeeling。現為賽馬會創新社工夥伴、Translate for Her 的董事。
香港紅十字會 高級經理(社區備災)
楊綺華女士現為香港紅十字會社區備災服務高級經理,熱衷於推動參與式發展及社區韌性工作。多年來積極參與海外及本地人道發展事務,包括賑災和備災減災等相關工作。自2014年起加入國際紅十字會減災工作小組及城市社區協作平台,近年致力研究社區韌性發展及與氣候災害相關的議題。
楊女士特別關注香港高危地區的韌性發展工作,在本地社區引入了自然為本減災項目,旨在減輕氣候災害對脆弱人群的影響。這些項目以香港高危地區為重點,將自然生態系統的潛力和社區合作的力量納入減災策略中,通過整合國際和本地經驗,檢視全面的韌性社區策略,解決香港高危地區面臨的獨特挑戰。
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那打素護理學院 助理教授
莊婉瑜博士現為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那打素護理學院的助理教授,專注於「情境行為科學」(Contextual Behavioral Science;CBS)方面的研究。她的研究主要針對「接納與承諾治療」(ACT)在特殊需要兒童和慢性病患者家庭中的應用。莊博士發表多份學術文章,並獲邀出席多個專題演講,獲不少研究基金的支持;此外,她同時擔任全球情境行為科學協會評審委員會的首位亞洲主席和《情境行為科學期刊》的編委會成員,在本地護理領域應用CBS方面的貢獻獲得國際肯定。
莊博士最新研發的Pai.ACT®,將人工智能中的自然語言處理與ACT相結合,提供個人化的粵語心理健康介入。這個人工智能聊天機器人Pai,接受了大量粵語治療過程的對話紀錄訓練,使Pai在粵語對話中成功運用ACT情緒支援技巧的準確度超過80%,使它能模擬ACT 輔導人員的對話風格和同理心,呈現類似人與人的互動模式,為照顧者及家長提供一種貼心及方便有效的心理支援工具。
廣東話及英語 (設英語、普通話、廣東話即時傳譯)
主持人:
聖方濟各大學 教授
莊明蓮教授現任聖方濟各大學研究教授(前稱香港明愛專上學院)。她投身社會工作(社會老年學)的實務、管理、研究及教學四十多年。曾任勞工及福利局高級研究主任,以及香港城市大學的學者,教授及社會工作專業領導。莊教授榮獲超過四千萬港元的研究基金進行約60項研究,出版90多篇學術論文以及參與90多個國際及地區會議。莊教授熱衷社會服務,分別擔任多間志願機構的董事局成員、副主席或主席。她獲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邀請加入多個專責委員會,例如「安老事務委員會」、「社區投資共享基金委員會」、「攜手扶弱基金諮詢委員會」及「『老有所為活動計劃』諮詢委員會」等。她亦獲選為「香港社會工作教育院校協會」的創會會長(2015-2019)。莊教授曾獲香港特區政府頒授「榮譽勳章」,獲香港城市大學頒授「卓越教學獎」及「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頒予年度教資會「傑出教學獎」。
講者:
新加坡護聯中心 總監(看護與社區心理健康署)
施燕婷女士現為新加坡護聯中心看護與社區心理健康署的總監,領導護理支援行動計畫的發展與執行,旨在於護理過程中辨識、賦權和協助照顧者。她與她的團隊發展合適的照顧者資源,並試行全新的暫託服務為照顧者提供休息。她參與領導社區心理健康總體規劃(The Community Mental Health Masterplan)的發展與提高部門處理心理健康能力和推動綜合精神健康網絡的發展。其中一個關鍵項目是推行認知障礙症友善社區(Dementia Friendly Communities),推動社區照顧者、社區合作夥伴、企業和非政府組織在安全和包容的社區中為認知障礙症患者及其家人提供支援。
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那打素護理學院 助理教授
莊婉瑜博士現為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那打素護理學院的助理教授,專注於「情境行為科學」(Contextual Behavioral Science;CBS)方面的研究。她的研究主要針對「接納與承諾治療」(ACT)在特殊需要兒童和慢性病患者家庭中的應用。莊博士發表多份學術文章,並獲邀出席多個專題演講,獲不少研究基金的支持;此外,她同時擔任全球情境行為科學協會評審委員會的首位亞洲主席和《情境行為科學期刊》的編委會成員,在本地護理領域應用CBS方面的貢獻獲得國際肯定。
莊博士最新研發的Pai.ACT®,將人工智能中的自然語言處理與ACT相結合,提供個人化的粵語心理健康介入。這個人工智能聊天機器人Pai,接受了大量粵語治療過程的對話紀錄訓練,使Pai在粵語對話中成功運用ACT情緒支援技巧的準確度超過80%,使它能模擬ACT 輔導人員的對話風格和同理心,呈現類似人與人的互動模式,為照顧者及家長提供一種貼心及方便有效的心理支援工具。
聖雅各福群會 高級經理
蔡嘉儀女士現為於聖雅各福群會持續照顧高級經理,擁有接近二十年的服務長者的經驗,一直致力服務長者及護老者,積極構思創新服務模式,如「656照顧者好幫搜」等服務以回應服務需求。 蔡女士先後取得香港中文大學社會科學社會工作學士及香港大學老年學碩士。
關注婦女性暴力協會 總幹事
莊子慧女士是一名註冊社會工作者,現為關注婦女性暴力協會總幹事,累積超過二十年的前線及管理社會服務經驗。莊女士專注於女性與暴力及精神健康工作範疇,對於性暴力相關政策及支援服務有深入瞭解,一直致力於非津貼社會服務機構工作,關心性別平等及性別暴力的議題。
廣東話
主持人:
香港社會服務聯會 會員聯繫及服務總主任
張麗華女士擁有社會工作學學士學位和傳理學文學碩士學位。她的現職是香港社會服務聯會(社聯)會員聯繫及服務總主任,負責推動小型機構的發展,促進社聯會員之間的聯繫與交流,並倡導機構成員關注的撥款議題。她是一名註冊社工,曾經服務過各種不同的人群,包括邊緣青少年、戒毒康復者、少數族裔家庭、單親家庭、精神健康問題患者和失業中年等等。
講者:
關注婦女性暴力協會 總幹事
莊子慧女士是一名註冊社會工作者,現為關注婦女性暴力協會總幹事,累積超過二十年的前線及管理社會服務經驗。莊女士專注於女性與暴力及精神健康工作範疇,對於性暴力相關政策及支援服務有深入瞭解,一直致力於非津貼社會服務機構工作,關心性別平等及性別暴力的議題。
青躍 ─ 青少女發展網絡 創辦人及策略顧問
林寶儀小姐Bowie於2011年創辦青躍 ─ 青少女發展網絡並擔任總幹事,為超過15,000名處於邊緣地位的年輕女性提供賦權和支援服務,包括健康、教育和就業支援。近年轉任策略顧問繼續支持青躍發展,並同時獲得Fire Tree Philanthropy 的支持,探索如何能更有效地支援香港年輕人的心理健康。
林小姐於2020年獲得香港賽馬會的獎學金,完成芝加哥大學布斯商學院的EMBA學位,同時於香港大學修讀非營利組織管理的碩士學位。她於2022年獲Gen.T未來領袖獎項認可,以及香港Marie Claire頒發的「Inspiring Women Award」。她現時兼任大館及香港賽馬會Level Mind項目的諮詢委員會成員。
香港婦女中心協會 總幹事
廖珮珊女士現為香港婦女中心協會總幹事,致力於推動香港弱勢婦女的權益。她領導協會從15名員工擴展至現時愈100名員工,並將服務與政策倡導結合,以應對照顧者、單親母親和其他基層婦女面臨的挑戰。廖女士現正擔任香港社會服務聯會照顧者政策與服務發展諮詢小組成員、嶺南大學社會科學碩士(國際比較社會政策)顧問委員會成員,以及香港中文大學性別研究中心執行委員會成員。
關懷愛滋 服務總監
伍希彤小姐2006年加入「關懷愛滋」參與青少年性教育工作,2022年成為服務總監,統籌管理男男性接觸者、少數族裔、多元男士愛滋病預防及性健康項目以及感染者支援服務。伍小姐帶領「關懷愛滋」旗下社區健康社企 –「My Place」的整體業務發展,為大眾提供友善、可負擔的全面性健康服務。她曾於「母親的抉擇」工作,帶領學校全面性教育及意外懷孕少女服務。亦曾以商界的角色於公關顧問公司工作,帶領團隊分別與衛生署、藥業公司,大學等夥伴設計大型精神健康、癌症治療教育等企劃及政策倡導項目。伍小姐熱衷於參與社區健康服務創新變革,打破健康不公平,她完成香港浸會大學傳理學院學士及研究碩士課程,現正於倫敦衛生與熱帶醫學院修讀全球健康政策課程。
性別空間 創辦人╱主席
溫澤仁(小強)是一位跨性別男生。他於2015年成立「性別空間」,支援處於性別過渡不同階段的跨性別者,並與不同界別的持份者一起推動社會改變。過去十年,他參加了各種探討跨性別議題的區域和國際會議,例如世界跨性別健康專業協會(WPATH)研討會、亞太跨性別健康藍圖會議和聯合國「亞洲同志」(Being LGBT in Asia)計劃的區域對話。2016年,他獲頒發香港傑出跨性別共融大使大獎。
小強自開展性別過渡以來,對個人和社會如何理解性別越感興趣。他製作了一部尋找自我的獲獎短片《Kaspar X——假若我有靈魂》,他希望日後能以他的(跨)性別視角探索更廣闊的世界。他的澳大利亞護照上的性別是X,而他的哲學碩士論文是研究有關於父母對跨性別子女經歷性別過渡的應對經驗。
香港社會服務聯會 行政總裁
蔡海偉先生為香港社會服務聯會(社聯)行政總裁。社聯代表香港超過500間非政府社會服務機構,致力促進社會服務及政策發展,以推動社會可持續發展為目標。社聯為跨界別合作及社會創新意念提供協作平台,近年積極發展樂齡科技及過渡性社會房屋。
蔡先生畢業於香港大學,主修機械工程學,並於美國伊利諾斯大學(芝加哥分校)深造,取得社會工作碩士學位,現為註冊社會工作者,並曾任香港社會工作人員協會會長(2004 至 2008 年)。
英語、普通話及廣東話 (設英語、普通話、廣東話及手語即時傳譯)
講者:
香港社會服務聯會 主席
陳智思先生畢業於美國加州Pomona College,現職亞洲金融集團主席兼總裁及亞洲保險主席;並為香港泰國商會主席、盤谷銀行(中國)顧問。陳智思先生為數家本地及海外的金融服務公司及泰國康民醫院大眾有限公司擔任董事會成員。
公職服務上他亦涉及不少範疇,包括香港社會服務聯會主席、香港賽馬會董事局成員、M Plus 博物館主席、大館文化藝術有限公司主席、香港地方志中心執行委員會主席及團結香港基金主席。
陳智思先生曾於2008-2023年出任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香港區代表。於2004-2009年及2012-2022年被委任為行政會議非官守成員,2017-2022年擔任行政會議非官守成員召集人。1998-2008年間,他是代表保險界的立法會議員。
過往公職計有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主席、嶺南大學校董會主席、可持續發展委員會主席、古物諮詢委員會主席、活化歷史建築諮詢委員會主席、司法人員與紀律人員薪俸及服務條件常務委員會主席等。
他先後獲嶺南大學、香港城市大學、香港公開大學及薩凡納藝術設計大學頒授榮譽博士學位。此外亦為Pomona College榮譽校董。
陳智思先生於 2002年榮膺太平紳士銜;2004年獲泰國政府頒發Commander(3rd Class)of the Most Noble Order of the Crown of Thailand。2006年獲香港特區政府頒授金紫荊星章,再於2020年獲授最高榮譽的大紫荊勳章。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勞工及福利局 局長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行政學院 社會和生態文明教研部教授
馬秀蓮教授是國家行政學院社會和生態文明教研部教授。美國猶他大學社會學博士、統計學碩士,斯坦福大學訪問學者(2017-2018),住建部科技委農房與村鎮建設專業委員會專家,曾掛職煙台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副局長(2018-2019)。
主要研究方向:住房政策、城市研究、社會政策與社會治理等。出版《透視保障房:美國實踐、經驗與借鑒》(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8年);City and State under Globalization: A Network Approach(《國家與城市的關係:一個網路分析視角》,2012年)等著作。學術論文見刊於《社會學研究》、《公共管理學報》、《中國行政管理》、Urban Studies(《城市研究》), City & Community(《城市與社區》)、Cities(《城市》)、Housing Studies(《住房研究》)等國內外核心期刊,並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社會科學基金以及省部級課題等十多項。
出國前,馬秀蓮教授就讀於中國人民大學並獲新聞傳播學碩士,後任《經濟日報》記者並獲中國新聞獎。留學期間還曾獲中國國家優秀自費留學生獎學金、美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博士論文提升獎等。
英國Social Innovation Exchange(SIX)行政總裁
Louise領導英國社會創新發展組織Social Innovation Exchange(SIX)逾十年。她領導的團隊分布全球多個主要城市,包括倫敦、西班牙和沙地阿拉伯等地,並在全球三十多個城市舉辦國際交流活動,吸引超過五千人參與。SIX由全球社會創新網絡,發展成大型項目協助慈善事業、企業和政府推動社會創新,以更有效的方法應對未來的挑戰。
Louise自2010年起與歐盟委員會共同推動社會創新,並為多個歐洲項目提供建議。她也曾擔任韓國首爾市政府社會創新諮詢小組成員,並與首爾市市長合作,將社會創新和社區參與納入城市議程。Louise現在與歐洲和中東地區的城市合作,幫助他們透過連結市民創建美好未來。
Louise是一位在跨部門╱跨國合作、橋樑搭建、未來思維和全球社會創新方面擁有豐富經驗的演講者。她定期為世界各地的政府、基金會和大學舉辦社會創新培訓計劃,並定期發表有關網路連繫和社會創新的文章。
香港社會服務聯會 行政總裁
蔡海偉先生為香港社會服務聯會(社聯)行政總裁。社聯代表香港超過500間非政府社會服務機構,致力促進社會服務及政策發展,以推動社會可持續發展為目標。社聯為跨界別合作及社會創新意念提供協作平台,近年積極發展樂齡科技及過渡性社會房屋。
蔡先生畢業於香港大學,主修機械工程學,並於美國伊利諾斯大學(芝加哥分校)深造,取得社會工作碩士學位,現為註冊社會工作者,並曾任香港社會工作人員協會會長(2004 至 2008 年)。
英語、普通話及廣東話
講者:
香港社會服務聯會 主席
陳智思先生畢業於美國加州Pomona College,現職亞洲金融集團主席兼總裁及亞洲保險主席;並為香港泰國商會主席、盤谷銀行(中國)顧問。陳智思先生為數家本地及海外的金融服務公司及泰國康民醫院大眾有限公司擔任董事會成員。
公職服務上他亦涉及不少範疇,包括香港社會服務聯會主席、香港賽馬會董事局成員、M Plus 博物館主席、大館文化藝術有限公司主席、香港地方志中心執行委員會主席及團結香港基金主席。
陳智思先生曾於2008-2023年出任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香港區代表。於2004-2009年及2012-2022年被委任為行政會議非官守成員,2017-2022年擔任行政會議非官守成員召集人。1998-2008年間,他是代表保險界的立法會議員。
過往公職計有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主席、嶺南大學校董會主席、可持續發展委員會主席、古物諮詢委員會主席、活化歷史建築諮詢委員會主席、司法人員與紀律人員薪俸及服務條件常務委員會主席等。
他先後獲嶺南大學、香港城市大學、香港公開大學及薩凡納藝術設計大學頒授榮譽博士學位。此外亦為Pomona College榮譽校董。
陳智思先生於 2002年榮膺太平紳士銜;2004年獲泰國政府頒發Commander(3rd Class)of the Most Noble Order of the Crown of Thailand。2006年獲香港特區政府頒授金紫荊星章,再於2020年獲授最高榮譽的大紫荊勳章。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勞工及福利局 局長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行政學院 社會和生態文明教研部教授
馬秀蓮教授是國家行政學院社會和生態文明教研部教授。美國猶他大學社會學博士、統計學碩士,斯坦福大學訪問學者(2017-2018),住建部科技委農房與村鎮建設專業委員會專家,曾掛職煙台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副局長(2018-2019)。
主要研究方向:住房政策、城市研究、社會政策與社會治理等。出版《透視保障房:美國實踐、經驗與借鑒》(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8年);City and State under Globalization: A Network Approach(《國家與城市的關係:一個網路分析視角》,2012年)等著作。學術論文見刊於《社會學研究》、《公共管理學報》、《中國行政管理》、Urban Studies(《城市研究》), City & Community(《城市與社區》)、Cities(《城市》)、Housing Studies(《住房研究》)等國內外核心期刊,並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社會科學基金以及省部級課題等十多項。
出國前,馬秀蓮教授就讀於中國人民大學並獲新聞傳播學碩士,後任《經濟日報》記者並獲中國新聞獎。留學期間還曾獲中國國家優秀自費留學生獎學金、美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博士論文提升獎等。
英國Social Innovation Exchange(SIX)行政總裁
Louise領導英國社會創新發展組織Social Innovation Exchange(SIX)逾十年。她領導的團隊分布全球多個主要城市,包括倫敦、西班牙和沙地阿拉伯等地,並在全球三十多個城市舉辦國際交流活動,吸引超過五千人參與。SIX由全球社會創新網絡,發展成大型項目協助慈善事業、企業和政府推動社會創新,以更有效的方法應對未來的挑戰。
Louise自2010年起與歐盟委員會共同推動社會創新,並為多個歐洲項目提供建議。她也曾擔任韓國首爾市政府社會創新諮詢小組成員,並與首爾市市長合作,將社會創新和社區參與納入城市議程。Louise現在與歐洲和中東地區的城市合作,幫助他們透過連結市民創建美好未來。
Louise是一位在跨部門╱跨國合作、橋樑搭建、未來思維和全球社會創新方面擁有豐富經驗的演講者。她定期為世界各地的政府、基金會和大學舉辦社會創新培訓計劃,並定期發表有關網路連繫和社會創新的文章。
香港社會服務聯會 行政總裁
蔡海偉先生為香港社會服務聯會(社聯)行政總裁。社聯代表香港超過500間非政府社會服務機構,致力促進社會服務及政策發展,以推動社會可持續發展為目標。社聯為跨界別合作及社會創新意念提供協作平台,近年積極發展樂齡科技及過渡性社會房屋。
蔡先生畢業於香港大學,主修機械工程學,並於美國伊利諾斯大學(芝加哥分校)深造,取得社會工作碩士學位,現為註冊社會工作者,並曾任香港社會工作人員協會會長(2004 至 2008 年)。
香港中文大學公共衛生及基層醫療學院 副教授 及 著名音樂人
鍾一諾教授被稱為「現代文藝復興者」。一方面,他是一位專注於社會流行病學和生物倫理學的大學學者,在學術領域有重要貢獻;另一方面,他是一位屢獲殊榮且位居排行榜首位的歌唱界藝術家。
鍾一諾教授現為中大公共衛生及基層醫療學院副教授、香港中文大學(中大)生物倫理中心聯席總監及中大健康公平研究所副總監。他也是中大老年研究所的研究員(禮聘)。他在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獲得文學學士學位(公共衛生科學),在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彭博公共衛生學院獲得MHS學位,並在香港大學獲得博士學位(社會和生命歷程流行病學)。他預計於 2025 年從哈佛醫學院生物倫理學碩士 (MBE) 課程畢業。
作為一名社會流行病學家,鍾教授的研究利用生物醫學倫理和社會公義的視角來審視健康和健康不平等的社會決定因素。他目前正在研究貧困、匱乏、社會經濟劣勢、環境和住房因素以及移民身分等社會決定因素。鍾教授也特別關注弱勢族群的健康,包括移工和罕見疾病患者。此外,他亦有研究與老年相關的問題,例如多重疾病和長期/臨終照顧。總括來說,他的研究目的是為國內外的衛生服務和公共政策提供更多及更廣的資訊。
鍾教授發表過一百多篇經過同行評審的國際出版文章,並作為首席研究員和聯合研究員獲得多項總額超過 1,000 萬美元的研究經費。他經常進行跨學科和國際合作。其中一項重大成就是在香港成立了第一個由世界專家組成的縱向隊列國際聯盟來研究香港健康的社會經濟不平等狀況。鍾教授目前亦擔任由國際生物倫理協會主辦的「2024年世界生物倫理學大會」(WCB)國際顧問委員會的董事會成員。
鍾教授一直積極參與社會服務,具有相當的公眾影響力,他是香港生死學協會的副會長,該協會是一家社會企業,專注於創新生死教育、預設照顧計劃、香港的長期護理和死後安排等項目;並於2017-2018年共同主持香港唯一的「生死教育」廣播節目。2019年與人合編刊物《生死教育講什麼啲》。
在學術以外,鍾教授亦是一位歌手、製作人、詞曲作者、電台主持人和音樂教育家。他與其兄長Henry組成了的音樂組合「鍾氏兄弟」,在香港福音音樂、爵士樂、藍調音樂和發燒音樂界具有影響力,並贏得過一些重要獎項。鍾教授也曾於各大音樂節亮相,包括Clockenflap、Freespace Jazz Fest等。最後,鍾教授致力於音樂推廣及教育。 他是廣播節目「爵士鍾情」的主持人。自2014年起,他擔任香港大學「爵士樂:歷史與鑑賞」課程的創始人和講師。他也是藝穗會2018年「爵士樂‧說」社區工作坊系列,以及2020年西九文化區「爵士樂的演變」公開講座系列的講者,旨在促進大眾對爵士樂的認識與欣賞。
廣東話
主持人:
香港中文大學公共衛生及基層醫療學院 副教授 及 著名音樂人
鍾一諾教授被稱為「現代文藝復興者」。一方面,他是一位專注於社會流行病學和生物倫理學的大學學者,在學術領域有重要貢獻;另一方面,他是一位屢獲殊榮且位居排行榜首位的歌唱界藝術家。
鍾一諾教授現為中大公共衛生及基層醫療學院副教授、香港中文大學(中大)生物倫理中心聯席總監及中大健康公平研究所副總監。他也是中大老年研究所的研究員(禮聘)。他在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獲得文學學士學位(公共衛生科學),在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彭博公共衛生學院獲得MHS學位,並在香港大學獲得博士學位(社會和生命歷程流行病學)。他預計於 2025 年從哈佛醫學院生物倫理學碩士 (MBE) 課程畢業。
作為一名社會流行病學家,鍾教授的研究利用生物醫學倫理和社會公義的視角來審視健康和健康不平等的社會決定因素。他目前正在研究貧困、匱乏、社會經濟劣勢、環境和住房因素以及移民身分等社會決定因素。鍾教授也特別關注弱勢族群的健康,包括移工和罕見疾病患者。此外,他亦有研究與老年相關的問題,例如多重疾病和長期/臨終照顧。總括來說,他的研究目的是為國內外的衛生服務和公共政策提供更多及更廣的資訊。
鍾教授發表過一百多篇經過同行評審的國際出版文章,並作為首席研究員和聯合研究員獲得多項總額超過 1,000 萬美元的研究經費。他經常進行跨學科和國際合作。其中一項重大成就是在香港成立了第一個由世界專家組成的縱向隊列國際聯盟來研究香港健康的社會經濟不平等狀況。鍾教授目前亦擔任由國際生物倫理協會主辦的「2024年世界生物倫理學大會」(WCB)國際顧問委員會的董事會成員。
鍾教授一直積極參與社會服務,具有相當的公眾影響力,他是香港生死學協會的副會長,該協會是一家社會企業,專注於創新生死教育、預設照顧計劃、香港的長期護理和死後安排等項目;並於2017-2018年共同主持香港唯一的「生死教育」廣播節目。2019年與人合編刊物《生死教育講什麼啲》。
在學術以外,鍾教授亦是一位歌手、製作人、詞曲作者、電台主持人和音樂教育家。他與其兄長Henry組成了的音樂組合「鍾氏兄弟」,在香港福音音樂、爵士樂、藍調音樂和發燒音樂界具有影響力,並贏得過一些重要獎項。鍾教授也曾於各大音樂節亮相,包括Clockenflap、Freespace Jazz Fest等。最後,鍾教授致力於音樂推廣及教育。 他是廣播節目「爵士鍾情」的主持人。自2014年起,他擔任香港大學「爵士樂:歷史與鑑賞」課程的創始人和講師。他也是藝穗會2018年「爵士樂‧說」社區工作坊系列,以及2020年西九文化區「爵士樂的演變」公開講座系列的講者,旨在促進大眾對爵士樂的認識與欣賞。
講者:
本地著名圖文作家
大泥,圖文作家。創作了《白熊和男孩 — 他倆互相扶持,彼此鼓勵,向前走,一起發現更美麗的新世界》。水彩作畫,配合窩心文字,治癒風格作品曾在2011年至2016年於東方日報專欄《愛看見世界》每天刊載。
大泥圖文出版作品:《我們都市有童話》、《大泥音樂繪本 — 一個人去旅行》、《和你在一起》、《我們都市有童話》2011修訂版、《因為愛》、《喜歡自己》、《生命的寶藏》及《假如我們不放棄》。
創作以外,大泥近年於香港多間大專院校、中小學從事插圖教育工作、生命教育及情緒教育工作。
著名導演及編劇
卓亦謙先生,香港電影編劇家協會成員、電影《殺破狼 ·貪狼》、《今晚打喪屍》編劇、第38屆香港電影金像獎創作總監。2013年畢業於香港城市大學創意媒體學院,主修電影藝術,2022年執導及編寫爾冬陞監製電影《年少日記》。
浸信會愛羣社會服務處 註冊社工
狄雷龍先生是一位在本港出生及長大的印度裔香港人。他在香港接受教育,就讀於專為多元文化學生指定的學校。他精通粵語、英語、旁遮普語、印地語和烏爾都語,並於 2020 年成為註冊社工。
過去三年,他受聘於浸信會愛群社會服務處擔任全職社工,專注於為多元文化青年提供就業服務及職業培訓計劃。狄先生的願望一直是作為一名社會工作者為社區服務,他認為自己是一個調解員,可以彌合招聘公司和多元文化人士之間的差距,從而創造更多的職業機會並培養人才庫。
此外,他也擔任香港社會工作者協會多元種族社會工作分會的召集人。在此職位上,他為多元文化社會工作者的專業發展做出貢獻,向政府官員倡導多元文化社區的需求,並減少使用「少數族裔」一詞。
廣東話
主持人:
香港社會服務聯會 家庭及社區服務主任
鄧嘉麗女士自大學時期起擁有超過10年的青年及社區工作經驗。她的工作範圍涵蓋海外及內地關愛計劃,推動線上到線下的社區服務,以及跨界別的創新合作。她專注於扶貧、精神健康、多元共融及人才培訓。
2021年1月,鄧女士加入香港社會服務聯會(社聯),進一步發展家庭及社區的服務及倡議工作,包括少數族裔青年。
她擁有香港大學的社會工作學學士學位和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的文學碩士學位,亦是一名註冊社工。
元朗大會堂 活動幹事
艾穆智先生一直深信於探索和追求個人熱忱的力量。他在嶺南大學開啟了他的學術之旅,攻讀文學學士學位。在求學的時候,他有幸在幾所小學和中學兼職教授英語課程。雖然他很享受這樣的經歷和與學生互動的機會,但他意識到成為一名全職教師並不是他長遠的志向。
出於對尋找更符合個人理想職業的渴望,艾穆智先生勇敢地踏進了社會服務的領域。目前,他在元朗大會堂的PRAISE計劃中擔任活動幹事,這個角色為艾穆智先生提供了一個平台,讓他能夠為香港的少數族裔出一分力,致力改善大家的福祉,並積極為社區帶來正面的影響。因此,他有幸能夠參與和規劃各項促進社區發展及福利的工作。
在發表2023年施政報告之前,政府在全香港舉辦了多場地區諮詢會。艾穆智先生有幸被選為其中一名代表,與行政長官就改善少數族裔的社區事務進行對話。是次的交流激發了他對少數族裔人士的生活質素和福祉有進一步的追求,並希望自己繼續能夠為族群產生影響力。
艾穆智先生非常享受這趟旅程,並勇於迎接所有挑戰,希望透過自己的努力和付出,將來能為社會的發展作出貢獻,以及為自己和社區創造一個更充實和更有意義的生活。
講者:
浸信會愛羣社會服務處 總幹事
趙漢文先生是註冊社工,工作經驗超過30年。他在精神健康服務、職業復康、企業社會責任界別協作和扶貧方面,具豐富經驗。自2014年起,趙先生致力推動職場共融文化,發展多元種族人士就業服務。多年來,趙先生亦在機構推動內部創新,並以創新社會服務與介入模式,在各項目中與社區內的持份者合作,建立合作平台。
趙先生熱心參與不同界別協作,除出任社聯執行委員會委員及共創發展策略委員會主席外,亦於勞福局及多間大學的諮詢委員會擔任顧問工作。
趙先生在取得社會工作學士和工商管理碩士學位後,於香港大學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先後取得精神健康與非營利管理碩士學位。此外,也於2015年在哈佛商學院修畢行政人員深造課程。
浸信會愛羣社會服務處 註冊社工
狄雷龍先生是一位在本港出生及長大的印度裔香港人。他在香港接受教育,就讀於專為多元文化學生指定的學校。他精通粵語、英語、旁遮普語、印地語和烏爾都語,並於 2020 年成為註冊社工。
過去三年,他受聘於浸信會愛群社會服務處擔任全職社工,專注於為多元文化青年提供就業服務及職業培訓計劃。狄先生的願望一直是作為一名社會工作者為社區服務,他認為自己是一個調解員,可以彌合招聘公司和多元文化人士之間的差距,從而創造更多的職業機會並培養人才庫。
此外,他也擔任香港社會工作者協會多元種族社會工作分會的召集人。在此職位上,他為多元文化社會工作者的專業發展做出貢獻,向政府官員倡導多元文化社區的需求,並減少使用「少數族裔」一詞。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消防處 高級消防隊長(少數族裔)
潘崇晃先生是消防處的一位經驗豐富的消防員。在他的專業生涯中擔任過各種職位,職責範圍涵蓋了行動、牌照、政策和招聘事宜。
自2023年7月以來,潘先生擔任「少數族裔青少年發展團隊」(EMYDT)的領隊,該團隊於2019年成立,旨在協助少數族裔青少年融入社會、培養正面價值觀及規劃職業路向。團隊與不同學校及非政府組織合作,舉辦各類活動和節目,鼓勵少數族裔青少年加入消防處。另外,團隊一直致力透過「共融同行 消防精神」計劃,為少數族裔屬員提供職場上的協助,以及提升本處為本港少數族裔提供的服務質素。計劃榮獲香港優質顧客服務協會頒發「優質顧客服務大獎2022─客戶關懷獎金獎」。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消防處 消防員
簡澳沙瑪,現年26歲,香港出生並長大。中學畢業後,他追逐兒時夢想,加入了消防部隊。在過去四年,他一直是一名忠誠且敬業的消防員。
在小學時期,澳沙瑪首次參觀消防處,消防員的專業形象和他們的消防車讓他激動不已,這一經歷至今仍鮮明地留在他記憶中。
到了高中,他又一次在家附近的消防處舉行的開放日活動中參觀消防處。這次參觀讓他深入了解消防員的日常生活、職責和加入他們行列的途徑。這些經歷激勵著澳沙瑪成為消防員的目標,他致力於體能訓練和學術學習。完成中學之後,他更加努力地朝著夢想進發。憑借著堅強的意志和不懈的努力,他在22歲時成功成為了消防隊伍中的一員。
澳沙瑪回顧自己的成長道路時充滿感激,對所有幫助他達成目標的人和經歷心存感激。
原動力科技有限公司 創始人、首席執行官兼首席技術官
曾俊雄先生是原動力科技有限公司的創始人、首席執行官兼首席技術官,擁有多年的電腦生成環境(Computer Generated Environment)經驗。他早年創辦了雅索(香港)有限公司,專注電腦圖形領域,其後於2016年創辦原動力科技有限公司,帶領團隊開發沉浸式虛擬實境技術。憑藉3D應用、結合位置追蹤、虛擬實境引擎和遊戲引擎軟件經驗,取得了技術突破,並廣泛應用於教育、樂齡科技和復康工作。
曾先生亦是種族多元共融的倡導者,致力創造積極,共融的工作文化。他聘用少數族裔青年擔任程式員,並與多個非牟利組織合作,為他們提供工作體驗。
原動力科技有限公司 軟件工程師
Joshua William Allagay Jenner是一位25歲的英菲混血兒,出生並在香港長大。在這個充滿活力的城市中長大,Joshua就讀國際小學和中學,沉浸在多元文化和經驗之中。他對電腦工程和編程的熱愛始於年幼時期,花費無數的時間探索數字領域。
Joshua對科技的熱情驅使他在大學攻讀了計算機科學學士學位。憑藉他的學術背景,他進入了專業世界,為網絡和移動應用程序的開發做出了貢獻。
目前,Joshua在原動力科技有限公司擔任軟件工程師,隸屬於該公司的研發部門。他的工作涉及研究和應用新技術,以增強和建立創新產品的後端系統。除了技術專業知識外,Joshua體現了多樣性和包容的精神,認識到職場中不同族裔的人才價值。
憑藉他獨特的背景和技能,Joshua充分展示了在香港的人才庫中培育和促進多樣性的重要性,培養一個包容的環境,讓來自各種族裔背景的個人能夠茁壯成長,為這座城市的發展作出貢獻。
醫護行者 創辦人
范寧醫生過去十年致力於推廣全民健康和發展基層醫療。他強調需要集結社會各個領域的努力,才能實現全民健康和保持老年人的生活質素,這些領域包括改善城市設計、公共服務、私營市場運作、教育、就業、房屋、健康飲食、社會融入、社區參與和滅貧等。
范醫生認為每個人都在努力維持健康,因為沒有什麼比「過得好、死得好」更重要。他主張基層醫療需以跨專業模式和社醫共生作為骨幹。他支持聖雅各福群會深水埗地區康健中心的工作、香港明愛合作推廣「社區客廳」,以確保提供可及性基層醫療服務的選擇。范醫生現時專注於機構「毋忘愛」的工作,推動發展「臨終慈悲關懷社區」(end-of-life compassionate community)。
他擔任的公職包括香港大學和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的名譽臨床助理教授、香港中文大學公共衛生學及基層醫療學院健康公平研究所導師、深水埗地區康健中心執行委員會委員,醫務衛生局基層醫療健康辦事處社區藥房發展專責小組成員、以及房屋局的公共住房福祉「共築.幸福」顧問。
廣東話
主持人:
醫護行者 創辦人
范寧醫生過去十年致力於推廣全民健康和發展基層醫療。他強調需要集結社會各個領域的努力,才能實現全民健康和保持老年人的生活質素,這些領域包括改善城市設計、公共服務、私營市場運作、教育、就業、房屋、健康飲食、社會融入、社區參與和滅貧等。
范醫生認為每個人都在努力維持健康,因為沒有什麼比「過得好、死得好」更重要。他主張基層醫療需以跨專業模式和社醫共生作為骨幹。他支持聖雅各福群會深水埗地區康健中心的工作、香港明愛合作推廣「社區客廳」,以確保提供可及性基層醫療服務的選擇。范醫生現時專注於機構「毋忘愛」的工作,推動發展「臨終慈悲關懷社區」(end-of-life compassionate community)。
他擔任的公職包括香港大學和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的名譽臨床助理教授、香港中文大學公共衛生學及基層醫療學院健康公平研究所導師、深水埗地區康健中心執行委員會委員,醫務衛生局基層醫療健康辦事處社區藥房發展專責小組成員、以及房屋局的公共住房福祉「共築.幸福」顧問。
香港社會服務聯會 政策研究及倡議主任
游佩珊小姐過往十年在本地不同社會服務機構從事社會服務及研究工作。她於2017年加入香港社會服務聯會,現時負責房屋及健康相關的政策研究工作。她近年推展不同社群健康研究調查、出版研究刊物及社聯政策報、舉辦跨業界的研討會等,從中認識了不少於地區開展的基層醫療服務案例,以及了解到本港不同弱勢社群所面對的健康問題。
講者:
香港中文大學賽馬會公共衛生及基層醫療學院 研究助理教授
陳盈博士現為香港中文大學賽馬會公共衛生及基層醫療學院研究助理教授。陳博士是一名公共衞生學者,熱衷於為醫療健康問題尋找以社區為本的解決方法,並致力於推動一個人人皆可及時接觸醫療服務的社會。近年致力為外傭、認知障礙症患者和劏房家庭提供支援,並獲得Wellcome Trust 和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的資助。評論散見《經濟日報》、《明報》等。
尚至醫療 副主席及首席醫務總監
陸志聰醫生現為尚至醫療副主席及首席醫務總監。陸醫生是香港一位資深醫療管理人員,先後於醫管局總辦事處和四個醫院聯網工作,曾擔任九間醫院的醫院行政總監和三個醫院聯網的聯網總監廿一年,2021年從醫管局退休。
陸醫生長期參與醫療、社福和教育的義務工作,其中包括醫務委員會、公益金、不同的病人組織和非政府機構,近年亦參與開展社會房屋計劃。陸醫生現時是中文大學、東華學院、三育書院、拔萃男書院和另外兩間中學的校董,他亦是香港社會服務聯會執行委員會成員和香港賽馬會遴選會員。陸醫生於2019年獲政府委任為太平紳士,2020年獲中文大學醫學院頒發傑出校友獎。
香港復康會 總裁
梁佩如博士現為香港復康會總裁。香港復康會倡議全人健康、社會參與以及共融有利環境,為長期病患、長者及關注健康人士提供基層醫療、無障礙運輸及旅遊、社區復康和持續照顧服務。香港復康會亦為世界衛生組織委任的西太平洋區其中一所復康協作中心。
梁博士致力推動身心靈全人健康工作,並於多份國際期刋及書籍發表相關論文。梁博士為香港社會工作專科院院士、香港大學行為健康教研中心院士及秀圃老年研究中心院士。梁博士亦擔任整筆撥款督導委員會委員,獎券基金諮詢委員會委員,香港公益金入會、預算及分配委員會委員,粵港澳大灣區社會服務專業聯盟董事,同時也為香港不同的病人自助組織的顧問。
香港青年協會 全健綜合大樓 單位主任
馬佩雯女士現為香港青年協會全健綜合大樓單位主任,負責開展全人健康(Wellness)及基層醫療服務項目,她率先引進英國社會處方,培訓青年成為「全健師」,在社區擔當橋樑和倡導者,提供個人化的全方位健康改善計劃,整合社區資源,以支援身心社健康。透過網上和實體渠道,促進社醫協作,提升大眾健康意識,培育健康管理能力,推動社區全健文化。
啓愛共融基金有限公司 創辦者及行政總裁
啓愛共融社區中心是一所非牟利機構,透過私人資助和不同群體(如專業人士、有承擔的企業和義工),協助香港弱勢社群中處於困難的兒童。自2013年起,啓愛盡力為深水埗和鄰近貧困地區的家庭提供全面發展,致力服務致力於三大範疇 : 食物支援,教育和社區強化生命項目,今天啓愛在深水埗和和鄰近地區已有超過1,400個家庭和五間中心。
啓愛深信生命改變與實質需要同樣重要,透過為有需要的家庭提供一個安全的地方,讓他們與其他會員分擔生活上所面對的困難。透過他們之間互相支持和鼓勵,慢慢建立自信心。啓愛堅信「希望」可以帶來改變,讓受惠者有「助人自助」的精神,冀望以正能量改變他們的處境。
廣東話
主持人:
香港社會服務聯會 會員聯繫及服務主任
謝俊麒先生現為香港社會服務聯會(社聯)會員聯繫及服務主任,主要負責促進機構會員之間的交流學習,並推動自資營運機構的發展。他在過去曾在不同的社會服務機構擔任前線和管理職位,推動支援兒童、家庭、少數族裔、復康人士等計劃和服務,同時兼任大專院校講師。謝先生畢業於香港理工大學社會工作系,並於英國愛丁堡大學完成輔導學碩士課程。目前正在英國巴斯大學攻讀計算機科學碩士。
講者:
啓愛共融基金有限公司 創辦者及行政總裁
啓愛共融社區中心是一所非牟利機構,透過私人資助和不同群體(如專業人士、有承擔的企業和義工),協助香港弱勢社群中處於困難的兒童。自2013年起,啓愛盡力為深水埗和鄰近貧困地區的家庭提供全面發展,致力服務致力於三大範疇 : 食物支援,教育和社區強化生命項目,今天啓愛在深水埗和和鄰近地區已有超過1,400個家庭和五間中心。
啓愛深信生命改變與實質需要同樣重要,透過為有需要的家庭提供一個安全的地方,讓他們與其他會員分擔生活上所面對的困難。透過他們之間互相支持和鼓勵,慢慢建立自信心。啓愛堅信「希望」可以帶來改變,讓受惠者有「助人自助」的精神,冀望以正能量改變他們的處境。
香港罕見疾病聯盟 會長
香港罕見疾病聯盟(罕盟)成立於2014年12月,是全港首個由跨類別罕見疾病患者和親屬組成,並得到有關專家學者支持的病人組織。罕盟代表患者和照顧者,致力透過與持份者協作,提升對罕病的認知,共同推動改善罕病政策和服務,令罕病患者的醫療、社會支援、教育、生活等各項基本權利,與其他所有市民一樣得到尊重和保障。罕盟成功爭取的項目包括: 政府調整和擴展醫學遺傳服務、逐步精簡新藥註冊流程;香港兒童醫院增設罕見病「個案經理」;瑪嘉烈醫院設立專責部門,幫助兒童患者由兒科順利過渡到成人科;醫管局建立罕病資料庫,為涉及多個器官的罕病設立和擴大跨專科團隊,為患者提供一站式覆診服務;「撒瑪利亞基金」和「關愛基金」優化經濟審查準則等。
香港復康會「罕見‧同行」社區支援計劃 團隊主任
「罕見‧同行」社區支援計劃,讓罕見病真正被看見和隌伴
香港至今未有為罕見病定下官方定義,也缺乏專為罕見病而設的醫療政策及社會福利措施。社會上支援罕見病的資源匱乏且分散,令患者和家人的處境水深火熱。
香港復康會「社區復康網絡」(CRN)作為一個以「跟長期病患者同行」為使命的社會服務單位,對改變「罕見病」群體無助處境著緊關切並有所擔當。因此,「社區復康網絡」推出全港首個針對罕見病群體的服務 ─「罕見‧同行」社區支援(試驗)計劃,首階段以待確診及初確診罕見神經肌肉退化疾病群體為對象。計劃以個案經理為服務主軸,展開身、心、社、靈的全人支援,期望能在病徵初現一刻,已能與患者及家人並肩同行,陪伴他們走過高山低谷。
「社區復康網絡」相信為罕見病人連結同路人重要性,因此,本計劃邀請香港肌健協會(神經─肌肉疾病病人自助組織)成為合作夥伴,期望透過發展與病人自助組織及各社會持份者的緊密合作,建立「社─患─醫協作模式」,為罕見病患者及照顧者編織起更全面的社區支援網絡,讓罕見病真正被看見,需要獲得承載。
感講 共同創辦人兼執行總監
JUST FEEL「 感講」是全港首間在主流學校系統化推廣「善意溝通」及「社交情意教育」的慈善機構,以轉化學校和家庭溝通文化為願景,致力支援教育工作者和家長,提升學生的身心靈健康。
計劃簡介:
(一)感講夥伴學校計劃
JUST FEEL 與夥伴學校以預防為本、全校參與模式推動「感講夥伴學校計劃」,共建同理心校園文化,守護學生的精神健康。自 2018 年成立至今,「JUST FEEL 感講」已與超過 30 所小學成為夥伴,為超過 26,500 位學生、6,900 位教師及 29,600 位家長提供支援。
(二)營造同理心企業環境:促進員工精神健康及支持在職家長
為協助企業促進在職家長在內的員工之精神健康、提升工作溝通效能及創造社會價值,JUST FEEL 透過「營造同理心企業環境:促進員工精神健康及支持在職家長」計劃,提供一系列度身設計的企業參與活動,包括在職家長工作坊、精神健康研討會及企業義工服務。
癌症資訊網慈善基金 經理
癌症資訊網慈善基金(CICF)是綜合癌症病人服務慈善機構,為癌症患者家庭提供經濟和社會支援,並教育公眾預防癌症的知識。我們提供多元化服務兼顧病人的各種需要,包括醫療及復康支援、運動訓練、情緒及照顧者支援和公眾教育等。
醫療服務:
義診「Easy Ask 醫.事問」、癌症篩查、大灣區醫療查詢熱線、九龍區復康診所
癌症復康:
運動訓練、義剪、義乳工作坊、營養品轉贈、愛心迎福包
情緒及照顧者:
藝術治療、同路人聚會
公眾教育:
學校健康講座、線上健康教育直播
大埔浸信會社會服務處 總幹事
大埔浸信會社會服務處的核心服務為「康復服務」、「學校社會工作服務」 「地區綜合服務」,透過「堂、校、社」發展模式全面支援社區、學校與家庭,服務對象包括學童、家長、教師、SEN兒童及其照顧者、地區基層家庭及長者等,致力建構幸福社區。
MY PLACE@關懷愛滋 項目經理
MY PLACE 是慈善機構「關懷愛滋」旗下的性健康服務社會企業項目 。我們以性健康作為切入點,促進性/別平等及共融健康文化。MY PLACE以合理價錢,照顧不同性別、性別身份認同及性取向的市民,提供一站式專業、多元的服務,包括性健康身體檢查、性健康疾病診治、親密關係相關輔導、專業性教育工作坊及培訓等,希望回應社群所需,讓大眾得到友善、共融的醫療體驗。MY PLACE所有收益將用以支援「關懷愛滋」的愛滋病病毒預防及性健康教育工作。
樂樂國樂團 音樂總監及創團指揮
樂樂國樂團成立50載,為註冊慈善機構,致力推動香港文化藝術及社會公益,被傳媒譽為「對香港文化有貢獻的樂團」,2020年獲社區投資共享基金資助推行《樂樂社區-照顧者支援計劃》,2023年入選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社區文化大使計劃,2024年國家藝術基金,現為香港社會服務聯會會員。轄下共有四個樂團:樂樂國樂團(1974創建)、喜動樂樂室內樂團(2015創建)、香港傳奇室內樂團(2020創建)及樂樂社區樂團(2022創建)。樂樂發展方向備受各界認同,獲公營及商業機構贊助,包括民政及青年事務局、勞工及福利局、康樂及文化事務局、香港賽馬會、香港藝術發展局、香港作曲家及作詞家協會等。
救世軍 高級主任(青年、家庭及社區服務)
何仲豪先生現為救世軍青年、家庭及社區服務高級主任,從事兒童及青少年服務逾三十年,包括青少年外展、學校社工、兒童及青少年綜合服務、推動青年人以變革者身份參與社區、建立跨代、跨文化共融社區,及支援居住於劏房青少年的身心健康等項目。何先生是一名註冊社工,協助機構推動社會創新計劃之餘更積極回應青少年精神健康的需要。
廣東話
主持人:
救世軍 高級主任(青年、家庭及社區服務)
何仲豪先生現為救世軍青年、家庭及社區服務高級主任,從事兒童及青少年服務逾三十年,包括青少年外展、學校社工、兒童及青少年綜合服務、推動青年人以變革者身份參與社區、建立跨代、跨文化共融社區,及支援居住於劏房青少年的身心健康等項目。何先生是一名註冊社工,協助機構推動社會創新計劃之餘更積極回應青少年精神健康的需要。
講者:
香港遊樂場協會 副總幹事(社會工作部)
游綺文女士現為香港遊樂場協會副總幹事(社會工作部),負責督導和管理工作,並協助機構發展。在兒童和青少年服務領域擁有逾二十五年經驗,積極推動青少年精神健康和關注青少年睡眠質素。2017年參加第一屆賽馬會社工創新力量,以種子基金推行「瞌一HUB」項目,以創新的方式開展青少年精神健康服務,持續於「賽馬會平行心間計劃」發揮及應用。 該項目以睡眠/失眠為評估及介入作新嘗試,成功吸引多個媒體報導。
游女士是一名註冊社工,擁有香港理工大學社會工作學士學位、香港中文大學應用社會研究碩士學位及香港城市大學心理學碩士學位。她熱衷於吸收不同學術領域知識和融合不同觀點,打造一個讓年輕人擁有身心健康、有希望、有成就感的成長環境。
香港青年協會 全健空間(香港)青年工作幹事
楊康儀女士現為香港青年協會全健空間(香港)的青年工作幹事,曾負責統籌「Recharge Uself─年輕照顧者及早識別及介入計劃」,為情緒病患者的年輕照顧者和大眾提供輔導、治療小組、和講座等不同範疇的服務。她畢業於香港浸會大學社會工作系,目前致力發展低密度心理治療以及網上青年聯繫服務。
基督教香港信義會社會服務部 中醫師
劉浩泉醫師專注於戒毒診症十多年,主力診症吸食不同種類毒品,並患有精神病的吸毒者。劉醫師認為建立相關的循症醫學架構對臨床介入十分重要。他與香港中文大學中醫中藥研究所合作,曾針對冰毒、大麻以及現正進行的可卡因進行先導研究與及相關成效發佈,藉改善失眠及情緒失調達致提升戒毒動機,成果備受肯定。劉醫師更參與了情志病門診工作,去年在陳廷驊基金資助下,開展年青情志病患者的綜合治療計劃,以改善失眠以及緩解情志失調為主要治療目標,效果理想。
劉醫師早年畢業於香港大學化學理學士,任職中學化學科教師。他曾經歷情緒病困擾,康復後轉讀香港中文大學中醫學學士。
基督教香港信義會社會服務部天水圍青少年外展社會工作隊 計劃經理
梁舒婷女士現為基督教香港信義會天水圍青少年外展社會工作隊之計劃經理,負責「健康拆焦中醫青少年情緒健康社區支援計劃」。計劃透過中醫、表達藝術治療師、臨床心理學家及社工的多專業協作,以輔導、小組及工作坊等形式介入有情緒困擾及失眠問題的青少年。
梁女士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社會工作學系,並有五年青少年外展工作經驗。她協助青少年面對由家庭、學校、職業、人際關係及社會環境所帶來的壓力,照顧青少年的成長發展需要。近年青少年自殺率上升,梁女士於前線工作中亦觀察到愈來愈多青少年出現自傷行為及念頭,因而提升對青少年精神健康的關注。
科創社工學會 聯合創辦人
何振宇先生現為科創社工學會聯合創辦人,從事青年工作十多年,任職多項服務包括社區支援服務計劃、學校社會工作、網上青年外展等,擅長處理數碼健康相關問題及機構社交媒體策略,曾帶領負責項目獲得香港資訊與通訊科技獎及十大優質社會服務獎等嘉許。何先生於2019年與友好創立社會企業「科創社工學會」,主力為非政府機構、大專院校及專業團體提供訓練及諮詢服務,推動社會服務數碼轉型及社福科技跨界協作,並參與創新服務項目的策劃和管理工作。何先生是一名註冊社工,持有人類學文學碩士及媒體、文化與創意都市社會科學碩士。
廣東話
主持人:
香港小童群益會 總幹事
劉翀先生現為香港小童群益會總幹事,同時兼任香港中文大學講師,擁有近30年服務青少年、家長及長者的經驗。早年實踐及研究範疇包括青少年外展服務、青年才藝、基層家庭、年輕父母、家長教育、金齡人士、認知障礙及照顧者、社企發展及遙距醫療等。劉先生近年專注機構發展、策略管理、社會創新及數碼轉型等。劉先生對人與事、時、地的互動關係感興趣,並相信團隊與多元文化,盼望透過實踐、實務研究及多專業協作,推動更人本的服務發展。
講者:
聖方濟各大學 社會科學院院長
黃於唱教授現任聖方濟各大學社會科學院院長。教授社會福利政策及社會工作研究等科目。近十年,他在香港中文大學和香港大學教授有關資訊科技應用於社會服務的課程。曾參與多項香港、澳門及上海有關數碼共融、使用互聯網的親子行為、社會保障、退休保障及長者就業問題等研究。黃教授亦曾參與政府委托的社會福利界資訊科技發展策略顧問研究。目前他擔任數間社會服務機構的資訊科技委員會的成員及主席。他亦曾擔任husITa(Human Service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ssociation)的成員多年。黃教授為現任香港社會工作學報的主編。
香港浸會大學宗教及哲學系 助理教授
黃柏恒博士現為香港浸會大學宗教及哲學系助理教授。黃博士是一位技術哲學家和倫理學家,專注於研究人工智慧、數據技術和其他顛覆性數位技術帶來的社會、倫理和政治問題。 他於特溫特大學取得技術哲學博士學位,並曾擔任漢堡大學資訊科技倫理研究組和牛津大學科學創新與社會研究所的研究員。除此之外,他在人工智慧倫理和治理的理論和實踐層面上都有豐富的經驗,更在技術哲學領域發表了不少的文章。近年他與王小偉合編《和諧科技:儒家科技倫理》(Harmonious Technology: A Confucian Ethics of Technology)。
香港大學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 高級講師
張俊聲博士現為香港大學社會工作及社會行學系高級講師及註冊社工,多年來從事有關兒童、青少年及社區的社會工作,主要教授社會工作學士及碩士學位課程。張博士亦為「香港社會服務聯會」社會發展常設委員會(2023-2024年度)之選任委員、「科創社工學會」之顧問、「社工註冊局」紀律委員會備選委員小組之成員,及多份國際學術期刊之編輯委員會成員。
科創社工學會 聯合創辦人
何振宇先生現為科創社工學會聯合創辦人,從事青年工作十多年,任職多項服務包括社區支援服務計劃、學校社會工作、網上青年外展等,擅長處理數碼健康相關問題及機構社交媒體策略,曾帶領負責項目獲得香港資訊與通訊科技獎及十大優質社會服務獎等嘉許。何先生於2019年與友好創立社會企業「科創社工學會」,主力為非政府機構、大專院校及專業團體提供訓練及諮詢服務,推動社會服務數碼轉型及社福科技跨界協作,並參與創新服務項目的策劃和管理工作。何先生是一名註冊社工,持有人類學文學碩士及媒體、文化與創意都市社會科學碩士。
GreenPrice 共同創辦人
GreenPrice由韓駿謙先生、Allison Chan、Ben So和Cherissa Hung創立,於2016年12月在九龍區開設第一間門市店舖,專門售賣臨期貨品。
這個社創點子始於大學的社會創新比賽。項目團隊希望建立一個不單是以折扣吸引消費者發掘優質商品的地方,更希望創造一個社區平台,讓人們可以學習和討論可持續生活的方式,同時希望與顧客建立關係,了解他們的喜好,並説明他們實現自己的目標。
廣東話
講者:
低碳想創坊 高級項目主任
低碳想創坊於2014年成立,致力培育及發展活躍的社群,以香港的年青人和學生為目標受眾,鼓勵他們通過創意、教育和行動來應對氣候變化和發展可持續的低碳生活。 項目特別注重跨界別持份者的參與和以方案為本的過程,以及提高社區對氣候變化議題的關注意識。
土地教育基金 項目經理
土地教育基金於 2013年成立,致力透過社區營造及公眾教育,以實踐三項宗旨:
- 致力改善弱勢社群的生活 ;
- 保育生態環境及文物古蹟 ;
- 教育大眾保護生態環境及文物古蹟的重要性。
蜜語 共同創辦人
「蜜語」於2020年成立,致力於通過保育、教育、和職業在香港保育蜜蜂,並構想蜜蜂和人類的可持續發展未來。蜜蜂和人類有著微妙而交織的關係,有助於支持這兩個物種的福祉。蜜蜂是人類營養和健康不可或缺的農作物的重要「傳粉者」。人類通過提供棲息地、花卉等資源和管理蜂箱,為蜜蜂營造支持性環境發揮關鍵作用 。
The Loops Hong Kong 創辦人
The Loops Hong Kong於2019年成立,定位為一站式資源回收中心。提供月費上門回收服務,每月$128,定時上門回收四十款家庭廢料,並提供專業分類、壓縮回收及消毒重用等服務,全方位善用所有資源。
項目聘請待業的家庭主婦,提供彈性及家庭友善的工作時間,讓她們有能力為家庭及社會作貢獻。
GreenPrice 共同創辦人
GreenPrice由韓駿謙先生、Allison Chan、Ben So和Cherissa Hung創立,於2016年12月在九龍區開設第一間門市店舖,專門售賣臨期貨品。
這個社創點子始於大學的社會創新比賽。項目團隊希望建立一個不單是以折扣吸引消費者發掘優質商品的地方,更希望創造一個社區平台,讓人們可以學習和討論可持續生活的方式,同時希望與顧客建立關係,了解他們的喜好,並説明他們實現自己的目標。
癌症資訊網慈善基金 經理
癌症資訊網慈善基金(CICF)是綜合癌症病人服務慈善機構,為癌症患者家庭提供經濟和社會支援,並教育公眾預防癌症的知識。我們提供多元化服務兼顧病人的各種需要,包括醫療及復康支援、運動訓練、情緒及照顧者支援和公眾教育等。
醫療服務:
義診「Easy Ask 醫.事問」、癌症篩查、大灣區醫療查詢熱線、九龍區復康診所
癌症復康:
運動訓練、義剪、義乳工作坊、營養品轉贈、愛心迎福包
情緒及照顧者:
藝術治療、同路人聚會
公眾教育:
學校健康講座、線上健康教育直播
廣東話
主持人:
香港社會服務聯會 會員聯繫及服務主任
謝俊麒先生現為香港社會服務聯會(社聯)會員聯繫及服務主任,主要負責促進機構會員之間的交流學習,並推動自資營運機構的發展。他在過去曾在不同的社會服務機構擔任前線和管理職位,推動支援兒童、家庭、少數族裔、復康人士等計劃和服務,同時兼任大專院校講師。謝先生畢業於香港理工大學社會工作系,並於英國愛丁堡大學完成輔導學碩士課程。目前正在英國巴斯大學攻讀計算機科學碩士。
講者:
啓愛共融基金有限公司 創辦者及行政總裁
啓愛共融社區中心是一所非牟利機構,透過私人資助和不同群體(如專業人士、有承擔的企業和義工),協助香港弱勢社群中處於困難的兒童。自2013年起,啓愛盡力為深水埗和鄰近貧困地區的家庭提供全面發展,致力服務致力於三大範疇 : 食物支援,教育和社區強化生命項目,今天啓愛在深水埗和和鄰近地區已有超過1,400個家庭和五間中心。
啓愛深信生命改變與實質需要同樣重要,透過為有需要的家庭提供一個安全的地方,讓他們與其他會員分擔生活上所面對的困難。透過他們之間互相支持和鼓勵,慢慢建立自信心。啓愛堅信「希望」可以帶來改變,讓受惠者有「助人自助」的精神,冀望以正能量改變他們的處境。
香港罕見疾病聯盟 會長
香港罕見疾病聯盟(罕盟)成立於2014年12月,是全港首個由跨類別罕見疾病患者和親屬組成,並得到有關專家學者支持的病人組織。罕盟代表患者和照顧者,致力透過與持份者協作,提升對罕病的認知,共同推動改善罕病政策和服務,令罕病患者的醫療、社會支援、教育、生活等各項基本權利,與其他所有市民一樣得到尊重和保障。罕盟成功爭取的項目包括: 政府調整和擴展醫學遺傳服務、逐步精簡新藥註冊流程;香港兒童醫院增設罕見病「個案經理」;瑪嘉烈醫院設立專責部門,幫助兒童患者由兒科順利過渡到成人科;醫管局建立罕病資料庫,為涉及多個器官的罕病設立和擴大跨專科團隊,為患者提供一站式覆診服務;「撒瑪利亞基金」和「關愛基金」優化經濟審查準則等。
香港復康會「罕見‧同行」社區支援計劃 團隊主任
「罕見‧同行」社區支援計劃,讓罕見病真正被看見和隌伴
香港至今未有為罕見病定下官方定義,也缺乏專為罕見病而設的醫療政策及社會福利措施。社會上支援罕見病的資源匱乏且分散,令患者和家人的處境水深火熱。
香港復康會「社區復康網絡」(CRN)作為一個以「跟長期病患者同行」為使命的社會服務單位,對改變「罕見病」群體無助處境著緊關切並有所擔當。因此,「社區復康網絡」推出全港首個針對罕見病群體的服務 ─「罕見‧同行」社區支援(試驗)計劃,首階段以待確診及初確診罕見神經肌肉退化疾病群體為對象。計劃以個案經理為服務主軸,展開身、心、社、靈的全人支援,期望能在病徵初現一刻,已能與患者及家人並肩同行,陪伴他們走過高山低谷。
「社區復康網絡」相信為罕見病人連結同路人重要性,因此,本計劃邀請香港肌健協會(神經─肌肉疾病病人自助組織)成為合作夥伴,期望透過發展與病人自助組織及各社會持份者的緊密合作,建立「社─患─醫協作模式」,為罕見病患者及照顧者編織起更全面的社區支援網絡,讓罕見病真正被看見,需要獲得承載。
感講 共同創辦人兼執行總監
JUST FEEL「 感講」是全港首間在主流學校系統化推廣「善意溝通」及「社交情意教育」的慈善機構,以轉化學校和家庭溝通文化為願景,致力支援教育工作者和家長,提升學生的身心靈健康。
計劃簡介:
(一)感講夥伴學校計劃
JUST FEEL 與夥伴學校以預防為本、全校參與模式推動「感講夥伴學校計劃」,共建同理心校園文化,守護學生的精神健康。自 2018 年成立至今,「JUST FEEL 感講」已與超過 30 所小學成為夥伴,為超過 26,500 位學生、6,900 位教師及 29,600 位家長提供支援。
(二)營造同理心企業環境:促進員工精神健康及支持在職家長
為協助企業促進在職家長在內的員工之精神健康、提升工作溝通效能及創造社會價值,JUST FEEL 透過「營造同理心企業環境:促進員工精神健康及支持在職家長」計劃,提供一系列度身設計的企業參與活動,包括在職家長工作坊、精神健康研討會及企業義工服務。
癌症資訊網慈善基金 經理
癌症資訊網慈善基金(CICF)是綜合癌症病人服務慈善機構,為癌症患者家庭提供經濟和社會支援,並教育公眾預防癌症的知識。我們提供多元化服務兼顧病人的各種需要,包括醫療及復康支援、運動訓練、情緒及照顧者支援和公眾教育等。
醫療服務:
義診「Easy Ask 醫.事問」、癌症篩查、大灣區醫療查詢熱線、九龍區復康診所
癌症復康:
運動訓練、義剪、義乳工作坊、營養品轉贈、愛心迎福包
情緒及照顧者:
藝術治療、同路人聚會
公眾教育:
學校健康講座、線上健康教育直播
大埔浸信會社會服務處 總幹事
大埔浸信會社會服務處的核心服務為「康復服務」、「學校社會工作服務」 「地區綜合服務」,透過「堂、校、社」發展模式全面支援社區、學校與家庭,服務對象包括學童、家長、教師、SEN兒童及其照顧者、地區基層家庭及長者等,致力建構幸福社區。
MY PLACE@關懷愛滋 項目經理
MY PLACE 是慈善機構「關懷愛滋」旗下的性健康服務社會企業項目 。我們以性健康作為切入點,促進性/別平等及共融健康文化。MY PLACE以合理價錢,照顧不同性別、性別身份認同及性取向的市民,提供一站式專業、多元的服務,包括性健康身體檢查、性健康疾病診治、親密關係相關輔導、專業性教育工作坊及培訓等,希望回應社群所需,讓大眾得到友善、共融的醫療體驗。MY PLACE所有收益將用以支援「關懷愛滋」的愛滋病病毒預防及性健康教育工作。
樂樂國樂團 音樂總監及創團指揮
樂樂國樂團成立50載,為註冊慈善機構,致力推動香港文化藝術及社會公益,被傳媒譽為「對香港文化有貢獻的樂團」,2020年獲社區投資共享基金資助推行《樂樂社區-照顧者支援計劃》,2023年入選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社區文化大使計劃,2024年國家藝術基金,現為香港社會服務聯會會員。轄下共有四個樂團:樂樂國樂團(1974創建)、喜動樂樂室內樂團(2015創建)、香港傳奇室內樂團(2020創建)及樂樂社區樂團(2022創建)。樂樂發展方向備受各界認同,獲公營及商業機構贊助,包括民政及青年事務局、勞工及福利局、康樂及文化事務局、香港賽馬會、香港藝術發展局、香港作曲家及作詞家協會等。
英語、普通話及廣東話 (設英語、普通話、廣東話及手語即時傳譯)
主持人:
香港社會服務聯會 主席
陳智思先生畢業於美國加州Pomona College,現職亞洲金融集團主席兼總裁及亞洲保險主席;並為香港泰國商會主席、盤谷銀行(中國)顧問。陳智思先生為數家本地及海外的金融服務公司及泰國康民醫院大眾有限公司擔任董事會成員。
公職服務上他亦涉及不少範疇,包括香港社會服務聯會主席、香港賽馬會董事局成員、M Plus 博物館主席、大館文化藝術有限公司主席、香港地方志中心執行委員會主席及團結香港基金主席。
陳智思先生曾於2008-2023年出任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香港區代表。於2004-2009年及2012-2022年被委任為行政會議非官守成員,2017-2022年擔任行政會議非官守成員召集人。1998-2008年間,他是代表保險界的立法會議員。
過往公職計有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主席、嶺南大學校董會主席、可持續發展委員會主席、古物諮詢委員會主席、活化歷史建築諮詢委員會主席、司法人員與紀律人員薪俸及服務條件常務委員會主席等。
他先後獲嶺南大學、香港城市大學、香港公開大學及薩凡納藝術設計大學頒授榮譽博士學位。此外亦為Pomona College榮譽校董。
陳智思先生於 2002年榮膺太平紳士銜;2004年獲泰國政府頒發Commander(3rd Class)of the Most Noble Order of the Crown of Thailand。2006年獲香港特區政府頒授金紫荊星章,再於2020年獲授最高榮譽的大紫荊勳章。
香港財富傳承學院 行政總監
賈安霈女士於2024年出任香港財富傳承學院學院行政總監。賈女士在金融服務業從業超過二十年,並在家族辦公室領域累積了深厚的專業知識和卓越的領導才能,而她目前擔任香港家族辦公室協會(FOAHK)主席。此前,賈女士曾擔任多個高級管理職位,包括聯合家族辦公室的首席策略長及內地券商的海外業務首席執行官。賈女士曾在香港、新加坡、紐約和台北等地的國際金融公司工作,具備廣泛的國際視野。賈女士持有多倫多大學商業學士學位,及芝加哥大學布斯商學院工商管理碩士學位。
講者:
香港財富傳承學院 董事
香港科技大學金樂琦亞洲家族企業與家族辦公室研究中心 創始主任兼資深顧問
HolonIQ 行政總裁
Patrick Brothers是全球影響力智慧平台HolonIQ的聯席行政總裁和聯合創始人。他領導HolonIQ的資料和深度技術團隊,為世界各地的政府、機構、基金會和投資者提供策略、影響力和投資等方面的諮詢,以推動更具包容性和可持續發展的未來。
Patrick Brothers在全球影響力投資和策略方面發揮影響力。他致力於促進公私營部門之間的合作和協作以應對全球挑戰。他領導的HolonIQ全球領袖高峰會已在全球30多個國家舉辦,活動匯聚全球頂尖領袖,透過討論和合作解決包括經濟發展、環境可持續性、教育和醫療創新等迫切的全球議題。
在加入HolonIQ之前,Patrick Brothers曾在能源、基礎建設和教育領域擔任主席、首席執行官和高管等職務,負責策略、技術和企業發展工作。他的職業生涯始於擔任澳洲陸軍軍官,領導傘兵部隊進行偵察和人道主義援助行動。之後他在德勤擔任高級顧問,主要負責併購和企業融資,客戶包括世界各地的主權財富基金和私募股權等。
Patrick Brothers擁有Australian Graduate School of Management的工商管理碩士學位,及新南威爾士大學的電腦和數學學士學位,並且在Duntroon皇家軍事學院以領導和軍事技能一等獎成績畢業。
中國基金會發展論壇 副秘書長
譚紅波先生現為中國基金會發展論壇副秘書長。譚先生曾任職於救世軍、泛海公益基金會等國際國內公益組織,熟悉公益慈善項目管理、基金會運作等。譚先生畢業於中央民族大學新聞專業,並於北京師範大學取得公共管理碩士學位。
中國基金會發展論壇是有志於追求機構卓越、行業發展的基金會自願發起的行業平台。2008年,在當時的民政部民間組織管理局指導下,八家機構發起「中國非公募基金會發展論壇」;2016年轉型為「中國基金會發展論壇」;2017年,中國基金會發展論壇秘書處在北京市民政局註冊為北京基業長青社會組織服務中心。
薈港資本有限公司 行政總裁
林曉鋒教授為一位工程師,於2021年加入薈港資本,現為行政總裁。林教授現兼任香港中文大學、香港城市大學和香港理工大學客席教授,監督博士研究生,並任教人工智能、物聯網科技和創業課程學科。自1996年起,林教授從事創新科技研發,積極參與創新科技界專業及公共服務。並於2004年創辦Sengital Limited 港科研有限公司,現為集團主席。林教授帶領公司十多年來獲得數十個科技奬項及專利。他擔任創新科技基金評審委員,審批撥款超過十三年。林教授現為香港科學園創科會督導委員會主席,亦是香港工程師學會會員、香港電子業商會執行委員、香港電子科技商會執行委員,以及多個創新科技組織創會會長。林教授服務香港應用科技研究院董事會六年,現擔任物流及供應鏈多元技術研發中心主席,並於2015年獲選為香港十大傑出青年(工商界),以及於2019年獲頒行政長官社會服務奬狀和於2023年獲行政長官任命為太平紳士。
香港賽馬會 慈善事務總經理(體育及公益慈善研究院)
鄧詠茵女士於 2000 年加入香港賽馬會,在2012 年加入馬會慈善信託基金之前曾負責馬會業務發展工作。鄧女士現時負責策劃及建議撥款策略和創新公益項目,並透過推動公益項目對社會產生正面影響。她的主要工作領域是體育,通過創新方法和與持分者合作,將體育運動推廣至社會不同階層,以及制定支持香港精英運動員發展的策略。鄧女士最近參與了新成立的公益慈善研究所(Institute of Philanthropy),透過結合「智、善、行」(智慧、善款、行動),向業界提供可靠的公益慈善知識、涵蓋不同界別的知識基礎和發展指標,以加強香港、全國、亞洲,甚至其他地區慈善業界的專業化。公益慈善研究所致力與基金會和其他機構合作,制定具影響力的方案,共建美好社會。 鄧女士在加拿大Queen’s University獲得環境科學學士學位,並在香港大學獲得城市規劃碩士學位。
Youth Incubator 創辦人
Calvin是香港科技大學的學生,致力於促進Social Empowerment. 他創立了Youth Incubator,這是一家旨在為中學生配對不同課外活動的社會企業,並擔任Enactus HK(由學生發起、專注於社會創業的國際非政府組織香港分會)孵化部門的經理。
廣東話
講者:
Sportcanheal852 創辦人
"Aron 是 Sportcanheal852 的創始人,也是香港空手道隊的前成員。他的競賽生涯中獲得了眾多殊榮,包括贏得香港組手冠軍、在東亞空手道聯盟錦標賽中獲得第三名,以及在世界空手道錦標賽中躋身前32強。
Aron 目前正在香港浸會大學進修第二學士學位,專攻體育運動及康樂管理。他的目標是通過體育介入來增強心理健康,他熱衷於將學者和教練的力量結合起來,創造出一種促進體育運動系統化和學術化介入的強大協同效應,以提升心理福祉。"
Youth Incubator 創辦人
Calvin是香港科技大學的學生,致力於促進Social Empowerment. 他創立了Youth Incubator,這是一家旨在為中學生配對不同課外活動的社會企業,並擔任Enactus HK(由學生發起、專注於社會創業的國際非政府組織香港分會)孵化部門的經理。
MetaGreenX 創辦人
PAPA Wong, 一位就讀於香港科技大學金融專業的學生,熱衷於青年賦能和對環境產生積極影響。他創辦了兩家初創公司——Metaprint和MetaGreenX。Metaprint致力於為香港學生提供人工智能物聯網元宇宙STEAM教育,而MetaGreenX則專注於創新產品,旨在提高香港幼苗的存活率。PAPA的願景是實踐環境可持續發展,並教導下一代用他們自己的知識和技能改變世界。
Stote 聯合創辦人
Chi 是 Stote 的聯合創辦人,致力為紡織廢物重新賦能,延續紡織物的剩餘價值。他在香港大學修讀決策分析及認知科學,曾任職服裝業的供應商管理,負責多個流程改善專案。同時,他創立了 Stote,以紡織廢料為原料,提供各種服裝配飾及活動紀念品,推廣升級再造及可持續時尚的概念。
Stote 聯合創辦人
Kenny 是 Stote 的聯合創辦人,致力為紡織廢物重新賦能,延續紡織物的剩餘價值。他在香港中文大學修讀酒店管理,曾於多間本地企業任職產品管理。他其後創立了 Stote,運用紡織廢物及環保物料,提供環保的酒店用品,幫助酒店業實踐可持續理念。
稻築 聯合創辦人
Tommy Li 是香港大學一年級的碩士生,主修環境管理。他總是喜歡參加不同的比賽和志願工作。他還獲得了第三十一屆傑出專上學生服務獎。他與其他大學的學生共同創辦了一家名為RiceFort稻築的初創企業。RiceFort稻築是一個致力於稻殼回收升級和可持續發展的創新綠色材料團隊。通過利用稻殼廢棄物,RiceFort創造高品質、環保友好的材料和產品,體現了對可持續發展的承諾。
Lead App Developer, ReCube
Isaac是香港科技大學的計算機科學五年級生,目前在ReCube擔任Lead App Developer,負責Web App的管理與開發。ReCube是一個重用餐具租借服務,旨在減少即棄餐具,透過三個Re-Reuse x Reward x Reduce的理念,提供高效、標準化的外賣重用餐具方案。Isaac致力於開發和管理ReCube的Web App,並持續學習和探索新技術,以滿足用戶需求並為可持續發展作出貢獻。
康復國際 亞太區副主席
關國樂博士現為康復國際亞太區副主席。關博士是一位建築師兼通用設計和通達顧問,在建築界擁有逾四十年本地及國際經驗,多年專注於通用設計和無障礙環境、交通和包容性旅遊項目。他於香港創辦UDA Consultants Ltd(通用設計和通達顧問),擔任董事總經理。
關博士曾擔任聯合國顧問,負責編撰題為「為亞太地區的殘疾和年長人士改善無障礙環境」的技術指南,並為聯合國亞洲及太平洋經濟社會委員會的「促進殘疾人士無障礙環境」培訓課程提供資源,更就該委員會在亞太地區推廣無障礙旅遊提供專業意見及顧問服務。他於2006至2016年間任國際復康協會的紐約國際技術和無障礙委員會全球主席,現為該會亞太區副主席。
關博士曾任平等機會委員會無障礙工作小組,以及屋宇署《設計手册:暢通無阻的通道》技術委員會成員。現為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康復諮詢委員會成員、RAC無障礙小組委員會主席、RAC-RPP無障礙建築環境專責小組召集人。
廣東話
主持人:
香港復康聯會管理委員會(社聯復康專責委員會)委員
伍杏修先生是註冊社工,香港復康會前任總裁。伍先生現為康復國際香港地區國家秘書。
講者:
康復國際 亞太區副主席
關國樂博士現為康復國際亞太區副主席。關博士是一位建築師兼通用設計和通達顧問,在建築界擁有逾四十年本地及國際經驗,多年專注於通用設計和無障礙環境、交通和包容性旅遊項目。他於香港創辦UDA Consultants Ltd(通用設計和通達顧問),擔任董事總經理。
關博士曾擔任聯合國顧問,負責編撰題為「為亞太地區的殘疾和年長人士改善無障礙環境」的技術指南,並為聯合國亞洲及太平洋經濟社會委員會的「促進殘疾人士無障礙環境」培訓課程提供資源,更就該委員會在亞太地區推廣無障礙旅遊提供專業意見及顧問服務。他於2006至2016年間任國際復康協會的紐約國際技術和無障礙委員會全球主席,現為該會亞太區副主席。
關博士曾任平等機會委員會無障礙工作小組,以及屋宇署《設計手册:暢通無阻的通道》技術委員會成員。現為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康復諮詢委員會成員、RAC無障礙小組委員會主席、RAC-RPP無障礙建築環境專責小組召集人。
香港失明人協進會 會長
黃俊恒先生是一位視障人士。他自2021年起擔任香港失明人協進會會長,自2002年起擔任多個視障人士自助組織及復康團體的領導工作。黃先生亦兼任香港復康聯會管理委員會委員及轄下視障人士服務網絡召集人,多年來一直關注與殘疾人士,特別是視障人士有關的公共政策,致力爭取殘疾人士的平等機會。
騁志發展基金 創辦人及主席
葉少康先生現為商策顧問有限公司(商策戰略及策略顧問)、誠匯創方有限公司(ESG社會價值投資)行政總裁及董事。葉先生同時創辦了非牟利機構「騁志發展基金」慈善教育基金及「中港文化交流促進會」國際文化交流平台。平台一直與不同機構合作,近年機構更協助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致力於提倡粵港澳大灣區的人才發展和孵化項目。透過舉辦不同的交流團和大專生實習計畫,給予兩地青年擴寬眼界和實踐夢想的機會。
葉先生致力推廣殘疾人士體育運動,於2011年獲香港特區政府頒授榮譽勳章及香港城市大學頒授榮譽院士。同時他是香港城市大學、香港中文大學及香港浸會大學榮譽講師。2014 年,獲頒「香港精神獎」獅子山企業精神獎。2021年獲香港嶺南大學頒授榮譽院士。
香港復康聯會管理委員會(社聯復康專責委員會)副主席
嚴楚碧女士現為香港復康聯會管理委員會(香港社會服務聯會復康專責委員會)副主席。
嚴女士是視覺藝術設計師。多年前因交通意外導致其頸椎受損,需以輪椅代步。過去十年積極參與無障礙政策的倡議工作,並致力推廣傷健共融及生命教育,同時在電台及網上媒體平台擔任節目主持。
香港社會服務聯會 經理
關諾文先生現為香港社會服務聯會經理,協助倡議及推動生死教育和晚期照顧服務的工作。關先生曾於不同的非政府機構擔任前線及管理的工作十四年,一直透過教育、訓練和倡議等工作,推動和改善不同的健康議題。關先生在香港城市大學獲得社會科學學士學位,並在香港理工大學獲得社會工作碩士學位。
廣東話
主持人:
Country Director, Pedius Srl
屈紫薇女士於2011年開始了她的社會企業家之旅。在DID HK Ltd的支持下,她創立了「對話體驗。無聲」(Dialogue Experience - Silence)和「藝宴坊」這兩個項目獲得香港社企獎勵計劃2013創意思維大獎。而全球首創的無聲劇場晚宴「藝宴坊」則為參加者帶來獨特的「創效於樂」(社會效益與娛樂體驗並重)體驗,向公眾展現藝術的新角度,並通過一群聾人才藝向大眾展示了藝術世界的不同視野。她還將自己的職業生涯委託給支持不同殘障和弱勢群體的工作,領導著各種項目,從改善生活到賦予力量。
英國特許市務學會香港分會 主席
盧翰豪先生現為英國特許市務學會香港分會主席及國際食品安全協會執行委員會成員。自2022年起,盧先生擔任香港理工大學專業進修學院客座講師。盧先生是一位品牌、行銷和業務開發專業人士,在資訊科技、食品和飲料以及娛樂等各個行業,擁有二十多年亞太市場的管理經驗,同時擁有服務波音、惠普、強生、安捷倫等跨國財富五百強企業的客戶經驗。專業領域涵蓋品牌管理、特許經營和數據分析業務開發等。
自2015年起,盧先生擔任「社會創新及創業發展基金」協創機構「創匯點」的顧問。2024年獲社聯邀請擔任「照護食」星級大使。盧先生現為cpjobs.com的專欄作家,曾參與擔任廣州移動電視、上海東方衛視、香港Movie++及馬來西亞EnjoyTV等多個節目主持人。
香港理工大學應用社會科學系 高級講師
譚建元博士現任香港理工大學應用社會科學系高級講師,同時,為社會政策及社會企業學士課程的課程主任。他的研究範圍包括男性特質、性暴力和社會政策問題。他曾在數個學術期刊上發表過論文,包括《家庭問題期刊》、《情感障礙期刊》、《社會企業學期刊》和《香港社會工作期刊》。除了學術工作外,譚博士還擔任了關注婦女性暴力協會和明愛荃灣社區中心的委員。另外,他曾擔任香港社會服務聯會政策研究和倡議委員會委員,一直關心基層住屋及生活質素的問題,並為社會房屋共享計劃完成了社會影響評估,瞭解住戶生活質素的轉變。
鄰舍輔導會 副總幹事
彭桓基先生現為鄰舍輔導會副總幹事。鄰舍輔導會轄下逾八十個服務單位為有需要的人士提供多元化的家庭、青年、安老、康復、社區發展、教育、醫療及內地服務,每年服務超過二百萬人次。
彭先生是跨界別專業顧問,他創立的顧問及培訓公司擅於應用敍事治療理念於體驗設計(Experiential Design)、行政管理、社會創新及人事培訓。彭先生擁有超過二十年社會福利事務經驗,他曾發起、投資及營運本地及海外不同的社會企業,亦曾擔任香港中文大學兼職講師。彭先生的專業資格包括香港註冊社會工作者、加拿大註冊戒賭輔導員、澳大利亞心理健康急救導師和澳大利亞敘事治療師。學術領域包括社會工作學、市場營銷學、刑事司法和敘事治療。
香港社會服務聯會 項目經理(社會房屋)
楊佩賢小姐於2017年起協助推動社會房屋共享計劃及組合社會房屋計劃,支援計劃整體運作及與房屋營運機構緊密合作,共同建立社會房屋的運營和服務。楊小姐於香港城市大學獲得社會科學學士學位。曾在社聯政策研究和倡議及社會發展部門工作,擅長管理進行社會影響評估及推廣實證為本的服務發展。
香港社會服務聯會 經理
關諾文先生現為香港社會服務聯會經理,協助倡議及推動生死教育和晚期照顧服務的工作。關先生曾於不同的非政府機構擔任前線及管理的工作十四年,一直透過教育、訓練和倡議等工作,推動和改善不同的健康議題。關先生在香港城市大學獲得社會科學學士學位,並在香港理工大學獲得社會工作碩士學位。
講者:
陳蔚斯女士是一名罕見疾病患者,自幼患上「多發性骨骺發育不良」,經基因檢測確診為「脊髓小腦萎縮症第35型」。 二十歲前曾接受八次手術,大專時期身體狀況轉差直至不能自理。
陳女士自2012年起先後為三個病人組織擔任理事,及後重拾音樂興趣,於2019年加入香港共融樂團參與大型音樂演出,亦參與社區的生命及音樂分享講座活動。現為香港肌健協會理事會成員及香港罕見疾病聯盟項目主任,致力服務罕見疾病患者。
Carer Matters 發起人及朋輩工作員(護老)
文文要照顧年屆100歲,患有認知障礙症的長者。曾因「隔代照顧者身份」而被歧視。現為朋輩工作者,將經歷及照顧經驗與同路人分享。
文文是Facebook專頁 《我家有個大bb》版主及《我家有個大bb - 隔代照顧者防撞板秘笈》作者 。
75歲的榕姐(潘婆婆)現時一家三口住在社會房屋。她每日晨早五時起床為家居打點一切,既要照顧行動不便的丈夫,又要為30多歲患有輕度智障兒子預備飯菜。作為家庭的主要照顧者,即使外出買菜亦不放心家中丈夫。而她身為長者,對於晚年生活安排,因忙碌照顧家庭,一心只求先上樓,往後的生活與照顧,需靠社區資源與政府支援,見步行步,隨遇而安。
75歲長者,曾獨力照顧四子女及患有認知障礙症的家姑,現與46歲、患有自閉症的智障兒子同住。她獨力摸索出自己一套育兒方法,早年醫生診斷兒子不能說話,她就每天帶兒子坐巴士,講解路途上的景物,同時培養兒子理財觀念、煮餸技巧,經常帶兒子出門,讓他認識區內各店鋪員工、診所醫生,希望日後兒子能夠長久在社區生活。
63歲的退休人士。2007年,妻子確診俗稱「漸凍症」的運動神經元疾病,經歷十年全天候照顧者生涯。他感嘆太太求醫路途幸運,不但在發病後短時間內確診,對症下藥,而且獲介紹使用不同先進的儀器,令太太病況大部分時間均頗為穩定,夫妻二人更經常到台灣旅行。太太病逝後,他轉為照顧體弱的母親,之後他亦不時探訪及幫忙病友。
低碳想創坊 高級項目主任
低碳想創坊於2014年成立,致力培育及發展活躍的社群,以香港的年青人和學生為目標受眾,鼓勵他們通過創意、教育和行動來應對氣候變化和發展可持續的低碳生活。 項目特別注重跨界別持份者的參與和以方案為本的過程,以及提高社區對氣候變化議題的關注意識。
廣東話
講者:
低碳想創坊 高級項目主任
低碳想創坊於2014年成立,致力培育及發展活躍的社群,以香港的年青人和學生為目標受眾,鼓勵他們通過創意、教育和行動來應對氣候變化和發展可持續的低碳生活。 項目特別注重跨界別持份者的參與和以方案為本的過程,以及提高社區對氣候變化議題的關注意識。
土地教育基金 項目經理
土地教育基金於 2013年成立,致力透過社區營造及公眾教育,以實踐三項宗旨:
- 致力改善弱勢社群的生活 ;
- 保育生態環境及文物古蹟 ;
- 教育大眾保護生態環境及文物古蹟的重要性。
蜜語 共同創辦人
「蜜語」於2020年成立,致力於通過保育、教育、和職業在香港保育蜜蜂,並構想蜜蜂和人類的可持續發展未來。蜜蜂和人類有著微妙而交織的關係,有助於支持這兩個物種的福祉。蜜蜂是人類營養和健康不可或缺的農作物的重要「傳粉者」。人類通過提供棲息地、花卉等資源和管理蜂箱,為蜜蜂營造支持性環境發揮關鍵作用 。
The Loops Hong Kong 創辦人
The Loops Hong Kong於2019年成立,定位為一站式資源回收中心。提供月費上門回收服務,每月$128,定時上門回收四十款家庭廢料,並提供專業分類、壓縮回收及消毒重用等服務,全方位善用所有資源。
項目聘請待業的家庭主婦,提供彈性及家庭友善的工作時間,讓她們有能力為家庭及社會作貢獻。
GreenPrice 共同創辦人
GreenPrice由韓駿謙先生、Allison Chan、Ben So和Cherissa Hung創立,於2016年12月在九龍區開設第一間門市店舖,專門售賣臨期貨品。
這個社創點子始於大學的社會創新比賽。項目團隊希望建立一個不單是以折扣吸引消費者發掘優質商品的地方,更希望創造一個社區平台,讓人們可以學習和討論可持續生活的方式,同時希望與顧客建立關係,了解他們的喜好,並説明他們實現自己的目標。
再生玩具店 創辦人
「再生玩具店」提倡廢物再造,不但讓玩具重生,更用紙皮創造各式各樣的玩具,激發青少年的創造力,促進可持續發展的使命,積極於環境、社會、治理方面創造共享價值。
- 從廢棄物創造無限價值:提倡共享及自製玩具,減少濫買及浪費,「讓玩具重生.讓價值再生」;
- 從互動關係創造歡樂時光:幫助弱勢社群,讓不同階層的小朋友共享製作玩具的樂趣;
- 從社區關懷和歡樂活動帶來城市轉化:與本地學校、機構合作提供培訓,促進創新發展。
廣東話
講者:
妳想煮意(香港)有限公司 創辦人
香港人常因工作繁忙犧牲健康飲食;婦女因照顧家庭之經驗不被認可而就業無門。「妳想煮意」透過社企模式聘請婦女製造餸包,達致婦女充權及就業,並推動健康自煮的飲食文化。
再生玩具店 創辦人
「再生玩具店」提倡廢物再造,不但讓玩具重生,更用紙皮創造各式各樣的玩具,激發青少年的創造力,促進可持續發展的使命,積極於環境、社會、治理方面創造共享價值。
- 從廢棄物創造無限價值:提倡共享及自製玩具,減少濫買及浪費,「讓玩具重生.讓價值再生」;
- 從互動關係創造歡樂時光:幫助弱勢社群,讓不同階層的小朋友共享製作玩具的樂趣;
- 從社區關懷和歡樂活動帶來城市轉化:與本地學校、機構合作提供培訓,促進創新發展。
每悅事有限公司 創辦人
Happeriod是香港首個綜合線上月經教育和產品平台,致力引入最新的月經產品及建構一個尊重包容的環境,讓大家分享經驗及了解身體。透過打破社會常規,促使月經議題普及。項目旨在幫助來經者找到合適的月經用品、建構月經友善社會及推廣身體自主。
老薑 創辦人
「老薑」是香港首個倡導「迎老」生命教育(Ageing Education)的創意傳播平台,以真實故事改變社會對「老」的刻板印象,激發想像力,並透過跨代互動、演講、培訓、多媒體創作、品牌故事傳播,重塑對「老」的想像,項目邀請不同世代一起探索漸老的意義,推廣多元文化和生活方式。
當中項目「辣薑」(Old Ginger Academy)獲社會創新及創業發展基金資助,培訓二百多名長者講述自己的故事,經過深度培訓的「老薑大使」成為大學課堂的真人教材,目前已參與十五個科目的跨學科創意教學,與上千名大學生深度互動,呈現長者的多樣化,增進跨代共融。
Beyond Vision International Limited 創辦人及行政總裁
Beyond Vision International(BVI)旨在提高視障人士的生活質量。項目團隊相信,獲取藝術和文化的視覺資訊是普世人權。期望通過創新的工具、培訓和增進體驗,為視障人士提供獲取視覺資訊的機會,協助他們積極參與藝術和文化,激發創造力和學習興趣。同時運用創新工具,以及社會設計、觸感工具設計的專業,為視障人士充權。
項目設計師發明了「觸感–聽覺互動系統」(TAIS),以及「觸感圖像詞彙系統」(TVVS),透過同步觸感和聲音體驗,建構腦內影象,讓視障者也能感受藝術。
青躍 ─ 青少女發展網絡 創辦人及策略顧問
林寶儀小姐Bowie於2011年創辦青躍 ─ 青少女發展網絡並擔任總幹事,為超過15,000名處於邊緣地位的年輕女性提供賦權和支援服務,包括健康、教育和就業支援。近年轉任策略顧問繼續支持青躍發展,並同時獲得Fire Tree Philanthropy 的支持,探索如何能更有效地支援香港年輕人的心理健康。
林小姐於2020年獲得香港賽馬會的獎學金,完成芝加哥大學布斯商學院的EMBA學位,同時於香港大學修讀非營利組織管理的碩士學位。她於2022年獲Gen.T未來領袖獎項認可,以及香港Marie Claire頒發的「Inspiring Women Award」。她現時兼任大館及香港賽馬會Level Mind項目的諮詢委員會成員。
廣東話
主持人:
香港社會服務聯會 會員聯繫及服務總主任
張麗華女士擁有社會工作學學士學位和傳理學文學碩士學位。她的現職是香港社會服務聯會(社聯)會員聯繫及服務總主任,負責推動小型機構的發展,促進社聯會員之間的聯繫與交流,並倡導機構成員關注的撥款議題。她是一名註冊社工,曾經服務過各種不同的人群,包括邊緣青少年、戒毒康復者、少數族裔家庭、單親家庭、精神健康問題患者和失業中年等等。
講者:
關注婦女性暴力協會 總幹事
莊子慧女士是一名註冊社會工作者,現為關注婦女性暴力協會總幹事,累積超過二十年的前線及管理社會服務經驗。莊女士專注於女性與暴力及精神健康工作範疇,對於性暴力相關政策及支援服務有深入瞭解,一直致力於非津貼社會服務機構工作,關心性別平等及性別暴力的議題。
青躍 ─ 青少女發展網絡 創辦人及策略顧問
林寶儀小姐Bowie於2011年創辦青躍 ─ 青少女發展網絡並擔任總幹事,為超過15,000名處於邊緣地位的年輕女性提供賦權和支援服務,包括健康、教育和就業支援。近年轉任策略顧問繼續支持青躍發展,並同時獲得Fire Tree Philanthropy 的支持,探索如何能更有效地支援香港年輕人的心理健康。
林小姐於2020年獲得香港賽馬會的獎學金,完成芝加哥大學布斯商學院的EMBA學位,同時於香港大學修讀非營利組織管理的碩士學位。她於2022年獲Gen.T未來領袖獎項認可,以及香港Marie Claire頒發的「Inspiring Women Award」。她現時兼任大館及香港賽馬會Level Mind項目的諮詢委員會成員。
香港婦女中心協會 總幹事
廖珮珊女士現為香港婦女中心協會總幹事,致力於推動香港弱勢婦女的權益。她領導協會從15名員工擴展至現時愈100名員工,並將服務與政策倡導結合,以應對照顧者、單親母親和其他基層婦女面臨的挑戰。廖女士現正擔任香港社會服務聯會照顧者政策與服務發展諮詢小組成員、嶺南大學社會科學碩士(國際比較社會政策)顧問委員會成員,以及香港中文大學性別研究中心執行委員會成員。
關懷愛滋 服務總監
伍希彤小姐2006年加入「關懷愛滋」參與青少年性教育工作,2022年成為服務總監,統籌管理男男性接觸者、少數族裔、多元男士愛滋病預防及性健康項目以及感染者支援服務。伍小姐帶領「關懷愛滋」旗下社區健康社企 –「My Place」的整體業務發展,為大眾提供友善、可負擔的全面性健康服務。她曾於「母親的抉擇」工作,帶領學校全面性教育及意外懷孕少女服務。亦曾以商界的角色於公關顧問公司工作,帶領團隊分別與衛生署、藥業公司,大學等夥伴設計大型精神健康、癌症治療教育等企劃及政策倡導項目。伍小姐熱衷於參與社區健康服務創新變革,打破健康不公平,她完成香港浸會大學傳理學院學士及研究碩士課程,現正於倫敦衛生與熱帶醫學院修讀全球健康政策課程。
性別空間 創辦人╱主席
溫澤仁(小強)是一位跨性別男生。他於2015年成立「性別空間」,支援處於性別過渡不同階段的跨性別者,並與不同界別的持份者一起推動社會改變。過去十年,他參加了各種探討跨性別議題的區域和國際會議,例如世界跨性別健康專業協會(WPATH)研討會、亞太跨性別健康藍圖會議和聯合國「亞洲同志」(Being LGBT in Asia)計劃的區域對話。2016年,他獲頒發香港傑出跨性別共融大使大獎。
小強自開展性別過渡以來,對個人和社會如何理解性別越感興趣。他製作了一部尋找自我的獲獎短片《Kaspar X——假若我有靈魂》,他希望日後能以他的(跨)性別視角探索更廣闊的世界。他的澳大利亞護照上的性別是X,而他的哲學碩士論文是研究有關於父母對跨性別子女經歷性別過渡的應對經驗。
薈港資本有限公司 行政總裁
林曉鋒教授為一位工程師,於2021年加入薈港資本,現為行政總裁。林教授現兼任香港中文大學、香港城市大學和香港理工大學客席教授,監督博士研究生,並任教人工智能、物聯網科技和創業課程學科。自1996年起,林教授從事創新科技研發,積極參與創新科技界專業及公共服務。並於2004年創辦Sengital Limited 港科研有限公司,現為集團主席。林教授帶領公司十多年來獲得數十個科技奬項及專利。他擔任創新科技基金評審委員,審批撥款超過十三年。林教授現為香港科學園創科會督導委員會主席,亦是香港工程師學會會員、香港電子業商會執行委員、香港電子科技商會執行委員,以及多個創新科技組織創會會長。林教授服務香港應用科技研究院董事會六年,現擔任物流及供應鏈多元技術研發中心主席,並於2015年獲選為香港十大傑出青年(工商界),以及於2019年獲頒行政長官社會服務奬狀和於2023年獲行政長官任命為太平紳士。
英語、普通話及廣東話 (設英語、普通話、廣東話及手語即時傳譯)
主持人:
香港社會服務聯會 主席
陳智思先生畢業於美國加州Pomona College,現職亞洲金融集團主席兼總裁及亞洲保險主席;並為香港泰國商會主席、盤谷銀行(中國)顧問。陳智思先生為數家本地及海外的金融服務公司及泰國康民醫院大眾有限公司擔任董事會成員。
公職服務上他亦涉及不少範疇,包括香港社會服務聯會主席、香港賽馬會董事局成員、M Plus 博物館主席、大館文化藝術有限公司主席、香港地方志中心執行委員會主席及團結香港基金主席。
陳智思先生曾於2008-2023年出任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香港區代表。於2004-2009年及2012-2022年被委任為行政會議非官守成員,2017-2022年擔任行政會議非官守成員召集人。1998-2008年間,他是代表保險界的立法會議員。
過往公職計有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主席、嶺南大學校董會主席、可持續發展委員會主席、古物諮詢委員會主席、活化歷史建築諮詢委員會主席、司法人員與紀律人員薪俸及服務條件常務委員會主席等。
他先後獲嶺南大學、香港城市大學、香港公開大學及薩凡納藝術設計大學頒授榮譽博士學位。此外亦為Pomona College榮譽校董。
陳智思先生於 2002年榮膺太平紳士銜;2004年獲泰國政府頒發Commander(3rd Class)of the Most Noble Order of the Crown of Thailand。2006年獲香港特區政府頒授金紫荊星章,再於2020年獲授最高榮譽的大紫荊勳章。
香港財富傳承學院 行政總監
賈安霈女士於2024年出任香港財富傳承學院學院行政總監。賈女士在金融服務業從業超過二十年,並在家族辦公室領域累積了深厚的專業知識和卓越的領導才能,而她目前擔任香港家族辦公室協會(FOAHK)主席。此前,賈女士曾擔任多個高級管理職位,包括聯合家族辦公室的首席策略長及內地券商的海外業務首席執行官。賈女士曾在香港、新加坡、紐約和台北等地的國際金融公司工作,具備廣泛的國際視野。賈女士持有多倫多大學商業學士學位,及芝加哥大學布斯商學院工商管理碩士學位。
講者:
香港財富傳承學院 董事
香港科技大學金樂琦亞洲家族企業與家族辦公室研究中心 創始主任兼資深顧問
HolonIQ 行政總裁
Patrick Brothers是全球影響力智慧平台HolonIQ的聯席行政總裁和聯合創始人。他領導HolonIQ的資料和深度技術團隊,為世界各地的政府、機構、基金會和投資者提供策略、影響力和投資等方面的諮詢,以推動更具包容性和可持續發展的未來。
Patrick Brothers在全球影響力投資和策略方面發揮影響力。他致力於促進公私營部門之間的合作和協作以應對全球挑戰。他領導的HolonIQ全球領袖高峰會已在全球30多個國家舉辦,活動匯聚全球頂尖領袖,透過討論和合作解決包括經濟發展、環境可持續性、教育和醫療創新等迫切的全球議題。
在加入HolonIQ之前,Patrick Brothers曾在能源、基礎建設和教育領域擔任主席、首席執行官和高管等職務,負責策略、技術和企業發展工作。他的職業生涯始於擔任澳洲陸軍軍官,領導傘兵部隊進行偵察和人道主義援助行動。之後他在德勤擔任高級顧問,主要負責併購和企業融資,客戶包括世界各地的主權財富基金和私募股權等。
Patrick Brothers擁有Australian Graduate School of Management的工商管理碩士學位,及新南威爾士大學的電腦和數學學士學位,並且在Duntroon皇家軍事學院以領導和軍事技能一等獎成績畢業。
中國基金會發展論壇 副秘書長
譚紅波先生現為中國基金會發展論壇副秘書長。譚先生曾任職於救世軍、泛海公益基金會等國際國內公益組織,熟悉公益慈善項目管理、基金會運作等。譚先生畢業於中央民族大學新聞專業,並於北京師範大學取得公共管理碩士學位。
中國基金會發展論壇是有志於追求機構卓越、行業發展的基金會自願發起的行業平台。2008年,在當時的民政部民間組織管理局指導下,八家機構發起「中國非公募基金會發展論壇」;2016年轉型為「中國基金會發展論壇」;2017年,中國基金會發展論壇秘書處在北京市民政局註冊為北京基業長青社會組織服務中心。
薈港資本有限公司 行政總裁
林曉鋒教授為一位工程師,於2021年加入薈港資本,現為行政總裁。林教授現兼任香港中文大學、香港城市大學和香港理工大學客席教授,監督博士研究生,並任教人工智能、物聯網科技和創業課程學科。自1996年起,林教授從事創新科技研發,積極參與創新科技界專業及公共服務。並於2004年創辦Sengital Limited 港科研有限公司,現為集團主席。林教授帶領公司十多年來獲得數十個科技奬項及專利。他擔任創新科技基金評審委員,審批撥款超過十三年。林教授現為香港科學園創科會督導委員會主席,亦是香港工程師學會會員、香港電子業商會執行委員、香港電子科技商會執行委員,以及多個創新科技組織創會會長。林教授服務香港應用科技研究院董事會六年,現擔任物流及供應鏈多元技術研發中心主席,並於2015年獲選為香港十大傑出青年(工商界),以及於2019年獲頒行政長官社會服務奬狀和於2023年獲行政長官任命為太平紳士。
香港賽馬會 慈善事務總經理(體育及公益慈善研究院)
鄧詠茵女士於 2000 年加入香港賽馬會,在2012 年加入馬會慈善信託基金之前曾負責馬會業務發展工作。鄧女士現時負責策劃及建議撥款策略和創新公益項目,並透過推動公益項目對社會產生正面影響。她的主要工作領域是體育,通過創新方法和與持分者合作,將體育運動推廣至社會不同階層,以及制定支持香港精英運動員發展的策略。鄧女士最近參與了新成立的公益慈善研究所(Institute of Philanthropy),透過結合「智、善、行」(智慧、善款、行動),向業界提供可靠的公益慈善知識、涵蓋不同界別的知識基礎和發展指標,以加強香港、全國、亞洲,甚至其他地區慈善業界的專業化。公益慈善研究所致力與基金會和其他機構合作,制定具影響力的方案,共建美好社會。 鄧女士在加拿大Queen’s University獲得環境科學學士學位,並在香港大學獲得城市規劃碩士學位。
香港小童群益會 總幹事
劉翀先生現為香港小童群益會總幹事,同時兼任香港中文大學講師,擁有近30年服務青少年、家長及長者的經驗。早年實踐及研究範疇包括青少年外展服務、青年才藝、基層家庭、年輕父母、家長教育、金齡人士、認知障礙及照顧者、社企發展及遙距醫療等。劉先生近年專注機構發展、策略管理、社會創新及數碼轉型等。劉先生對人與事、時、地的互動關係感興趣,並相信團隊與多元文化,盼望透過實踐、實務研究及多專業協作,推動更人本的服務發展。
廣東話
主持人:
香港小童群益會 總幹事
劉翀先生現為香港小童群益會總幹事,同時兼任香港中文大學講師,擁有近30年服務青少年、家長及長者的經驗。早年實踐及研究範疇包括青少年外展服務、青年才藝、基層家庭、年輕父母、家長教育、金齡人士、認知障礙及照顧者、社企發展及遙距醫療等。劉先生近年專注機構發展、策略管理、社會創新及數碼轉型等。劉先生對人與事、時、地的互動關係感興趣,並相信團隊與多元文化,盼望透過實踐、實務研究及多專業協作,推動更人本的服務發展。
講者:
聖方濟各大學 社會科學院院長
黃於唱教授現任聖方濟各大學社會科學院院長。教授社會福利政策及社會工作研究等科目。近十年,他在香港中文大學和香港大學教授有關資訊科技應用於社會服務的課程。曾參與多項香港、澳門及上海有關數碼共融、使用互聯網的親子行為、社會保障、退休保障及長者就業問題等研究。黃教授亦曾參與政府委托的社會福利界資訊科技發展策略顧問研究。目前他擔任數間社會服務機構的資訊科技委員會的成員及主席。他亦曾擔任husITa(Human Service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ssociation)的成員多年。黃教授為現任香港社會工作學報的主編。
香港浸會大學宗教及哲學系 助理教授
黃柏恒博士現為香港浸會大學宗教及哲學系助理教授。黃博士是一位技術哲學家和倫理學家,專注於研究人工智慧、數據技術和其他顛覆性數位技術帶來的社會、倫理和政治問題。 他於特溫特大學取得技術哲學博士學位,並曾擔任漢堡大學資訊科技倫理研究組和牛津大學科學創新與社會研究所的研究員。除此之外,他在人工智慧倫理和治理的理論和實踐層面上都有豐富的經驗,更在技術哲學領域發表了不少的文章。近年他與王小偉合編《和諧科技:儒家科技倫理》(Harmonious Technology: A Confucian Ethics of Technology)。
香港大學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 高級講師
張俊聲博士現為香港大學社會工作及社會行學系高級講師及註冊社工,多年來從事有關兒童、青少年及社區的社會工作,主要教授社會工作學士及碩士學位課程。張博士亦為「香港社會服務聯會」社會發展常設委員會(2023-2024年度)之選任委員、「科創社工學會」之顧問、「社工註冊局」紀律委員會備選委員小組之成員,及多份國際學術期刊之編輯委員會成員。
科創社工學會 聯合創辦人
何振宇先生現為科創社工學會聯合創辦人,從事青年工作十多年,任職多項服務包括社區支援服務計劃、學校社會工作、網上青年外展等,擅長處理數碼健康相關問題及機構社交媒體策略,曾帶領負責項目獲得香港資訊與通訊科技獎及十大優質社會服務獎等嘉許。何先生於2019年與友好創立社會企業「科創社工學會」,主力為非政府機構、大專院校及專業團體提供訓練及諮詢服務,推動社會服務數碼轉型及社福科技跨界協作,並參與創新服務項目的策劃和管理工作。何先生是一名註冊社工,持有人類學文學碩士及媒體、文化與創意都市社會科學碩士。
基督教香港信義會社會服務部 中醫師
劉浩泉醫師專注於戒毒診症十多年,主力診症吸食不同種類毒品,並患有精神病的吸毒者。劉醫師認為建立相關的循症醫學架構對臨床介入十分重要。他與香港中文大學中醫中藥研究所合作,曾針對冰毒、大麻以及現正進行的可卡因進行先導研究與及相關成效發佈,藉改善失眠及情緒失調達致提升戒毒動機,成果備受肯定。劉醫師更參與了情志病門診工作,去年在陳廷驊基金資助下,開展年青情志病患者的綜合治療計劃,以改善失眠以及緩解情志失調為主要治療目標,效果理想。
劉醫師早年畢業於香港大學化學理學士,任職中學化學科教師。他曾經歷情緒病困擾,康復後轉讀香港中文大學中醫學學士。
廣東話
主持人:
救世軍 高級主任(青年、家庭及社區服務)
何仲豪先生現為救世軍青年、家庭及社區服務高級主任,從事兒童及青少年服務逾三十年,包括青少年外展、學校社工、兒童及青少年綜合服務、推動青年人以變革者身份參與社區、建立跨代、跨文化共融社區,及支援居住於劏房青少年的身心健康等項目。何先生是一名註冊社工,協助機構推動社會創新計劃之餘更積極回應青少年精神健康的需要。
講者:
香港遊樂場協會 副總幹事(社會工作部)
游綺文女士現為香港遊樂場協會副總幹事(社會工作部),負責督導和管理工作,並協助機構發展。在兒童和青少年服務領域擁有逾二十五年經驗,積極推動青少年精神健康和關注青少年睡眠質素。2017年參加第一屆賽馬會社工創新力量,以種子基金推行「瞌一HUB」項目,以創新的方式開展青少年精神健康服務,持續於「賽馬會平行心間計劃」發揮及應用。 該項目以睡眠/失眠為評估及介入作新嘗試,成功吸引多個媒體報導。
游女士是一名註冊社工,擁有香港理工大學社會工作學士學位、香港中文大學應用社會研究碩士學位及香港城市大學心理學碩士學位。她熱衷於吸收不同學術領域知識和融合不同觀點,打造一個讓年輕人擁有身心健康、有希望、有成就感的成長環境。
香港青年協會 全健空間(香港)青年工作幹事
楊康儀女士現為香港青年協會全健空間(香港)的青年工作幹事,曾負責統籌「Recharge Uself─年輕照顧者及早識別及介入計劃」,為情緒病患者的年輕照顧者和大眾提供輔導、治療小組、和講座等不同範疇的服務。她畢業於香港浸會大學社會工作系,目前致力發展低密度心理治療以及網上青年聯繫服務。
基督教香港信義會社會服務部 中醫師
劉浩泉醫師專注於戒毒診症十多年,主力診症吸食不同種類毒品,並患有精神病的吸毒者。劉醫師認為建立相關的循症醫學架構對臨床介入十分重要。他與香港中文大學中醫中藥研究所合作,曾針對冰毒、大麻以及現正進行的可卡因進行先導研究與及相關成效發佈,藉改善失眠及情緒失調達致提升戒毒動機,成果備受肯定。劉醫師更參與了情志病門診工作,去年在陳廷驊基金資助下,開展年青情志病患者的綜合治療計劃,以改善失眠以及緩解情志失調為主要治療目標,效果理想。
劉醫師早年畢業於香港大學化學理學士,任職中學化學科教師。他曾經歷情緒病困擾,康復後轉讀香港中文大學中醫學學士。
基督教香港信義會社會服務部天水圍青少年外展社會工作隊 計劃經理
梁舒婷女士現為基督教香港信義會天水圍青少年外展社會工作隊之計劃經理,負責「健康拆焦中醫青少年情緒健康社區支援計劃」。計劃透過中醫、表達藝術治療師、臨床心理學家及社工的多專業協作,以輔導、小組及工作坊等形式介入有情緒困擾及失眠問題的青少年。
梁女士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社會工作學系,並有五年青少年外展工作經驗。她協助青少年面對由家庭、學校、職業、人際關係及社會環境所帶來的壓力,照顧青少年的成長發展需要。近年青少年自殺率上升,梁女士於前線工作中亦觀察到愈來愈多青少年出現自傷行為及念頭,因而提升對青少年精神健康的關注。
Jobsdb by SEEK香港區總經理
李政勳先生擁有馬來西亞多媒體大學的計算機工程學士學位。憑藉在資訊科技和物流方面的深厚經驗,他於 2021 年加入 Jobsdb擔任香港區營運總監,領導Jobsdb Hong Kong的銷售團隊、制定運營策略以及可持續戰略發展。
此前,李先生曾擔任 Foodpanda 的新垂直業務總監,在香港從頭開始開發“快速商業”模式。 除曾在 Foodpanda 任職外,他還曾於多間大型及初創企業擔任管理層,領導電子商務、配送物流等不同領域之業務。
廣東話
講者:
Jobsdb by SEEK香港區總經理
李政勳先生擁有馬來西亞多媒體大學的計算機工程學士學位。憑藉在資訊科技和物流方面的深厚經驗,他於 2021 年加入 Jobsdb擔任香港區營運總監,領導Jobsdb Hong Kong的銷售團隊、制定運營策略以及可持續戰略發展。
此前,李先生曾擔任 Foodpanda 的新垂直業務總監,在香港從頭開始開發“快速商業”模式。 除曾在 Foodpanda 任職外,他還曾於多間大型及初創企業擔任管理層,領導電子商務、配送物流等不同領域之業務。
Klook 香港及澳門區總經理
岑皓祺先生現為Klook香港及澳門區總經理,帶領旅遊、體驗、休閒、餐飲及娛樂等多個領域的項目發展,打造更多元化的業務組合,為用戶提供具獨特性的一站式旅遊和休閒體驗。他協助公司制定全方位營銷及行銷策略,並參與公司整體規劃、業務擴展,建立策略性合作關係等工作。先後透過積極促進跨界別合作,成功為香港引進多項盛大活動,有助振興旅遊業及整體旅遊生態圈,為經濟增長和繁榮作出貢獻。岑先生以具前瞻性的領導才能和對創新的不懈追求,致力於塑造旅遊業的未來,並透過體驗將世界拉近。他亦非常重視指導和培育未來領袖,並積極參與業界和各大學院的演講與分享活動。
香港紅十字會 行政總裁/秘書長
蘇婉嫻女士自2015年起出任香港紅十字會總裁/秘書長,負責多項人道服務、管理和籌款工作。曾參與全球多個大型災難救援和重建項目,包括阿富汗戰區、南亞海嘯、孟加拉風災、巴基斯坦地震,以及國內的水災和地震。
蘇女士積極參與本地社會服務,包括「香港街頭月捐聯席」創會主席、擔任香港社會服務聯會的「內地事務督導委員會」主席及「執行委員會」委員、「關注婦女性暴力協會」顧問、「凝動香港體育基金」籌款顧問等。
蘇女士為香港中文大學文學士,新媒體理學碩士,社會工作文憑學位。香港科技大學行政人員工商管理碩士(EMBA),並修習哈佛大學商學院非牟利機構管理課程。2006年獲頒「香港十大傑出青年」,2022年獲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頒授行政長官社區服務獎狀。
羅兵咸永道中國 企業可持續發展副總監
徐婉坤女士現為羅兵咸永道中國企業可持續發展團隊的業務總監,在私營和公共部門企業諮詢領域擁有逾十五年經驗,擅長制定戰略方案,推動相關項目發揮最大的商業價值或社會效益。
過去八年,徐女士聚焦於社會和福利領域的工作,她與非政府組織合作,關注多個社會議題,包括弱勢兒童和少數民族的社會共融、在職貧困人士的基本需求供給、對長者的社區關愛、兒童和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以及按效果付費的社會項目合同。此外,徐女士亦善用其機構的專業企業諮詢知識,促進本地非政府組織的能力建設,為他們提供免費或資助的諮詢服務。
香港基督教服務處 副主任
李展熙先生現為香港基督教服務處質素及人才培育部副主任,以及TOP專業培訓與發展服務的部門主管。李先生一直致力推廣人才配對的重要性。同時,他是香港生涯發展自評基準的先驅,積極運用一個有系統的自我完善框架,推動學校和社福機構建立達至國際水平的生涯發展活動,為青年營造有利的成長環境。李先生持有香港中文大學的社會服務管理碩士學位,亦是一位企業教練和性格透視®認可(二級)培訓師。
廣東話
主持人:
香港經濟日報 社長及總經理
陳麗珠女士畢業於香港大學,擁有工商管理碩士學位。現為香港經濟日報總經理兼社長,已在該集團服務近十三年。她領導過不同的業務單位,包括招聘平台CTgoodjobs、經濟日報出版社和ET教育等,帶領各部門從印刷媒體轉型為綜合數碼平台,在集團的戰略發展過程中扮演著重要角色。
陳女士在加入經濟日報之前,擁有豐富的管理和亞洲區市場推廣及業務發展經驗,服務於本地和跨國企業,包括虹志電腦亞洲區市場總監、戴爾計算機香港區總經理及中國銷售部總監等。
陳女士熟悉組織發展和變革過程,曾擔任機構發展顧問及企業教練。2022年,陳女士獲香港市務學會頒發院士稱號,並獲得總部位於英國的國際教練學會委任,負責大中華區企業和組織發展的義務工作。
講者:
社會企業「義遊」 市場及發展經理
李冠樺先生現為社會企業「義遊」市場及發展經理,在市場營銷領域包括數碼營銷、廣告推廣、活動管理、客戶關係管理和公共關係方面擁有豐富經驗 。李先生曾於商界、國際非牟利機構及大型慈善組織從事相關職位,擅於應用商界的行銷策略,為社福機構作宣傳推廣 。李先生領導「義遊」在短短一年間在社交媒體上的追蹤者急升十倍,每月平均接觸超過八十萬用戶,貼子互動率平均高達15%,期間更培育超過一百位社群編輯。李先生帶領機構在疫情下轉型,同時為社福機構及大專院校等提供行銷、教學及社交平台管理顧問服務。
香港基督教服務處 副主任
李展熙先生現為香港基督教服務處質素及人才培育部副主任,以及TOP專業培訓與發展服務的部門主管。李先生一直致力推廣人才配對的重要性。同時,他是香港生涯發展自評基準的先驅,積極運用一個有系統的自我完善框架,推動學校和社福機構建立達至國際水平的生涯發展活動,為青年營造有利的成長環境。李先生持有香港中文大學的社會服務管理碩士學位,亦是一位企業教練和性格透視®認可(二級)培訓師。
CareER 聯合創辦人及行政總裁
崔宇恒先生現為CareER的聯合創辦人及行政總裁。崔先生是一位視障人士,多年來致力以創新的方法和政策支援高等學歷殘疾人士或有特殊教育需要的人士。他於2014年創辦CareER,曾獲Zero Project Award 2021頒發殊榮,及於2019年獲香港社會服務聯會頒發「最具成效中小型非政府資助社會服務機構大獎」。2022年,崔先生被Tatler評選為Gen.T Leader of Tomorrow。
崔先生於2021年及2023年分別在哈佛政府學院和哈佛商學院接受高級管理培訓。在加入CareER前,他曾於多間跨國企業工作,以及為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和其他法定組織出謀獻策。崔先生曾在香港科技大學MBA課程及香港城市大學社會工作碩士課程擔任嘉賓講師,推動多樣性、平等和包容性的主題。崔先生熱愛運動,研習詠春拳及參與冬泳。
廣東話 (設英語、普通話即時傳譯)
講者: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創新科技及工業局 副政府資訊科技總監
黃敬文先生現為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副政府資訊科技總監。他協助制訂推進香港數字政府和智慧城市建設的政策和策略性措施,以加強本地數字基礎設施建設,促進數據流通及推動本地資訊科技業界發展,為加快數字經濟發展奠定穩固基礎。此外,黃先生積極推動數碼共融及推廣在社區中應用數碼科技。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發展局 空間數據辦事處總監
陳宇俊測量師從事專業測量工作逾二十年,涵蓋範疇包括工程測量、海道測量、地籍測量和空間數據分析/管理。陳測量師自2021年中出任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發展局空間數據辦事處總監。過去數年,陳測量師積極參與發展智慧城市和空間數據共享平台的工作。空間數據共享平台是《香港智慧城市藍圖》中一項重要措施。而空間數據共享平台入門網站已於2022年底開放供公眾免費使用。網站提供以數碼地圖為基礎的一站式平台,開放和分享政府空間數據。公眾可以在入門網站善用不同空間數據,藉以開拓各種應用的可能性,推動數碼經濟和共融,改善生活質素。陳先生為香港測量師學會資深專業會員、皇家特許測量師學會會員、註冊專業測量師(土地測量)。
香港特別行政區 立法會議員(科技創新界)
邱達根先生現為立法會(科技創新界)議員,致力推動科創發展,他是一位科創政策倡議者、科技企業創業者及資深投資者,積極參與香港科技界發展,現為「產學研1+計劃」督導委員會主席、「數字化經濟發展委員會」、「引進重點企業諮詢委員會」、「北部都會區諮詢委員會」、「創新科技與產業發展委員會」及「第三代互聯網發展專責小組」非官方成員,以及香港資訊科技聯會會長。
社會服務方面,邱先生現為醫院管理局成員、醫管局資訊科技服務委員會主席、以及天水圍醫院管治委員會主席,現時亦擔任「青年發展委員會」轄下「凝聚青年行動小組委員會」委員、「體育委員會」成員及香港壁球總會主席。
賽馬會樂齡同行計劃 研究及系統支援主任
姚國燐先生現時擔任「賽馬會樂齡同行計劃」研究及系統支援主任,曾帶領針對長期痛症的老年人的治療小組,並為朋輩支援培訓和服務制定創新的研究理念。他擅長數據分析、研究針對具有抑鬱徵狀的長者的朋輩支援網絡以及創建年齡友善環境。在開發逐步介入模式的服務使用者數據庫過程中,他與資訊科技、研究和臨床團隊建立了緊密的合作,通過數據庫系統中獲得了寶貴的見解和用戶體驗,並專注於研究、臨床和資訊科技系統的無縫整合,以提高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狀況。 姚先生具有獨特的心理學和工程學背景,他在香港中文大學獲得心理學碩士學位,並在香港科技大學獲得機械工程學士學位。
賽馬會樂齡同行計劃 培訓主任及高級社工
張樹培先生現為香港大學「賽馬會樂齡同行計劃」團隊中擔任培訓主任及高級社工,專責該計劃的培訓內容。張先生亦為執行計劃的非政府服務機構提供臨床個案諮商。他曾任職於多個非政府服務機構,包括青少年及長者的精神健康服務、家庭暴力介入服務和基層家庭的支援服務。在臨床個案取向上推動及聚焦「經驗為本」的治療方式,透過當事人在治療過程的體驗和臨床的治療關係,學習為自己負責、自由地增進自我暸解,探索自己的信念。
聖雅各福群會 總幹事
香港資訊及通訊科技獎 智慧市民(智慧共融)銀獎得獎者(2020及2021年)
社會企業「義遊」 市場及發展經理
李冠樺先生現為社會企業「義遊」市場及發展經理,在市場營銷領域包括數碼營銷、廣告推廣、活動管理、客戶關係管理和公共關係方面擁有豐富經驗 。李先生曾於商界、國際非牟利機構及大型慈善組織從事相關職位,擅於應用商界的行銷策略,為社福機構作宣傳推廣 。李先生領導「義遊」在短短一年間在社交媒體上的追蹤者急升十倍,每月平均接觸超過八十萬用戶,貼子互動率平均高達15%,期間更培育超過一百位社群編輯。李先生帶領機構在疫情下轉型,同時為社福機構及大專院校等提供行銷、教學及社交平台管理顧問服務。
廣東話
主持人:
香港經濟日報 社長及總經理
陳麗珠女士畢業於香港大學,擁有工商管理碩士學位。現為香港經濟日報總經理兼社長,已在該集團服務近十三年。她領導過不同的業務單位,包括招聘平台CTgoodjobs、經濟日報出版社和ET教育等,帶領各部門從印刷媒體轉型為綜合數碼平台,在集團的戰略發展過程中扮演著重要角色。
陳女士在加入經濟日報之前,擁有豐富的管理和亞洲區市場推廣及業務發展經驗,服務於本地和跨國企業,包括虹志電腦亞洲區市場總監、戴爾計算機香港區總經理及中國銷售部總監等。
陳女士熟悉組織發展和變革過程,曾擔任機構發展顧問及企業教練。2022年,陳女士獲香港市務學會頒發院士稱號,並獲得總部位於英國的國際教練學會委任,負責大中華區企業和組織發展的義務工作。
講者:
社會企業「義遊」 市場及發展經理
李冠樺先生現為社會企業「義遊」市場及發展經理,在市場營銷領域包括數碼營銷、廣告推廣、活動管理、客戶關係管理和公共關係方面擁有豐富經驗 。李先生曾於商界、國際非牟利機構及大型慈善組織從事相關職位,擅於應用商界的行銷策略,為社福機構作宣傳推廣 。李先生領導「義遊」在短短一年間在社交媒體上的追蹤者急升十倍,每月平均接觸超過八十萬用戶,貼子互動率平均高達15%,期間更培育超過一百位社群編輯。李先生帶領機構在疫情下轉型,同時為社福機構及大專院校等提供行銷、教學及社交平台管理顧問服務。
香港基督教服務處 副主任
李展熙先生現為香港基督教服務處質素及人才培育部副主任,以及TOP專業培訓與發展服務的部門主管。李先生一直致力推廣人才配對的重要性。同時,他是香港生涯發展自評基準的先驅,積極運用一個有系統的自我完善框架,推動學校和社福機構建立達至國際水平的生涯發展活動,為青年營造有利的成長環境。李先生持有香港中文大學的社會服務管理碩士學位,亦是一位企業教練和性格透視®認可(二級)培訓師。
CareER 聯合創辦人及行政總裁
崔宇恒先生現為CareER的聯合創辦人及行政總裁。崔先生是一位視障人士,多年來致力以創新的方法和政策支援高等學歷殘疾人士或有特殊教育需要的人士。他於2014年創辦CareER,曾獲Zero Project Award 2021頒發殊榮,及於2019年獲香港社會服務聯會頒發「最具成效中小型非政府資助社會服務機構大獎」。2022年,崔先生被Tatler評選為Gen.T Leader of Tomorrow。
崔先生於2021年及2023年分別在哈佛政府學院和哈佛商學院接受高級管理培訓。在加入CareER前,他曾於多間跨國企業工作,以及為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和其他法定組織出謀獻策。崔先生曾在香港科技大學MBA課程及香港城市大學社會工作碩士課程擔任嘉賓講師,推動多樣性、平等和包容性的主題。崔先生熱愛運動,研習詠春拳及參與冬泳。
樂樂國樂團 音樂總監及創團指揮
樂樂國樂團成立50載,為註冊慈善機構,致力推動香港文化藝術及社會公益,被傳媒譽為「對香港文化有貢獻的樂團」,2020年獲社區投資共享基金資助推行《樂樂社區-照顧者支援計劃》,2023年入選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社區文化大使計劃,2024年國家藝術基金,現為香港社會服務聯會會員。轄下共有四個樂團:樂樂國樂團(1974創建)、喜動樂樂室內樂團(2015創建)、香港傳奇室內樂團(2020創建)及樂樂社區樂團(2022創建)。樂樂發展方向備受各界認同,獲公營及商業機構贊助,包括民政及青年事務局、勞工及福利局、康樂及文化事務局、香港賽馬會、香港藝術發展局、香港作曲家及作詞家協會等。
廣東話
主持人:
香港社會服務聯會 會員聯繫及服務主任
謝俊麒先生現為香港社會服務聯會(社聯)會員聯繫及服務主任,主要負責促進機構會員之間的交流學習,並推動自資營運機構的發展。他在過去曾在不同的社會服務機構擔任前線和管理職位,推動支援兒童、家庭、少數族裔、復康人士等計劃和服務,同時兼任大專院校講師。謝先生畢業於香港理工大學社會工作系,並於英國愛丁堡大學完成輔導學碩士課程。目前正在英國巴斯大學攻讀計算機科學碩士。
講者:
啓愛共融基金有限公司 創辦者及行政總裁
啓愛共融社區中心是一所非牟利機構,透過私人資助和不同群體(如專業人士、有承擔的企業和義工),協助香港弱勢社群中處於困難的兒童。自2013年起,啓愛盡力為深水埗和鄰近貧困地區的家庭提供全面發展,致力服務致力於三大範疇 : 食物支援,教育和社區強化生命項目,今天啓愛在深水埗和和鄰近地區已有超過1,400個家庭和五間中心。
啓愛深信生命改變與實質需要同樣重要,透過為有需要的家庭提供一個安全的地方,讓他們與其他會員分擔生活上所面對的困難。透過他們之間互相支持和鼓勵,慢慢建立自信心。啓愛堅信「希望」可以帶來改變,讓受惠者有「助人自助」的精神,冀望以正能量改變他們的處境。
香港罕見疾病聯盟 會長
香港罕見疾病聯盟(罕盟)成立於2014年12月,是全港首個由跨類別罕見疾病患者和親屬組成,並得到有關專家學者支持的病人組織。罕盟代表患者和照顧者,致力透過與持份者協作,提升對罕病的認知,共同推動改善罕病政策和服務,令罕病患者的醫療、社會支援、教育、生活等各項基本權利,與其他所有市民一樣得到尊重和保障。罕盟成功爭取的項目包括: 政府調整和擴展醫學遺傳服務、逐步精簡新藥註冊流程;香港兒童醫院增設罕見病「個案經理」;瑪嘉烈醫院設立專責部門,幫助兒童患者由兒科順利過渡到成人科;醫管局建立罕病資料庫,為涉及多個器官的罕病設立和擴大跨專科團隊,為患者提供一站式覆診服務;「撒瑪利亞基金」和「關愛基金」優化經濟審查準則等。
香港復康會「罕見‧同行」社區支援計劃 團隊主任
「罕見‧同行」社區支援計劃,讓罕見病真正被看見和隌伴
香港至今未有為罕見病定下官方定義,也缺乏專為罕見病而設的醫療政策及社會福利措施。社會上支援罕見病的資源匱乏且分散,令患者和家人的處境水深火熱。
香港復康會「社區復康網絡」(CRN)作為一個以「跟長期病患者同行」為使命的社會服務單位,對改變「罕見病」群體無助處境著緊關切並有所擔當。因此,「社區復康網絡」推出全港首個針對罕見病群體的服務 ─「罕見‧同行」社區支援(試驗)計劃,首階段以待確診及初確診罕見神經肌肉退化疾病群體為對象。計劃以個案經理為服務主軸,展開身、心、社、靈的全人支援,期望能在病徵初現一刻,已能與患者及家人並肩同行,陪伴他們走過高山低谷。
「社區復康網絡」相信為罕見病人連結同路人重要性,因此,本計劃邀請香港肌健協會(神經─肌肉疾病病人自助組織)成為合作夥伴,期望透過發展與病人自助組織及各社會持份者的緊密合作,建立「社─患─醫協作模式」,為罕見病患者及照顧者編織起更全面的社區支援網絡,讓罕見病真正被看見,需要獲得承載。
感講 共同創辦人兼執行總監
JUST FEEL「 感講」是全港首間在主流學校系統化推廣「善意溝通」及「社交情意教育」的慈善機構,以轉化學校和家庭溝通文化為願景,致力支援教育工作者和家長,提升學生的身心靈健康。
計劃簡介:
(一)感講夥伴學校計劃
JUST FEEL 與夥伴學校以預防為本、全校參與模式推動「感講夥伴學校計劃」,共建同理心校園文化,守護學生的精神健康。自 2018 年成立至今,「JUST FEEL 感講」已與超過 30 所小學成為夥伴,為超過 26,500 位學生、6,900 位教師及 29,600 位家長提供支援。
(二)營造同理心企業環境:促進員工精神健康及支持在職家長
為協助企業促進在職家長在內的員工之精神健康、提升工作溝通效能及創造社會價值,JUST FEEL 透過「營造同理心企業環境:促進員工精神健康及支持在職家長」計劃,提供一系列度身設計的企業參與活動,包括在職家長工作坊、精神健康研討會及企業義工服務。
癌症資訊網慈善基金 經理
癌症資訊網慈善基金(CICF)是綜合癌症病人服務慈善機構,為癌症患者家庭提供經濟和社會支援,並教育公眾預防癌症的知識。我們提供多元化服務兼顧病人的各種需要,包括醫療及復康支援、運動訓練、情緒及照顧者支援和公眾教育等。
醫療服務:
義診「Easy Ask 醫.事問」、癌症篩查、大灣區醫療查詢熱線、九龍區復康診所
癌症復康:
運動訓練、義剪、義乳工作坊、營養品轉贈、愛心迎福包
情緒及照顧者:
藝術治療、同路人聚會
公眾教育:
學校健康講座、線上健康教育直播
大埔浸信會社會服務處 總幹事
大埔浸信會社會服務處的核心服務為「康復服務」、「學校社會工作服務」 「地區綜合服務」,透過「堂、校、社」發展模式全面支援社區、學校與家庭,服務對象包括學童、家長、教師、SEN兒童及其照顧者、地區基層家庭及長者等,致力建構幸福社區。
MY PLACE@關懷愛滋 項目經理
MY PLACE 是慈善機構「關懷愛滋」旗下的性健康服務社會企業項目 。我們以性健康作為切入點,促進性/別平等及共融健康文化。MY PLACE以合理價錢,照顧不同性別、性別身份認同及性取向的市民,提供一站式專業、多元的服務,包括性健康身體檢查、性健康疾病診治、親密關係相關輔導、專業性教育工作坊及培訓等,希望回應社群所需,讓大眾得到友善、共融的醫療體驗。MY PLACE所有收益將用以支援「關懷愛滋」的愛滋病病毒預防及性健康教育工作。
樂樂國樂團 音樂總監及創團指揮
樂樂國樂團成立50載,為註冊慈善機構,致力推動香港文化藝術及社會公益,被傳媒譽為「對香港文化有貢獻的樂團」,2020年獲社區投資共享基金資助推行《樂樂社區-照顧者支援計劃》,2023年入選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社區文化大使計劃,2024年國家藝術基金,現為香港社會服務聯會會員。轄下共有四個樂團:樂樂國樂團(1974創建)、喜動樂樂室內樂團(2015創建)、香港傳奇室內樂團(2020創建)及樂樂社區樂團(2022創建)。樂樂發展方向備受各界認同,獲公營及商業機構贊助,包括民政及青年事務局、勞工及福利局、康樂及文化事務局、香港賽馬會、香港藝術發展局、香港作曲家及作詞家協會等。
M+ 教學及參與策展人
梁之之女士現為M+教學及參與策展人。她於2014年加入M+,曾舉辦多項教學及公眾活動,將M+的內容與不同類型的觀眾和社群連繫起來。她相信博物館的教學體驗應以觀眾為本並與生活相關,同時富實驗性,提供多角度思考,拓闊人們對博物館的想像。她致力發展鼓勵共學,培養同理心和關顧人們身心靈需要的博物館工作。梁女士曾於藝術推廣辦事處、立法會秘書處及香港大學美術博物館從事策展和公眾參與工作。
廣東話
講者:
M+ 教學及參與策展人
梁之之女士現為M+教學及參與策展人。她於2014年加入M+,曾舉辦多項教學及公眾活動,將M+的內容與不同類型的觀眾和社群連繫起來。她相信博物館的教學體驗應以觀眾為本並與生活相關,同時富實驗性,提供多角度思考,拓闊人們對博物館的想像。她致力發展鼓勵共學,培養同理心和關顧人們身心靈需要的博物館工作。梁女士曾於藝術推廣辦事處、立法會秘書處及香港大學美術博物館從事策展和公眾參與工作。
Stote 聯合創辦人
Kenny 是 Stote 的聯合創辦人,致力為紡織廢物重新賦能,延續紡織物的剩餘價值。他在香港中文大學修讀酒店管理,曾於多間本地企業任職產品管理。他其後創立了 Stote,運用紡織廢物及環保物料,提供環保的酒店用品,幫助酒店業實踐可持續理念。
廣東話
講者:
Sportcanheal852 創辦人
"Aron 是 Sportcanheal852 的創始人,也是香港空手道隊的前成員。他的競賽生涯中獲得了眾多殊榮,包括贏得香港組手冠軍、在東亞空手道聯盟錦標賽中獲得第三名,以及在世界空手道錦標賽中躋身前32強。
Aron 目前正在香港浸會大學進修第二學士學位,專攻體育運動及康樂管理。他的目標是通過體育介入來增強心理健康,他熱衷於將學者和教練的力量結合起來,創造出一種促進體育運動系統化和學術化介入的強大協同效應,以提升心理福祉。"
Youth Incubator 創辦人
Calvin是香港科技大學的學生,致力於促進Social Empowerment. 他創立了Youth Incubator,這是一家旨在為中學生配對不同課外活動的社會企業,並擔任Enactus HK(由學生發起、專注於社會創業的國際非政府組織香港分會)孵化部門的經理。
MetaGreenX 創辦人
PAPA Wong, 一位就讀於香港科技大學金融專業的學生,熱衷於青年賦能和對環境產生積極影響。他創辦了兩家初創公司——Metaprint和MetaGreenX。Metaprint致力於為香港學生提供人工智能物聯網元宇宙STEAM教育,而MetaGreenX則專注於創新產品,旨在提高香港幼苗的存活率。PAPA的願景是實踐環境可持續發展,並教導下一代用他們自己的知識和技能改變世界。
Stote 聯合創辦人
Chi 是 Stote 的聯合創辦人,致力為紡織廢物重新賦能,延續紡織物的剩餘價值。他在香港大學修讀決策分析及認知科學,曾任職服裝業的供應商管理,負責多個流程改善專案。同時,他創立了 Stote,以紡織廢料為原料,提供各種服裝配飾及活動紀念品,推廣升級再造及可持續時尚的概念。
Stote 聯合創辦人
Kenny 是 Stote 的聯合創辦人,致力為紡織廢物重新賦能,延續紡織物的剩餘價值。他在香港中文大學修讀酒店管理,曾於多間本地企業任職產品管理。他其後創立了 Stote,運用紡織廢物及環保物料,提供環保的酒店用品,幫助酒店業實踐可持續理念。
稻築 聯合創辦人
Tommy Li 是香港大學一年級的碩士生,主修環境管理。他總是喜歡參加不同的比賽和志願工作。他還獲得了第三十一屆傑出專上學生服務獎。他與其他大學的學生共同創辦了一家名為RiceFort稻築的初創企業。RiceFort稻築是一個致力於稻殼回收升級和可持續發展的創新綠色材料團隊。通過利用稻殼廢棄物,RiceFort創造高品質、環保友好的材料和產品,體現了對可持續發展的承諾。
Lead App Developer, ReCube
Isaac是香港科技大學的計算機科學五年級生,目前在ReCube擔任Lead App Developer,負責Web App的管理與開發。ReCube是一個重用餐具租借服務,旨在減少即棄餐具,透過三個Re-Reuse x Reward x Reduce的理念,提供高效、標準化的外賣重用餐具方案。Isaac致力於開發和管理ReCube的Web App,並持續學習和探索新技術,以滿足用戶需求並為可持續發展作出貢獻。
香港復康會 總裁
梁佩如博士現為香港復康會總裁。香港復康會倡議全人健康、社會參與以及共融有利環境,為長期病患、長者及關注健康人士提供基層醫療、無障礙運輸及旅遊、社區復康和持續照顧服務。香港復康會亦為世界衛生組織委任的西太平洋區其中一所復康協作中心。
梁博士致力推動身心靈全人健康工作,並於多份國際期刋及書籍發表相關論文。梁博士為香港社會工作專科院院士、香港大學行為健康教研中心院士及秀圃老年研究中心院士。梁博士亦擔任整筆撥款督導委員會委員,獎券基金諮詢委員會委員,香港公益金入會、預算及分配委員會委員,粵港澳大灣區社會服務專業聯盟董事,同時也為香港不同的病人自助組織的顧問。
廣東話
主持人:
醫護行者 創辦人
范寧醫生過去十年致力於推廣全民健康和發展基層醫療。他強調需要集結社會各個領域的努力,才能實現全民健康和保持老年人的生活質素,這些領域包括改善城市設計、公共服務、私營市場運作、教育、就業、房屋、健康飲食、社會融入、社區參與和滅貧等。
范醫生認為每個人都在努力維持健康,因為沒有什麼比「過得好、死得好」更重要。他主張基層醫療需以跨專業模式和社醫共生作為骨幹。他支持聖雅各福群會深水埗地區康健中心的工作、香港明愛合作推廣「社區客廳」,以確保提供可及性基層醫療服務的選擇。范醫生現時專注於機構「毋忘愛」的工作,推動發展「臨終慈悲關懷社區」(end-of-life compassionate community)。
他擔任的公職包括香港大學和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的名譽臨床助理教授、香港中文大學公共衛生學及基層醫療學院健康公平研究所導師、深水埗地區康健中心執行委員會委員,醫務衛生局基層醫療健康辦事處社區藥房發展專責小組成員、以及房屋局的公共住房福祉「共築.幸福」顧問。
香港社會服務聯會 政策研究及倡議主任
游佩珊小姐過往十年在本地不同社會服務機構從事社會服務及研究工作。她於2017年加入香港社會服務聯會,現時負責房屋及健康相關的政策研究工作。她近年推展不同社群健康研究調查、出版研究刊物及社聯政策報、舉辦跨業界的研討會等,從中認識了不少於地區開展的基層醫療服務案例,以及了解到本港不同弱勢社群所面對的健康問題。
講者:
香港中文大學賽馬會公共衛生及基層醫療學院 研究助理教授
陳盈博士現為香港中文大學賽馬會公共衛生及基層醫療學院研究助理教授。陳博士是一名公共衞生學者,熱衷於為醫療健康問題尋找以社區為本的解決方法,並致力於推動一個人人皆可及時接觸醫療服務的社會。近年致力為外傭、認知障礙症患者和劏房家庭提供支援,並獲得Wellcome Trust 和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的資助。評論散見《經濟日報》、《明報》等。
尚至醫療 副主席及首席醫務總監
陸志聰醫生現為尚至醫療副主席及首席醫務總監。陸醫生是香港一位資深醫療管理人員,先後於醫管局總辦事處和四個醫院聯網工作,曾擔任九間醫院的醫院行政總監和三個醫院聯網的聯網總監廿一年,2021年從醫管局退休。
陸醫生長期參與醫療、社福和教育的義務工作,其中包括醫務委員會、公益金、不同的病人組織和非政府機構,近年亦參與開展社會房屋計劃。陸醫生現時是中文大學、東華學院、三育書院、拔萃男書院和另外兩間中學的校董,他亦是香港社會服務聯會執行委員會成員和香港賽馬會遴選會員。陸醫生於2019年獲政府委任為太平紳士,2020年獲中文大學醫學院頒發傑出校友獎。
香港復康會 總裁
梁佩如博士現為香港復康會總裁。香港復康會倡議全人健康、社會參與以及共融有利環境,為長期病患、長者及關注健康人士提供基層醫療、無障礙運輸及旅遊、社區復康和持續照顧服務。香港復康會亦為世界衛生組織委任的西太平洋區其中一所復康協作中心。
梁博士致力推動身心靈全人健康工作,並於多份國際期刋及書籍發表相關論文。梁博士為香港社會工作專科院院士、香港大學行為健康教研中心院士及秀圃老年研究中心院士。梁博士亦擔任整筆撥款督導委員會委員,獎券基金諮詢委員會委員,香港公益金入會、預算及分配委員會委員,粵港澳大灣區社會服務專業聯盟董事,同時也為香港不同的病人自助組織的顧問。
香港青年協會 全健綜合大樓 單位主任
馬佩雯女士現為香港青年協會全健綜合大樓單位主任,負責開展全人健康(Wellness)及基層醫療服務項目,她率先引進英國社會處方,培訓青年成為「全健師」,在社區擔當橋樑和倡導者,提供個人化的全方位健康改善計劃,整合社區資源,以支援身心社健康。透過網上和實體渠道,促進社醫協作,提升大眾健康意識,培育健康管理能力,推動社區全健文化。
基督教香港信義會社會服務部天水圍青少年外展社會工作隊 計劃經理
梁舒婷女士現為基督教香港信義會天水圍青少年外展社會工作隊之計劃經理,負責「健康拆焦中醫青少年情緒健康社區支援計劃」。計劃透過中醫、表達藝術治療師、臨床心理學家及社工的多專業協作,以輔導、小組及工作坊等形式介入有情緒困擾及失眠問題的青少年。
梁女士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社會工作學系,並有五年青少年外展工作經驗。她協助青少年面對由家庭、學校、職業、人際關係及社會環境所帶來的壓力,照顧青少年的成長發展需要。近年青少年自殺率上升,梁女士於前線工作中亦觀察到愈來愈多青少年出現自傷行為及念頭,因而提升對青少年精神健康的關注。
廣東話
主持人:
救世軍 高級主任(青年、家庭及社區服務)
何仲豪先生現為救世軍青年、家庭及社區服務高級主任,從事兒童及青少年服務逾三十年,包括青少年外展、學校社工、兒童及青少年綜合服務、推動青年人以變革者身份參與社區、建立跨代、跨文化共融社區,及支援居住於劏房青少年的身心健康等項目。何先生是一名註冊社工,協助機構推動社會創新計劃之餘更積極回應青少年精神健康的需要。
講者:
香港遊樂場協會 副總幹事(社會工作部)
游綺文女士現為香港遊樂場協會副總幹事(社會工作部),負責督導和管理工作,並協助機構發展。在兒童和青少年服務領域擁有逾二十五年經驗,積極推動青少年精神健康和關注青少年睡眠質素。2017年參加第一屆賽馬會社工創新力量,以種子基金推行「瞌一HUB」項目,以創新的方式開展青少年精神健康服務,持續於「賽馬會平行心間計劃」發揮及應用。 該項目以睡眠/失眠為評估及介入作新嘗試,成功吸引多個媒體報導。
游女士是一名註冊社工,擁有香港理工大學社會工作學士學位、香港中文大學應用社會研究碩士學位及香港城市大學心理學碩士學位。她熱衷於吸收不同學術領域知識和融合不同觀點,打造一個讓年輕人擁有身心健康、有希望、有成就感的成長環境。
香港青年協會 全健空間(香港)青年工作幹事
楊康儀女士現為香港青年協會全健空間(香港)的青年工作幹事,曾負責統籌「Recharge Uself─年輕照顧者及早識別及介入計劃」,為情緒病患者的年輕照顧者和大眾提供輔導、治療小組、和講座等不同範疇的服務。她畢業於香港浸會大學社會工作系,目前致力發展低密度心理治療以及網上青年聯繫服務。
基督教香港信義會社會服務部 中醫師
劉浩泉醫師專注於戒毒診症十多年,主力診症吸食不同種類毒品,並患有精神病的吸毒者。劉醫師認為建立相關的循症醫學架構對臨床介入十分重要。他與香港中文大學中醫中藥研究所合作,曾針對冰毒、大麻以及現正進行的可卡因進行先導研究與及相關成效發佈,藉改善失眠及情緒失調達致提升戒毒動機,成果備受肯定。劉醫師更參與了情志病門診工作,去年在陳廷驊基金資助下,開展年青情志病患者的綜合治療計劃,以改善失眠以及緩解情志失調為主要治療目標,效果理想。
劉醫師早年畢業於香港大學化學理學士,任職中學化學科教師。他曾經歷情緒病困擾,康復後轉讀香港中文大學中醫學學士。
基督教香港信義會社會服務部天水圍青少年外展社會工作隊 計劃經理
梁舒婷女士現為基督教香港信義會天水圍青少年外展社會工作隊之計劃經理,負責「健康拆焦中醫青少年情緒健康社區支援計劃」。計劃透過中醫、表達藝術治療師、臨床心理學家及社工的多專業協作,以輔導、小組及工作坊等形式介入有情緒困擾及失眠問題的青少年。
梁女士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社會工作學系,並有五年青少年外展工作經驗。她協助青少年面對由家庭、學校、職業、人際關係及社會環境所帶來的壓力,照顧青少年的成長發展需要。近年青少年自殺率上升,梁女士於前線工作中亦觀察到愈來愈多青少年出現自傷行為及念頭,因而提升對青少年精神健康的關注。
稻築 聯合創辦人
Tommy Li 是香港大學一年級的碩士生,主修環境管理。他總是喜歡參加不同的比賽和志願工作。他還獲得了第三十一屆傑出專上學生服務獎。他與其他大學的學生共同創辦了一家名為RiceFort稻築的初創企業。RiceFort稻築是一個致力於稻殼回收升級和可持續發展的創新綠色材料團隊。通過利用稻殼廢棄物,RiceFort創造高品質、環保友好的材料和產品,體現了對可持續發展的承諾。
廣東話
講者:
Sportcanheal852 創辦人
"Aron 是 Sportcanheal852 的創始人,也是香港空手道隊的前成員。他的競賽生涯中獲得了眾多殊榮,包括贏得香港組手冠軍、在東亞空手道聯盟錦標賽中獲得第三名,以及在世界空手道錦標賽中躋身前32強。
Aron 目前正在香港浸會大學進修第二學士學位,專攻體育運動及康樂管理。他的目標是通過體育介入來增強心理健康,他熱衷於將學者和教練的力量結合起來,創造出一種促進體育運動系統化和學術化介入的強大協同效應,以提升心理福祉。"
Youth Incubator 創辦人
Calvin是香港科技大學的學生,致力於促進Social Empowerment. 他創立了Youth Incubator,這是一家旨在為中學生配對不同課外活動的社會企業,並擔任Enactus HK(由學生發起、專注於社會創業的國際非政府組織香港分會)孵化部門的經理。
MetaGreenX 創辦人
PAPA Wong, 一位就讀於香港科技大學金融專業的學生,熱衷於青年賦能和對環境產生積極影響。他創辦了兩家初創公司——Metaprint和MetaGreenX。Metaprint致力於為香港學生提供人工智能物聯網元宇宙STEAM教育,而MetaGreenX則專注於創新產品,旨在提高香港幼苗的存活率。PAPA的願景是實踐環境可持續發展,並教導下一代用他們自己的知識和技能改變世界。
Stote 聯合創辦人
Chi 是 Stote 的聯合創辦人,致力為紡織廢物重新賦能,延續紡織物的剩餘價值。他在香港大學修讀決策分析及認知科學,曾任職服裝業的供應商管理,負責多個流程改善專案。同時,他創立了 Stote,以紡織廢料為原料,提供各種服裝配飾及活動紀念品,推廣升級再造及可持續時尚的概念。
Stote 聯合創辦人
Kenny 是 Stote 的聯合創辦人,致力為紡織廢物重新賦能,延續紡織物的剩餘價值。他在香港中文大學修讀酒店管理,曾於多間本地企業任職產品管理。他其後創立了 Stote,運用紡織廢物及環保物料,提供環保的酒店用品,幫助酒店業實踐可持續理念。
稻築 聯合創辦人
Tommy Li 是香港大學一年級的碩士生,主修環境管理。他總是喜歡參加不同的比賽和志願工作。他還獲得了第三十一屆傑出專上學生服務獎。他與其他大學的學生共同創辦了一家名為RiceFort稻築的初創企業。RiceFort稻築是一個致力於稻殼回收升級和可持續發展的創新綠色材料團隊。通過利用稻殼廢棄物,RiceFort創造高品質、環保友好的材料和產品,體現了對可持續發展的承諾。
Lead App Developer, ReCube
Isaac是香港科技大學的計算機科學五年級生,目前在ReCube擔任Lead App Developer,負責Web App的管理與開發。ReCube是一個重用餐具租借服務,旨在減少即棄餐具,透過三個Re-Reuse x Reward x Reduce的理念,提供高效、標準化的外賣重用餐具方案。Isaac致力於開發和管理ReCube的Web App,並持續學習和探索新技術,以滿足用戶需求並為可持續發展作出貢獻。
香港婦女中心協會 總幹事
廖珮珊女士現為香港婦女中心協會總幹事,致力於推動香港弱勢婦女的權益。她領導協會從15名員工擴展至現時愈100名員工,並將服務與政策倡導結合,以應對照顧者、單親母親和其他基層婦女面臨的挑戰。廖女士現正擔任香港社會服務聯會照顧者政策與服務發展諮詢小組成員、嶺南大學社會科學碩士(國際比較社會政策)顧問委員會成員,以及香港中文大學性別研究中心執行委員會成員。
廣東話
主持人:
香港社會服務聯會 會員聯繫及服務總主任
張麗華女士擁有社會工作學學士學位和傳理學文學碩士學位。她的現職是香港社會服務聯會(社聯)會員聯繫及服務總主任,負責推動小型機構的發展,促進社聯會員之間的聯繫與交流,並倡導機構成員關注的撥款議題。她是一名註冊社工,曾經服務過各種不同的人群,包括邊緣青少年、戒毒康復者、少數族裔家庭、單親家庭、精神健康問題患者和失業中年等等。
講者:
關注婦女性暴力協會 總幹事
莊子慧女士是一名註冊社會工作者,現為關注婦女性暴力協會總幹事,累積超過二十年的前線及管理社會服務經驗。莊女士專注於女性與暴力及精神健康工作範疇,對於性暴力相關政策及支援服務有深入瞭解,一直致力於非津貼社會服務機構工作,關心性別平等及性別暴力的議題。
青躍 ─ 青少女發展網絡 創辦人及策略顧問
林寶儀小姐Bowie於2011年創辦青躍 ─ 青少女發展網絡並擔任總幹事,為超過15,000名處於邊緣地位的年輕女性提供賦權和支援服務,包括健康、教育和就業支援。近年轉任策略顧問繼續支持青躍發展,並同時獲得Fire Tree Philanthropy 的支持,探索如何能更有效地支援香港年輕人的心理健康。
林小姐於2020年獲得香港賽馬會的獎學金,完成芝加哥大學布斯商學院的EMBA學位,同時於香港大學修讀非營利組織管理的碩士學位。她於2022年獲Gen.T未來領袖獎項認可,以及香港Marie Claire頒發的「Inspiring Women Award」。她現時兼任大館及香港賽馬會Level Mind項目的諮詢委員會成員。
香港婦女中心協會 總幹事
廖珮珊女士現為香港婦女中心協會總幹事,致力於推動香港弱勢婦女的權益。她領導協會從15名員工擴展至現時愈100名員工,並將服務與政策倡導結合,以應對照顧者、單親母親和其他基層婦女面臨的挑戰。廖女士現正擔任香港社會服務聯會照顧者政策與服務發展諮詢小組成員、嶺南大學社會科學碩士(國際比較社會政策)顧問委員會成員,以及香港中文大學性別研究中心執行委員會成員。
關懷愛滋 服務總監
伍希彤小姐2006年加入「關懷愛滋」參與青少年性教育工作,2022年成為服務總監,統籌管理男男性接觸者、少數族裔、多元男士愛滋病預防及性健康項目以及感染者支援服務。伍小姐帶領「關懷愛滋」旗下社區健康社企 –「My Place」的整體業務發展,為大眾提供友善、可負擔的全面性健康服務。她曾於「母親的抉擇」工作,帶領學校全面性教育及意外懷孕少女服務。亦曾以商界的角色於公關顧問公司工作,帶領團隊分別與衛生署、藥業公司,大學等夥伴設計大型精神健康、癌症治療教育等企劃及政策倡導項目。伍小姐熱衷於參與社區健康服務創新變革,打破健康不公平,她完成香港浸會大學傳理學院學士及研究碩士課程,現正於倫敦衛生與熱帶醫學院修讀全球健康政策課程。
性別空間 創辦人╱主席
溫澤仁(小強)是一位跨性別男生。他於2015年成立「性別空間」,支援處於性別過渡不同階段的跨性別者,並與不同界別的持份者一起推動社會改變。過去十年,他參加了各種探討跨性別議題的區域和國際會議,例如世界跨性別健康專業協會(WPATH)研討會、亞太跨性別健康藍圖會議和聯合國「亞洲同志」(Being LGBT in Asia)計劃的區域對話。2016年,他獲頒發香港傑出跨性別共融大使大獎。
小強自開展性別過渡以來,對個人和社會如何理解性別越感興趣。他製作了一部尋找自我的獲獎短片《Kaspar X——假若我有靈魂》,他希望日後能以他的(跨)性別視角探索更廣闊的世界。他的澳大利亞護照上的性別是X,而他的哲學碩士論文是研究有關於父母對跨性別子女經歷性別過渡的應對經驗。
英國特許市務學會香港分會 主席
盧翰豪先生現為英國特許市務學會香港分會主席及國際食品安全協會執行委員會成員。自2022年起,盧先生擔任香港理工大學專業進修學院客座講師。盧先生是一位品牌、行銷和業務開發專業人士,在資訊科技、食品和飲料以及娛樂等各個行業,擁有二十多年亞太市場的管理經驗,同時擁有服務波音、惠普、強生、安捷倫等跨國財富五百強企業的客戶經驗。專業領域涵蓋品牌管理、特許經營和數據分析業務開發等。
自2015年起,盧先生擔任「社會創新及創業發展基金」協創機構「創匯點」的顧問。2024年獲社聯邀請擔任「照護食」星級大使。盧先生現為cpjobs.com的專欄作家,曾參與擔任廣州移動電視、上海東方衛視、香港Movie++及馬來西亞EnjoyTV等多個節目主持人。
廣東話
主持人:
Country Director, Pedius Srl
屈紫薇女士於2011年開始了她的社會企業家之旅。在DID HK Ltd的支持下,她創立了「對話體驗。無聲」(Dialogue Experience - Silence)和「藝宴坊」這兩個項目獲得香港社企獎勵計劃2013創意思維大獎。而全球首創的無聲劇場晚宴「藝宴坊」則為參加者帶來獨特的「創效於樂」(社會效益與娛樂體驗並重)體驗,向公眾展現藝術的新角度,並通過一群聾人才藝向大眾展示了藝術世界的不同視野。她還將自己的職業生涯委託給支持不同殘障和弱勢群體的工作,領導著各種項目,從改善生活到賦予力量。
英國特許市務學會香港分會 主席
盧翰豪先生現為英國特許市務學會香港分會主席及國際食品安全協會執行委員會成員。自2022年起,盧先生擔任香港理工大學專業進修學院客座講師。盧先生是一位品牌、行銷和業務開發專業人士,在資訊科技、食品和飲料以及娛樂等各個行業,擁有二十多年亞太市場的管理經驗,同時擁有服務波音、惠普、強生、安捷倫等跨國財富五百強企業的客戶經驗。專業領域涵蓋品牌管理、特許經營和數據分析業務開發等。
自2015年起,盧先生擔任「社會創新及創業發展基金」協創機構「創匯點」的顧問。2024年獲社聯邀請擔任「照護食」星級大使。盧先生現為cpjobs.com的專欄作家,曾參與擔任廣州移動電視、上海東方衛視、香港Movie++及馬來西亞EnjoyTV等多個節目主持人。
香港理工大學應用社會科學系 高級講師
譚建元博士現任香港理工大學應用社會科學系高級講師,同時,為社會政策及社會企業學士課程的課程主任。他的研究範圍包括男性特質、性暴力和社會政策問題。他曾在數個學術期刊上發表過論文,包括《家庭問題期刊》、《情感障礙期刊》、《社會企業學期刊》和《香港社會工作期刊》。除了學術工作外,譚博士還擔任了關注婦女性暴力協會和明愛荃灣社區中心的委員。另外,他曾擔任香港社會服務聯會政策研究和倡議委員會委員,一直關心基層住屋及生活質素的問題,並為社會房屋共享計劃完成了社會影響評估,瞭解住戶生活質素的轉變。
鄰舍輔導會 副總幹事
彭桓基先生現為鄰舍輔導會副總幹事。鄰舍輔導會轄下逾八十個服務單位為有需要的人士提供多元化的家庭、青年、安老、康復、社區發展、教育、醫療及內地服務,每年服務超過二百萬人次。
彭先生是跨界別專業顧問,他創立的顧問及培訓公司擅於應用敍事治療理念於體驗設計(Experiential Design)、行政管理、社會創新及人事培訓。彭先生擁有超過二十年社會福利事務經驗,他曾發起、投資及營運本地及海外不同的社會企業,亦曾擔任香港中文大學兼職講師。彭先生的專業資格包括香港註冊社會工作者、加拿大註冊戒賭輔導員、澳大利亞心理健康急救導師和澳大利亞敘事治療師。學術領域包括社會工作學、市場營銷學、刑事司法和敘事治療。
香港社會服務聯會 項目經理(社會房屋)
楊佩賢小姐於2017年起協助推動社會房屋共享計劃及組合社會房屋計劃,支援計劃整體運作及與房屋營運機構緊密合作,共同建立社會房屋的運營和服務。楊小姐於香港城市大學獲得社會科學學士學位。曾在社聯政策研究和倡議及社會發展部門工作,擅長管理進行社會影響評估及推廣實證為本的服務發展。
香港社會服務聯會 經理
關諾文先生現為香港社會服務聯會經理,協助倡議及推動生死教育和晚期照顧服務的工作。關先生曾於不同的非政府機構擔任前線及管理的工作十四年,一直透過教育、訓練和倡議等工作,推動和改善不同的健康議題。關先生在香港城市大學獲得社會科學學士學位,並在香港理工大學獲得社會工作碩士學位。
講者:
陳蔚斯女士是一名罕見疾病患者,自幼患上「多發性骨骺發育不良」,經基因檢測確診為「脊髓小腦萎縮症第35型」。 二十歲前曾接受八次手術,大專時期身體狀況轉差直至不能自理。
陳女士自2012年起先後為三個病人組織擔任理事,及後重拾音樂興趣,於2019年加入香港共融樂團參與大型音樂演出,亦參與社區的生命及音樂分享講座活動。現為香港肌健協會理事會成員及香港罕見疾病聯盟項目主任,致力服務罕見疾病患者。
Carer Matters 發起人及朋輩工作員(護老)
文文要照顧年屆100歲,患有認知障礙症的長者。曾因「隔代照顧者身份」而被歧視。現為朋輩工作者,將經歷及照顧經驗與同路人分享。
文文是Facebook專頁 《我家有個大bb》版主及《我家有個大bb - 隔代照顧者防撞板秘笈》作者 。
75歲的榕姐(潘婆婆)現時一家三口住在社會房屋。她每日晨早五時起床為家居打點一切,既要照顧行動不便的丈夫,又要為30多歲患有輕度智障兒子預備飯菜。作為家庭的主要照顧者,即使外出買菜亦不放心家中丈夫。而她身為長者,對於晚年生活安排,因忙碌照顧家庭,一心只求先上樓,往後的生活與照顧,需靠社區資源與政府支援,見步行步,隨遇而安。
75歲長者,曾獨力照顧四子女及患有認知障礙症的家姑,現與46歲、患有自閉症的智障兒子同住。她獨力摸索出自己一套育兒方法,早年醫生診斷兒子不能說話,她就每天帶兒子坐巴士,講解路途上的景物,同時培養兒子理財觀念、煮餸技巧,經常帶兒子出門,讓他認識區內各店鋪員工、診所醫生,希望日後兒子能夠長久在社區生活。
63歲的退休人士。2007年,妻子確診俗稱「漸凍症」的運動神經元疾病,經歷十年全天候照顧者生涯。他感嘆太太求醫路途幸運,不但在發病後短時間內確診,對症下藥,而且獲介紹使用不同先進的儀器,令太太病況大部分時間均頗為穩定,夫妻二人更經常到台灣旅行。太太病逝後,他轉為照顧體弱的母親,之後他亦不時探訪及幫忙病友。
土地教育基金 總幹事
龍子維先生現職土地教育基金總幹事。過去三年策劃「有種大嶼」及「梅窩風土復育計劃」等社區營造計劃,致力推動鄉郊社區經濟模式,為香港培育鄉郊地區創變者。通過發展社區支持農業、建立生態友善的互助生產網絡,在豐富城市與鄉村、人與自然共生的想像外,同時發掘地區的不平凡之處,創造具地域特性的產品。
龍先生著有《有種大嶼:鄉郊社區營造手記》、《再造香港:從社會創新到參與規劃》等書,策劃地區食農雜誌《大嶼食通信》。現時與學徒共營梅窩社區據點及地域品牌「好老土」。
廣東話
主持人:
世界綠色組織 創辦人及行政總裁
余遠騁博士是能源經濟學家及氣候變化專才,於英國劍橋大學取得博士學位,現為「世界綠色組織」創辦人兼行政總裁。
余博士於多間大學擔任客席教授,定期於國際學術期刊發表有關公共政策、能源、室內環境、綠色工業及聯合國綠色商業指引等文章。余博士於美國亞利桑那州的雷鳥(Thunderbird)全球管理學院取得行政人員工商管理碩士,並於銀行、美國跨國企業擔任管理工作超過十多年,管理經驗豐富。余博士擔任聯合國亞太經濟社會商業諮詢理事會(UNESCAP)專責小組成員,成功籌辦聯合國綠色金融大型國際會議,同時兼任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及瑞典馬爾默Malmo可持續發展合作約章工作小組成員,促進國際及本地環保事務交流。
余博士亦兼任多項公職,包括環境局「惜食香港」運動委員、社創基金FOOD-CO指導委員會成員、「香港綠色建築議會」專家委員、環境保護署空氣質素指標檢討工作小組委員、發展局上訴委員會﹝城市規劃﹞成員、社會影響力評估分析師協會的董事、香港資訊及通訊科技獎ICT —最佳生活時尚獎副主席評判及醫療科技首席評審,另擔任BDO 環境、社會及管治ESG年度大獎評判團主席。
同時余博士亦為投資銀行及會計事務所就可持續投資、環境、社會及管治提供顧問專業意見,並獲上市公司委任為獨立非執行董事及參與綠色創科創投項目。
余博士現時為香港綠色建築議會專家委員,同時擁有綠色建築專業人才資歷(BEAM Pro),建築環保評估協會(BEAM Society)專家委員。余博士亦為投資銀行及其它會計事務所就 可持續投資、樹林碳權管理及ESG 報告提供顧問服務,同時亦為香港綠色金融協會(HKGFA)綠色及可持續房地產工作小組成員,及亞洲企業應對氣候變化聯盟(A4CR)的項目負責人。
講者:
低碳想創坊 聯合創辦人及行政總裁
莊陳有先生現為低碳想創坊的聯合創辦人及行政總裁,以及低碳金融亞洲董事會成員。莊先生早年曾於香港特區政府擔任政務主任,及後出任香港樂施會總幹事及國際樂施會董事會成員、香港大學「學生發展及資源中心」學生發展總監、香港失明人協進會會長、香港特區政府可持續發展委員會屬下教育及宣傳工作小組成員。莊先生積極推動香港社會服務發展,1991年榮膺香港十大傑出青年,1995年獲英國頒授MBE勳銜。2012年入選為星島新聞集團「2011傑出領袖」之一,並獲香港大學頒授名譽大學院士。他1981年於香港大學畢業,其後1985年於倫敦經濟及政治學院取得資訊系統碩士學位。
土地教育基金 總幹事
龍子維先生現職土地教育基金總幹事。過去三年策劃「有種大嶼」及「梅窩風土復育計劃」等社區營造計劃,致力推動鄉郊社區經濟模式,為香港培育鄉郊地區創變者。通過發展社區支持農業、建立生態友善的互助生產網絡,在豐富城市與鄉村、人與自然共生的想像外,同時發掘地區的不平凡之處,創造具地域特性的產品。
龍先生著有《有種大嶼:鄉郊社區營造手記》、《再造香港:從社會創新到參與規劃》等書,策劃地區食農雜誌《大嶼食通信》。現時與學徒共營梅窩社區據點及地域品牌「好老土」。
明愛勞動友善社區計劃 高級督導主任
冼昭行先生於2002年香港大學社會工作碩士畢業後加入香港明愛,目前為明愛莫張瑞勤社區中心高級督導主任,一直推動運用社區內在資產,保育歷史城鄉聚落,實踐永續發展,建立柔韌社區,勊服貧窮,曾負責一個「綜合鄰舍計劃」、兩個「鄰舍層面社區發展計劃」及兩間「社區中心」的工作,出版著作兩本地方口述歷史,亦開展多個社會創新計劃包括:鼓勵薄扶林村人自力保育文化地景的歷史建築活化計劃「薄鳧林牧場」、以延展生活空間組織發展劏房住戶的「開檯食飯鄰里廚房」及「賽馬會三房兩廳開檯食飯社醫共生計劃」、推動社會關顧尊重基層清潔工人健康、安全及尊嚴的「勞動友善社區計劃」、促進共享西營盤私人擁有社區空間的「一刻社區設計館」等。現為醫護行者義務顧問、賽馬會創新社工夥伴、亦曾獲選擔任社聯政策研究及倡議常設委員會委員。
明愛勞動友善社區計劃 社區夥伴發展統籌
蔡蒨文小姐是一位社工及社區組織者,以社會創新元素揉合社會服務工作。目前為明愛勞動友善社區計劃社區伙伴發展統籌。她從事社區發展事務,服務清潔工、基層婦女等社群,推動弱勢社群的社區參與和自我充權。開展多項計劃包括透過網上下活動推動跨文化社區互助、性別及種族平等的Translate for Her,透過推廣感官攝影為視障人士發揮才華的Sightfeeling。現為賽馬會創新社工夥伴、Translate for Her 的董事。
香港紅十字會 高級經理(社區備災)
楊綺華女士現為香港紅十字會社區備災服務高級經理,熱衷於推動參與式發展及社區韌性工作。多年來積極參與海外及本地人道發展事務,包括賑災和備災減災等相關工作。自2014年起加入國際紅十字會減災工作小組及城市社區協作平台,近年致力研究社區韌性發展及與氣候災害相關的議題。
楊女士特別關注香港高危地區的韌性發展工作,在本地社區引入了自然為本減災項目,旨在減輕氣候災害對脆弱人群的影響。這些項目以香港高危地區為重點,將自然生態系統的潛力和社區合作的力量納入減災策略中,通過整合國際和本地經驗,檢視全面的韌性社區策略,解決香港高危地區面臨的獨特挑戰。
香港中國婦女會 安老服務總監
雷榮邦先生現任香港中國婦女會安老服務總監。雷先生為一名註冊社工,畢業於香港大學社工系並修畢香港大學社會科學(行為健康)碩士,擁有20多年社安老服務管理經驗。香港中國婦女會轄下之安老院舍及長者日間護理中心自2005年開始已透過自行研發的「e-ICP」及「e-護存」系統電子化各項護理數據以提升臨床服務水平及服務質素監察。
廣東話及普通話 (設英語、普通話、廣東話即時傳譯)
主持人:
社聯長者服務專責委員會 主席
馬錦華專業管理顧問公司 總顧問
馬錦華先生為香港註冊社工、認可風險規劃院士、是香港長者安居協會創會總幹事。他自2012年始擔任香港城市大學社會創新及企業精神在城大─火焰計畫之執行總監、推動有關社創及社企之相關課程和活動。馬先生分別於1999年獲頒發優秀社工及2000年獲頒授行政長官社區服務獎狀。他目前是香港多間老齡社會服務機構之服務顧問、更在內地如成都錦江區之老齡服務推行培訓工作、協助內地五個城市籌辦與「平安鐘」相關服務。馬先生現時兼任香港大學及中文大學客席講師、為香港風險規劃學會之認可培訓教授; 同時擔任香港職訓局高等學院老齡科課程顧問委員。他創立的顧問公司為社福機構提供專業顧問、導師和策略顧問等服務。
講者:
港灣智通有限公司 執行董事
許凌雲先生在內地從事超過十五年養老事業,先後擔任澳洲養老品牌Aveo中國公司CEO、招商局招商蛇口養老業務部總經理、復星康養集團執行總裁,創立代表性CCRC項目上海天地健康城養老社區,央企招商局養老品牌「招商觀頤」並在深圳、廣州、杭州等地佈局觀頤養老機構。在復星集團工作期間,代表項目包括佛山禪誠醫養綜合體、寧波星健蘭亭等養老項目。
2023年,許凌雲先生在香港創辦港灣智通公司,志在從「智慧、智能、智力」方面促進粵港澳大灣區的養老產業融通。
許先生畢業於華中科技大學建築工程學士,並獲西南財經大學金融學碩士。早年任職上市公司金地集團,擔任資本部助理總經理等職務。
香港聖公會福利協會有限公司 助理總幹事
陳美月女士現為香港聖公會福利協會助理總幹事,主要負責協會復康服務及內地事工工作。自2007年始,一直參與內地養老機構管理及專題培訓、社會工作人才培訓及督導等工作。另接待內地不同省市民政部、社會服務組織、大專院校及企業來訪交流,並曾於內地不同的養老服務研討會上分享經驗。2024年1月,獲邀出席國家標準《老年社會工作服務指南》編制研討暨養老機構社工服務交流會,現協助制定內地《認知障礙症老人照護服務標準》。 陳女士先後取得香港理工大學社會工作學士及香港中文大學臨床老人學碩士。
香港中國婦女會 安老服務總監
雷榮邦先生現任香港中國婦女會安老服務總監。雷先生為一名註冊社工,畢業於香港大學社工系並修畢香港大學社會科學(行為健康)碩士,擁有20多年社安老服務管理經驗。香港中國婦女會轄下之安老院舍及長者日間護理中心自2005年開始已透過自行研發的「e-ICP」及「e-護存」系統電子化各項護理數據以提升臨床服務水平及服務質素監察。
尚至醫療 副主席及首席醫務總監
陸志聰醫生現為尚至醫療副主席及首席醫務總監。陸醫生是香港一位資深醫療管理人員,先後於醫管局總辦事處和四個醫院聯網工作,曾擔任九間醫院的醫院行政總監和三個醫院聯網的聯網總監廿一年,2021年從醫管局退休。
陸醫生長期參與醫療、社福和教育的義務工作,其中包括醫務委員會、公益金、不同的病人組織和非政府機構,近年亦參與開展社會房屋計劃。陸醫生現時是中文大學、東華學院、三育書院、拔萃男書院和另外兩間中學的校董,他亦是香港社會服務聯會執行委員會成員和香港賽馬會遴選會員。陸醫生於2019年獲政府委任為太平紳士,2020年獲中文大學醫學院頒發傑出校友獎。
廣東話
主持人:
醫護行者 創辦人
范寧醫生過去十年致力於推廣全民健康和發展基層醫療。他強調需要集結社會各個領域的努力,才能實現全民健康和保持老年人的生活質素,這些領域包括改善城市設計、公共服務、私營市場運作、教育、就業、房屋、健康飲食、社會融入、社區參與和滅貧等。
范醫生認為每個人都在努力維持健康,因為沒有什麼比「過得好、死得好」更重要。他主張基層醫療需以跨專業模式和社醫共生作為骨幹。他支持聖雅各福群會深水埗地區康健中心的工作、香港明愛合作推廣「社區客廳」,以確保提供可及性基層醫療服務的選擇。范醫生現時專注於機構「毋忘愛」的工作,推動發展「臨終慈悲關懷社區」(end-of-life compassionate community)。
他擔任的公職包括香港大學和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的名譽臨床助理教授、香港中文大學公共衛生學及基層醫療學院健康公平研究所導師、深水埗地區康健中心執行委員會委員,醫務衛生局基層醫療健康辦事處社區藥房發展專責小組成員、以及房屋局的公共住房福祉「共築.幸福」顧問。
香港社會服務聯會 政策研究及倡議主任
游佩珊小姐過往十年在本地不同社會服務機構從事社會服務及研究工作。她於2017年加入香港社會服務聯會,現時負責房屋及健康相關的政策研究工作。她近年推展不同社群健康研究調查、出版研究刊物及社聯政策報、舉辦跨業界的研討會等,從中認識了不少於地區開展的基層醫療服務案例,以及了解到本港不同弱勢社群所面對的健康問題。
講者:
香港中文大學賽馬會公共衛生及基層醫療學院 研究助理教授
陳盈博士現為香港中文大學賽馬會公共衛生及基層醫療學院研究助理教授。陳博士是一名公共衞生學者,熱衷於為醫療健康問題尋找以社區為本的解決方法,並致力於推動一個人人皆可及時接觸醫療服務的社會。近年致力為外傭、認知障礙症患者和劏房家庭提供支援,並獲得Wellcome Trust 和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的資助。評論散見《經濟日報》、《明報》等。
尚至醫療 副主席及首席醫務總監
陸志聰醫生現為尚至醫療副主席及首席醫務總監。陸醫生是香港一位資深醫療管理人員,先後於醫管局總辦事處和四個醫院聯網工作,曾擔任九間醫院的醫院行政總監和三個醫院聯網的聯網總監廿一年,2021年從醫管局退休。
陸醫生長期參與醫療、社福和教育的義務工作,其中包括醫務委員會、公益金、不同的病人組織和非政府機構,近年亦參與開展社會房屋計劃。陸醫生現時是中文大學、東華學院、三育書院、拔萃男書院和另外兩間中學的校董,他亦是香港社會服務聯會執行委員會成員和香港賽馬會遴選會員。陸醫生於2019年獲政府委任為太平紳士,2020年獲中文大學醫學院頒發傑出校友獎。
香港復康會 總裁
梁佩如博士現為香港復康會總裁。香港復康會倡議全人健康、社會參與以及共融有利環境,為長期病患、長者及關注健康人士提供基層醫療、無障礙運輸及旅遊、社區復康和持續照顧服務。香港復康會亦為世界衛生組織委任的西太平洋區其中一所復康協作中心。
梁博士致力推動身心靈全人健康工作,並於多份國際期刋及書籍發表相關論文。梁博士為香港社會工作專科院院士、香港大學行為健康教研中心院士及秀圃老年研究中心院士。梁博士亦擔任整筆撥款督導委員會委員,獎券基金諮詢委員會委員,香港公益金入會、預算及分配委員會委員,粵港澳大灣區社會服務專業聯盟董事,同時也為香港不同的病人自助組織的顧問。
香港青年協會 全健綜合大樓 單位主任
馬佩雯女士現為香港青年協會全健綜合大樓單位主任,負責開展全人健康(Wellness)及基層醫療服務項目,她率先引進英國社會處方,培訓青年成為「全健師」,在社區擔當橋樑和倡導者,提供個人化的全方位健康改善計劃,整合社區資源,以支援身心社健康。透過網上和實體渠道,促進社醫協作,提升大眾健康意識,培育健康管理能力,推動社區全健文化。
香港青年協會 全健綜合大樓 單位主任
馬佩雯女士現為香港青年協會全健綜合大樓單位主任,負責開展全人健康(Wellness)及基層醫療服務項目,她率先引進英國社會處方,培訓青年成為「全健師」,在社區擔當橋樑和倡導者,提供個人化的全方位健康改善計劃,整合社區資源,以支援身心社健康。透過網上和實體渠道,促進社醫協作,提升大眾健康意識,培育健康管理能力,推動社區全健文化。
廣東話
主持人:
醫護行者 創辦人
范寧醫生過去十年致力於推廣全民健康和發展基層醫療。他強調需要集結社會各個領域的努力,才能實現全民健康和保持老年人的生活質素,這些領域包括改善城市設計、公共服務、私營市場運作、教育、就業、房屋、健康飲食、社會融入、社區參與和滅貧等。
范醫生認為每個人都在努力維持健康,因為沒有什麼比「過得好、死得好」更重要。他主張基層醫療需以跨專業模式和社醫共生作為骨幹。他支持聖雅各福群會深水埗地區康健中心的工作、香港明愛合作推廣「社區客廳」,以確保提供可及性基層醫療服務的選擇。范醫生現時專注於機構「毋忘愛」的工作,推動發展「臨終慈悲關懷社區」(end-of-life compassionate community)。
他擔任的公職包括香港大學和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的名譽臨床助理教授、香港中文大學公共衛生學及基層醫療學院健康公平研究所導師、深水埗地區康健中心執行委員會委員,醫務衛生局基層醫療健康辦事處社區藥房發展專責小組成員、以及房屋局的公共住房福祉「共築.幸福」顧問。
香港社會服務聯會 政策研究及倡議主任
游佩珊小姐過往十年在本地不同社會服務機構從事社會服務及研究工作。她於2017年加入香港社會服務聯會,現時負責房屋及健康相關的政策研究工作。她近年推展不同社群健康研究調查、出版研究刊物及社聯政策報、舉辦跨業界的研討會等,從中認識了不少於地區開展的基層醫療服務案例,以及了解到本港不同弱勢社群所面對的健康問題。
講者:
香港中文大學賽馬會公共衛生及基層醫療學院 研究助理教授
陳盈博士現為香港中文大學賽馬會公共衛生及基層醫療學院研究助理教授。陳博士是一名公共衞生學者,熱衷於為醫療健康問題尋找以社區為本的解決方法,並致力於推動一個人人皆可及時接觸醫療服務的社會。近年致力為外傭、認知障礙症患者和劏房家庭提供支援,並獲得Wellcome Trust 和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的資助。評論散見《經濟日報》、《明報》等。
尚至醫療 副主席及首席醫務總監
陸志聰醫生現為尚至醫療副主席及首席醫務總監。陸醫生是香港一位資深醫療管理人員,先後於醫管局總辦事處和四個醫院聯網工作,曾擔任九間醫院的醫院行政總監和三個醫院聯網的聯網總監廿一年,2021年從醫管局退休。
陸醫生長期參與醫療、社福和教育的義務工作,其中包括醫務委員會、公益金、不同的病人組織和非政府機構,近年亦參與開展社會房屋計劃。陸醫生現時是中文大學、東華學院、三育書院、拔萃男書院和另外兩間中學的校董,他亦是香港社會服務聯會執行委員會成員和香港賽馬會遴選會員。陸醫生於2019年獲政府委任為太平紳士,2020年獲中文大學醫學院頒發傑出校友獎。
香港復康會 總裁
梁佩如博士現為香港復康會總裁。香港復康會倡議全人健康、社會參與以及共融有利環境,為長期病患、長者及關注健康人士提供基層醫療、無障礙運輸及旅遊、社區復康和持續照顧服務。香港復康會亦為世界衛生組織委任的西太平洋區其中一所復康協作中心。
梁博士致力推動身心靈全人健康工作,並於多份國際期刋及書籍發表相關論文。梁博士為香港社會工作專科院院士、香港大學行為健康教研中心院士及秀圃老年研究中心院士。梁博士亦擔任整筆撥款督導委員會委員,獎券基金諮詢委員會委員,香港公益金入會、預算及分配委員會委員,粵港澳大灣區社會服務專業聯盟董事,同時也為香港不同的病人自助組織的顧問。
香港青年協會 全健綜合大樓 單位主任
馬佩雯女士現為香港青年協會全健綜合大樓單位主任,負責開展全人健康(Wellness)及基層醫療服務項目,她率先引進英國社會處方,培訓青年成為「全健師」,在社區擔當橋樑和倡導者,提供個人化的全方位健康改善計劃,整合社區資源,以支援身心社健康。透過網上和實體渠道,促進社醫協作,提升大眾健康意識,培育健康管理能力,推動社區全健文化。
社聯長者服務專責委員會 主席
馬錦華專業管理顧問公司 總顧問
馬錦華先生為香港註冊社工、認可風險規劃院士、是香港長者安居協會創會總幹事。他自2012年始擔任香港城市大學社會創新及企業精神在城大─火焰計畫之執行總監、推動有關社創及社企之相關課程和活動。馬先生分別於1999年獲頒發優秀社工及2000年獲頒授行政長官社區服務獎狀。他目前是香港多間老齡社會服務機構之服務顧問、更在內地如成都錦江區之老齡服務推行培訓工作、協助內地五個城市籌辦與「平安鐘」相關服務。馬先生現時兼任香港大學及中文大學客席講師、為香港風險規劃學會之認可培訓教授; 同時擔任香港職訓局高等學院老齡科課程顧問委員。他創立的顧問公司為社福機構提供專業顧問、導師和策略顧問等服務。
廣東話及普通話 (設英語、普通話、廣東話即時傳譯)
主持人:
社聯長者服務專責委員會 主席
馬錦華專業管理顧問公司 總顧問
馬錦華先生為香港註冊社工、認可風險規劃院士、是香港長者安居協會創會總幹事。他自2012年始擔任香港城市大學社會創新及企業精神在城大─火焰計畫之執行總監、推動有關社創及社企之相關課程和活動。馬先生分別於1999年獲頒發優秀社工及2000年獲頒授行政長官社區服務獎狀。他目前是香港多間老齡社會服務機構之服務顧問、更在內地如成都錦江區之老齡服務推行培訓工作、協助內地五個城市籌辦與「平安鐘」相關服務。馬先生現時兼任香港大學及中文大學客席講師、為香港風險規劃學會之認可培訓教授; 同時擔任香港職訓局高等學院老齡科課程顧問委員。他創立的顧問公司為社福機構提供專業顧問、導師和策略顧問等服務。
講者:
港灣智通有限公司 執行董事
許凌雲先生在內地從事超過十五年養老事業,先後擔任澳洲養老品牌Aveo中國公司CEO、招商局招商蛇口養老業務部總經理、復星康養集團執行總裁,創立代表性CCRC項目上海天地健康城養老社區,央企招商局養老品牌「招商觀頤」並在深圳、廣州、杭州等地佈局觀頤養老機構。在復星集團工作期間,代表項目包括佛山禪誠醫養綜合體、寧波星健蘭亭等養老項目。
2023年,許凌雲先生在香港創辦港灣智通公司,志在從「智慧、智能、智力」方面促進粵港澳大灣區的養老產業融通。
許先生畢業於華中科技大學建築工程學士,並獲西南財經大學金融學碩士。早年任職上市公司金地集團,擔任資本部助理總經理等職務。
香港聖公會福利協會有限公司 助理總幹事
陳美月女士現為香港聖公會福利協會助理總幹事,主要負責協會復康服務及內地事工工作。自2007年始,一直參與內地養老機構管理及專題培訓、社會工作人才培訓及督導等工作。另接待內地不同省市民政部、社會服務組織、大專院校及企業來訪交流,並曾於內地不同的養老服務研討會上分享經驗。2024年1月,獲邀出席國家標準《老年社會工作服務指南》編制研討暨養老機構社工服務交流會,現協助制定內地《認知障礙症老人照護服務標準》。 陳女士先後取得香港理工大學社會工作學士及香港中文大學臨床老人學碩士。
香港中國婦女會 安老服務總監
雷榮邦先生現任香港中國婦女會安老服務總監。雷先生為一名註冊社工,畢業於香港大學社工系並修畢香港大學社會科學(行為健康)碩士,擁有20多年社安老服務管理經驗。香港中國婦女會轄下之安老院舍及長者日間護理中心自2005年開始已透過自行研發的「e-ICP」及「e-護存」系統電子化各項護理數據以提升臨床服務水平及服務質素監察。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行政學院 社會和生態文明教研部教授
馬秀蓮教授是國家行政學院社會和生態文明教研部教授。美國猶他大學社會學博士、統計學碩士,斯坦福大學訪問學者(2017-2018),住建部科技委農房與村鎮建設專業委員會專家,曾掛職煙台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副局長(2018-2019)。
主要研究方向:住房政策、城市研究、社會政策與社會治理等。出版《透視保障房:美國實踐、經驗與借鑒》(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8年);City and State under Globalization: A Network Approach(《國家與城市的關係:一個網路分析視角》,2012年)等著作。學術論文見刊於《社會學研究》、《公共管理學報》、《中國行政管理》、Urban Studies(《城市研究》), City & Community(《城市與社區》)、Cities(《城市》)、Housing Studies(《住房研究》)等國內外核心期刊,並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社會科學基金以及省部級課題等十多項。
出國前,馬秀蓮教授就讀於中國人民大學並獲新聞傳播學碩士,後任《經濟日報》記者並獲中國新聞獎。留學期間還曾獲中國國家優秀自費留學生獎學金、美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博士論文提升獎等。
英語、普通話及廣東話 (設英語、普通話、廣東話及手語即時傳譯)
講者:
香港社會服務聯會 主席
陳智思先生畢業於美國加州Pomona College,現職亞洲金融集團主席兼總裁及亞洲保險主席;並為香港泰國商會主席、盤谷銀行(中國)顧問。陳智思先生為數家本地及海外的金融服務公司及泰國康民醫院大眾有限公司擔任董事會成員。
公職服務上他亦涉及不少範疇,包括香港社會服務聯會主席、香港賽馬會董事局成員、M Plus 博物館主席、大館文化藝術有限公司主席、香港地方志中心執行委員會主席及團結香港基金主席。
陳智思先生曾於2008-2023年出任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香港區代表。於2004-2009年及2012-2022年被委任為行政會議非官守成員,2017-2022年擔任行政會議非官守成員召集人。1998-2008年間,他是代表保險界的立法會議員。
過往公職計有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主席、嶺南大學校董會主席、可持續發展委員會主席、古物諮詢委員會主席、活化歷史建築諮詢委員會主席、司法人員與紀律人員薪俸及服務條件常務委員會主席等。
他先後獲嶺南大學、香港城市大學、香港公開大學及薩凡納藝術設計大學頒授榮譽博士學位。此外亦為Pomona College榮譽校董。
陳智思先生於 2002年榮膺太平紳士銜;2004年獲泰國政府頒發Commander(3rd Class)of the Most Noble Order of the Crown of Thailand。2006年獲香港特區政府頒授金紫荊星章,再於2020年獲授最高榮譽的大紫荊勳章。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勞工及福利局 局長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行政學院 社會和生態文明教研部教授
馬秀蓮教授是國家行政學院社會和生態文明教研部教授。美國猶他大學社會學博士、統計學碩士,斯坦福大學訪問學者(2017-2018),住建部科技委農房與村鎮建設專業委員會專家,曾掛職煙台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副局長(2018-2019)。
主要研究方向:住房政策、城市研究、社會政策與社會治理等。出版《透視保障房:美國實踐、經驗與借鑒》(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8年);City and State under Globalization: A Network Approach(《國家與城市的關係:一個網路分析視角》,2012年)等著作。學術論文見刊於《社會學研究》、《公共管理學報》、《中國行政管理》、Urban Studies(《城市研究》), City & Community(《城市與社區》)、Cities(《城市》)、Housing Studies(《住房研究》)等國內外核心期刊,並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社會科學基金以及省部級課題等十多項。
出國前,馬秀蓮教授就讀於中國人民大學並獲新聞傳播學碩士,後任《經濟日報》記者並獲中國新聞獎。留學期間還曾獲中國國家優秀自費留學生獎學金、美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博士論文提升獎等。
英國Social Innovation Exchange(SIX)行政總裁
Louise領導英國社會創新發展組織Social Innovation Exchange(SIX)逾十年。她領導的團隊分布全球多個主要城市,包括倫敦、西班牙和沙地阿拉伯等地,並在全球三十多個城市舉辦國際交流活動,吸引超過五千人參與。SIX由全球社會創新網絡,發展成大型項目協助慈善事業、企業和政府推動社會創新,以更有效的方法應對未來的挑戰。
Louise自2010年起與歐盟委員會共同推動社會創新,並為多個歐洲項目提供建議。她也曾擔任韓國首爾市政府社會創新諮詢小組成員,並與首爾市市長合作,將社會創新和社區參與納入城市議程。Louise現在與歐洲和中東地區的城市合作,幫助他們透過連結市民創建美好未來。
Louise是一位在跨部門╱跨國合作、橋樑搭建、未來思維和全球社會創新方面擁有豐富經驗的演講者。她定期為世界各地的政府、基金會和大學舉辦社會創新培訓計劃,並定期發表有關網路連繫和社會創新的文章。
香港社會服務聯會 行政總裁
蔡海偉先生為香港社會服務聯會(社聯)行政總裁。社聯代表香港超過500間非政府社會服務機構,致力促進社會服務及政策發展,以推動社會可持續發展為目標。社聯為跨界別合作及社會創新意念提供協作平台,近年積極發展樂齡科技及過渡性社會房屋。
蔡先生畢業於香港大學,主修機械工程學,並於美國伊利諾斯大學(芝加哥分校)深造,取得社會工作碩士學位,現為註冊社會工作者,並曾任香港社會工作人員協會會長(2004 至 2008 年)。
英語、普通話及廣東話
講者:
香港社會服務聯會 主席
陳智思先生畢業於美國加州Pomona College,現職亞洲金融集團主席兼總裁及亞洲保險主席;並為香港泰國商會主席、盤谷銀行(中國)顧問。陳智思先生為數家本地及海外的金融服務公司及泰國康民醫院大眾有限公司擔任董事會成員。
公職服務上他亦涉及不少範疇,包括香港社會服務聯會主席、香港賽馬會董事局成員、M Plus 博物館主席、大館文化藝術有限公司主席、香港地方志中心執行委員會主席及團結香港基金主席。
陳智思先生曾於2008-2023年出任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香港區代表。於2004-2009年及2012-2022年被委任為行政會議非官守成員,2017-2022年擔任行政會議非官守成員召集人。1998-2008年間,他是代表保險界的立法會議員。
過往公職計有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主席、嶺南大學校董會主席、可持續發展委員會主席、古物諮詢委員會主席、活化歷史建築諮詢委員會主席、司法人員與紀律人員薪俸及服務條件常務委員會主席等。
他先後獲嶺南大學、香港城市大學、香港公開大學及薩凡納藝術設計大學頒授榮譽博士學位。此外亦為Pomona College榮譽校董。
陳智思先生於 2002年榮膺太平紳士銜;2004年獲泰國政府頒發Commander(3rd Class)of the Most Noble Order of the Crown of Thailand。2006年獲香港特區政府頒授金紫荊星章,再於2020年獲授最高榮譽的大紫荊勳章。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勞工及福利局 局長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行政學院 社會和生態文明教研部教授
馬秀蓮教授是國家行政學院社會和生態文明教研部教授。美國猶他大學社會學博士、統計學碩士,斯坦福大學訪問學者(2017-2018),住建部科技委農房與村鎮建設專業委員會專家,曾掛職煙台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副局長(2018-2019)。
主要研究方向:住房政策、城市研究、社會政策與社會治理等。出版《透視保障房:美國實踐、經驗與借鑒》(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8年);City and State under Globalization: A Network Approach(《國家與城市的關係:一個網路分析視角》,2012年)等著作。學術論文見刊於《社會學研究》、《公共管理學報》、《中國行政管理》、Urban Studies(《城市研究》), City & Community(《城市與社區》)、Cities(《城市》)、Housing Studies(《住房研究》)等國內外核心期刊,並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社會科學基金以及省部級課題等十多項。
出國前,馬秀蓮教授就讀於中國人民大學並獲新聞傳播學碩士,後任《經濟日報》記者並獲中國新聞獎。留學期間還曾獲中國國家優秀自費留學生獎學金、美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博士論文提升獎等。
英國Social Innovation Exchange(SIX)行政總裁
Louise領導英國社會創新發展組織Social Innovation Exchange(SIX)逾十年。她領導的團隊分布全球多個主要城市,包括倫敦、西班牙和沙地阿拉伯等地,並在全球三十多個城市舉辦國際交流活動,吸引超過五千人參與。SIX由全球社會創新網絡,發展成大型項目協助慈善事業、企業和政府推動社會創新,以更有效的方法應對未來的挑戰。
Louise自2010年起與歐盟委員會共同推動社會創新,並為多個歐洲項目提供建議。她也曾擔任韓國首爾市政府社會創新諮詢小組成員,並與首爾市市長合作,將社會創新和社區參與納入城市議程。Louise現在與歐洲和中東地區的城市合作,幫助他們透過連結市民創建美好未來。
Louise是一位在跨部門╱跨國合作、橋樑搭建、未來思維和全球社會創新方面擁有豐富經驗的演講者。她定期為世界各地的政府、基金會和大學舉辦社會創新培訓計劃,並定期發表有關網路連繫和社會創新的文章。
香港社會服務聯會 行政總裁
蔡海偉先生為香港社會服務聯會(社聯)行政總裁。社聯代表香港超過500間非政府社會服務機構,致力促進社會服務及政策發展,以推動社會可持續發展為目標。社聯為跨界別合作及社會創新意念提供協作平台,近年積極發展樂齡科技及過渡性社會房屋。
蔡先生畢業於香港大學,主修機械工程學,並於美國伊利諾斯大學(芝加哥分校)深造,取得社會工作碩士學位,現為註冊社會工作者,並曾任香港社會工作人員協會會長(2004 至 2008 年)。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消防處 消防員
簡澳沙瑪,現年26歲,香港出生並長大。中學畢業後,他追逐兒時夢想,加入了消防部隊。在過去四年,他一直是一名忠誠且敬業的消防員。
在小學時期,澳沙瑪首次參觀消防處,消防員的專業形象和他們的消防車讓他激動不已,這一經歷至今仍鮮明地留在他記憶中。
到了高中,他又一次在家附近的消防處舉行的開放日活動中參觀消防處。這次參觀讓他深入了解消防員的日常生活、職責和加入他們行列的途徑。這些經歷激勵著澳沙瑪成為消防員的目標,他致力於體能訓練和學術學習。完成中學之後,他更加努力地朝著夢想進發。憑借著堅強的意志和不懈的努力,他在22歲時成功成為了消防隊伍中的一員。
澳沙瑪回顧自己的成長道路時充滿感激,對所有幫助他達成目標的人和經歷心存感激。
廣東話
主持人:
香港社會服務聯會 家庭及社區服務主任
鄧嘉麗女士自大學時期起擁有超過10年的青年及社區工作經驗。她的工作範圍涵蓋海外及內地關愛計劃,推動線上到線下的社區服務,以及跨界別的創新合作。她專注於扶貧、精神健康、多元共融及人才培訓。
2021年1月,鄧女士加入香港社會服務聯會(社聯),進一步發展家庭及社區的服務及倡議工作,包括少數族裔青年。
她擁有香港大學的社會工作學學士學位和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的文學碩士學位,亦是一名註冊社工。
元朗大會堂 活動幹事
艾穆智先生一直深信於探索和追求個人熱忱的力量。他在嶺南大學開啟了他的學術之旅,攻讀文學學士學位。在求學的時候,他有幸在幾所小學和中學兼職教授英語課程。雖然他很享受這樣的經歷和與學生互動的機會,但他意識到成為一名全職教師並不是他長遠的志向。
出於對尋找更符合個人理想職業的渴望,艾穆智先生勇敢地踏進了社會服務的領域。目前,他在元朗大會堂的PRAISE計劃中擔任活動幹事,這個角色為艾穆智先生提供了一個平台,讓他能夠為香港的少數族裔出一分力,致力改善大家的福祉,並積極為社區帶來正面的影響。因此,他有幸能夠參與和規劃各項促進社區發展及福利的工作。
在發表2023年施政報告之前,政府在全香港舉辦了多場地區諮詢會。艾穆智先生有幸被選為其中一名代表,與行政長官就改善少數族裔的社區事務進行對話。是次的交流激發了他對少數族裔人士的生活質素和福祉有進一步的追求,並希望自己繼續能夠為族群產生影響力。
艾穆智先生非常享受這趟旅程,並勇於迎接所有挑戰,希望透過自己的努力和付出,將來能為社會的發展作出貢獻,以及為自己和社區創造一個更充實和更有意義的生活。
講者:
浸信會愛羣社會服務處 總幹事
趙漢文先生是註冊社工,工作經驗超過30年。他在精神健康服務、職業復康、企業社會責任界別協作和扶貧方面,具豐富經驗。自2014年起,趙先生致力推動職場共融文化,發展多元種族人士就業服務。多年來,趙先生亦在機構推動內部創新,並以創新社會服務與介入模式,在各項目中與社區內的持份者合作,建立合作平台。
趙先生熱心參與不同界別協作,除出任社聯執行委員會委員及共創發展策略委員會主席外,亦於勞福局及多間大學的諮詢委員會擔任顧問工作。
趙先生在取得社會工作學士和工商管理碩士學位後,於香港大學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先後取得精神健康與非營利管理碩士學位。此外,也於2015年在哈佛商學院修畢行政人員深造課程。
浸信會愛羣社會服務處 註冊社工
狄雷龍先生是一位在本港出生及長大的印度裔香港人。他在香港接受教育,就讀於專為多元文化學生指定的學校。他精通粵語、英語、旁遮普語、印地語和烏爾都語,並於 2020 年成為註冊社工。
過去三年,他受聘於浸信會愛群社會服務處擔任全職社工,專注於為多元文化青年提供就業服務及職業培訓計劃。狄先生的願望一直是作為一名社會工作者為社區服務,他認為自己是一個調解員,可以彌合招聘公司和多元文化人士之間的差距,從而創造更多的職業機會並培養人才庫。
此外,他也擔任香港社會工作者協會多元種族社會工作分會的召集人。在此職位上,他為多元文化社會工作者的專業發展做出貢獻,向政府官員倡導多元文化社區的需求,並減少使用「少數族裔」一詞。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消防處 高級消防隊長(少數族裔)
潘崇晃先生是消防處的一位經驗豐富的消防員。在他的專業生涯中擔任過各種職位,職責範圍涵蓋了行動、牌照、政策和招聘事宜。
自2023年7月以來,潘先生擔任「少數族裔青少年發展團隊」(EMYDT)的領隊,該團隊於2019年成立,旨在協助少數族裔青少年融入社會、培養正面價值觀及規劃職業路向。團隊與不同學校及非政府組織合作,舉辦各類活動和節目,鼓勵少數族裔青少年加入消防處。另外,團隊一直致力透過「共融同行 消防精神」計劃,為少數族裔屬員提供職場上的協助,以及提升本處為本港少數族裔提供的服務質素。計劃榮獲香港優質顧客服務協會頒發「優質顧客服務大獎2022─客戶關懷獎金獎」。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消防處 消防員
簡澳沙瑪,現年26歲,香港出生並長大。中學畢業後,他追逐兒時夢想,加入了消防部隊。在過去四年,他一直是一名忠誠且敬業的消防員。
在小學時期,澳沙瑪首次參觀消防處,消防員的專業形象和他們的消防車讓他激動不已,這一經歷至今仍鮮明地留在他記憶中。
到了高中,他又一次在家附近的消防處舉行的開放日活動中參觀消防處。這次參觀讓他深入了解消防員的日常生活、職責和加入他們行列的途徑。這些經歷激勵著澳沙瑪成為消防員的目標,他致力於體能訓練和學術學習。完成中學之後,他更加努力地朝著夢想進發。憑借著堅強的意志和不懈的努力,他在22歲時成功成為了消防隊伍中的一員。
澳沙瑪回顧自己的成長道路時充滿感激,對所有幫助他達成目標的人和經歷心存感激。
原動力科技有限公司 創始人、首席執行官兼首席技術官
曾俊雄先生是原動力科技有限公司的創始人、首席執行官兼首席技術官,擁有多年的電腦生成環境(Computer Generated Environment)經驗。他早年創辦了雅索(香港)有限公司,專注電腦圖形領域,其後於2016年創辦原動力科技有限公司,帶領團隊開發沉浸式虛擬實境技術。憑藉3D應用、結合位置追蹤、虛擬實境引擎和遊戲引擎軟件經驗,取得了技術突破,並廣泛應用於教育、樂齡科技和復康工作。
曾先生亦是種族多元共融的倡導者,致力創造積極,共融的工作文化。他聘用少數族裔青年擔任程式員,並與多個非牟利組織合作,為他們提供工作體驗。
原動力科技有限公司 軟件工程師
Joshua William Allagay Jenner是一位25歲的英菲混血兒,出生並在香港長大。在這個充滿活力的城市中長大,Joshua就讀國際小學和中學,沉浸在多元文化和經驗之中。他對電腦工程和編程的熱愛始於年幼時期,花費無數的時間探索數字領域。
Joshua對科技的熱情驅使他在大學攻讀了計算機科學學士學位。憑藉他的學術背景,他進入了專業世界,為網絡和移動應用程序的開發做出了貢獻。
目前,Joshua在原動力科技有限公司擔任軟件工程師,隸屬於該公司的研發部門。他的工作涉及研究和應用新技術,以增強和建立創新產品的後端系統。除了技術專業知識外,Joshua體現了多樣性和包容的精神,認識到職場中不同族裔的人才價值。
憑藉他獨特的背景和技能,Joshua充分展示了在香港的人才庫中培育和促進多樣性的重要性,培養一個包容的環境,讓來自各種族裔背景的個人能夠茁壯成長,為這座城市的發展作出貢獻。
社會創新及創業發展基金(社創基金)專責小組 副主席
繆志仁先生自社會創新及創業發展基金(社創基金)成立以來一直為該專責小組的成員,目前擔任其副主席。社創基金於2020年委聘由香港社會服務聯會(社聯)牽頭的合作聯盟成立樂齡科技平台,旨在推動樂齡科技的發展和應用,提升長者生活質素和自理能力,及為他們的家庭、照顧者、護理員和護理機構提供支援。
廣東話及普通話
主持人:
社會創新及創業發展基金(社創基金)專責小組 副主席
繆志仁先生自社會創新及創業發展基金(社創基金)成立以來一直為該專責小組的成員,目前擔任其副主席。社創基金於2020年委聘由香港社會服務聯會(社聯)牽頭的合作聯盟成立樂齡科技平台,旨在推動樂齡科技的發展和應用,提升長者生活質素和自理能力,及為他們的家庭、照顧者、護理員和護理機構提供支援。
講者: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民政事務總署 深水埗民政事務專員
黃昕然先生在1999年加入特區政府政務職系。他曾於政制事務局、衞生福利局、旅遊事務署、香港駐柏林經濟貿易辦事處、商務及經濟發展局、財經事務及庫務局、環境局等工作。他在2020年12月起擔任深水埗民政事務專員,期間因統籌為長者及學童接種新冠疫苗的工作,獲頒行政長官公共服務獎狀。自上任後,他致力提倡以科技及數據分析處理民生「痛點」,使深水埗成為智慧社區。深水埗曾落實的相關項目包括劏房戶專用空氣淨化機、樂齡科技、被動式輻射製冷塗層、協助視障人士的有聲巴士站等。
騰訊SSV銀髮科技實驗室 營運負責人
王楠女士現任騰訊SSV銀髮科技室營運負責人。她率先提出將騰訊的AI能力應用到銀髮人群的機構養護、居家看護的安全守護中,推動騰訊科技力量在老齡化的探索和實踐。
團結香港基金 副總裁兼研究部聯席主管
水志偉先生現為團結香港基金副總裁兼研究部聯席主管,在公共政策的領域累積不少經驗,而且研究範疇甚廣,涵蓋經濟及科創發展、金融科技、綠色金融、生物科技、樂齡科技、藝術創新及社會創新等方面。近年,其研究團隊發布多份領先市場的報告,推動香港在央行數碼貨幣、環境、社會和管治(ESG)、綠色債券、港深生物科技合作發展及樂齡科技生態等方面的建設,從多方面為香港的發展出謀獻策。
其研究團隊與香港社會服務聯會合作,發表香港首個《樂齡科技概況報告》及後續的《樂齡科技──構築齡活社區》研究報告,助力香港構建完善的樂齡科技生態。團隊亦獲聯合國亞洲及太平洋經濟社會委員會邀請合作,共同撰寫報告總結中國、日本及韓國推動樂齡科技的經驗。
元朗大會堂 活動幹事
艾穆智先生一直深信於探索和追求個人熱忱的力量。他在嶺南大學開啟了他的學術之旅,攻讀文學學士學位。在求學的時候,他有幸在幾所小學和中學兼職教授英語課程。雖然他很享受這樣的經歷和與學生互動的機會,但他意識到成為一名全職教師並不是他長遠的志向。
出於對尋找更符合個人理想職業的渴望,艾穆智先生勇敢地踏進了社會服務的領域。目前,他在元朗大會堂的PRAISE計劃中擔任活動幹事,這個角色為艾穆智先生提供了一個平台,讓他能夠為香港的少數族裔出一分力,致力改善大家的福祉,並積極為社區帶來正面的影響。因此,他有幸能夠參與和規劃各項促進社區發展及福利的工作。
在發表2023年施政報告之前,政府在全香港舉辦了多場地區諮詢會。艾穆智先生有幸被選為其中一名代表,與行政長官就改善少數族裔的社區事務進行對話。是次的交流激發了他對少數族裔人士的生活質素和福祉有進一步的追求,並希望自己繼續能夠為族群產生影響力。
艾穆智先生非常享受這趟旅程,並勇於迎接所有挑戰,希望透過自己的努力和付出,將來能為社會的發展作出貢獻,以及為自己和社區創造一個更充實和更有意義的生活。
廣東話
主持人:
香港社會服務聯會 家庭及社區服務主任
鄧嘉麗女士自大學時期起擁有超過10年的青年及社區工作經驗。她的工作範圍涵蓋海外及內地關愛計劃,推動線上到線下的社區服務,以及跨界別的創新合作。她專注於扶貧、精神健康、多元共融及人才培訓。
2021年1月,鄧女士加入香港社會服務聯會(社聯),進一步發展家庭及社區的服務及倡議工作,包括少數族裔青年。
她擁有香港大學的社會工作學學士學位和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的文學碩士學位,亦是一名註冊社工。
元朗大會堂 活動幹事
艾穆智先生一直深信於探索和追求個人熱忱的力量。他在嶺南大學開啟了他的學術之旅,攻讀文學學士學位。在求學的時候,他有幸在幾所小學和中學兼職教授英語課程。雖然他很享受這樣的經歷和與學生互動的機會,但他意識到成為一名全職教師並不是他長遠的志向。
出於對尋找更符合個人理想職業的渴望,艾穆智先生勇敢地踏進了社會服務的領域。目前,他在元朗大會堂的PRAISE計劃中擔任活動幹事,這個角色為艾穆智先生提供了一個平台,讓他能夠為香港的少數族裔出一分力,致力改善大家的福祉,並積極為社區帶來正面的影響。因此,他有幸能夠參與和規劃各項促進社區發展及福利的工作。
在發表2023年施政報告之前,政府在全香港舉辦了多場地區諮詢會。艾穆智先生有幸被選為其中一名代表,與行政長官就改善少數族裔的社區事務進行對話。是次的交流激發了他對少數族裔人士的生活質素和福祉有進一步的追求,並希望自己繼續能夠為族群產生影響力。
艾穆智先生非常享受這趟旅程,並勇於迎接所有挑戰,希望透過自己的努力和付出,將來能為社會的發展作出貢獻,以及為自己和社區創造一個更充實和更有意義的生活。
講者:
浸信會愛羣社會服務處 總幹事
趙漢文先生是註冊社工,工作經驗超過30年。他在精神健康服務、職業復康、企業社會責任界別協作和扶貧方面,具豐富經驗。自2014年起,趙先生致力推動職場共融文化,發展多元種族人士就業服務。多年來,趙先生亦在機構推動內部創新,並以創新社會服務與介入模式,在各項目中與社區內的持份者合作,建立合作平台。
趙先生熱心參與不同界別協作,除出任社聯執行委員會委員及共創發展策略委員會主席外,亦於勞福局及多間大學的諮詢委員會擔任顧問工作。
趙先生在取得社會工作學士和工商管理碩士學位後,於香港大學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先後取得精神健康與非營利管理碩士學位。此外,也於2015年在哈佛商學院修畢行政人員深造課程。
浸信會愛羣社會服務處 註冊社工
狄雷龍先生是一位在本港出生及長大的印度裔香港人。他在香港接受教育,就讀於專為多元文化學生指定的學校。他精通粵語、英語、旁遮普語、印地語和烏爾都語,並於 2020 年成為註冊社工。
過去三年,他受聘於浸信會愛群社會服務處擔任全職社工,專注於為多元文化青年提供就業服務及職業培訓計劃。狄先生的願望一直是作為一名社會工作者為社區服務,他認為自己是一個調解員,可以彌合招聘公司和多元文化人士之間的差距,從而創造更多的職業機會並培養人才庫。
此外,他也擔任香港社會工作者協會多元種族社會工作分會的召集人。在此職位上,他為多元文化社會工作者的專業發展做出貢獻,向政府官員倡導多元文化社區的需求,並減少使用「少數族裔」一詞。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消防處 高級消防隊長(少數族裔)
潘崇晃先生是消防處的一位經驗豐富的消防員。在他的專業生涯中擔任過各種職位,職責範圍涵蓋了行動、牌照、政策和招聘事宜。
自2023年7月以來,潘先生擔任「少數族裔青少年發展團隊」(EMYDT)的領隊,該團隊於2019年成立,旨在協助少數族裔青少年融入社會、培養正面價值觀及規劃職業路向。團隊與不同學校及非政府組織合作,舉辦各類活動和節目,鼓勵少數族裔青少年加入消防處。另外,團隊一直致力透過「共融同行 消防精神」計劃,為少數族裔屬員提供職場上的協助,以及提升本處為本港少數族裔提供的服務質素。計劃榮獲香港優質顧客服務協會頒發「優質顧客服務大獎2022─客戶關懷獎金獎」。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消防處 消防員
簡澳沙瑪,現年26歲,香港出生並長大。中學畢業後,他追逐兒時夢想,加入了消防部隊。在過去四年,他一直是一名忠誠且敬業的消防員。
在小學時期,澳沙瑪首次參觀消防處,消防員的專業形象和他們的消防車讓他激動不已,這一經歷至今仍鮮明地留在他記憶中。
到了高中,他又一次在家附近的消防處舉行的開放日活動中參觀消防處。這次參觀讓他深入了解消防員的日常生活、職責和加入他們行列的途徑。這些經歷激勵著澳沙瑪成為消防員的目標,他致力於體能訓練和學術學習。完成中學之後,他更加努力地朝著夢想進發。憑借著堅強的意志和不懈的努力,他在22歲時成功成為了消防隊伍中的一員。
澳沙瑪回顧自己的成長道路時充滿感激,對所有幫助他達成目標的人和經歷心存感激。
原動力科技有限公司 創始人、首席執行官兼首席技術官
曾俊雄先生是原動力科技有限公司的創始人、首席執行官兼首席技術官,擁有多年的電腦生成環境(Computer Generated Environment)經驗。他早年創辦了雅索(香港)有限公司,專注電腦圖形領域,其後於2016年創辦原動力科技有限公司,帶領團隊開發沉浸式虛擬實境技術。憑藉3D應用、結合位置追蹤、虛擬實境引擎和遊戲引擎軟件經驗,取得了技術突破,並廣泛應用於教育、樂齡科技和復康工作。
曾先生亦是種族多元共融的倡導者,致力創造積極,共融的工作文化。他聘用少數族裔青年擔任程式員,並與多個非牟利組織合作,為他們提供工作體驗。
原動力科技有限公司 軟件工程師
Joshua William Allagay Jenner是一位25歲的英菲混血兒,出生並在香港長大。在這個充滿活力的城市中長大,Joshua就讀國際小學和中學,沉浸在多元文化和經驗之中。他對電腦工程和編程的熱愛始於年幼時期,花費無數的時間探索數字領域。
Joshua對科技的熱情驅使他在大學攻讀了計算機科學學士學位。憑藉他的學術背景,他進入了專業世界,為網絡和移動應用程序的開發做出了貢獻。
目前,Joshua在原動力科技有限公司擔任軟件工程師,隸屬於該公司的研發部門。他的工作涉及研究和應用新技術,以增強和建立創新產品的後端系統。除了技術專業知識外,Joshua體現了多樣性和包容的精神,認識到職場中不同族裔的人才價值。
憑藉他獨特的背景和技能,Joshua充分展示了在香港的人才庫中培育和促進多樣性的重要性,培養一個包容的環境,讓來自各種族裔背景的個人能夠茁壯成長,為這座城市的發展作出貢獻。
廣東話
主持人:
香港復康聯會管理委員會(社聯復康專責委員會)委員
伍杏修先生是註冊社工,香港復康會前任總裁。伍先生現為康復國際香港地區國家秘書。
講者:
康復國際 亞太區副主席
關國樂博士現為康復國際亞太區副主席。關博士是一位建築師兼通用設計和通達顧問,在建築界擁有逾四十年本地及國際經驗,多年專注於通用設計和無障礙環境、交通和包容性旅遊項目。他於香港創辦UDA Consultants Ltd(通用設計和通達顧問),擔任董事總經理。
關博士曾擔任聯合國顧問,負責編撰題為「為亞太地區的殘疾和年長人士改善無障礙環境」的技術指南,並為聯合國亞洲及太平洋經濟社會委員會的「促進殘疾人士無障礙環境」培訓課程提供資源,更就該委員會在亞太地區推廣無障礙旅遊提供專業意見及顧問服務。他於2006至2016年間任國際復康協會的紐約國際技術和無障礙委員會全球主席,現為該會亞太區副主席。
關博士曾任平等機會委員會無障礙工作小組,以及屋宇署《設計手册:暢通無阻的通道》技術委員會成員。現為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康復諮詢委員會成員、RAC無障礙小組委員會主席、RAC-RPP無障礙建築環境專責小組召集人。
香港失明人協進會 會長
黃俊恒先生是一位視障人士。他自2021年起擔任香港失明人協進會會長,自2002年起擔任多個視障人士自助組織及復康團體的領導工作。黃先生亦兼任香港復康聯會管理委員會委員及轄下視障人士服務網絡召集人,多年來一直關注與殘疾人士,特別是視障人士有關的公共政策,致力爭取殘疾人士的平等機會。
騁志發展基金 創辦人及主席
葉少康先生現為商策顧問有限公司(商策戰略及策略顧問)、誠匯創方有限公司(ESG社會價值投資)行政總裁及董事。葉先生同時創辦了非牟利機構「騁志發展基金」慈善教育基金及「中港文化交流促進會」國際文化交流平台。平台一直與不同機構合作,近年機構更協助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致力於提倡粵港澳大灣區的人才發展和孵化項目。透過舉辦不同的交流團和大專生實習計畫,給予兩地青年擴寬眼界和實踐夢想的機會。
葉先生致力推廣殘疾人士體育運動,於2011年獲香港特區政府頒授榮譽勳章及香港城市大學頒授榮譽院士。同時他是香港城市大學、香港中文大學及香港浸會大學榮譽講師。2014 年,獲頒「香港精神獎」獅子山企業精神獎。2021年獲香港嶺南大學頒授榮譽院士。
香港復康聯會管理委員會(社聯復康專責委員會)副主席
嚴楚碧女士現為香港復康聯會管理委員會(香港社會服務聯會復康專責委員會)副主席。
嚴女士是視覺藝術設計師。多年前因交通意外導致其頸椎受損,需以輪椅代步。過去十年積極參與無障礙政策的倡議工作,並致力推廣傷健共融及生命教育,同時在電台及網上媒體平台擔任節目主持。
大埔浸信會社會服務處 總幹事
大埔浸信會社會服務處的核心服務為「康復服務」、「學校社會工作服務」 「地區綜合服務」,透過「堂、校、社」發展模式全面支援社區、學校與家庭,服務對象包括學童、家長、教師、SEN兒童及其照顧者、地區基層家庭及長者等,致力建構幸福社區。
廣東話
主持人:
香港社會服務聯會 會員聯繫及服務主任
謝俊麒先生現為香港社會服務聯會(社聯)會員聯繫及服務主任,主要負責促進機構會員之間的交流學習,並推動自資營運機構的發展。他在過去曾在不同的社會服務機構擔任前線和管理職位,推動支援兒童、家庭、少數族裔、復康人士等計劃和服務,同時兼任大專院校講師。謝先生畢業於香港理工大學社會工作系,並於英國愛丁堡大學完成輔導學碩士課程。目前正在英國巴斯大學攻讀計算機科學碩士。
講者:
啓愛共融基金有限公司 創辦者及行政總裁
啓愛共融社區中心是一所非牟利機構,透過私人資助和不同群體(如專業人士、有承擔的企業和義工),協助香港弱勢社群中處於困難的兒童。自2013年起,啓愛盡力為深水埗和鄰近貧困地區的家庭提供全面發展,致力服務致力於三大範疇 : 食物支援,教育和社區強化生命項目,今天啓愛在深水埗和和鄰近地區已有超過1,400個家庭和五間中心。
啓愛深信生命改變與實質需要同樣重要,透過為有需要的家庭提供一個安全的地方,讓他們與其他會員分擔生活上所面對的困難。透過他們之間互相支持和鼓勵,慢慢建立自信心。啓愛堅信「希望」可以帶來改變,讓受惠者有「助人自助」的精神,冀望以正能量改變他們的處境。
香港罕見疾病聯盟 會長
香港罕見疾病聯盟(罕盟)成立於2014年12月,是全港首個由跨類別罕見疾病患者和親屬組成,並得到有關專家學者支持的病人組織。罕盟代表患者和照顧者,致力透過與持份者協作,提升對罕病的認知,共同推動改善罕病政策和服務,令罕病患者的醫療、社會支援、教育、生活等各項基本權利,與其他所有市民一樣得到尊重和保障。罕盟成功爭取的項目包括: 政府調整和擴展醫學遺傳服務、逐步精簡新藥註冊流程;香港兒童醫院增設罕見病「個案經理」;瑪嘉烈醫院設立專責部門,幫助兒童患者由兒科順利過渡到成人科;醫管局建立罕病資料庫,為涉及多個器官的罕病設立和擴大跨專科團隊,為患者提供一站式覆診服務;「撒瑪利亞基金」和「關愛基金」優化經濟審查準則等。
香港復康會「罕見‧同行」社區支援計劃 團隊主任
「罕見‧同行」社區支援計劃,讓罕見病真正被看見和隌伴
香港至今未有為罕見病定下官方定義,也缺乏專為罕見病而設的醫療政策及社會福利措施。社會上支援罕見病的資源匱乏且分散,令患者和家人的處境水深火熱。
香港復康會「社區復康網絡」(CRN)作為一個以「跟長期病患者同行」為使命的社會服務單位,對改變「罕見病」群體無助處境著緊關切並有所擔當。因此,「社區復康網絡」推出全港首個針對罕見病群體的服務 ─「罕見‧同行」社區支援(試驗)計劃,首階段以待確診及初確診罕見神經肌肉退化疾病群體為對象。計劃以個案經理為服務主軸,展開身、心、社、靈的全人支援,期望能在病徵初現一刻,已能與患者及家人並肩同行,陪伴他們走過高山低谷。
「社區復康網絡」相信為罕見病人連結同路人重要性,因此,本計劃邀請香港肌健協會(神經─肌肉疾病病人自助組織)成為合作夥伴,期望透過發展與病人自助組織及各社會持份者的緊密合作,建立「社─患─醫協作模式」,為罕見病患者及照顧者編織起更全面的社區支援網絡,讓罕見病真正被看見,需要獲得承載。
感講 共同創辦人兼執行總監
JUST FEEL「 感講」是全港首間在主流學校系統化推廣「善意溝通」及「社交情意教育」的慈善機構,以轉化學校和家庭溝通文化為願景,致力支援教育工作者和家長,提升學生的身心靈健康。
計劃簡介:
(一)感講夥伴學校計劃
JUST FEEL 與夥伴學校以預防為本、全校參與模式推動「感講夥伴學校計劃」,共建同理心校園文化,守護學生的精神健康。自 2018 年成立至今,「JUST FEEL 感講」已與超過 30 所小學成為夥伴,為超過 26,500 位學生、6,900 位教師及 29,600 位家長提供支援。
(二)營造同理心企業環境:促進員工精神健康及支持在職家長
為協助企業促進在職家長在內的員工之精神健康、提升工作溝通效能及創造社會價值,JUST FEEL 透過「營造同理心企業環境:促進員工精神健康及支持在職家長」計劃,提供一系列度身設計的企業參與活動,包括在職家長工作坊、精神健康研討會及企業義工服務。
癌症資訊網慈善基金 經理
癌症資訊網慈善基金(CICF)是綜合癌症病人服務慈善機構,為癌症患者家庭提供經濟和社會支援,並教育公眾預防癌症的知識。我們提供多元化服務兼顧病人的各種需要,包括醫療及復康支援、運動訓練、情緒及照顧者支援和公眾教育等。
醫療服務:
義診「Easy Ask 醫.事問」、癌症篩查、大灣區醫療查詢熱線、九龍區復康診所
癌症復康:
運動訓練、義剪、義乳工作坊、營養品轉贈、愛心迎福包
情緒及照顧者:
藝術治療、同路人聚會
公眾教育:
學校健康講座、線上健康教育直播
大埔浸信會社會服務處 總幹事
大埔浸信會社會服務處的核心服務為「康復服務」、「學校社會工作服務」 「地區綜合服務」,透過「堂、校、社」發展模式全面支援社區、學校與家庭,服務對象包括學童、家長、教師、SEN兒童及其照顧者、地區基層家庭及長者等,致力建構幸福社區。
MY PLACE@關懷愛滋 項目經理
MY PLACE 是慈善機構「關懷愛滋」旗下的性健康服務社會企業項目 。我們以性健康作為切入點,促進性/別平等及共融健康文化。MY PLACE以合理價錢,照顧不同性別、性別身份認同及性取向的市民,提供一站式專業、多元的服務,包括性健康身體檢查、性健康疾病診治、親密關係相關輔導、專業性教育工作坊及培訓等,希望回應社群所需,讓大眾得到友善、共融的醫療體驗。MY PLACE所有收益將用以支援「關懷愛滋」的愛滋病病毒預防及性健康教育工作。
樂樂國樂團 音樂總監及創團指揮
樂樂國樂團成立50載,為註冊慈善機構,致力推動香港文化藝術及社會公益,被傳媒譽為「對香港文化有貢獻的樂團」,2020年獲社區投資共享基金資助推行《樂樂社區-照顧者支援計劃》,2023年入選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社區文化大使計劃,2024年國家藝術基金,現為香港社會服務聯會會員。轄下共有四個樂團:樂樂國樂團(1974創建)、喜動樂樂室內樂團(2015創建)、香港傳奇室內樂團(2020創建)及樂樂社區樂團(2022創建)。樂樂發展方向備受各界認同,獲公營及商業機構贊助,包括民政及青年事務局、勞工及福利局、康樂及文化事務局、香港賽馬會、香港藝術發展局、香港作曲家及作詞家協會等。
土地教育基金 項目經理
土地教育基金於 2013年成立,致力透過社區營造及公眾教育,以實踐三項宗旨:
- 致力改善弱勢社群的生活 ;
- 保育生態環境及文物古蹟 ;
- 教育大眾保護生態環境及文物古蹟的重要性。
廣東話
講者:
低碳想創坊 高級項目主任
低碳想創坊於2014年成立,致力培育及發展活躍的社群,以香港的年青人和學生為目標受眾,鼓勵他們通過創意、教育和行動來應對氣候變化和發展可持續的低碳生活。 項目特別注重跨界別持份者的參與和以方案為本的過程,以及提高社區對氣候變化議題的關注意識。
土地教育基金 項目經理
土地教育基金於 2013年成立,致力透過社區營造及公眾教育,以實踐三項宗旨:
- 致力改善弱勢社群的生活 ;
- 保育生態環境及文物古蹟 ;
- 教育大眾保護生態環境及文物古蹟的重要性。
蜜語 共同創辦人
「蜜語」於2020年成立,致力於通過保育、教育、和職業在香港保育蜜蜂,並構想蜜蜂和人類的可持續發展未來。蜜蜂和人類有著微妙而交織的關係,有助於支持這兩個物種的福祉。蜜蜂是人類營養和健康不可或缺的農作物的重要「傳粉者」。人類通過提供棲息地、花卉等資源和管理蜂箱,為蜜蜂營造支持性環境發揮關鍵作用 。
The Loops Hong Kong 創辦人
The Loops Hong Kong於2019年成立,定位為一站式資源回收中心。提供月費上門回收服務,每月$128,定時上門回收四十款家庭廢料,並提供專業分類、壓縮回收及消毒重用等服務,全方位善用所有資源。
項目聘請待業的家庭主婦,提供彈性及家庭友善的工作時間,讓她們有能力為家庭及社會作貢獻。
GreenPrice 共同創辦人
GreenPrice由韓駿謙先生、Allison Chan、Ben So和Cherissa Hung創立,於2016年12月在九龍區開設第一間門市店舖,專門售賣臨期貨品。
這個社創點子始於大學的社會創新比賽。項目團隊希望建立一個不單是以折扣吸引消費者發掘優質商品的地方,更希望創造一個社區平台,讓人們可以學習和討論可持續生活的方式,同時希望與顧客建立關係,了解他們的喜好,並説明他們實現自己的目標。
關懷愛滋 服務總監
伍希彤小姐2006年加入「關懷愛滋」參與青少年性教育工作,2022年成為服務總監,統籌管理男男性接觸者、少數族裔、多元男士愛滋病預防及性健康項目以及感染者支援服務。伍小姐帶領「關懷愛滋」旗下社區健康社企 –「My Place」的整體業務發展,為大眾提供友善、可負擔的全面性健康服務。她曾於「母親的抉擇」工作,帶領學校全面性教育及意外懷孕少女服務。亦曾以商界的角色於公關顧問公司工作,帶領團隊分別與衛生署、藥業公司,大學等夥伴設計大型精神健康、癌症治療教育等企劃及政策倡導項目。伍小姐熱衷於參與社區健康服務創新變革,打破健康不公平,她完成香港浸會大學傳理學院學士及研究碩士課程,現正於倫敦衛生與熱帶醫學院修讀全球健康政策課程。
廣東話
主持人:
香港社會服務聯會 會員聯繫及服務總主任
張麗華女士擁有社會工作學學士學位和傳理學文學碩士學位。她的現職是香港社會服務聯會(社聯)會員聯繫及服務總主任,負責推動小型機構的發展,促進社聯會員之間的聯繫與交流,並倡導機構成員關注的撥款議題。她是一名註冊社工,曾經服務過各種不同的人群,包括邊緣青少年、戒毒康復者、少數族裔家庭、單親家庭、精神健康問題患者和失業中年等等。
講者:
關注婦女性暴力協會 總幹事
莊子慧女士是一名註冊社會工作者,現為關注婦女性暴力協會總幹事,累積超過二十年的前線及管理社會服務經驗。莊女士專注於女性與暴力及精神健康工作範疇,對於性暴力相關政策及支援服務有深入瞭解,一直致力於非津貼社會服務機構工作,關心性別平等及性別暴力的議題。
青躍 ─ 青少女發展網絡 創辦人及策略顧問
林寶儀小姐Bowie於2011年創辦青躍 ─ 青少女發展網絡並擔任總幹事,為超過15,000名處於邊緣地位的年輕女性提供賦權和支援服務,包括健康、教育和就業支援。近年轉任策略顧問繼續支持青躍發展,並同時獲得Fire Tree Philanthropy 的支持,探索如何能更有效地支援香港年輕人的心理健康。
林小姐於2020年獲得香港賽馬會的獎學金,完成芝加哥大學布斯商學院的EMBA學位,同時於香港大學修讀非營利組織管理的碩士學位。她於2022年獲Gen.T未來領袖獎項認可,以及香港Marie Claire頒發的「Inspiring Women Award」。她現時兼任大館及香港賽馬會Level Mind項目的諮詢委員會成員。
香港婦女中心協會 總幹事
廖珮珊女士現為香港婦女中心協會總幹事,致力於推動香港弱勢婦女的權益。她領導協會從15名員工擴展至現時愈100名員工,並將服務與政策倡導結合,以應對照顧者、單親母親和其他基層婦女面臨的挑戰。廖女士現正擔任香港社會服務聯會照顧者政策與服務發展諮詢小組成員、嶺南大學社會科學碩士(國際比較社會政策)顧問委員會成員,以及香港中文大學性別研究中心執行委員會成員。
關懷愛滋 服務總監
伍希彤小姐2006年加入「關懷愛滋」參與青少年性教育工作,2022年成為服務總監,統籌管理男男性接觸者、少數族裔、多元男士愛滋病預防及性健康項目以及感染者支援服務。伍小姐帶領「關懷愛滋」旗下社區健康社企 –「My Place」的整體業務發展,為大眾提供友善、可負擔的全面性健康服務。她曾於「母親的抉擇」工作,帶領學校全面性教育及意外懷孕少女服務。亦曾以商界的角色於公關顧問公司工作,帶領團隊分別與衛生署、藥業公司,大學等夥伴設計大型精神健康、癌症治療教育等企劃及政策倡導項目。伍小姐熱衷於參與社區健康服務創新變革,打破健康不公平,她完成香港浸會大學傳理學院學士及研究碩士課程,現正於倫敦衛生與熱帶醫學院修讀全球健康政策課程。
性別空間 創辦人╱主席
溫澤仁(小強)是一位跨性別男生。他於2015年成立「性別空間」,支援處於性別過渡不同階段的跨性別者,並與不同界別的持份者一起推動社會改變。過去十年,他參加了各種探討跨性別議題的區域和國際會議,例如世界跨性別健康專業協會(WPATH)研討會、亞太跨性別健康藍圖會議和聯合國「亞洲同志」(Being LGBT in Asia)計劃的區域對話。2016年,他獲頒發香港傑出跨性別共融大使大獎。
小強自開展性別過渡以來,對個人和社會如何理解性別越感興趣。他製作了一部尋找自我的獲獎短片《Kaspar X——假若我有靈魂》,他希望日後能以他的(跨)性別視角探索更廣闊的世界。他的澳大利亞護照上的性別是X,而他的哲學碩士論文是研究有關於父母對跨性別子女經歷性別過渡的應對經驗。
鄰舍輔導會 副總幹事
彭桓基先生現為鄰舍輔導會副總幹事。鄰舍輔導會轄下逾八十個服務單位為有需要的人士提供多元化的家庭、青年、安老、康復、社區發展、教育、醫療及內地服務,每年服務超過二百萬人次。
彭先生是跨界別專業顧問,他創立的顧問及培訓公司擅於應用敍事治療理念於體驗設計(Experiential Design)、行政管理、社會創新及人事培訓。彭先生擁有超過二十年社會福利事務經驗,他曾發起、投資及營運本地及海外不同的社會企業,亦曾擔任香港中文大學兼職講師。彭先生的專業資格包括香港註冊社會工作者、加拿大註冊戒賭輔導員、澳大利亞心理健康急救導師和澳大利亞敘事治療師。學術領域包括社會工作學、市場營銷學、刑事司法和敘事治療。
廣東話
主持人:
Country Director, Pedius Srl
屈紫薇女士於2011年開始了她的社會企業家之旅。在DID HK Ltd的支持下,她創立了「對話體驗。無聲」(Dialogue Experience - Silence)和「藝宴坊」這兩個項目獲得香港社企獎勵計劃2013創意思維大獎。而全球首創的無聲劇場晚宴「藝宴坊」則為參加者帶來獨特的「創效於樂」(社會效益與娛樂體驗並重)體驗,向公眾展現藝術的新角度,並通過一群聾人才藝向大眾展示了藝術世界的不同視野。她還將自己的職業生涯委託給支持不同殘障和弱勢群體的工作,領導著各種項目,從改善生活到賦予力量。
英國特許市務學會香港分會 主席
盧翰豪先生現為英國特許市務學會香港分會主席及國際食品安全協會執行委員會成員。自2022年起,盧先生擔任香港理工大學專業進修學院客座講師。盧先生是一位品牌、行銷和業務開發專業人士,在資訊科技、食品和飲料以及娛樂等各個行業,擁有二十多年亞太市場的管理經驗,同時擁有服務波音、惠普、強生、安捷倫等跨國財富五百強企業的客戶經驗。專業領域涵蓋品牌管理、特許經營和數據分析業務開發等。
自2015年起,盧先生擔任「社會創新及創業發展基金」協創機構「創匯點」的顧問。2024年獲社聯邀請擔任「照護食」星級大使。盧先生現為cpjobs.com的專欄作家,曾參與擔任廣州移動電視、上海東方衛視、香港Movie++及馬來西亞EnjoyTV等多個節目主持人。
香港理工大學應用社會科學系 高級講師
譚建元博士現任香港理工大學應用社會科學系高級講師,同時,為社會政策及社會企業學士課程的課程主任。他的研究範圍包括男性特質、性暴力和社會政策問題。他曾在數個學術期刊上發表過論文,包括《家庭問題期刊》、《情感障礙期刊》、《社會企業學期刊》和《香港社會工作期刊》。除了學術工作外,譚博士還擔任了關注婦女性暴力協會和明愛荃灣社區中心的委員。另外,他曾擔任香港社會服務聯會政策研究和倡議委員會委員,一直關心基層住屋及生活質素的問題,並為社會房屋共享計劃完成了社會影響評估,瞭解住戶生活質素的轉變。
鄰舍輔導會 副總幹事
彭桓基先生現為鄰舍輔導會副總幹事。鄰舍輔導會轄下逾八十個服務單位為有需要的人士提供多元化的家庭、青年、安老、康復、社區發展、教育、醫療及內地服務,每年服務超過二百萬人次。
彭先生是跨界別專業顧問,他創立的顧問及培訓公司擅於應用敍事治療理念於體驗設計(Experiential Design)、行政管理、社會創新及人事培訓。彭先生擁有超過二十年社會福利事務經驗,他曾發起、投資及營運本地及海外不同的社會企業,亦曾擔任香港中文大學兼職講師。彭先生的專業資格包括香港註冊社會工作者、加拿大註冊戒賭輔導員、澳大利亞心理健康急救導師和澳大利亞敘事治療師。學術領域包括社會工作學、市場營銷學、刑事司法和敘事治療。
香港社會服務聯會 項目經理(社會房屋)
楊佩賢小姐於2017年起協助推動社會房屋共享計劃及組合社會房屋計劃,支援計劃整體運作及與房屋營運機構緊密合作,共同建立社會房屋的運營和服務。楊小姐於香港城市大學獲得社會科學學士學位。曾在社聯政策研究和倡議及社會發展部門工作,擅長管理進行社會影響評估及推廣實證為本的服務發展。
香港社會服務聯會 經理
關諾文先生現為香港社會服務聯會經理,協助倡議及推動生死教育和晚期照顧服務的工作。關先生曾於不同的非政府機構擔任前線及管理的工作十四年,一直透過教育、訓練和倡議等工作,推動和改善不同的健康議題。關先生在香港城市大學獲得社會科學學士學位,並在香港理工大學獲得社會工作碩士學位。
講者:
陳蔚斯女士是一名罕見疾病患者,自幼患上「多發性骨骺發育不良」,經基因檢測確診為「脊髓小腦萎縮症第35型」。 二十歲前曾接受八次手術,大專時期身體狀況轉差直至不能自理。
陳女士自2012年起先後為三個病人組織擔任理事,及後重拾音樂興趣,於2019年加入香港共融樂團參與大型音樂演出,亦參與社區的生命及音樂分享講座活動。現為香港肌健協會理事會成員及香港罕見疾病聯盟項目主任,致力服務罕見疾病患者。
Carer Matters 發起人及朋輩工作員(護老)
文文要照顧年屆100歲,患有認知障礙症的長者。曾因「隔代照顧者身份」而被歧視。現為朋輩工作者,將經歷及照顧經驗與同路人分享。
文文是Facebook專頁 《我家有個大bb》版主及《我家有個大bb - 隔代照顧者防撞板秘笈》作者 。
75歲的榕姐(潘婆婆)現時一家三口住在社會房屋。她每日晨早五時起床為家居打點一切,既要照顧行動不便的丈夫,又要為30多歲患有輕度智障兒子預備飯菜。作為家庭的主要照顧者,即使外出買菜亦不放心家中丈夫。而她身為長者,對於晚年生活安排,因忙碌照顧家庭,一心只求先上樓,往後的生活與照顧,需靠社區資源與政府支援,見步行步,隨遇而安。
75歲長者,曾獨力照顧四子女及患有認知障礙症的家姑,現與46歲、患有自閉症的智障兒子同住。她獨力摸索出自己一套育兒方法,早年醫生診斷兒子不能說話,她就每天帶兒子坐巴士,講解路途上的景物,同時培養兒子理財觀念、煮餸技巧,經常帶兒子出門,讓他認識區內各店鋪員工、診所醫生,希望日後兒子能夠長久在社區生活。
63歲的退休人士。2007年,妻子確診俗稱「漸凍症」的運動神經元疾病,經歷十年全天候照顧者生涯。他感嘆太太求醫路途幸運,不但在發病後短時間內確診,對症下藥,而且獲介紹使用不同先進的儀器,令太太病況大部分時間均頗為穩定,夫妻二人更經常到台灣旅行。太太病逝後,他轉為照顧體弱的母親,之後他亦不時探訪及幫忙病友。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消防處 高級消防隊長(少數族裔)
潘崇晃先生是消防處的一位經驗豐富的消防員。在他的專業生涯中擔任過各種職位,職責範圍涵蓋了行動、牌照、政策和招聘事宜。
自2023年7月以來,潘先生擔任「少數族裔青少年發展團隊」(EMYDT)的領隊,該團隊於2019年成立,旨在協助少數族裔青少年融入社會、培養正面價值觀及規劃職業路向。團隊與不同學校及非政府組織合作,舉辦各類活動和節目,鼓勵少數族裔青少年加入消防處。另外,團隊一直致力透過「共融同行 消防精神」計劃,為少數族裔屬員提供職場上的協助,以及提升本處為本港少數族裔提供的服務質素。計劃榮獲香港優質顧客服務協會頒發「優質顧客服務大獎2022─客戶關懷獎金獎」。
廣東話
主持人:
香港社會服務聯會 家庭及社區服務主任
鄧嘉麗女士自大學時期起擁有超過10年的青年及社區工作經驗。她的工作範圍涵蓋海外及內地關愛計劃,推動線上到線下的社區服務,以及跨界別的創新合作。她專注於扶貧、精神健康、多元共融及人才培訓。
2021年1月,鄧女士加入香港社會服務聯會(社聯),進一步發展家庭及社區的服務及倡議工作,包括少數族裔青年。
她擁有香港大學的社會工作學學士學位和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的文學碩士學位,亦是一名註冊社工。
元朗大會堂 活動幹事
艾穆智先生一直深信於探索和追求個人熱忱的力量。他在嶺南大學開啟了他的學術之旅,攻讀文學學士學位。在求學的時候,他有幸在幾所小學和中學兼職教授英語課程。雖然他很享受這樣的經歷和與學生互動的機會,但他意識到成為一名全職教師並不是他長遠的志向。
出於對尋找更符合個人理想職業的渴望,艾穆智先生勇敢地踏進了社會服務的領域。目前,他在元朗大會堂的PRAISE計劃中擔任活動幹事,這個角色為艾穆智先生提供了一個平台,讓他能夠為香港的少數族裔出一分力,致力改善大家的福祉,並積極為社區帶來正面的影響。因此,他有幸能夠參與和規劃各項促進社區發展及福利的工作。
在發表2023年施政報告之前,政府在全香港舉辦了多場地區諮詢會。艾穆智先生有幸被選為其中一名代表,與行政長官就改善少數族裔的社區事務進行對話。是次的交流激發了他對少數族裔人士的生活質素和福祉有進一步的追求,並希望自己繼續能夠為族群產生影響力。
艾穆智先生非常享受這趟旅程,並勇於迎接所有挑戰,希望透過自己的努力和付出,將來能為社會的發展作出貢獻,以及為自己和社區創造一個更充實和更有意義的生活。
講者:
浸信會愛羣社會服務處 總幹事
趙漢文先生是註冊社工,工作經驗超過30年。他在精神健康服務、職業復康、企業社會責任界別協作和扶貧方面,具豐富經驗。自2014年起,趙先生致力推動職場共融文化,發展多元種族人士就業服務。多年來,趙先生亦在機構推動內部創新,並以創新社會服務與介入模式,在各項目中與社區內的持份者合作,建立合作平台。
趙先生熱心參與不同界別協作,除出任社聯執行委員會委員及共創發展策略委員會主席外,亦於勞福局及多間大學的諮詢委員會擔任顧問工作。
趙先生在取得社會工作學士和工商管理碩士學位後,於香港大學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先後取得精神健康與非營利管理碩士學位。此外,也於2015年在哈佛商學院修畢行政人員深造課程。
浸信會愛羣社會服務處 註冊社工
狄雷龍先生是一位在本港出生及長大的印度裔香港人。他在香港接受教育,就讀於專為多元文化學生指定的學校。他精通粵語、英語、旁遮普語、印地語和烏爾都語,並於 2020 年成為註冊社工。
過去三年,他受聘於浸信會愛群社會服務處擔任全職社工,專注於為多元文化青年提供就業服務及職業培訓計劃。狄先生的願望一直是作為一名社會工作者為社區服務,他認為自己是一個調解員,可以彌合招聘公司和多元文化人士之間的差距,從而創造更多的職業機會並培養人才庫。
此外,他也擔任香港社會工作者協會多元種族社會工作分會的召集人。在此職位上,他為多元文化社會工作者的專業發展做出貢獻,向政府官員倡導多元文化社區的需求,並減少使用「少數族裔」一詞。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消防處 高級消防隊長(少數族裔)
潘崇晃先生是消防處的一位經驗豐富的消防員。在他的專業生涯中擔任過各種職位,職責範圍涵蓋了行動、牌照、政策和招聘事宜。
自2023年7月以來,潘先生擔任「少數族裔青少年發展團隊」(EMYDT)的領隊,該團隊於2019年成立,旨在協助少數族裔青少年融入社會、培養正面價值觀及規劃職業路向。團隊與不同學校及非政府組織合作,舉辦各類活動和節目,鼓勵少數族裔青少年加入消防處。另外,團隊一直致力透過「共融同行 消防精神」計劃,為少數族裔屬員提供職場上的協助,以及提升本處為本港少數族裔提供的服務質素。計劃榮獲香港優質顧客服務協會頒發「優質顧客服務大獎2022─客戶關懷獎金獎」。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消防處 消防員
簡澳沙瑪,現年26歲,香港出生並長大。中學畢業後,他追逐兒時夢想,加入了消防部隊。在過去四年,他一直是一名忠誠且敬業的消防員。
在小學時期,澳沙瑪首次參觀消防處,消防員的專業形象和他們的消防車讓他激動不已,這一經歷至今仍鮮明地留在他記憶中。
到了高中,他又一次在家附近的消防處舉行的開放日活動中參觀消防處。這次參觀讓他深入了解消防員的日常生活、職責和加入他們行列的途徑。這些經歷激勵著澳沙瑪成為消防員的目標,他致力於體能訓練和學術學習。完成中學之後,他更加努力地朝著夢想進發。憑借著堅強的意志和不懈的努力,他在22歲時成功成為了消防隊伍中的一員。
澳沙瑪回顧自己的成長道路時充滿感激,對所有幫助他達成目標的人和經歷心存感激。
原動力科技有限公司 創始人、首席執行官兼首席技術官
曾俊雄先生是原動力科技有限公司的創始人、首席執行官兼首席技術官,擁有多年的電腦生成環境(Computer Generated Environment)經驗。他早年創辦了雅索(香港)有限公司,專注電腦圖形領域,其後於2016年創辦原動力科技有限公司,帶領團隊開發沉浸式虛擬實境技術。憑藉3D應用、結合位置追蹤、虛擬實境引擎和遊戲引擎軟件經驗,取得了技術突破,並廣泛應用於教育、樂齡科技和復康工作。
曾先生亦是種族多元共融的倡導者,致力創造積極,共融的工作文化。他聘用少數族裔青年擔任程式員,並與多個非牟利組織合作,為他們提供工作體驗。
原動力科技有限公司 軟件工程師
Joshua William Allagay Jenner是一位25歲的英菲混血兒,出生並在香港長大。在這個充滿活力的城市中長大,Joshua就讀國際小學和中學,沉浸在多元文化和經驗之中。他對電腦工程和編程的熱愛始於年幼時期,花費無數的時間探索數字領域。
Joshua對科技的熱情驅使他在大學攻讀了計算機科學學士學位。憑藉他的學術背景,他進入了專業世界,為網絡和移動應用程序的開發做出了貢獻。
目前,Joshua在原動力科技有限公司擔任軟件工程師,隸屬於該公司的研發部門。他的工作涉及研究和應用新技術,以增強和建立創新產品的後端系統。除了技術專業知識外,Joshua體現了多樣性和包容的精神,認識到職場中不同族裔的人才價值。
憑藉他獨特的背景和技能,Joshua充分展示了在香港的人才庫中培育和促進多樣性的重要性,培養一個包容的環境,讓來自各種族裔背景的個人能夠茁壯成長,為這座城市的發展作出貢獻。
英國Social Innovation Exchange(SIX)行政總裁
Louise領導英國社會創新發展組織Social Innovation Exchange(SIX)逾十年。她領導的團隊分布全球多個主要城市,包括倫敦、西班牙和沙地阿拉伯等地,並在全球三十多個城市舉辦國際交流活動,吸引超過五千人參與。SIX由全球社會創新網絡,發展成大型項目協助慈善事業、企業和政府推動社會創新,以更有效的方法應對未來的挑戰。
Louise自2010年起與歐盟委員會共同推動社會創新,並為多個歐洲項目提供建議。她也曾擔任韓國首爾市政府社會創新諮詢小組成員,並與首爾市市長合作,將社會創新和社區參與納入城市議程。Louise現在與歐洲和中東地區的城市合作,幫助他們透過連結市民創建美好未來。
Louise是一位在跨部門╱跨國合作、橋樑搭建、未來思維和全球社會創新方面擁有豐富經驗的演講者。她定期為世界各地的政府、基金會和大學舉辦社會創新培訓計劃,並定期發表有關網路連繫和社會創新的文章。
英語、普通話及廣東話 (設英語、普通話、廣東話及手語即時傳譯)
講者:
香港社會服務聯會 主席
陳智思先生畢業於美國加州Pomona College,現職亞洲金融集團主席兼總裁及亞洲保險主席;並為香港泰國商會主席、盤谷銀行(中國)顧問。陳智思先生為數家本地及海外的金融服務公司及泰國康民醫院大眾有限公司擔任董事會成員。
公職服務上他亦涉及不少範疇,包括香港社會服務聯會主席、香港賽馬會董事局成員、M Plus 博物館主席、大館文化藝術有限公司主席、香港地方志中心執行委員會主席及團結香港基金主席。
陳智思先生曾於2008-2023年出任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香港區代表。於2004-2009年及2012-2022年被委任為行政會議非官守成員,2017-2022年擔任行政會議非官守成員召集人。1998-2008年間,他是代表保險界的立法會議員。
過往公職計有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主席、嶺南大學校董會主席、可持續發展委員會主席、古物諮詢委員會主席、活化歷史建築諮詢委員會主席、司法人員與紀律人員薪俸及服務條件常務委員會主席等。
他先後獲嶺南大學、香港城市大學、香港公開大學及薩凡納藝術設計大學頒授榮譽博士學位。此外亦為Pomona College榮譽校董。
陳智思先生於 2002年榮膺太平紳士銜;2004年獲泰國政府頒發Commander(3rd Class)of the Most Noble Order of the Crown of Thailand。2006年獲香港特區政府頒授金紫荊星章,再於2020年獲授最高榮譽的大紫荊勳章。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勞工及福利局 局長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行政學院 社會和生態文明教研部教授
馬秀蓮教授是國家行政學院社會和生態文明教研部教授。美國猶他大學社會學博士、統計學碩士,斯坦福大學訪問學者(2017-2018),住建部科技委農房與村鎮建設專業委員會專家,曾掛職煙台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副局長(2018-2019)。
主要研究方向:住房政策、城市研究、社會政策與社會治理等。出版《透視保障房:美國實踐、經驗與借鑒》(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8年);City and State under Globalization: A Network Approach(《國家與城市的關係:一個網路分析視角》,2012年)等著作。學術論文見刊於《社會學研究》、《公共管理學報》、《中國行政管理》、Urban Studies(《城市研究》), City & Community(《城市與社區》)、Cities(《城市》)、Housing Studies(《住房研究》)等國內外核心期刊,並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社會科學基金以及省部級課題等十多項。
出國前,馬秀蓮教授就讀於中國人民大學並獲新聞傳播學碩士,後任《經濟日報》記者並獲中國新聞獎。留學期間還曾獲中國國家優秀自費留學生獎學金、美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博士論文提升獎等。
英國Social Innovation Exchange(SIX)行政總裁
Louise領導英國社會創新發展組織Social Innovation Exchange(SIX)逾十年。她領導的團隊分布全球多個主要城市,包括倫敦、西班牙和沙地阿拉伯等地,並在全球三十多個城市舉辦國際交流活動,吸引超過五千人參與。SIX由全球社會創新網絡,發展成大型項目協助慈善事業、企業和政府推動社會創新,以更有效的方法應對未來的挑戰。
Louise自2010年起與歐盟委員會共同推動社會創新,並為多個歐洲項目提供建議。她也曾擔任韓國首爾市政府社會創新諮詢小組成員,並與首爾市市長合作,將社會創新和社區參與納入城市議程。Louise現在與歐洲和中東地區的城市合作,幫助他們透過連結市民創建美好未來。
Louise是一位在跨部門╱跨國合作、橋樑搭建、未來思維和全球社會創新方面擁有豐富經驗的演講者。她定期為世界各地的政府、基金會和大學舉辦社會創新培訓計劃,並定期發表有關網路連繫和社會創新的文章。
香港社會服務聯會 行政總裁
蔡海偉先生為香港社會服務聯會(社聯)行政總裁。社聯代表香港超過500間非政府社會服務機構,致力促進社會服務及政策發展,以推動社會可持續發展為目標。社聯為跨界別合作及社會創新意念提供協作平台,近年積極發展樂齡科技及過渡性社會房屋。
蔡先生畢業於香港大學,主修機械工程學,並於美國伊利諾斯大學(芝加哥分校)深造,取得社會工作碩士學位,現為註冊社會工作者,並曾任香港社會工作人員協會會長(2004 至 2008 年)。
英語、普通話及廣東話
講者:
香港社會服務聯會 主席
陳智思先生畢業於美國加州Pomona College,現職亞洲金融集團主席兼總裁及亞洲保險主席;並為香港泰國商會主席、盤谷銀行(中國)顧問。陳智思先生為數家本地及海外的金融服務公司及泰國康民醫院大眾有限公司擔任董事會成員。
公職服務上他亦涉及不少範疇,包括香港社會服務聯會主席、香港賽馬會董事局成員、M Plus 博物館主席、大館文化藝術有限公司主席、香港地方志中心執行委員會主席及團結香港基金主席。
陳智思先生曾於2008-2023年出任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香港區代表。於2004-2009年及2012-2022年被委任為行政會議非官守成員,2017-2022年擔任行政會議非官守成員召集人。1998-2008年間,他是代表保險界的立法會議員。
過往公職計有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主席、嶺南大學校董會主席、可持續發展委員會主席、古物諮詢委員會主席、活化歷史建築諮詢委員會主席、司法人員與紀律人員薪俸及服務條件常務委員會主席等。
他先後獲嶺南大學、香港城市大學、香港公開大學及薩凡納藝術設計大學頒授榮譽博士學位。此外亦為Pomona College榮譽校董。
陳智思先生於 2002年榮膺太平紳士銜;2004年獲泰國政府頒發Commander(3rd Class)of the Most Noble Order of the Crown of Thailand。2006年獲香港特區政府頒授金紫荊星章,再於2020年獲授最高榮譽的大紫荊勳章。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勞工及福利局 局長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行政學院 社會和生態文明教研部教授
馬秀蓮教授是國家行政學院社會和生態文明教研部教授。美國猶他大學社會學博士、統計學碩士,斯坦福大學訪問學者(2017-2018),住建部科技委農房與村鎮建設專業委員會專家,曾掛職煙台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副局長(2018-2019)。
主要研究方向:住房政策、城市研究、社會政策與社會治理等。出版《透視保障房:美國實踐、經驗與借鑒》(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8年);City and State under Globalization: A Network Approach(《國家與城市的關係:一個網路分析視角》,2012年)等著作。學術論文見刊於《社會學研究》、《公共管理學報》、《中國行政管理》、Urban Studies(《城市研究》), City & Community(《城市與社區》)、Cities(《城市》)、Housing Studies(《住房研究》)等國內外核心期刊,並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社會科學基金以及省部級課題等十多項。
出國前,馬秀蓮教授就讀於中國人民大學並獲新聞傳播學碩士,後任《經濟日報》記者並獲中國新聞獎。留學期間還曾獲中國國家優秀自費留學生獎學金、美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博士論文提升獎等。
英國Social Innovation Exchange(SIX)行政總裁
Louise領導英國社會創新發展組織Social Innovation Exchange(SIX)逾十年。她領導的團隊分布全球多個主要城市,包括倫敦、西班牙和沙地阿拉伯等地,並在全球三十多個城市舉辦國際交流活動,吸引超過五千人參與。SIX由全球社會創新網絡,發展成大型項目協助慈善事業、企業和政府推動社會創新,以更有效的方法應對未來的挑戰。
Louise自2010年起與歐盟委員會共同推動社會創新,並為多個歐洲項目提供建議。她也曾擔任韓國首爾市政府社會創新諮詢小組成員,並與首爾市市長合作,將社會創新和社區參與納入城市議程。Louise現在與歐洲和中東地區的城市合作,幫助他們透過連結市民創建美好未來。
Louise是一位在跨部門╱跨國合作、橋樑搭建、未來思維和全球社會創新方面擁有豐富經驗的演講者。她定期為世界各地的政府、基金會和大學舉辦社會創新培訓計劃,並定期發表有關網路連繫和社會創新的文章。
香港社會服務聯會 行政總裁
蔡海偉先生為香港社會服務聯會(社聯)行政總裁。社聯代表香港超過500間非政府社會服務機構,致力促進社會服務及政策發展,以推動社會可持續發展為目標。社聯為跨界別合作及社會創新意念提供協作平台,近年積極發展樂齡科技及過渡性社會房屋。
蔡先生畢業於香港大學,主修機械工程學,並於美國伊利諾斯大學(芝加哥分校)深造,取得社會工作碩士學位,現為註冊社會工作者,並曾任香港社會工作人員協會會長(2004 至 2008 年)。
新加坡護聯中心 總監(看護與社區心理健康署)
施燕婷女士現為新加坡護聯中心看護與社區心理健康署的總監,領導護理支援行動計畫的發展與執行,旨在於護理過程中辨識、賦權和協助照顧者。她與她的團隊發展合適的照顧者資源,並試行全新的暫託服務為照顧者提供休息。她參與領導社區心理健康總體規劃(The Community Mental Health Masterplan)的發展與提高部門處理心理健康能力和推動綜合精神健康網絡的發展。其中一個關鍵項目是推行認知障礙症友善社區(Dementia Friendly Communities),推動社區照顧者、社區合作夥伴、企業和非政府組織在安全和包容的社區中為認知障礙症患者及其家人提供支援。
廣東話及英語 (設英語、普通話、廣東話即時傳譯)
主持人:
聖方濟各大學 教授
莊明蓮教授現任聖方濟各大學研究教授(前稱香港明愛專上學院)。她投身社會工作(社會老年學)的實務、管理、研究及教學四十多年。曾任勞工及福利局高級研究主任,以及香港城市大學的學者,教授及社會工作專業領導。莊教授榮獲超過四千萬港元的研究基金進行約60項研究,出版90多篇學術論文以及參與90多個國際及地區會議。莊教授熱衷社會服務,分別擔任多間志願機構的董事局成員、副主席或主席。她獲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邀請加入多個專責委員會,例如「安老事務委員會」、「社區投資共享基金委員會」、「攜手扶弱基金諮詢委員會」及「『老有所為活動計劃』諮詢委員會」等。她亦獲選為「香港社會工作教育院校協會」的創會會長(2015-2019)。莊教授曾獲香港特區政府頒授「榮譽勳章」,獲香港城市大學頒授「卓越教學獎」及「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頒予年度教資會「傑出教學獎」。
講者:
新加坡護聯中心 總監(看護與社區心理健康署)
施燕婷女士現為新加坡護聯中心看護與社區心理健康署的總監,領導護理支援行動計畫的發展與執行,旨在於護理過程中辨識、賦權和協助照顧者。她與她的團隊發展合適的照顧者資源,並試行全新的暫託服務為照顧者提供休息。她參與領導社區心理健康總體規劃(The Community Mental Health Masterplan)的發展與提高部門處理心理健康能力和推動綜合精神健康網絡的發展。其中一個關鍵項目是推行認知障礙症友善社區(Dementia Friendly Communities),推動社區照顧者、社區合作夥伴、企業和非政府組織在安全和包容的社區中為認知障礙症患者及其家人提供支援。
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那打素護理學院 助理教授
莊婉瑜博士現為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那打素護理學院的助理教授,專注於「情境行為科學」(Contextual Behavioral Science;CBS)方面的研究。她的研究主要針對「接納與承諾治療」(ACT)在特殊需要兒童和慢性病患者家庭中的應用。莊博士發表多份學術文章,並獲邀出席多個專題演講,獲不少研究基金的支持;此外,她同時擔任全球情境行為科學協會評審委員會的首位亞洲主席和《情境行為科學期刊》的編委會成員,在本地護理領域應用CBS方面的貢獻獲得國際肯定。
莊博士最新研發的Pai.ACT®,將人工智能中的自然語言處理與ACT相結合,提供個人化的粵語心理健康介入。這個人工智能聊天機器人Pai,接受了大量粵語治療過程的對話紀錄訓練,使Pai在粵語對話中成功運用ACT情緒支援技巧的準確度超過80%,使它能模擬ACT 輔導人員的對話風格和同理心,呈現類似人與人的互動模式,為照顧者及家長提供一種貼心及方便有效的心理支援工具。
聖雅各福群會 高級經理
蔡嘉儀女士現為於聖雅各福群會持續照顧高級經理,擁有接近二十年的服務長者的經驗,一直致力服務長者及護老者,積極構思創新服務模式,如「656照顧者好幫搜」等服務以回應服務需求。 蔡女士先後取得香港中文大學社會科學社會工作學士及香港大學老年學碩士。
Klook 香港及澳門區總經理
岑皓祺先生現為Klook香港及澳門區總經理,帶領旅遊、體驗、休閒、餐飲及娛樂等多個領域的項目發展,打造更多元化的業務組合,為用戶提供具獨特性的一站式旅遊和休閒體驗。他協助公司制定全方位營銷及行銷策略,並參與公司整體規劃、業務擴展,建立策略性合作關係等工作。先後透過積極促進跨界別合作,成功為香港引進多項盛大活動,有助振興旅遊業及整體旅遊生態圈,為經濟增長和繁榮作出貢獻。岑先生以具前瞻性的領導才能和對創新的不懈追求,致力於塑造旅遊業的未來,並透過體驗將世界拉近。他亦非常重視指導和培育未來領袖,並積極參與業界和各大學院的演講與分享活動。
廣東話
講者:
Jobsdb by SEEK香港區總經理
李政勳先生擁有馬來西亞多媒體大學的計算機工程學士學位。憑藉在資訊科技和物流方面的深厚經驗,他於 2021 年加入 Jobsdb擔任香港區營運總監,領導Jobsdb Hong Kong的銷售團隊、制定運營策略以及可持續戰略發展。
此前,李先生曾擔任 Foodpanda 的新垂直業務總監,在香港從頭開始開發“快速商業”模式。 除曾在 Foodpanda 任職外,他還曾於多間大型及初創企業擔任管理層,領導電子商務、配送物流等不同領域之業務。
Klook 香港及澳門區總經理
岑皓祺先生現為Klook香港及澳門區總經理,帶領旅遊、體驗、休閒、餐飲及娛樂等多個領域的項目發展,打造更多元化的業務組合,為用戶提供具獨特性的一站式旅遊和休閒體驗。他協助公司制定全方位營銷及行銷策略,並參與公司整體規劃、業務擴展,建立策略性合作關係等工作。先後透過積極促進跨界別合作,成功為香港引進多項盛大活動,有助振興旅遊業及整體旅遊生態圈,為經濟增長和繁榮作出貢獻。岑先生以具前瞻性的領導才能和對創新的不懈追求,致力於塑造旅遊業的未來,並透過體驗將世界拉近。他亦非常重視指導和培育未來領袖,並積極參與業界和各大學院的演講與分享活動。
香港紅十字會 行政總裁/秘書長
蘇婉嫻女士自2015年起出任香港紅十字會總裁/秘書長,負責多項人道服務、管理和籌款工作。曾參與全球多個大型災難救援和重建項目,包括阿富汗戰區、南亞海嘯、孟加拉風災、巴基斯坦地震,以及國內的水災和地震。
蘇女士積極參與本地社會服務,包括「香港街頭月捐聯席」創會主席、擔任香港社會服務聯會的「內地事務督導委員會」主席及「執行委員會」委員、「關注婦女性暴力協會」顧問、「凝動香港體育基金」籌款顧問等。
蘇女士為香港中文大學文學士,新媒體理學碩士,社會工作文憑學位。香港科技大學行政人員工商管理碩士(EMBA),並修習哈佛大學商學院非牟利機構管理課程。2006年獲頒「香港十大傑出青年」,2022年獲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頒授行政長官社區服務獎狀。
羅兵咸永道中國 企業可持續發展副總監
徐婉坤女士現為羅兵咸永道中國企業可持續發展團隊的業務總監,在私營和公共部門企業諮詢領域擁有逾十五年經驗,擅長制定戰略方案,推動相關項目發揮最大的商業價值或社會效益。
過去八年,徐女士聚焦於社會和福利領域的工作,她與非政府組織合作,關注多個社會議題,包括弱勢兒童和少數民族的社會共融、在職貧困人士的基本需求供給、對長者的社區關愛、兒童和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以及按效果付費的社會項目合同。此外,徐女士亦善用其機構的專業企業諮詢知識,促進本地非政府組織的能力建設,為他們提供免費或資助的諮詢服務。
團結香港基金 副總裁兼研究部聯席主管
水志偉先生現為團結香港基金副總裁兼研究部聯席主管,在公共政策的領域累積不少經驗,而且研究範疇甚廣,涵蓋經濟及科創發展、金融科技、綠色金融、生物科技、樂齡科技、藝術創新及社會創新等方面。近年,其研究團隊發布多份領先市場的報告,推動香港在央行數碼貨幣、環境、社會和管治(ESG)、綠色債券、港深生物科技合作發展及樂齡科技生態等方面的建設,從多方面為香港的發展出謀獻策。
其研究團隊與香港社會服務聯會合作,發表香港首個《樂齡科技概況報告》及後續的《樂齡科技──構築齡活社區》研究報告,助力香港構建完善的樂齡科技生態。團隊亦獲聯合國亞洲及太平洋經濟社會委員會邀請合作,共同撰寫報告總結中國、日本及韓國推動樂齡科技的經驗。
廣東話及普通話
主持人:
社會創新及創業發展基金(社創基金)專責小組 副主席
繆志仁先生自社會創新及創業發展基金(社創基金)成立以來一直為該專責小組的成員,目前擔任其副主席。社創基金於2020年委聘由香港社會服務聯會(社聯)牽頭的合作聯盟成立樂齡科技平台,旨在推動樂齡科技的發展和應用,提升長者生活質素和自理能力,及為他們的家庭、照顧者、護理員和護理機構提供支援。
講者: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民政事務總署 深水埗民政事務專員
黃昕然先生在1999年加入特區政府政務職系。他曾於政制事務局、衞生福利局、旅遊事務署、香港駐柏林經濟貿易辦事處、商務及經濟發展局、財經事務及庫務局、環境局等工作。他在2020年12月起擔任深水埗民政事務專員,期間因統籌為長者及學童接種新冠疫苗的工作,獲頒行政長官公共服務獎狀。自上任後,他致力提倡以科技及數據分析處理民生「痛點」,使深水埗成為智慧社區。深水埗曾落實的相關項目包括劏房戶專用空氣淨化機、樂齡科技、被動式輻射製冷塗層、協助視障人士的有聲巴士站等。
騰訊SSV銀髮科技實驗室 營運負責人
王楠女士現任騰訊SSV銀髮科技室營運負責人。她率先提出將騰訊的AI能力應用到銀髮人群的機構養護、居家看護的安全守護中,推動騰訊科技力量在老齡化的探索和實踐。
團結香港基金 副總裁兼研究部聯席主管
水志偉先生現為團結香港基金副總裁兼研究部聯席主管,在公共政策的領域累積不少經驗,而且研究範疇甚廣,涵蓋經濟及科創發展、金融科技、綠色金融、生物科技、樂齡科技、藝術創新及社會創新等方面。近年,其研究團隊發布多份領先市場的報告,推動香港在央行數碼貨幣、環境、社會和管治(ESG)、綠色債券、港深生物科技合作發展及樂齡科技生態等方面的建設,從多方面為香港的發展出謀獻策。
其研究團隊與香港社會服務聯會合作,發表香港首個《樂齡科技概況報告》及後續的《樂齡科技──構築齡活社區》研究報告,助力香港構建完善的樂齡科技生態。團隊亦獲聯合國亞洲及太平洋經濟社會委員會邀請合作,共同撰寫報告總結中國、日本及韓國推動樂齡科技的經驗。
明愛勞動友善社區計劃 高級督導主任
冼昭行先生於2002年香港大學社會工作碩士畢業後加入香港明愛,目前為明愛莫張瑞勤社區中心高級督導主任,一直推動運用社區內在資產,保育歷史城鄉聚落,實踐永續發展,建立柔韌社區,勊服貧窮,曾負責一個「綜合鄰舍計劃」、兩個「鄰舍層面社區發展計劃」及兩間「社區中心」的工作,出版著作兩本地方口述歷史,亦開展多個社會創新計劃包括:鼓勵薄扶林村人自力保育文化地景的歷史建築活化計劃「薄鳧林牧場」、以延展生活空間組織發展劏房住戶的「開檯食飯鄰里廚房」及「賽馬會三房兩廳開檯食飯社醫共生計劃」、推動社會關顧尊重基層清潔工人健康、安全及尊嚴的「勞動友善社區計劃」、促進共享西營盤私人擁有社區空間的「一刻社區設計館」等。現為醫護行者義務顧問、賽馬會創新社工夥伴、亦曾獲選擔任社聯政策研究及倡議常設委員會委員。
廣東話
主持人:
世界綠色組織 創辦人及行政總裁
余遠騁博士是能源經濟學家及氣候變化專才,於英國劍橋大學取得博士學位,現為「世界綠色組織」創辦人兼行政總裁。
余博士於多間大學擔任客席教授,定期於國際學術期刊發表有關公共政策、能源、室內環境、綠色工業及聯合國綠色商業指引等文章。余博士於美國亞利桑那州的雷鳥(Thunderbird)全球管理學院取得行政人員工商管理碩士,並於銀行、美國跨國企業擔任管理工作超過十多年,管理經驗豐富。余博士擔任聯合國亞太經濟社會商業諮詢理事會(UNESCAP)專責小組成員,成功籌辦聯合國綠色金融大型國際會議,同時兼任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及瑞典馬爾默Malmo可持續發展合作約章工作小組成員,促進國際及本地環保事務交流。
余博士亦兼任多項公職,包括環境局「惜食香港」運動委員、社創基金FOOD-CO指導委員會成員、「香港綠色建築議會」專家委員、環境保護署空氣質素指標檢討工作小組委員、發展局上訴委員會﹝城市規劃﹞成員、社會影響力評估分析師協會的董事、香港資訊及通訊科技獎ICT —最佳生活時尚獎副主席評判及醫療科技首席評審,另擔任BDO 環境、社會及管治ESG年度大獎評判團主席。
同時余博士亦為投資銀行及會計事務所就可持續投資、環境、社會及管治提供顧問專業意見,並獲上市公司委任為獨立非執行董事及參與綠色創科創投項目。
余博士現時為香港綠色建築議會專家委員,同時擁有綠色建築專業人才資歷(BEAM Pro),建築環保評估協會(BEAM Society)專家委員。余博士亦為投資銀行及其它會計事務所就 可持續投資、樹林碳權管理及ESG 報告提供顧問服務,同時亦為香港綠色金融協會(HKGFA)綠色及可持續房地產工作小組成員,及亞洲企業應對氣候變化聯盟(A4CR)的項目負責人。
講者:
低碳想創坊 聯合創辦人及行政總裁
莊陳有先生現為低碳想創坊的聯合創辦人及行政總裁,以及低碳金融亞洲董事會成員。莊先生早年曾於香港特區政府擔任政務主任,及後出任香港樂施會總幹事及國際樂施會董事會成員、香港大學「學生發展及資源中心」學生發展總監、香港失明人協進會會長、香港特區政府可持續發展委員會屬下教育及宣傳工作小組成員。莊先生積極推動香港社會服務發展,1991年榮膺香港十大傑出青年,1995年獲英國頒授MBE勳銜。2012年入選為星島新聞集團「2011傑出領袖」之一,並獲香港大學頒授名譽大學院士。他1981年於香港大學畢業,其後1985年於倫敦經濟及政治學院取得資訊系統碩士學位。
土地教育基金 總幹事
龍子維先生現職土地教育基金總幹事。過去三年策劃「有種大嶼」及「梅窩風土復育計劃」等社區營造計劃,致力推動鄉郊社區經濟模式,為香港培育鄉郊地區創變者。通過發展社區支持農業、建立生態友善的互助生產網絡,在豐富城市與鄉村、人與自然共生的想像外,同時發掘地區的不平凡之處,創造具地域特性的產品。
龍先生著有《有種大嶼:鄉郊社區營造手記》、《再造香港:從社會創新到參與規劃》等書,策劃地區食農雜誌《大嶼食通信》。現時與學徒共營梅窩社區據點及地域品牌「好老土」。
明愛勞動友善社區計劃 高級督導主任
冼昭行先生於2002年香港大學社會工作碩士畢業後加入香港明愛,目前為明愛莫張瑞勤社區中心高級督導主任,一直推動運用社區內在資產,保育歷史城鄉聚落,實踐永續發展,建立柔韌社區,勊服貧窮,曾負責一個「綜合鄰舍計劃」、兩個「鄰舍層面社區發展計劃」及兩間「社區中心」的工作,出版著作兩本地方口述歷史,亦開展多個社會創新計劃包括:鼓勵薄扶林村人自力保育文化地景的歷史建築活化計劃「薄鳧林牧場」、以延展生活空間組織發展劏房住戶的「開檯食飯鄰里廚房」及「賽馬會三房兩廳開檯食飯社醫共生計劃」、推動社會關顧尊重基層清潔工人健康、安全及尊嚴的「勞動友善社區計劃」、促進共享西營盤私人擁有社區空間的「一刻社區設計館」等。現為醫護行者義務顧問、賽馬會創新社工夥伴、亦曾獲選擔任社聯政策研究及倡議常設委員會委員。
明愛勞動友善社區計劃 社區夥伴發展統籌
蔡蒨文小姐是一位社工及社區組織者,以社會創新元素揉合社會服務工作。目前為明愛勞動友善社區計劃社區伙伴發展統籌。她從事社區發展事務,服務清潔工、基層婦女等社群,推動弱勢社群的社區參與和自我充權。開展多項計劃包括透過網上下活動推動跨文化社區互助、性別及種族平等的Translate for Her,透過推廣感官攝影為視障人士發揮才華的Sightfeeling。現為賽馬會創新社工夥伴、Translate for Her 的董事。
香港紅十字會 高級經理(社區備災)
楊綺華女士現為香港紅十字會社區備災服務高級經理,熱衷於推動參與式發展及社區韌性工作。多年來積極參與海外及本地人道發展事務,包括賑災和備災減災等相關工作。自2014年起加入國際紅十字會減災工作小組及城市社區協作平台,近年致力研究社區韌性發展及與氣候災害相關的議題。
楊女士特別關注香港高危地區的韌性發展工作,在本地社區引入了自然為本減災項目,旨在減輕氣候災害對脆弱人群的影響。這些項目以香港高危地區為重點,將自然生態系統的潛力和社區合作的力量納入減災策略中,通過整合國際和本地經驗,檢視全面的韌性社區策略,解決香港高危地區面臨的獨特挑戰。
香港紅十字會 行政總裁/秘書長
蘇婉嫻女士自2015年起出任香港紅十字會總裁/秘書長,負責多項人道服務、管理和籌款工作。曾參與全球多個大型災難救援和重建項目,包括阿富汗戰區、南亞海嘯、孟加拉風災、巴基斯坦地震,以及國內的水災和地震。
蘇女士積極參與本地社會服務,包括「香港街頭月捐聯席」創會主席、擔任香港社會服務聯會的「內地事務督導委員會」主席及「執行委員會」委員、「關注婦女性暴力協會」顧問、「凝動香港體育基金」籌款顧問等。
蘇女士為香港中文大學文學士,新媒體理學碩士,社會工作文憑學位。香港科技大學行政人員工商管理碩士(EMBA),並修習哈佛大學商學院非牟利機構管理課程。2006年獲頒「香港十大傑出青年」,2022年獲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頒授行政長官社區服務獎狀。
廣東話
講者:
Jobsdb by SEEK香港區總經理
李政勳先生擁有馬來西亞多媒體大學的計算機工程學士學位。憑藉在資訊科技和物流方面的深厚經驗,他於 2021 年加入 Jobsdb擔任香港區營運總監,領導Jobsdb Hong Kong的銷售團隊、制定運營策略以及可持續戰略發展。
此前,李先生曾擔任 Foodpanda 的新垂直業務總監,在香港從頭開始開發“快速商業”模式。 除曾在 Foodpanda 任職外,他還曾於多間大型及初創企業擔任管理層,領導電子商務、配送物流等不同領域之業務。
Klook 香港及澳門區總經理
岑皓祺先生現為Klook香港及澳門區總經理,帶領旅遊、體驗、休閒、餐飲及娛樂等多個領域的項目發展,打造更多元化的業務組合,為用戶提供具獨特性的一站式旅遊和休閒體驗。他協助公司制定全方位營銷及行銷策略,並參與公司整體規劃、業務擴展,建立策略性合作關係等工作。先後透過積極促進跨界別合作,成功為香港引進多項盛大活動,有助振興旅遊業及整體旅遊生態圈,為經濟增長和繁榮作出貢獻。岑先生以具前瞻性的領導才能和對創新的不懈追求,致力於塑造旅遊業的未來,並透過體驗將世界拉近。他亦非常重視指導和培育未來領袖,並積極參與業界和各大學院的演講與分享活動。
香港紅十字會 行政總裁/秘書長
蘇婉嫻女士自2015年起出任香港紅十字會總裁/秘書長,負責多項人道服務、管理和籌款工作。曾參與全球多個大型災難救援和重建項目,包括阿富汗戰區、南亞海嘯、孟加拉風災、巴基斯坦地震,以及國內的水災和地震。
蘇女士積極參與本地社會服務,包括「香港街頭月捐聯席」創會主席、擔任香港社會服務聯會的「內地事務督導委員會」主席及「執行委員會」委員、「關注婦女性暴力協會」顧問、「凝動香港體育基金」籌款顧問等。
蘇女士為香港中文大學文學士,新媒體理學碩士,社會工作文憑學位。香港科技大學行政人員工商管理碩士(EMBA),並修習哈佛大學商學院非牟利機構管理課程。2006年獲頒「香港十大傑出青年」,2022年獲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頒授行政長官社區服務獎狀。
羅兵咸永道中國 企業可持續發展副總監
徐婉坤女士現為羅兵咸永道中國企業可持續發展團隊的業務總監,在私營和公共部門企業諮詢領域擁有逾十五年經驗,擅長制定戰略方案,推動相關項目發揮最大的商業價值或社會效益。
過去八年,徐女士聚焦於社會和福利領域的工作,她與非政府組織合作,關注多個社會議題,包括弱勢兒童和少數民族的社會共融、在職貧困人士的基本需求供給、對長者的社區關愛、兒童和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以及按效果付費的社會項目合同。此外,徐女士亦善用其機構的專業企業諮詢知識,促進本地非政府組織的能力建設,為他們提供免費或資助的諮詢服務。
英語、普通話及廣東話 (設英語、普通話、廣東話及手語即時傳譯)
講者:
香港社會服務聯會 主席
陳智思先生畢業於美國加州Pomona College,現職亞洲金融集團主席兼總裁及亞洲保險主席;並為香港泰國商會主席、盤谷銀行(中國)顧問。陳智思先生為數家本地及海外的金融服務公司及泰國康民醫院大眾有限公司擔任董事會成員。
公職服務上他亦涉及不少範疇,包括香港社會服務聯會主席、香港賽馬會董事局成員、M Plus 博物館主席、大館文化藝術有限公司主席、香港地方志中心執行委員會主席及團結香港基金主席。
陳智思先生曾於2008-2023年出任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香港區代表。於2004-2009年及2012-2022年被委任為行政會議非官守成員,2017-2022年擔任行政會議非官守成員召集人。1998-2008年間,他是代表保險界的立法會議員。
過往公職計有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主席、嶺南大學校董會主席、可持續發展委員會主席、古物諮詢委員會主席、活化歷史建築諮詢委員會主席、司法人員與紀律人員薪俸及服務條件常務委員會主席等。
他先後獲嶺南大學、香港城市大學、香港公開大學及薩凡納藝術設計大學頒授榮譽博士學位。此外亦為Pomona College榮譽校董。
陳智思先生於 2002年榮膺太平紳士銜;2004年獲泰國政府頒發Commander(3rd Class)of the Most Noble Order of the Crown of Thailand。2006年獲香港特區政府頒授金紫荊星章,再於2020年獲授最高榮譽的大紫荊勳章。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勞工及福利局 局長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行政學院 社會和生態文明教研部教授
馬秀蓮教授是國家行政學院社會和生態文明教研部教授。美國猶他大學社會學博士、統計學碩士,斯坦福大學訪問學者(2017-2018),住建部科技委農房與村鎮建設專業委員會專家,曾掛職煙台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副局長(2018-2019)。
主要研究方向:住房政策、城市研究、社會政策與社會治理等。出版《透視保障房:美國實踐、經驗與借鑒》(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8年);City and State under Globalization: A Network Approach(《國家與城市的關係:一個網路分析視角》,2012年)等著作。學術論文見刊於《社會學研究》、《公共管理學報》、《中國行政管理》、Urban Studies(《城市研究》), City & Community(《城市與社區》)、Cities(《城市》)、Housing Studies(《住房研究》)等國內外核心期刊,並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社會科學基金以及省部級課題等十多項。
出國前,馬秀蓮教授就讀於中國人民大學並獲新聞傳播學碩士,後任《經濟日報》記者並獲中國新聞獎。留學期間還曾獲中國國家優秀自費留學生獎學金、美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博士論文提升獎等。
英國Social Innovation Exchange(SIX)行政總裁
Louise領導英國社會創新發展組織Social Innovation Exchange(SIX)逾十年。她領導的團隊分布全球多個主要城市,包括倫敦、西班牙和沙地阿拉伯等地,並在全球三十多個城市舉辦國際交流活動,吸引超過五千人參與。SIX由全球社會創新網絡,發展成大型項目協助慈善事業、企業和政府推動社會創新,以更有效的方法應對未來的挑戰。
Louise自2010年起與歐盟委員會共同推動社會創新,並為多個歐洲項目提供建議。她也曾擔任韓國首爾市政府社會創新諮詢小組成員,並與首爾市市長合作,將社會創新和社區參與納入城市議程。Louise現在與歐洲和中東地區的城市合作,幫助他們透過連結市民創建美好未來。
Louise是一位在跨部門╱跨國合作、橋樑搭建、未來思維和全球社會創新方面擁有豐富經驗的演講者。她定期為世界各地的政府、基金會和大學舉辦社會創新培訓計劃,並定期發表有關網路連繫和社會創新的文章。
香港社會服務聯會 行政總裁
蔡海偉先生為香港社會服務聯會(社聯)行政總裁。社聯代表香港超過500間非政府社會服務機構,致力促進社會服務及政策發展,以推動社會可持續發展為目標。社聯為跨界別合作及社會創新意念提供協作平台,近年積極發展樂齡科技及過渡性社會房屋。
蔡先生畢業於香港大學,主修機械工程學,並於美國伊利諾斯大學(芝加哥分校)深造,取得社會工作碩士學位,現為註冊社會工作者,並曾任香港社會工作人員協會會長(2004 至 2008 年)。
英語、普通話及廣東話
講者:
香港社會服務聯會 主席
陳智思先生畢業於美國加州Pomona College,現職亞洲金融集團主席兼總裁及亞洲保險主席;並為香港泰國商會主席、盤谷銀行(中國)顧問。陳智思先生為數家本地及海外的金融服務公司及泰國康民醫院大眾有限公司擔任董事會成員。
公職服務上他亦涉及不少範疇,包括香港社會服務聯會主席、香港賽馬會董事局成員、M Plus 博物館主席、大館文化藝術有限公司主席、香港地方志中心執行委員會主席及團結香港基金主席。
陳智思先生曾於2008-2023年出任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香港區代表。於2004-2009年及2012-2022年被委任為行政會議非官守成員,2017-2022年擔任行政會議非官守成員召集人。1998-2008年間,他是代表保險界的立法會議員。
過往公職計有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主席、嶺南大學校董會主席、可持續發展委員會主席、古物諮詢委員會主席、活化歷史建築諮詢委員會主席、司法人員與紀律人員薪俸及服務條件常務委員會主席等。
他先後獲嶺南大學、香港城市大學、香港公開大學及薩凡納藝術設計大學頒授榮譽博士學位。此外亦為Pomona College榮譽校董。
陳智思先生於 2002年榮膺太平紳士銜;2004年獲泰國政府頒發Commander(3rd Class)of the Most Noble Order of the Crown of Thailand。2006年獲香港特區政府頒授金紫荊星章,再於2020年獲授最高榮譽的大紫荊勳章。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勞工及福利局 局長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行政學院 社會和生態文明教研部教授
馬秀蓮教授是國家行政學院社會和生態文明教研部教授。美國猶他大學社會學博士、統計學碩士,斯坦福大學訪問學者(2017-2018),住建部科技委農房與村鎮建設專業委員會專家,曾掛職煙台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副局長(2018-2019)。
主要研究方向:住房政策、城市研究、社會政策與社會治理等。出版《透視保障房:美國實踐、經驗與借鑒》(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8年);City and State under Globalization: A Network Approach(《國家與城市的關係:一個網路分析視角》,2012年)等著作。學術論文見刊於《社會學研究》、《公共管理學報》、《中國行政管理》、Urban Studies(《城市研究》), City & Community(《城市與社區》)、Cities(《城市》)、Housing Studies(《住房研究》)等國內外核心期刊,並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社會科學基金以及省部級課題等十多項。
出國前,馬秀蓮教授就讀於中國人民大學並獲新聞傳播學碩士,後任《經濟日報》記者並獲中國新聞獎。留學期間還曾獲中國國家優秀自費留學生獎學金、美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博士論文提升獎等。
英國Social Innovation Exchange(SIX)行政總裁
Louise領導英國社會創新發展組織Social Innovation Exchange(SIX)逾十年。她領導的團隊分布全球多個主要城市,包括倫敦、西班牙和沙地阿拉伯等地,並在全球三十多個城市舉辦國際交流活動,吸引超過五千人參與。SIX由全球社會創新網絡,發展成大型項目協助慈善事業、企業和政府推動社會創新,以更有效的方法應對未來的挑戰。
Louise自2010年起與歐盟委員會共同推動社會創新,並為多個歐洲項目提供建議。她也曾擔任韓國首爾市政府社會創新諮詢小組成員,並與首爾市市長合作,將社會創新和社區參與納入城市議程。Louise現在與歐洲和中東地區的城市合作,幫助他們透過連結市民創建美好未來。
Louise是一位在跨部門╱跨國合作、橋樑搭建、未來思維和全球社會創新方面擁有豐富經驗的演講者。她定期為世界各地的政府、基金會和大學舉辦社會創新培訓計劃,並定期發表有關網路連繫和社會創新的文章。
香港社會服務聯會 行政總裁
蔡海偉先生為香港社會服務聯會(社聯)行政總裁。社聯代表香港超過500間非政府社會服務機構,致力促進社會服務及政策發展,以推動社會可持續發展為目標。社聯為跨界別合作及社會創新意念提供協作平台,近年積極發展樂齡科技及過渡性社會房屋。
蔡先生畢業於香港大學,主修機械工程學,並於美國伊利諾斯大學(芝加哥分校)深造,取得社會工作碩士學位,現為註冊社會工作者,並曾任香港社會工作人員協會會長(2004 至 2008 年)。
香港理工大學應用社會科學系 高級講師
譚建元博士現任香港理工大學應用社會科學系高級講師,同時,為社會政策及社會企業學士課程的課程主任。他的研究範圍包括男性特質、性暴力和社會政策問題。他曾在數個學術期刊上發表過論文,包括《家庭問題期刊》、《情感障礙期刊》、《社會企業學期刊》和《香港社會工作期刊》。除了學術工作外,譚博士還擔任了關注婦女性暴力協會和明愛荃灣社區中心的委員。另外,他曾擔任香港社會服務聯會政策研究和倡議委員會委員,一直關心基層住屋及生活質素的問題,並為社會房屋共享計劃完成了社會影響評估,瞭解住戶生活質素的轉變。
廣東話
主持人:
Country Director, Pedius Srl
屈紫薇女士於2011年開始了她的社會企業家之旅。在DID HK Ltd的支持下,她創立了「對話體驗。無聲」(Dialogue Experience - Silence)和「藝宴坊」這兩個項目獲得香港社企獎勵計劃2013創意思維大獎。而全球首創的無聲劇場晚宴「藝宴坊」則為參加者帶來獨特的「創效於樂」(社會效益與娛樂體驗並重)體驗,向公眾展現藝術的新角度,並通過一群聾人才藝向大眾展示了藝術世界的不同視野。她還將自己的職業生涯委託給支持不同殘障和弱勢群體的工作,領導著各種項目,從改善生活到賦予力量。
英國特許市務學會香港分會 主席
盧翰豪先生現為英國特許市務學會香港分會主席及國際食品安全協會執行委員會成員。自2022年起,盧先生擔任香港理工大學專業進修學院客座講師。盧先生是一位品牌、行銷和業務開發專業人士,在資訊科技、食品和飲料以及娛樂等各個行業,擁有二十多年亞太市場的管理經驗,同時擁有服務波音、惠普、強生、安捷倫等跨國財富五百強企業的客戶經驗。專業領域涵蓋品牌管理、特許經營和數據分析業務開發等。
自2015年起,盧先生擔任「社會創新及創業發展基金」協創機構「創匯點」的顧問。2024年獲社聯邀請擔任「照護食」星級大使。盧先生現為cpjobs.com的專欄作家,曾參與擔任廣州移動電視、上海東方衛視、香港Movie++及馬來西亞EnjoyTV等多個節目主持人。
香港理工大學應用社會科學系 高級講師
譚建元博士現任香港理工大學應用社會科學系高級講師,同時,為社會政策及社會企業學士課程的課程主任。他的研究範圍包括男性特質、性暴力和社會政策問題。他曾在數個學術期刊上發表過論文,包括《家庭問題期刊》、《情感障礙期刊》、《社會企業學期刊》和《香港社會工作期刊》。除了學術工作外,譚博士還擔任了關注婦女性暴力協會和明愛荃灣社區中心的委員。另外,他曾擔任香港社會服務聯會政策研究和倡議委員會委員,一直關心基層住屋及生活質素的問題,並為社會房屋共享計劃完成了社會影響評估,瞭解住戶生活質素的轉變。
鄰舍輔導會 副總幹事
彭桓基先生現為鄰舍輔導會副總幹事。鄰舍輔導會轄下逾八十個服務單位為有需要的人士提供多元化的家庭、青年、安老、康復、社區發展、教育、醫療及內地服務,每年服務超過二百萬人次。
彭先生是跨界別專業顧問,他創立的顧問及培訓公司擅於應用敍事治療理念於體驗設計(Experiential Design)、行政管理、社會創新及人事培訓。彭先生擁有超過二十年社會福利事務經驗,他曾發起、投資及營運本地及海外不同的社會企業,亦曾擔任香港中文大學兼職講師。彭先生的專業資格包括香港註冊社會工作者、加拿大註冊戒賭輔導員、澳大利亞心理健康急救導師和澳大利亞敘事治療師。學術領域包括社會工作學、市場營銷學、刑事司法和敘事治療。
香港社會服務聯會 項目經理(社會房屋)
楊佩賢小姐於2017年起協助推動社會房屋共享計劃及組合社會房屋計劃,支援計劃整體運作及與房屋營運機構緊密合作,共同建立社會房屋的運營和服務。楊小姐於香港城市大學獲得社會科學學士學位。曾在社聯政策研究和倡議及社會發展部門工作,擅長管理進行社會影響評估及推廣實證為本的服務發展。
香港社會服務聯會 經理
關諾文先生現為香港社會服務聯會經理,協助倡議及推動生死教育和晚期照顧服務的工作。關先生曾於不同的非政府機構擔任前線及管理的工作十四年,一直透過教育、訓練和倡議等工作,推動和改善不同的健康議題。關先生在香港城市大學獲得社會科學學士學位,並在香港理工大學獲得社會工作碩士學位。
講者:
陳蔚斯女士是一名罕見疾病患者,自幼患上「多發性骨骺發育不良」,經基因檢測確診為「脊髓小腦萎縮症第35型」。 二十歲前曾接受八次手術,大專時期身體狀況轉差直至不能自理。
陳女士自2012年起先後為三個病人組織擔任理事,及後重拾音樂興趣,於2019年加入香港共融樂團參與大型音樂演出,亦參與社區的生命及音樂分享講座活動。現為香港肌健協會理事會成員及香港罕見疾病聯盟項目主任,致力服務罕見疾病患者。
Carer Matters 發起人及朋輩工作員(護老)
文文要照顧年屆100歲,患有認知障礙症的長者。曾因「隔代照顧者身份」而被歧視。現為朋輩工作者,將經歷及照顧經驗與同路人分享。
文文是Facebook專頁 《我家有個大bb》版主及《我家有個大bb - 隔代照顧者防撞板秘笈》作者 。
75歲的榕姐(潘婆婆)現時一家三口住在社會房屋。她每日晨早五時起床為家居打點一切,既要照顧行動不便的丈夫,又要為30多歲患有輕度智障兒子預備飯菜。作為家庭的主要照顧者,即使外出買菜亦不放心家中丈夫。而她身為長者,對於晚年生活安排,因忙碌照顧家庭,一心只求先上樓,往後的生活與照顧,需靠社區資源與政府支援,見步行步,隨遇而安。
75歲長者,曾獨力照顧四子女及患有認知障礙症的家姑,現與46歲、患有自閉症的智障兒子同住。她獨力摸索出自己一套育兒方法,早年醫生診斷兒子不能說話,她就每天帶兒子坐巴士,講解路途上的景物,同時培養兒子理財觀念、煮餸技巧,經常帶兒子出門,讓他認識區內各店鋪員工、診所醫生,希望日後兒子能夠長久在社區生活。
63歲的退休人士。2007年,妻子確診俗稱「漸凍症」的運動神經元疾病,經歷十年全天候照顧者生涯。他感嘆太太求醫路途幸運,不但在發病後短時間內確診,對症下藥,而且獲介紹使用不同先進的儀器,令太太病況大部分時間均頗為穩定,夫妻二人更經常到台灣旅行。太太病逝後,他轉為照顧體弱的母親,之後他亦不時探訪及幫忙病友。
中國基金會發展論壇 副秘書長
譚紅波先生現為中國基金會發展論壇副秘書長。譚先生曾任職於救世軍、泛海公益基金會等國際國內公益組織,熟悉公益慈善項目管理、基金會運作等。譚先生畢業於中央民族大學新聞專業,並於北京師範大學取得公共管理碩士學位。
中國基金會發展論壇是有志於追求機構卓越、行業發展的基金會自願發起的行業平台。2008年,在當時的民政部民間組織管理局指導下,八家機構發起「中國非公募基金會發展論壇」;2016年轉型為「中國基金會發展論壇」;2017年,中國基金會發展論壇秘書處在北京市民政局註冊為北京基業長青社會組織服務中心。
英語、普通話及廣東話 (設英語、普通話、廣東話及手語即時傳譯)
主持人:
香港社會服務聯會 主席
陳智思先生畢業於美國加州Pomona College,現職亞洲金融集團主席兼總裁及亞洲保險主席;並為香港泰國商會主席、盤谷銀行(中國)顧問。陳智思先生為數家本地及海外的金融服務公司及泰國康民醫院大眾有限公司擔任董事會成員。
公職服務上他亦涉及不少範疇,包括香港社會服務聯會主席、香港賽馬會董事局成員、M Plus 博物館主席、大館文化藝術有限公司主席、香港地方志中心執行委員會主席及團結香港基金主席。
陳智思先生曾於2008-2023年出任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香港區代表。於2004-2009年及2012-2022年被委任為行政會議非官守成員,2017-2022年擔任行政會議非官守成員召集人。1998-2008年間,他是代表保險界的立法會議員。
過往公職計有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主席、嶺南大學校董會主席、可持續發展委員會主席、古物諮詢委員會主席、活化歷史建築諮詢委員會主席、司法人員與紀律人員薪俸及服務條件常務委員會主席等。
他先後獲嶺南大學、香港城市大學、香港公開大學及薩凡納藝術設計大學頒授榮譽博士學位。此外亦為Pomona College榮譽校董。
陳智思先生於 2002年榮膺太平紳士銜;2004年獲泰國政府頒發Commander(3rd Class)of the Most Noble Order of the Crown of Thailand。2006年獲香港特區政府頒授金紫荊星章,再於2020年獲授最高榮譽的大紫荊勳章。
香港財富傳承學院 行政總監
賈安霈女士於2024年出任香港財富傳承學院學院行政總監。賈女士在金融服務業從業超過二十年,並在家族辦公室領域累積了深厚的專業知識和卓越的領導才能,而她目前擔任香港家族辦公室協會(FOAHK)主席。此前,賈女士曾擔任多個高級管理職位,包括聯合家族辦公室的首席策略長及內地券商的海外業務首席執行官。賈女士曾在香港、新加坡、紐約和台北等地的國際金融公司工作,具備廣泛的國際視野。賈女士持有多倫多大學商業學士學位,及芝加哥大學布斯商學院工商管理碩士學位。
講者:
香港財富傳承學院 董事
香港科技大學金樂琦亞洲家族企業與家族辦公室研究中心 創始主任兼資深顧問
HolonIQ 行政總裁
Patrick Brothers是全球影響力智慧平台HolonIQ的聯席行政總裁和聯合創始人。他領導HolonIQ的資料和深度技術團隊,為世界各地的政府、機構、基金會和投資者提供策略、影響力和投資等方面的諮詢,以推動更具包容性和可持續發展的未來。
Patrick Brothers在全球影響力投資和策略方面發揮影響力。他致力於促進公私營部門之間的合作和協作以應對全球挑戰。他領導的HolonIQ全球領袖高峰會已在全球30多個國家舉辦,活動匯聚全球頂尖領袖,透過討論和合作解決包括經濟發展、環境可持續性、教育和醫療創新等迫切的全球議題。
在加入HolonIQ之前,Patrick Brothers曾在能源、基礎建設和教育領域擔任主席、首席執行官和高管等職務,負責策略、技術和企業發展工作。他的職業生涯始於擔任澳洲陸軍軍官,領導傘兵部隊進行偵察和人道主義援助行動。之後他在德勤擔任高級顧問,主要負責併購和企業融資,客戶包括世界各地的主權財富基金和私募股權等。
Patrick Brothers擁有Australian Graduate School of Management的工商管理碩士學位,及新南威爾士大學的電腦和數學學士學位,並且在Duntroon皇家軍事學院以領導和軍事技能一等獎成績畢業。
中國基金會發展論壇 副秘書長
譚紅波先生現為中國基金會發展論壇副秘書長。譚先生曾任職於救世軍、泛海公益基金會等國際國內公益組織,熟悉公益慈善項目管理、基金會運作等。譚先生畢業於中央民族大學新聞專業,並於北京師範大學取得公共管理碩士學位。
中國基金會發展論壇是有志於追求機構卓越、行業發展的基金會自願發起的行業平台。2008年,在當時的民政部民間組織管理局指導下,八家機構發起「中國非公募基金會發展論壇」;2016年轉型為「中國基金會發展論壇」;2017年,中國基金會發展論壇秘書處在北京市民政局註冊為北京基業長青社會組織服務中心。
薈港資本有限公司 行政總裁
林曉鋒教授為一位工程師,於2021年加入薈港資本,現為行政總裁。林教授現兼任香港中文大學、香港城市大學和香港理工大學客席教授,監督博士研究生,並任教人工智能、物聯網科技和創業課程學科。自1996年起,林教授從事創新科技研發,積極參與創新科技界專業及公共服務。並於2004年創辦Sengital Limited 港科研有限公司,現為集團主席。林教授帶領公司十多年來獲得數十個科技奬項及專利。他擔任創新科技基金評審委員,審批撥款超過十三年。林教授現為香港科學園創科會督導委員會主席,亦是香港工程師學會會員、香港電子業商會執行委員、香港電子科技商會執行委員,以及多個創新科技組織創會會長。林教授服務香港應用科技研究院董事會六年,現擔任物流及供應鏈多元技術研發中心主席,並於2015年獲選為香港十大傑出青年(工商界),以及於2019年獲頒行政長官社會服務奬狀和於2023年獲行政長官任命為太平紳士。
香港賽馬會 慈善事務總經理(體育及公益慈善研究院)
鄧詠茵女士於 2000 年加入香港賽馬會,在2012 年加入馬會慈善信託基金之前曾負責馬會業務發展工作。鄧女士現時負責策劃及建議撥款策略和創新公益項目,並透過推動公益項目對社會產生正面影響。她的主要工作領域是體育,通過創新方法和與持分者合作,將體育運動推廣至社會不同階層,以及制定支持香港精英運動員發展的策略。鄧女士最近參與了新成立的公益慈善研究所(Institute of Philanthropy),透過結合「智、善、行」(智慧、善款、行動),向業界提供可靠的公益慈善知識、涵蓋不同界別的知識基礎和發展指標,以加強香港、全國、亞洲,甚至其他地區慈善業界的專業化。公益慈善研究所致力與基金會和其他機構合作,制定具影響力的方案,共建美好社會。 鄧女士在加拿大Queen’s University獲得環境科學學士學位,並在香港大學獲得城市規劃碩士學位。
香港賽馬會 慈善事務總經理(體育及公益慈善研究院)
鄧詠茵女士於 2000 年加入香港賽馬會,在2012 年加入馬會慈善信託基金之前曾負責馬會業務發展工作。鄧女士現時負責策劃及建議撥款策略和創新公益項目,並透過推動公益項目對社會產生正面影響。她的主要工作領域是體育,通過創新方法和與持分者合作,將體育運動推廣至社會不同階層,以及制定支持香港精英運動員發展的策略。鄧女士最近參與了新成立的公益慈善研究所(Institute of Philanthropy),透過結合「智、善、行」(智慧、善款、行動),向業界提供可靠的公益慈善知識、涵蓋不同界別的知識基礎和發展指標,以加強香港、全國、亞洲,甚至其他地區慈善業界的專業化。公益慈善研究所致力與基金會和其他機構合作,制定具影響力的方案,共建美好社會。 鄧女士在加拿大Queen’s University獲得環境科學學士學位,並在香港大學獲得城市規劃碩士學位。
英語、普通話及廣東話 (設英語、普通話、廣東話及手語即時傳譯)
主持人:
香港社會服務聯會 主席
陳智思先生畢業於美國加州Pomona College,現職亞洲金融集團主席兼總裁及亞洲保險主席;並為香港泰國商會主席、盤谷銀行(中國)顧問。陳智思先生為數家本地及海外的金融服務公司及泰國康民醫院大眾有限公司擔任董事會成員。
公職服務上他亦涉及不少範疇,包括香港社會服務聯會主席、香港賽馬會董事局成員、M Plus 博物館主席、大館文化藝術有限公司主席、香港地方志中心執行委員會主席及團結香港基金主席。
陳智思先生曾於2008-2023年出任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香港區代表。於2004-2009年及2012-2022年被委任為行政會議非官守成員,2017-2022年擔任行政會議非官守成員召集人。1998-2008年間,他是代表保險界的立法會議員。
過往公職計有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主席、嶺南大學校董會主席、可持續發展委員會主席、古物諮詢委員會主席、活化歷史建築諮詢委員會主席、司法人員與紀律人員薪俸及服務條件常務委員會主席等。
他先後獲嶺南大學、香港城市大學、香港公開大學及薩凡納藝術設計大學頒授榮譽博士學位。此外亦為Pomona College榮譽校董。
陳智思先生於 2002年榮膺太平紳士銜;2004年獲泰國政府頒發Commander(3rd Class)of the Most Noble Order of the Crown of Thailand。2006年獲香港特區政府頒授金紫荊星章,再於2020年獲授最高榮譽的大紫荊勳章。
香港財富傳承學院 行政總監
賈安霈女士於2024年出任香港財富傳承學院學院行政總監。賈女士在金融服務業從業超過二十年,並在家族辦公室領域累積了深厚的專業知識和卓越的領導才能,而她目前擔任香港家族辦公室協會(FOAHK)主席。此前,賈女士曾擔任多個高級管理職位,包括聯合家族辦公室的首席策略長及內地券商的海外業務首席執行官。賈女士曾在香港、新加坡、紐約和台北等地的國際金融公司工作,具備廣泛的國際視野。賈女士持有多倫多大學商業學士學位,及芝加哥大學布斯商學院工商管理碩士學位。
講者:
香港財富傳承學院 董事
香港科技大學金樂琦亞洲家族企業與家族辦公室研究中心 創始主任兼資深顧問
HolonIQ 行政總裁
Patrick Brothers是全球影響力智慧平台HolonIQ的聯席行政總裁和聯合創始人。他領導HolonIQ的資料和深度技術團隊,為世界各地的政府、機構、基金會和投資者提供策略、影響力和投資等方面的諮詢,以推動更具包容性和可持續發展的未來。
Patrick Brothers在全球影響力投資和策略方面發揮影響力。他致力於促進公私營部門之間的合作和協作以應對全球挑戰。他領導的HolonIQ全球領袖高峰會已在全球30多個國家舉辦,活動匯聚全球頂尖領袖,透過討論和合作解決包括經濟發展、環境可持續性、教育和醫療創新等迫切的全球議題。
在加入HolonIQ之前,Patrick Brothers曾在能源、基礎建設和教育領域擔任主席、首席執行官和高管等職務,負責策略、技術和企業發展工作。他的職業生涯始於擔任澳洲陸軍軍官,領導傘兵部隊進行偵察和人道主義援助行動。之後他在德勤擔任高級顧問,主要負責併購和企業融資,客戶包括世界各地的主權財富基金和私募股權等。
Patrick Brothers擁有Australian Graduate School of Management的工商管理碩士學位,及新南威爾士大學的電腦和數學學士學位,並且在Duntroon皇家軍事學院以領導和軍事技能一等獎成績畢業。
中國基金會發展論壇 副秘書長
譚紅波先生現為中國基金會發展論壇副秘書長。譚先生曾任職於救世軍、泛海公益基金會等國際國內公益組織,熟悉公益慈善項目管理、基金會運作等。譚先生畢業於中央民族大學新聞專業,並於北京師範大學取得公共管理碩士學位。
中國基金會發展論壇是有志於追求機構卓越、行業發展的基金會自願發起的行業平台。2008年,在當時的民政部民間組織管理局指導下,八家機構發起「中國非公募基金會發展論壇」;2016年轉型為「中國基金會發展論壇」;2017年,中國基金會發展論壇秘書處在北京市民政局註冊為北京基業長青社會組織服務中心。
薈港資本有限公司 行政總裁
林曉鋒教授為一位工程師,於2021年加入薈港資本,現為行政總裁。林教授現兼任香港中文大學、香港城市大學和香港理工大學客席教授,監督博士研究生,並任教人工智能、物聯網科技和創業課程學科。自1996年起,林教授從事創新科技研發,積極參與創新科技界專業及公共服務。並於2004年創辦Sengital Limited 港科研有限公司,現為集團主席。林教授帶領公司十多年來獲得數十個科技奬項及專利。他擔任創新科技基金評審委員,審批撥款超過十三年。林教授現為香港科學園創科會督導委員會主席,亦是香港工程師學會會員、香港電子業商會執行委員、香港電子科技商會執行委員,以及多個創新科技組織創會會長。林教授服務香港應用科技研究院董事會六年,現擔任物流及供應鏈多元技術研發中心主席,並於2015年獲選為香港十大傑出青年(工商界),以及於2019年獲頒行政長官社會服務奬狀和於2023年獲行政長官任命為太平紳士。
香港賽馬會 慈善事務總經理(體育及公益慈善研究院)
鄧詠茵女士於 2000 年加入香港賽馬會,在2012 年加入馬會慈善信託基金之前曾負責馬會業務發展工作。鄧女士現時負責策劃及建議撥款策略和創新公益項目,並透過推動公益項目對社會產生正面影響。她的主要工作領域是體育,通過創新方法和與持分者合作,將體育運動推廣至社會不同階層,以及制定支持香港精英運動員發展的策略。鄧女士最近參與了新成立的公益慈善研究所(Institute of Philanthropy),透過結合「智、善、行」(智慧、善款、行動),向業界提供可靠的公益慈善知識、涵蓋不同界別的知識基礎和發展指標,以加強香港、全國、亞洲,甚至其他地區慈善業界的專業化。公益慈善研究所致力與基金會和其他機構合作,制定具影響力的方案,共建美好社會。 鄧女士在加拿大Queen’s University獲得環境科學學士學位,並在香港大學獲得城市規劃碩士學位。
香港社會服務聯會 家庭及社區服務主任
鄧嘉麗女士自大學時期起擁有超過10年的青年及社區工作經驗。她的工作範圍涵蓋海外及內地關愛計劃,推動線上到線下的社區服務,以及跨界別的創新合作。她專注於扶貧、精神健康、多元共融及人才培訓。
2021年1月,鄧女士加入香港社會服務聯會(社聯),進一步發展家庭及社區的服務及倡議工作,包括少數族裔青年。
她擁有香港大學的社會工作學學士學位和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的文學碩士學位,亦是一名註冊社工。
廣東話
主持人:
香港社會服務聯會 家庭及社區服務主任
鄧嘉麗女士自大學時期起擁有超過10年的青年及社區工作經驗。她的工作範圍涵蓋海外及內地關愛計劃,推動線上到線下的社區服務,以及跨界別的創新合作。她專注於扶貧、精神健康、多元共融及人才培訓。
2021年1月,鄧女士加入香港社會服務聯會(社聯),進一步發展家庭及社區的服務及倡議工作,包括少數族裔青年。
她擁有香港大學的社會工作學學士學位和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的文學碩士學位,亦是一名註冊社工。
元朗大會堂 活動幹事
艾穆智先生一直深信於探索和追求個人熱忱的力量。他在嶺南大學開啟了他的學術之旅,攻讀文學學士學位。在求學的時候,他有幸在幾所小學和中學兼職教授英語課程。雖然他很享受這樣的經歷和與學生互動的機會,但他意識到成為一名全職教師並不是他長遠的志向。
出於對尋找更符合個人理想職業的渴望,艾穆智先生勇敢地踏進了社會服務的領域。目前,他在元朗大會堂的PRAISE計劃中擔任活動幹事,這個角色為艾穆智先生提供了一個平台,讓他能夠為香港的少數族裔出一分力,致力改善大家的福祉,並積極為社區帶來正面的影響。因此,他有幸能夠參與和規劃各項促進社區發展及福利的工作。
在發表2023年施政報告之前,政府在全香港舉辦了多場地區諮詢會。艾穆智先生有幸被選為其中一名代表,與行政長官就改善少數族裔的社區事務進行對話。是次的交流激發了他對少數族裔人士的生活質素和福祉有進一步的追求,並希望自己繼續能夠為族群產生影響力。
艾穆智先生非常享受這趟旅程,並勇於迎接所有挑戰,希望透過自己的努力和付出,將來能為社會的發展作出貢獻,以及為自己和社區創造一個更充實和更有意義的生活。
講者:
浸信會愛羣社會服務處 總幹事
趙漢文先生是註冊社工,工作經驗超過30年。他在精神健康服務、職業復康、企業社會責任界別協作和扶貧方面,具豐富經驗。自2014年起,趙先生致力推動職場共融文化,發展多元種族人士就業服務。多年來,趙先生亦在機構推動內部創新,並以創新社會服務與介入模式,在各項目中與社區內的持份者合作,建立合作平台。
趙先生熱心參與不同界別協作,除出任社聯執行委員會委員及共創發展策略委員會主席外,亦於勞福局及多間大學的諮詢委員會擔任顧問工作。
趙先生在取得社會工作學士和工商管理碩士學位後,於香港大學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先後取得精神健康與非營利管理碩士學位。此外,也於2015年在哈佛商學院修畢行政人員深造課程。
浸信會愛羣社會服務處 註冊社工
狄雷龍先生是一位在本港出生及長大的印度裔香港人。他在香港接受教育,就讀於專為多元文化學生指定的學校。他精通粵語、英語、旁遮普語、印地語和烏爾都語,並於 2020 年成為註冊社工。
過去三年,他受聘於浸信會愛群社會服務處擔任全職社工,專注於為多元文化青年提供就業服務及職業培訓計劃。狄先生的願望一直是作為一名社會工作者為社區服務,他認為自己是一個調解員,可以彌合招聘公司和多元文化人士之間的差距,從而創造更多的職業機會並培養人才庫。
此外,他也擔任香港社會工作者協會多元種族社會工作分會的召集人。在此職位上,他為多元文化社會工作者的專業發展做出貢獻,向政府官員倡導多元文化社區的需求,並減少使用「少數族裔」一詞。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消防處 高級消防隊長(少數族裔)
潘崇晃先生是消防處的一位經驗豐富的消防員。在他的專業生涯中擔任過各種職位,職責範圍涵蓋了行動、牌照、政策和招聘事宜。
自2023年7月以來,潘先生擔任「少數族裔青少年發展團隊」(EMYDT)的領隊,該團隊於2019年成立,旨在協助少數族裔青少年融入社會、培養正面價值觀及規劃職業路向。團隊與不同學校及非政府組織合作,舉辦各類活動和節目,鼓勵少數族裔青少年加入消防處。另外,團隊一直致力透過「共融同行 消防精神」計劃,為少數族裔屬員提供職場上的協助,以及提升本處為本港少數族裔提供的服務質素。計劃榮獲香港優質顧客服務協會頒發「優質顧客服務大獎2022─客戶關懷獎金獎」。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消防處 消防員
簡澳沙瑪,現年26歲,香港出生並長大。中學畢業後,他追逐兒時夢想,加入了消防部隊。在過去四年,他一直是一名忠誠且敬業的消防員。
在小學時期,澳沙瑪首次參觀消防處,消防員的專業形象和他們的消防車讓他激動不已,這一經歷至今仍鮮明地留在他記憶中。
到了高中,他又一次在家附近的消防處舉行的開放日活動中參觀消防處。這次參觀讓他深入了解消防員的日常生活、職責和加入他們行列的途徑。這些經歷激勵著澳沙瑪成為消防員的目標,他致力於體能訓練和學術學習。完成中學之後,他更加努力地朝著夢想進發。憑借著堅強的意志和不懈的努力,他在22歲時成功成為了消防隊伍中的一員。
澳沙瑪回顧自己的成長道路時充滿感激,對所有幫助他達成目標的人和經歷心存感激。
原動力科技有限公司 創始人、首席執行官兼首席技術官
曾俊雄先生是原動力科技有限公司的創始人、首席執行官兼首席技術官,擁有多年的電腦生成環境(Computer Generated Environment)經驗。他早年創辦了雅索(香港)有限公司,專注電腦圖形領域,其後於2016年創辦原動力科技有限公司,帶領團隊開發沉浸式虛擬實境技術。憑藉3D應用、結合位置追蹤、虛擬實境引擎和遊戲引擎軟件經驗,取得了技術突破,並廣泛應用於教育、樂齡科技和復康工作。
曾先生亦是種族多元共融的倡導者,致力創造積極,共融的工作文化。他聘用少數族裔青年擔任程式員,並與多個非牟利組織合作,為他們提供工作體驗。
原動力科技有限公司 軟件工程師
Joshua William Allagay Jenner是一位25歲的英菲混血兒,出生並在香港長大。在這個充滿活力的城市中長大,Joshua就讀國際小學和中學,沉浸在多元文化和經驗之中。他對電腦工程和編程的熱愛始於年幼時期,花費無數的時間探索數字領域。
Joshua對科技的熱情驅使他在大學攻讀了計算機科學學士學位。憑藉他的學術背景,他進入了專業世界,為網絡和移動應用程序的開發做出了貢獻。
目前,Joshua在原動力科技有限公司擔任軟件工程師,隸屬於該公司的研發部門。他的工作涉及研究和應用新技術,以增強和建立創新產品的後端系統。除了技術專業知識外,Joshua體現了多樣性和包容的精神,認識到職場中不同族裔的人才價值。
憑藉他獨特的背景和技能,Joshua充分展示了在香港的人才庫中培育和促進多樣性的重要性,培養一個包容的環境,讓來自各種族裔背景的個人能夠茁壯成長,為這座城市的發展作出貢獻。
香港罕見疾病聯盟 會長
香港罕見疾病聯盟(罕盟)成立於2014年12月,是全港首個由跨類別罕見疾病患者和親屬組成,並得到有關專家學者支持的病人組織。罕盟代表患者和照顧者,致力透過與持份者協作,提升對罕病的認知,共同推動改善罕病政策和服務,令罕病患者的醫療、社會支援、教育、生活等各項基本權利,與其他所有市民一樣得到尊重和保障。罕盟成功爭取的項目包括: 政府調整和擴展醫學遺傳服務、逐步精簡新藥註冊流程;香港兒童醫院增設罕見病「個案經理」;瑪嘉烈醫院設立專責部門,幫助兒童患者由兒科順利過渡到成人科;醫管局建立罕病資料庫,為涉及多個器官的罕病設立和擴大跨專科團隊,為患者提供一站式覆診服務;「撒瑪利亞基金」和「關愛基金」優化經濟審查準則等。
廣東話
主持人:
香港社會服務聯會 會員聯繫及服務主任
謝俊麒先生現為香港社會服務聯會(社聯)會員聯繫及服務主任,主要負責促進機構會員之間的交流學習,並推動自資營運機構的發展。他在過去曾在不同的社會服務機構擔任前線和管理職位,推動支援兒童、家庭、少數族裔、復康人士等計劃和服務,同時兼任大專院校講師。謝先生畢業於香港理工大學社會工作系,並於英國愛丁堡大學完成輔導學碩士課程。目前正在英國巴斯大學攻讀計算機科學碩士。
講者:
啓愛共融基金有限公司 創辦者及行政總裁
啓愛共融社區中心是一所非牟利機構,透過私人資助和不同群體(如專業人士、有承擔的企業和義工),協助香港弱勢社群中處於困難的兒童。自2013年起,啓愛盡力為深水埗和鄰近貧困地區的家庭提供全面發展,致力服務致力於三大範疇 : 食物支援,教育和社區強化生命項目,今天啓愛在深水埗和和鄰近地區已有超過1,400個家庭和五間中心。
啓愛深信生命改變與實質需要同樣重要,透過為有需要的家庭提供一個安全的地方,讓他們與其他會員分擔生活上所面對的困難。透過他們之間互相支持和鼓勵,慢慢建立自信心。啓愛堅信「希望」可以帶來改變,讓受惠者有「助人自助」的精神,冀望以正能量改變他們的處境。
香港罕見疾病聯盟 會長
香港罕見疾病聯盟(罕盟)成立於2014年12月,是全港首個由跨類別罕見疾病患者和親屬組成,並得到有關專家學者支持的病人組織。罕盟代表患者和照顧者,致力透過與持份者協作,提升對罕病的認知,共同推動改善罕病政策和服務,令罕病患者的醫療、社會支援、教育、生活等各項基本權利,與其他所有市民一樣得到尊重和保障。罕盟成功爭取的項目包括: 政府調整和擴展醫學遺傳服務、逐步精簡新藥註冊流程;香港兒童醫院增設罕見病「個案經理」;瑪嘉烈醫院設立專責部門,幫助兒童患者由兒科順利過渡到成人科;醫管局建立罕病資料庫,為涉及多個器官的罕病設立和擴大跨專科團隊,為患者提供一站式覆診服務;「撒瑪利亞基金」和「關愛基金」優化經濟審查準則等。
香港復康會「罕見‧同行」社區支援計劃 團隊主任
「罕見‧同行」社區支援計劃,讓罕見病真正被看見和隌伴
香港至今未有為罕見病定下官方定義,也缺乏專為罕見病而設的醫療政策及社會福利措施。社會上支援罕見病的資源匱乏且分散,令患者和家人的處境水深火熱。
香港復康會「社區復康網絡」(CRN)作為一個以「跟長期病患者同行」為使命的社會服務單位,對改變「罕見病」群體無助處境著緊關切並有所擔當。因此,「社區復康網絡」推出全港首個針對罕見病群體的服務 ─「罕見‧同行」社區支援(試驗)計劃,首階段以待確診及初確診罕見神經肌肉退化疾病群體為對象。計劃以個案經理為服務主軸,展開身、心、社、靈的全人支援,期望能在病徵初現一刻,已能與患者及家人並肩同行,陪伴他們走過高山低谷。
「社區復康網絡」相信為罕見病人連結同路人重要性,因此,本計劃邀請香港肌健協會(神經─肌肉疾病病人自助組織)成為合作夥伴,期望透過發展與病人自助組織及各社會持份者的緊密合作,建立「社─患─醫協作模式」,為罕見病患者及照顧者編織起更全面的社區支援網絡,讓罕見病真正被看見,需要獲得承載。
感講 共同創辦人兼執行總監
JUST FEEL「 感講」是全港首間在主流學校系統化推廣「善意溝通」及「社交情意教育」的慈善機構,以轉化學校和家庭溝通文化為願景,致力支援教育工作者和家長,提升學生的身心靈健康。
計劃簡介:
(一)感講夥伴學校計劃
JUST FEEL 與夥伴學校以預防為本、全校參與模式推動「感講夥伴學校計劃」,共建同理心校園文化,守護學生的精神健康。自 2018 年成立至今,「JUST FEEL 感講」已與超過 30 所小學成為夥伴,為超過 26,500 位學生、6,900 位教師及 29,600 位家長提供支援。
(二)營造同理心企業環境:促進員工精神健康及支持在職家長
為協助企業促進在職家長在內的員工之精神健康、提升工作溝通效能及創造社會價值,JUST FEEL 透過「營造同理心企業環境:促進員工精神健康及支持在職家長」計劃,提供一系列度身設計的企業參與活動,包括在職家長工作坊、精神健康研討會及企業義工服務。
癌症資訊網慈善基金 經理
癌症資訊網慈善基金(CICF)是綜合癌症病人服務慈善機構,為癌症患者家庭提供經濟和社會支援,並教育公眾預防癌症的知識。我們提供多元化服務兼顧病人的各種需要,包括醫療及復康支援、運動訓練、情緒及照顧者支援和公眾教育等。
醫療服務:
義診「Easy Ask 醫.事問」、癌症篩查、大灣區醫療查詢熱線、九龍區復康診所
癌症復康:
運動訓練、義剪、義乳工作坊、營養品轉贈、愛心迎福包
情緒及照顧者:
藝術治療、同路人聚會
公眾教育:
學校健康講座、線上健康教育直播
大埔浸信會社會服務處 總幹事
大埔浸信會社會服務處的核心服務為「康復服務」、「學校社會工作服務」 「地區綜合服務」,透過「堂、校、社」發展模式全面支援社區、學校與家庭,服務對象包括學童、家長、教師、SEN兒童及其照顧者、地區基層家庭及長者等,致力建構幸福社區。
MY PLACE@關懷愛滋 項目經理
MY PLACE 是慈善機構「關懷愛滋」旗下的性健康服務社會企業項目 。我們以性健康作為切入點,促進性/別平等及共融健康文化。MY PLACE以合理價錢,照顧不同性別、性別身份認同及性取向的市民,提供一站式專業、多元的服務,包括性健康身體檢查、性健康疾病診治、親密關係相關輔導、專業性教育工作坊及培訓等,希望回應社群所需,讓大眾得到友善、共融的醫療體驗。MY PLACE所有收益將用以支援「關懷愛滋」的愛滋病病毒預防及性健康教育工作。
樂樂國樂團 音樂總監及創團指揮
樂樂國樂團成立50載,為註冊慈善機構,致力推動香港文化藝術及社會公益,被傳媒譽為「對香港文化有貢獻的樂團」,2020年獲社區投資共享基金資助推行《樂樂社區-照顧者支援計劃》,2023年入選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社區文化大使計劃,2024年國家藝術基金,現為香港社會服務聯會會員。轄下共有四個樂團:樂樂國樂團(1974創建)、喜動樂樂室內樂團(2015創建)、香港傳奇室內樂團(2020創建)及樂樂社區樂團(2022創建)。樂樂發展方向備受各界認同,獲公營及商業機構贊助,包括民政及青年事務局、勞工及福利局、康樂及文化事務局、香港賽馬會、香港藝術發展局、香港作曲家及作詞家協會等。
香港社會服務聯會 會員聯繫及服務主任
謝俊麒先生現為香港社會服務聯會(社聯)會員聯繫及服務主任,主要負責促進機構會員之間的交流學習,並推動自資營運機構的發展。他在過去曾在不同的社會服務機構擔任前線和管理職位,推動支援兒童、家庭、少數族裔、復康人士等計劃和服務,同時兼任大專院校講師。謝先生畢業於香港理工大學社會工作系,並於英國愛丁堡大學完成輔導學碩士課程。目前正在英國巴斯大學攻讀計算機科學碩士。
廣東話
主持人:
香港社會服務聯會 會員聯繫及服務主任
謝俊麒先生現為香港社會服務聯會(社聯)會員聯繫及服務主任,主要負責促進機構會員之間的交流學習,並推動自資營運機構的發展。他在過去曾在不同的社會服務機構擔任前線和管理職位,推動支援兒童、家庭、少數族裔、復康人士等計劃和服務,同時兼任大專院校講師。謝先生畢業於香港理工大學社會工作系,並於英國愛丁堡大學完成輔導學碩士課程。目前正在英國巴斯大學攻讀計算機科學碩士。
講者:
啓愛共融基金有限公司 創辦者及行政總裁
啓愛共融社區中心是一所非牟利機構,透過私人資助和不同群體(如專業人士、有承擔的企業和義工),協助香港弱勢社群中處於困難的兒童。自2013年起,啓愛盡力為深水埗和鄰近貧困地區的家庭提供全面發展,致力服務致力於三大範疇 : 食物支援,教育和社區強化生命項目,今天啓愛在深水埗和和鄰近地區已有超過1,400個家庭和五間中心。
啓愛深信生命改變與實質需要同樣重要,透過為有需要的家庭提供一個安全的地方,讓他們與其他會員分擔生活上所面對的困難。透過他們之間互相支持和鼓勵,慢慢建立自信心。啓愛堅信「希望」可以帶來改變,讓受惠者有「助人自助」的精神,冀望以正能量改變他們的處境。
香港罕見疾病聯盟 會長
香港罕見疾病聯盟(罕盟)成立於2014年12月,是全港首個由跨類別罕見疾病患者和親屬組成,並得到有關專家學者支持的病人組織。罕盟代表患者和照顧者,致力透過與持份者協作,提升對罕病的認知,共同推動改善罕病政策和服務,令罕病患者的醫療、社會支援、教育、生活等各項基本權利,與其他所有市民一樣得到尊重和保障。罕盟成功爭取的項目包括: 政府調整和擴展醫學遺傳服務、逐步精簡新藥註冊流程;香港兒童醫院增設罕見病「個案經理」;瑪嘉烈醫院設立專責部門,幫助兒童患者由兒科順利過渡到成人科;醫管局建立罕病資料庫,為涉及多個器官的罕病設立和擴大跨專科團隊,為患者提供一站式覆診服務;「撒瑪利亞基金」和「關愛基金」優化經濟審查準則等。
香港復康會「罕見‧同行」社區支援計劃 團隊主任
「罕見‧同行」社區支援計劃,讓罕見病真正被看見和隌伴
香港至今未有為罕見病定下官方定義,也缺乏專為罕見病而設的醫療政策及社會福利措施。社會上支援罕見病的資源匱乏且分散,令患者和家人的處境水深火熱。
香港復康會「社區復康網絡」(CRN)作為一個以「跟長期病患者同行」為使命的社會服務單位,對改變「罕見病」群體無助處境著緊關切並有所擔當。因此,「社區復康網絡」推出全港首個針對罕見病群體的服務 ─「罕見‧同行」社區支援(試驗)計劃,首階段以待確診及初確診罕見神經肌肉退化疾病群體為對象。計劃以個案經理為服務主軸,展開身、心、社、靈的全人支援,期望能在病徵初現一刻,已能與患者及家人並肩同行,陪伴他們走過高山低谷。
「社區復康網絡」相信為罕見病人連結同路人重要性,因此,本計劃邀請香港肌健協會(神經─肌肉疾病病人自助組織)成為合作夥伴,期望透過發展與病人自助組織及各社會持份者的緊密合作,建立「社─患─醫協作模式」,為罕見病患者及照顧者編織起更全面的社區支援網絡,讓罕見病真正被看見,需要獲得承載。
感講 共同創辦人兼執行總監
JUST FEEL「 感講」是全港首間在主流學校系統化推廣「善意溝通」及「社交情意教育」的慈善機構,以轉化學校和家庭溝通文化為願景,致力支援教育工作者和家長,提升學生的身心靈健康。
計劃簡介:
(一)感講夥伴學校計劃
JUST FEEL 與夥伴學校以預防為本、全校參與模式推動「感講夥伴學校計劃」,共建同理心校園文化,守護學生的精神健康。自 2018 年成立至今,「JUST FEEL 感講」已與超過 30 所小學成為夥伴,為超過 26,500 位學生、6,900 位教師及 29,600 位家長提供支援。
(二)營造同理心企業環境:促進員工精神健康及支持在職家長
為協助企業促進在職家長在內的員工之精神健康、提升工作溝通效能及創造社會價值,JUST FEEL 透過「營造同理心企業環境:促進員工精神健康及支持在職家長」計劃,提供一系列度身設計的企業參與活動,包括在職家長工作坊、精神健康研討會及企業義工服務。
癌症資訊網慈善基金 經理
癌症資訊網慈善基金(CICF)是綜合癌症病人服務慈善機構,為癌症患者家庭提供經濟和社會支援,並教育公眾預防癌症的知識。我們提供多元化服務兼顧病人的各種需要,包括醫療及復康支援、運動訓練、情緒及照顧者支援和公眾教育等。
醫療服務:
義診「Easy Ask 醫.事問」、癌症篩查、大灣區醫療查詢熱線、九龍區復康診所
癌症復康:
運動訓練、義剪、義乳工作坊、營養品轉贈、愛心迎福包
情緒及照顧者:
藝術治療、同路人聚會
公眾教育:
學校健康講座、線上健康教育直播
大埔浸信會社會服務處 總幹事
大埔浸信會社會服務處的核心服務為「康復服務」、「學校社會工作服務」 「地區綜合服務」,透過「堂、校、社」發展模式全面支援社區、學校與家庭,服務對象包括學童、家長、教師、SEN兒童及其照顧者、地區基層家庭及長者等,致力建構幸福社區。
MY PLACE@關懷愛滋 項目經理
MY PLACE 是慈善機構「關懷愛滋」旗下的性健康服務社會企業項目 。我們以性健康作為切入點,促進性/別平等及共融健康文化。MY PLACE以合理價錢,照顧不同性別、性別身份認同及性取向的市民,提供一站式專業、多元的服務,包括性健康身體檢查、性健康疾病診治、親密關係相關輔導、專業性教育工作坊及培訓等,希望回應社群所需,讓大眾得到友善、共融的醫療體驗。MY PLACE所有收益將用以支援「關懷愛滋」的愛滋病病毒預防及性健康教育工作。
樂樂國樂團 音樂總監及創團指揮
樂樂國樂團成立50載,為註冊慈善機構,致力推動香港文化藝術及社會公益,被傳媒譽為「對香港文化有貢獻的樂團」,2020年獲社區投資共享基金資助推行《樂樂社區-照顧者支援計劃》,2023年入選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社區文化大使計劃,2024年國家藝術基金,現為香港社會服務聯會會員。轄下共有四個樂團:樂樂國樂團(1974創建)、喜動樂樂室內樂團(2015創建)、香港傳奇室內樂團(2020創建)及樂樂社區樂團(2022創建)。樂樂發展方向備受各界認同,獲公營及商業機構贊助,包括民政及青年事務局、勞工及福利局、康樂及文化事務局、香港賽馬會、香港藝術發展局、香港作曲家及作詞家協會等。
原動力科技有限公司 創始人、首席執行官兼首席技術官
曾俊雄先生是原動力科技有限公司的創始人、首席執行官兼首席技術官,擁有多年的電腦生成環境(Computer Generated Environment)經驗。他早年創辦了雅索(香港)有限公司,專注電腦圖形領域,其後於2016年創辦原動力科技有限公司,帶領團隊開發沉浸式虛擬實境技術。憑藉3D應用、結合位置追蹤、虛擬實境引擎和遊戲引擎軟件經驗,取得了技術突破,並廣泛應用於教育、樂齡科技和復康工作。
曾先生亦是種族多元共融的倡導者,致力創造積極,共融的工作文化。他聘用少數族裔青年擔任程式員,並與多個非牟利組織合作,為他們提供工作體驗。
廣東話
主持人:
香港社會服務聯會 家庭及社區服務主任
鄧嘉麗女士自大學時期起擁有超過10年的青年及社區工作經驗。她的工作範圍涵蓋海外及內地關愛計劃,推動線上到線下的社區服務,以及跨界別的創新合作。她專注於扶貧、精神健康、多元共融及人才培訓。
2021年1月,鄧女士加入香港社會服務聯會(社聯),進一步發展家庭及社區的服務及倡議工作,包括少數族裔青年。
她擁有香港大學的社會工作學學士學位和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的文學碩士學位,亦是一名註冊社工。
元朗大會堂 活動幹事
艾穆智先生一直深信於探索和追求個人熱忱的力量。他在嶺南大學開啟了他的學術之旅,攻讀文學學士學位。在求學的時候,他有幸在幾所小學和中學兼職教授英語課程。雖然他很享受這樣的經歷和與學生互動的機會,但他意識到成為一名全職教師並不是他長遠的志向。
出於對尋找更符合個人理想職業的渴望,艾穆智先生勇敢地踏進了社會服務的領域。目前,他在元朗大會堂的PRAISE計劃中擔任活動幹事,這個角色為艾穆智先生提供了一個平台,讓他能夠為香港的少數族裔出一分力,致力改善大家的福祉,並積極為社區帶來正面的影響。因此,他有幸能夠參與和規劃各項促進社區發展及福利的工作。
在發表2023年施政報告之前,政府在全香港舉辦了多場地區諮詢會。艾穆智先生有幸被選為其中一名代表,與行政長官就改善少數族裔的社區事務進行對話。是次的交流激發了他對少數族裔人士的生活質素和福祉有進一步的追求,並希望自己繼續能夠為族群產生影響力。
艾穆智先生非常享受這趟旅程,並勇於迎接所有挑戰,希望透過自己的努力和付出,將來能為社會的發展作出貢獻,以及為自己和社區創造一個更充實和更有意義的生活。
講者:
浸信會愛羣社會服務處 總幹事
趙漢文先生是註冊社工,工作經驗超過30年。他在精神健康服務、職業復康、企業社會責任界別協作和扶貧方面,具豐富經驗。自2014年起,趙先生致力推動職場共融文化,發展多元種族人士就業服務。多年來,趙先生亦在機構推動內部創新,並以創新社會服務與介入模式,在各項目中與社區內的持份者合作,建立合作平台。
趙先生熱心參與不同界別協作,除出任社聯執行委員會委員及共創發展策略委員會主席外,亦於勞福局及多間大學的諮詢委員會擔任顧問工作。
趙先生在取得社會工作學士和工商管理碩士學位後,於香港大學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先後取得精神健康與非營利管理碩士學位。此外,也於2015年在哈佛商學院修畢行政人員深造課程。
浸信會愛羣社會服務處 註冊社工
狄雷龍先生是一位在本港出生及長大的印度裔香港人。他在香港接受教育,就讀於專為多元文化學生指定的學校。他精通粵語、英語、旁遮普語、印地語和烏爾都語,並於 2020 年成為註冊社工。
過去三年,他受聘於浸信會愛群社會服務處擔任全職社工,專注於為多元文化青年提供就業服務及職業培訓計劃。狄先生的願望一直是作為一名社會工作者為社區服務,他認為自己是一個調解員,可以彌合招聘公司和多元文化人士之間的差距,從而創造更多的職業機會並培養人才庫。
此外,他也擔任香港社會工作者協會多元種族社會工作分會的召集人。在此職位上,他為多元文化社會工作者的專業發展做出貢獻,向政府官員倡導多元文化社區的需求,並減少使用「少數族裔」一詞。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消防處 高級消防隊長(少數族裔)
潘崇晃先生是消防處的一位經驗豐富的消防員。在他的專業生涯中擔任過各種職位,職責範圍涵蓋了行動、牌照、政策和招聘事宜。
自2023年7月以來,潘先生擔任「少數族裔青少年發展團隊」(EMYDT)的領隊,該團隊於2019年成立,旨在協助少數族裔青少年融入社會、培養正面價值觀及規劃職業路向。團隊與不同學校及非政府組織合作,舉辦各類活動和節目,鼓勵少數族裔青少年加入消防處。另外,團隊一直致力透過「共融同行 消防精神」計劃,為少數族裔屬員提供職場上的協助,以及提升本處為本港少數族裔提供的服務質素。計劃榮獲香港優質顧客服務協會頒發「優質顧客服務大獎2022─客戶關懷獎金獎」。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消防處 消防員
簡澳沙瑪,現年26歲,香港出生並長大。中學畢業後,他追逐兒時夢想,加入了消防部隊。在過去四年,他一直是一名忠誠且敬業的消防員。
在小學時期,澳沙瑪首次參觀消防處,消防員的專業形象和他們的消防車讓他激動不已,這一經歷至今仍鮮明地留在他記憶中。
到了高中,他又一次在家附近的消防處舉行的開放日活動中參觀消防處。這次參觀讓他深入了解消防員的日常生活、職責和加入他們行列的途徑。這些經歷激勵著澳沙瑪成為消防員的目標,他致力於體能訓練和學術學習。完成中學之後,他更加努力地朝著夢想進發。憑借著堅強的意志和不懈的努力,他在22歲時成功成為了消防隊伍中的一員。
澳沙瑪回顧自己的成長道路時充滿感激,對所有幫助他達成目標的人和經歷心存感激。
原動力科技有限公司 創始人、首席執行官兼首席技術官
曾俊雄先生是原動力科技有限公司的創始人、首席執行官兼首席技術官,擁有多年的電腦生成環境(Computer Generated Environment)經驗。他早年創辦了雅索(香港)有限公司,專注電腦圖形領域,其後於2016年創辦原動力科技有限公司,帶領團隊開發沉浸式虛擬實境技術。憑藉3D應用、結合位置追蹤、虛擬實境引擎和遊戲引擎軟件經驗,取得了技術突破,並廣泛應用於教育、樂齡科技和復康工作。
曾先生亦是種族多元共融的倡導者,致力創造積極,共融的工作文化。他聘用少數族裔青年擔任程式員,並與多個非牟利組織合作,為他們提供工作體驗。
原動力科技有限公司 軟件工程師
Joshua William Allagay Jenner是一位25歲的英菲混血兒,出生並在香港長大。在這個充滿活力的城市中長大,Joshua就讀國際小學和中學,沉浸在多元文化和經驗之中。他對電腦工程和編程的熱愛始於年幼時期,花費無數的時間探索數字領域。
Joshua對科技的熱情驅使他在大學攻讀了計算機科學學士學位。憑藉他的學術背景,他進入了專業世界,為網絡和移動應用程序的開發做出了貢獻。
目前,Joshua在原動力科技有限公司擔任軟件工程師,隸屬於該公司的研發部門。他的工作涉及研究和應用新技術,以增強和建立創新產品的後端系統。除了技術專業知識外,Joshua體現了多樣性和包容的精神,認識到職場中不同族裔的人才價值。
憑藉他獨特的背景和技能,Joshua充分展示了在香港的人才庫中培育和促進多樣性的重要性,培養一個包容的環境,讓來自各種族裔背景的個人能夠茁壯成長,為這座城市的發展作出貢獻。
明愛勞動友善社區計劃 社區夥伴發展統籌
蔡蒨文小姐是一位社工及社區組織者,以社會創新元素揉合社會服務工作。目前為明愛勞動友善社區計劃社區伙伴發展統籌。她從事社區發展事務,服務清潔工、基層婦女等社群,推動弱勢社群的社區參與和自我充權。開展多項計劃包括透過網上下活動推動跨文化社區互助、性別及種族平等的Translate for Her,透過推廣感官攝影為視障人士發揮才華的Sightfeeling。現為賽馬會創新社工夥伴、Translate for Her 的董事。
廣東話
主持人:
世界綠色組織 創辦人及行政總裁
余遠騁博士是能源經濟學家及氣候變化專才,於英國劍橋大學取得博士學位,現為「世界綠色組織」創辦人兼行政總裁。
余博士於多間大學擔任客席教授,定期於國際學術期刊發表有關公共政策、能源、室內環境、綠色工業及聯合國綠色商業指引等文章。余博士於美國亞利桑那州的雷鳥(Thunderbird)全球管理學院取得行政人員工商管理碩士,並於銀行、美國跨國企業擔任管理工作超過十多年,管理經驗豐富。余博士擔任聯合國亞太經濟社會商業諮詢理事會(UNESCAP)專責小組成員,成功籌辦聯合國綠色金融大型國際會議,同時兼任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及瑞典馬爾默Malmo可持續發展合作約章工作小組成員,促進國際及本地環保事務交流。
余博士亦兼任多項公職,包括環境局「惜食香港」運動委員、社創基金FOOD-CO指導委員會成員、「香港綠色建築議會」專家委員、環境保護署空氣質素指標檢討工作小組委員、發展局上訴委員會﹝城市規劃﹞成員、社會影響力評估分析師協會的董事、香港資訊及通訊科技獎ICT —最佳生活時尚獎副主席評判及醫療科技首席評審,另擔任BDO 環境、社會及管治ESG年度大獎評判團主席。
同時余博士亦為投資銀行及會計事務所就可持續投資、環境、社會及管治提供顧問專業意見,並獲上市公司委任為獨立非執行董事及參與綠色創科創投項目。
余博士現時為香港綠色建築議會專家委員,同時擁有綠色建築專業人才資歷(BEAM Pro),建築環保評估協會(BEAM Society)專家委員。余博士亦為投資銀行及其它會計事務所就 可持續投資、樹林碳權管理及ESG 報告提供顧問服務,同時亦為香港綠色金融協會(HKGFA)綠色及可持續房地產工作小組成員,及亞洲企業應對氣候變化聯盟(A4CR)的項目負責人。
講者:
低碳想創坊 聯合創辦人及行政總裁
莊陳有先生現為低碳想創坊的聯合創辦人及行政總裁,以及低碳金融亞洲董事會成員。莊先生早年曾於香港特區政府擔任政務主任,及後出任香港樂施會總幹事及國際樂施會董事會成員、香港大學「學生發展及資源中心」學生發展總監、香港失明人協進會會長、香港特區政府可持續發展委員會屬下教育及宣傳工作小組成員。莊先生積極推動香港社會服務發展,1991年榮膺香港十大傑出青年,1995年獲英國頒授MBE勳銜。2012年入選為星島新聞集團「2011傑出領袖」之一,並獲香港大學頒授名譽大學院士。他1981年於香港大學畢業,其後1985年於倫敦經濟及政治學院取得資訊系統碩士學位。
土地教育基金 總幹事
龍子維先生現職土地教育基金總幹事。過去三年策劃「有種大嶼」及「梅窩風土復育計劃」等社區營造計劃,致力推動鄉郊社區經濟模式,為香港培育鄉郊地區創變者。通過發展社區支持農業、建立生態友善的互助生產網絡,在豐富城市與鄉村、人與自然共生的想像外,同時發掘地區的不平凡之處,創造具地域特性的產品。
龍先生著有《有種大嶼:鄉郊社區營造手記》、《再造香港:從社會創新到參與規劃》等書,策劃地區食農雜誌《大嶼食通信》。現時與學徒共營梅窩社區據點及地域品牌「好老土」。
明愛勞動友善社區計劃 高級督導主任
冼昭行先生於2002年香港大學社會工作碩士畢業後加入香港明愛,目前為明愛莫張瑞勤社區中心高級督導主任,一直推動運用社區內在資產,保育歷史城鄉聚落,實踐永續發展,建立柔韌社區,勊服貧窮,曾負責一個「綜合鄰舍計劃」、兩個「鄰舍層面社區發展計劃」及兩間「社區中心」的工作,出版著作兩本地方口述歷史,亦開展多個社會創新計劃包括:鼓勵薄扶林村人自力保育文化地景的歷史建築活化計劃「薄鳧林牧場」、以延展生活空間組織發展劏房住戶的「開檯食飯鄰里廚房」及「賽馬會三房兩廳開檯食飯社醫共生計劃」、推動社會關顧尊重基層清潔工人健康、安全及尊嚴的「勞動友善社區計劃」、促進共享西營盤私人擁有社區空間的「一刻社區設計館」等。現為醫護行者義務顧問、賽馬會創新社工夥伴、亦曾獲選擔任社聯政策研究及倡議常設委員會委員。
明愛勞動友善社區計劃 社區夥伴發展統籌
蔡蒨文小姐是一位社工及社區組織者,以社會創新元素揉合社會服務工作。目前為明愛勞動友善社區計劃社區伙伴發展統籌。她從事社區發展事務,服務清潔工、基層婦女等社群,推動弱勢社群的社區參與和自我充權。開展多項計劃包括透過網上下活動推動跨文化社區互助、性別及種族平等的Translate for Her,透過推廣感官攝影為視障人士發揮才華的Sightfeeling。現為賽馬會創新社工夥伴、Translate for Her 的董事。
香港紅十字會 高級經理(社區備災)
楊綺華女士現為香港紅十字會社區備災服務高級經理,熱衷於推動參與式發展及社區韌性工作。多年來積極參與海外及本地人道發展事務,包括賑災和備災減災等相關工作。自2014年起加入國際紅十字會減災工作小組及城市社區協作平台,近年致力研究社區韌性發展及與氣候災害相關的議題。
楊女士特別關注香港高危地區的韌性發展工作,在本地社區引入了自然為本減災項目,旨在減輕氣候災害對脆弱人群的影響。這些項目以香港高危地區為重點,將自然生態系統的潛力和社區合作的力量納入減災策略中,通過整合國際和本地經驗,檢視全面的韌性社區策略,解決香港高危地區面臨的獨特挑戰。
羅兵咸永道中國 企業可持續發展副總監
徐婉坤女士現為羅兵咸永道中國企業可持續發展團隊的業務總監,在私營和公共部門企業諮詢領域擁有逾十五年經驗,擅長制定戰略方案,推動相關項目發揮最大的商業價值或社會效益。
過去八年,徐女士聚焦於社會和福利領域的工作,她與非政府組織合作,關注多個社會議題,包括弱勢兒童和少數民族的社會共融、在職貧困人士的基本需求供給、對長者的社區關愛、兒童和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以及按效果付費的社會項目合同。此外,徐女士亦善用其機構的專業企業諮詢知識,促進本地非政府組織的能力建設,為他們提供免費或資助的諮詢服務。
廣東話
講者:
Jobsdb by SEEK香港區總經理
李政勳先生擁有馬來西亞多媒體大學的計算機工程學士學位。憑藉在資訊科技和物流方面的深厚經驗,他於 2021 年加入 Jobsdb擔任香港區營運總監,領導Jobsdb Hong Kong的銷售團隊、制定運營策略以及可持續戰略發展。
此前,李先生曾擔任 Foodpanda 的新垂直業務總監,在香港從頭開始開發“快速商業”模式。 除曾在 Foodpanda 任職外,他還曾於多間大型及初創企業擔任管理層,領導電子商務、配送物流等不同領域之業務。
Klook 香港及澳門區總經理
岑皓祺先生現為Klook香港及澳門區總經理,帶領旅遊、體驗、休閒、餐飲及娛樂等多個領域的項目發展,打造更多元化的業務組合,為用戶提供具獨特性的一站式旅遊和休閒體驗。他協助公司制定全方位營銷及行銷策略,並參與公司整體規劃、業務擴展,建立策略性合作關係等工作。先後透過積極促進跨界別合作,成功為香港引進多項盛大活動,有助振興旅遊業及整體旅遊生態圈,為經濟增長和繁榮作出貢獻。岑先生以具前瞻性的領導才能和對創新的不懈追求,致力於塑造旅遊業的未來,並透過體驗將世界拉近。他亦非常重視指導和培育未來領袖,並積極參與業界和各大學院的演講與分享活動。
香港紅十字會 行政總裁/秘書長
蘇婉嫻女士自2015年起出任香港紅十字會總裁/秘書長,負責多項人道服務、管理和籌款工作。曾參與全球多個大型災難救援和重建項目,包括阿富汗戰區、南亞海嘯、孟加拉風災、巴基斯坦地震,以及國內的水災和地震。
蘇女士積極參與本地社會服務,包括「香港街頭月捐聯席」創會主席、擔任香港社會服務聯會的「內地事務督導委員會」主席及「執行委員會」委員、「關注婦女性暴力協會」顧問、「凝動香港體育基金」籌款顧問等。
蘇女士為香港中文大學文學士,新媒體理學碩士,社會工作文憑學位。香港科技大學行政人員工商管理碩士(EMBA),並修習哈佛大學商學院非牟利機構管理課程。2006年獲頒「香港十大傑出青年」,2022年獲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頒授行政長官社區服務獎狀。
羅兵咸永道中國 企業可持續發展副總監
徐婉坤女士現為羅兵咸永道中國企業可持續發展團隊的業務總監,在私營和公共部門企業諮詢領域擁有逾十五年經驗,擅長制定戰略方案,推動相關項目發揮最大的商業價值或社會效益。
過去八年,徐女士聚焦於社會和福利領域的工作,她與非政府組織合作,關注多個社會議題,包括弱勢兒童和少數民族的社會共融、在職貧困人士的基本需求供給、對長者的社區關愛、兒童和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以及按效果付費的社會項目合同。此外,徐女士亦善用其機構的專業企業諮詢知識,促進本地非政府組織的能力建設,為他們提供免費或資助的諮詢服務。
CareER 聯合創辦人及行政總裁
崔宇恒先生現為CareER的聯合創辦人及行政總裁。崔先生是一位視障人士,多年來致力以創新的方法和政策支援高等學歷殘疾人士或有特殊教育需要的人士。他於2014年創辦CareER,曾獲Zero Project Award 2021頒發殊榮,及於2019年獲香港社會服務聯會頒發「最具成效中小型非政府資助社會服務機構大獎」。2022年,崔先生被Tatler評選為Gen.T Leader of Tomorrow。
崔先生於2021年及2023年分別在哈佛政府學院和哈佛商學院接受高級管理培訓。在加入CareER前,他曾於多間跨國企業工作,以及為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和其他法定組織出謀獻策。崔先生曾在香港科技大學MBA課程及香港城市大學社會工作碩士課程擔任嘉賓講師,推動多樣性、平等和包容性的主題。崔先生熱愛運動,研習詠春拳及參與冬泳。
廣東話
主持人:
香港經濟日報 社長及總經理
陳麗珠女士畢業於香港大學,擁有工商管理碩士學位。現為香港經濟日報總經理兼社長,已在該集團服務近十三年。她領導過不同的業務單位,包括招聘平台CTgoodjobs、經濟日報出版社和ET教育等,帶領各部門從印刷媒體轉型為綜合數碼平台,在集團的戰略發展過程中扮演著重要角色。
陳女士在加入經濟日報之前,擁有豐富的管理和亞洲區市場推廣及業務發展經驗,服務於本地和跨國企業,包括虹志電腦亞洲區市場總監、戴爾計算機香港區總經理及中國銷售部總監等。
陳女士熟悉組織發展和變革過程,曾擔任機構發展顧問及企業教練。2022年,陳女士獲香港市務學會頒發院士稱號,並獲得總部位於英國的國際教練學會委任,負責大中華區企業和組織發展的義務工作。
講者:
社會企業「義遊」 市場及發展經理
李冠樺先生現為社會企業「義遊」市場及發展經理,在市場營銷領域包括數碼營銷、廣告推廣、活動管理、客戶關係管理和公共關係方面擁有豐富經驗 。李先生曾於商界、國際非牟利機構及大型慈善組織從事相關職位,擅於應用商界的行銷策略,為社福機構作宣傳推廣 。李先生領導「義遊」在短短一年間在社交媒體上的追蹤者急升十倍,每月平均接觸超過八十萬用戶,貼子互動率平均高達15%,期間更培育超過一百位社群編輯。李先生帶領機構在疫情下轉型,同時為社福機構及大專院校等提供行銷、教學及社交平台管理顧問服務。
香港基督教服務處 副主任
李展熙先生現為香港基督教服務處質素及人才培育部副主任,以及TOP專業培訓與發展服務的部門主管。李先生一直致力推廣人才配對的重要性。同時,他是香港生涯發展自評基準的先驅,積極運用一個有系統的自我完善框架,推動學校和社福機構建立達至國際水平的生涯發展活動,為青年營造有利的成長環境。李先生持有香港中文大學的社會服務管理碩士學位,亦是一位企業教練和性格透視®認可(二級)培訓師。
CareER 聯合創辦人及行政總裁
崔宇恒先生現為CareER的聯合創辦人及行政總裁。崔先生是一位視障人士,多年來致力以創新的方法和政策支援高等學歷殘疾人士或有特殊教育需要的人士。他於2014年創辦CareER,曾獲Zero Project Award 2021頒發殊榮,及於2019年獲香港社會服務聯會頒發「最具成效中小型非政府資助社會服務機構大獎」。2022年,崔先生被Tatler評選為Gen.T Leader of Tomorrow。
崔先生於2021年及2023年分別在哈佛政府學院和哈佛商學院接受高級管理培訓。在加入CareER前,他曾於多間跨國企業工作,以及為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和其他法定組織出謀獻策。崔先生曾在香港科技大學MBA課程及香港城市大學社會工作碩士課程擔任嘉賓講師,推動多樣性、平等和包容性的主題。崔先生熱愛運動,研習詠春拳及參與冬泳。
性別空間 創辦人╱主席
溫澤仁(小強)是一位跨性別男生。他於2015年成立「性別空間」,支援處於性別過渡不同階段的跨性別者,並與不同界別的持份者一起推動社會改變。過去十年,他參加了各種探討跨性別議題的區域和國際會議,例如世界跨性別健康專業協會(WPATH)研討會、亞太跨性別健康藍圖會議和聯合國「亞洲同志」(Being LGBT in Asia)計劃的區域對話。2016年,他獲頒發香港傑出跨性別共融大使大獎。
小強自開展性別過渡以來,對個人和社會如何理解性別越感興趣。他製作了一部尋找自我的獲獎短片《Kaspar X——假若我有靈魂》,他希望日後能以他的(跨)性別視角探索更廣闊的世界。他的澳大利亞護照上的性別是X,而他的哲學碩士論文是研究有關於父母對跨性別子女經歷性別過渡的應對經驗。
廣東話
主持人:
香港社會服務聯會 會員聯繫及服務總主任
張麗華女士擁有社會工作學學士學位和傳理學文學碩士學位。她的現職是香港社會服務聯會(社聯)會員聯繫及服務總主任,負責推動小型機構的發展,促進社聯會員之間的聯繫與交流,並倡導機構成員關注的撥款議題。她是一名註冊社工,曾經服務過各種不同的人群,包括邊緣青少年、戒毒康復者、少數族裔家庭、單親家庭、精神健康問題患者和失業中年等等。
講者:
關注婦女性暴力協會 總幹事
莊子慧女士是一名註冊社會工作者,現為關注婦女性暴力協會總幹事,累積超過二十年的前線及管理社會服務經驗。莊女士專注於女性與暴力及精神健康工作範疇,對於性暴力相關政策及支援服務有深入瞭解,一直致力於非津貼社會服務機構工作,關心性別平等及性別暴力的議題。
青躍 ─ 青少女發展網絡 創辦人及策略顧問
林寶儀小姐Bowie於2011年創辦青躍 ─ 青少女發展網絡並擔任總幹事,為超過15,000名處於邊緣地位的年輕女性提供賦權和支援服務,包括健康、教育和就業支援。近年轉任策略顧問繼續支持青躍發展,並同時獲得Fire Tree Philanthropy 的支持,探索如何能更有效地支援香港年輕人的心理健康。
林小姐於2020年獲得香港賽馬會的獎學金,完成芝加哥大學布斯商學院的EMBA學位,同時於香港大學修讀非營利組織管理的碩士學位。她於2022年獲Gen.T未來領袖獎項認可,以及香港Marie Claire頒發的「Inspiring Women Award」。她現時兼任大館及香港賽馬會Level Mind項目的諮詢委員會成員。
香港婦女中心協會 總幹事
廖珮珊女士現為香港婦女中心協會總幹事,致力於推動香港弱勢婦女的權益。她領導協會從15名員工擴展至現時愈100名員工,並將服務與政策倡導結合,以應對照顧者、單親母親和其他基層婦女面臨的挑戰。廖女士現正擔任香港社會服務聯會照顧者政策與服務發展諮詢小組成員、嶺南大學社會科學碩士(國際比較社會政策)顧問委員會成員,以及香港中文大學性別研究中心執行委員會成員。
關懷愛滋 服務總監
伍希彤小姐2006年加入「關懷愛滋」參與青少年性教育工作,2022年成為服務總監,統籌管理男男性接觸者、少數族裔、多元男士愛滋病預防及性健康項目以及感染者支援服務。伍小姐帶領「關懷愛滋」旗下社區健康社企 –「My Place」的整體業務發展,為大眾提供友善、可負擔的全面性健康服務。她曾於「母親的抉擇」工作,帶領學校全面性教育及意外懷孕少女服務。亦曾以商界的角色於公關顧問公司工作,帶領團隊分別與衛生署、藥業公司,大學等夥伴設計大型精神健康、癌症治療教育等企劃及政策倡導項目。伍小姐熱衷於參與社區健康服務創新變革,打破健康不公平,她完成香港浸會大學傳理學院學士及研究碩士課程,現正於倫敦衛生與熱帶醫學院修讀全球健康政策課程。
性別空間 創辦人╱主席
溫澤仁(小強)是一位跨性別男生。他於2015年成立「性別空間」,支援處於性別過渡不同階段的跨性別者,並與不同界別的持份者一起推動社會改變。過去十年,他參加了各種探討跨性別議題的區域和國際會議,例如世界跨性別健康專業協會(WPATH)研討會、亞太跨性別健康藍圖會議和聯合國「亞洲同志」(Being LGBT in Asia)計劃的區域對話。2016年,他獲頒發香港傑出跨性別共融大使大獎。
小強自開展性別過渡以來,對個人和社會如何理解性別越感興趣。他製作了一部尋找自我的獲獎短片《Kaspar X——假若我有靈魂》,他希望日後能以他的(跨)性別視角探索更廣闊的世界。他的澳大利亞護照上的性別是X,而他的哲學碩士論文是研究有關於父母對跨性別子女經歷性別過渡的應對經驗。
騰訊SSV銀髮科技實驗室 營運負責人
王楠女士現任騰訊SSV銀髮科技室營運負責人。她率先提出將騰訊的AI能力應用到銀髮人群的機構養護、居家看護的安全守護中,推動騰訊科技力量在老齡化的探索和實踐。
廣東話及普通話
主持人:
社會創新及創業發展基金(社創基金)專責小組 副主席
繆志仁先生自社會創新及創業發展基金(社創基金)成立以來一直為該專責小組的成員,目前擔任其副主席。社創基金於2020年委聘由香港社會服務聯會(社聯)牽頭的合作聯盟成立樂齡科技平台,旨在推動樂齡科技的發展和應用,提升長者生活質素和自理能力,及為他們的家庭、照顧者、護理員和護理機構提供支援。
講者: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民政事務總署 深水埗民政事務專員
黃昕然先生在1999年加入特區政府政務職系。他曾於政制事務局、衞生福利局、旅遊事務署、香港駐柏林經濟貿易辦事處、商務及經濟發展局、財經事務及庫務局、環境局等工作。他在2020年12月起擔任深水埗民政事務專員,期間因統籌為長者及學童接種新冠疫苗的工作,獲頒行政長官公共服務獎狀。自上任後,他致力提倡以科技及數據分析處理民生「痛點」,使深水埗成為智慧社區。深水埗曾落實的相關項目包括劏房戶專用空氣淨化機、樂齡科技、被動式輻射製冷塗層、協助視障人士的有聲巴士站等。
騰訊SSV銀髮科技實驗室 營運負責人
王楠女士現任騰訊SSV銀髮科技室營運負責人。她率先提出將騰訊的AI能力應用到銀髮人群的機構養護、居家看護的安全守護中,推動騰訊科技力量在老齡化的探索和實踐。
團結香港基金 副總裁兼研究部聯席主管
水志偉先生現為團結香港基金副總裁兼研究部聯席主管,在公共政策的領域累積不少經驗,而且研究範疇甚廣,涵蓋經濟及科創發展、金融科技、綠色金融、生物科技、樂齡科技、藝術創新及社會創新等方面。近年,其研究團隊發布多份領先市場的報告,推動香港在央行數碼貨幣、環境、社會和管治(ESG)、綠色債券、港深生物科技合作發展及樂齡科技生態等方面的建設,從多方面為香港的發展出謀獻策。
其研究團隊與香港社會服務聯會合作,發表香港首個《樂齡科技概況報告》及後續的《樂齡科技──構築齡活社區》研究報告,助力香港構建完善的樂齡科技生態。團隊亦獲聯合國亞洲及太平洋經濟社會委員會邀請合作,共同撰寫報告總結中國、日本及韓國推動樂齡科技的經驗。
Country Director, Pedius Srl
屈紫薇女士於2011年開始了她的社會企業家之旅。在DID HK Ltd的支持下,她創立了「對話體驗。無聲」(Dialogue Experience - Silence)和「藝宴坊」這兩個項目獲得香港社企獎勵計劃2013創意思維大獎。而全球首創的無聲劇場晚宴「藝宴坊」則為參加者帶來獨特的「創效於樂」(社會效益與娛樂體驗並重)體驗,向公眾展現藝術的新角度,並通過一群聾人才藝向大眾展示了藝術世界的不同視野。她還將自己的職業生涯委託給支持不同殘障和弱勢群體的工作,領導著各種項目,從改善生活到賦予力量。
廣東話
主持人:
Country Director, Pedius Srl
屈紫薇女士於2011年開始了她的社會企業家之旅。在DID HK Ltd的支持下,她創立了「對話體驗。無聲」(Dialogue Experience - Silence)和「藝宴坊」這兩個項目獲得香港社企獎勵計劃2013創意思維大獎。而全球首創的無聲劇場晚宴「藝宴坊」則為參加者帶來獨特的「創效於樂」(社會效益與娛樂體驗並重)體驗,向公眾展現藝術的新角度,並通過一群聾人才藝向大眾展示了藝術世界的不同視野。她還將自己的職業生涯委託給支持不同殘障和弱勢群體的工作,領導著各種項目,從改善生活到賦予力量。
英國特許市務學會香港分會 主席
盧翰豪先生現為英國特許市務學會香港分會主席及國際食品安全協會執行委員會成員。自2022年起,盧先生擔任香港理工大學專業進修學院客座講師。盧先生是一位品牌、行銷和業務開發專業人士,在資訊科技、食品和飲料以及娛樂等各個行業,擁有二十多年亞太市場的管理經驗,同時擁有服務波音、惠普、強生、安捷倫等跨國財富五百強企業的客戶經驗。專業領域涵蓋品牌管理、特許經營和數據分析業務開發等。
自2015年起,盧先生擔任「社會創新及創業發展基金」協創機構「創匯點」的顧問。2024年獲社聯邀請擔任「照護食」星級大使。盧先生現為cpjobs.com的專欄作家,曾參與擔任廣州移動電視、上海東方衛視、香港Movie++及馬來西亞EnjoyTV等多個節目主持人。
香港理工大學應用社會科學系 高級講師
譚建元博士現任香港理工大學應用社會科學系高級講師,同時,為社會政策及社會企業學士課程的課程主任。他的研究範圍包括男性特質、性暴力和社會政策問題。他曾在數個學術期刊上發表過論文,包括《家庭問題期刊》、《情感障礙期刊》、《社會企業學期刊》和《香港社會工作期刊》。除了學術工作外,譚博士還擔任了關注婦女性暴力協會和明愛荃灣社區中心的委員。另外,他曾擔任香港社會服務聯會政策研究和倡議委員會委員,一直關心基層住屋及生活質素的問題,並為社會房屋共享計劃完成了社會影響評估,瞭解住戶生活質素的轉變。
鄰舍輔導會 副總幹事
彭桓基先生現為鄰舍輔導會副總幹事。鄰舍輔導會轄下逾八十個服務單位為有需要的人士提供多元化的家庭、青年、安老、康復、社區發展、教育、醫療及內地服務,每年服務超過二百萬人次。
彭先生是跨界別專業顧問,他創立的顧問及培訓公司擅於應用敍事治療理念於體驗設計(Experiential Design)、行政管理、社會創新及人事培訓。彭先生擁有超過二十年社會福利事務經驗,他曾發起、投資及營運本地及海外不同的社會企業,亦曾擔任香港中文大學兼職講師。彭先生的專業資格包括香港註冊社會工作者、加拿大註冊戒賭輔導員、澳大利亞心理健康急救導師和澳大利亞敘事治療師。學術領域包括社會工作學、市場營銷學、刑事司法和敘事治療。
香港社會服務聯會 項目經理(社會房屋)
楊佩賢小姐於2017年起協助推動社會房屋共享計劃及組合社會房屋計劃,支援計劃整體運作及與房屋營運機構緊密合作,共同建立社會房屋的運營和服務。楊小姐於香港城市大學獲得社會科學學士學位。曾在社聯政策研究和倡議及社會發展部門工作,擅長管理進行社會影響評估及推廣實證為本的服務發展。
香港社會服務聯會 經理
關諾文先生現為香港社會服務聯會經理,協助倡議及推動生死教育和晚期照顧服務的工作。關先生曾於不同的非政府機構擔任前線及管理的工作十四年,一直透過教育、訓練和倡議等工作,推動和改善不同的健康議題。關先生在香港城市大學獲得社會科學學士學位,並在香港理工大學獲得社會工作碩士學位。
講者:
陳蔚斯女士是一名罕見疾病患者,自幼患上「多發性骨骺發育不良」,經基因檢測確診為「脊髓小腦萎縮症第35型」。 二十歲前曾接受八次手術,大專時期身體狀況轉差直至不能自理。
陳女士自2012年起先後為三個病人組織擔任理事,及後重拾音樂興趣,於2019年加入香港共融樂團參與大型音樂演出,亦參與社區的生命及音樂分享講座活動。現為香港肌健協會理事會成員及香港罕見疾病聯盟項目主任,致力服務罕見疾病患者。
Carer Matters 發起人及朋輩工作員(護老)
文文要照顧年屆100歲,患有認知障礙症的長者。曾因「隔代照顧者身份」而被歧視。現為朋輩工作者,將經歷及照顧經驗與同路人分享。
文文是Facebook專頁 《我家有個大bb》版主及《我家有個大bb - 隔代照顧者防撞板秘笈》作者 。
75歲的榕姐(潘婆婆)現時一家三口住在社會房屋。她每日晨早五時起床為家居打點一切,既要照顧行動不便的丈夫,又要為30多歲患有輕度智障兒子預備飯菜。作為家庭的主要照顧者,即使外出買菜亦不放心家中丈夫。而她身為長者,對於晚年生活安排,因忙碌照顧家庭,一心只求先上樓,往後的生活與照顧,需靠社區資源與政府支援,見步行步,隨遇而安。
75歲長者,曾獨力照顧四子女及患有認知障礙症的家姑,現與46歲、患有自閉症的智障兒子同住。她獨力摸索出自己一套育兒方法,早年醫生診斷兒子不能說話,她就每天帶兒子坐巴士,講解路途上的景物,同時培養兒子理財觀念、煮餸技巧,經常帶兒子出門,讓他認識區內各店鋪員工、診所醫生,希望日後兒子能夠長久在社區生活。
63歲的退休人士。2007年,妻子確診俗稱「漸凍症」的運動神經元疾病,經歷十年全天候照顧者生涯。他感嘆太太求醫路途幸運,不但在發病後短時間內確診,對症下藥,而且獲介紹使用不同先進的儀器,令太太病況大部分時間均頗為穩定,夫妻二人更經常到台灣旅行。太太病逝後,他轉為照顧體弱的母親,之後他亦不時探訪及幫忙病友。
原動力科技有限公司 軟件工程師
Joshua William Allagay Jenner是一位25歲的英菲混血兒,出生並在香港長大。在這個充滿活力的城市中長大,Joshua就讀國際小學和中學,沉浸在多元文化和經驗之中。他對電腦工程和編程的熱愛始於年幼時期,花費無數的時間探索數字領域。
Joshua對科技的熱情驅使他在大學攻讀了計算機科學學士學位。憑藉他的學術背景,他進入了專業世界,為網絡和移動應用程序的開發做出了貢獻。
目前,Joshua在原動力科技有限公司擔任軟件工程師,隸屬於該公司的研發部門。他的工作涉及研究和應用新技術,以增強和建立創新產品的後端系統。除了技術專業知識外,Joshua體現了多樣性和包容的精神,認識到職場中不同族裔的人才價值。
憑藉他獨特的背景和技能,Joshua充分展示了在香港的人才庫中培育和促進多樣性的重要性,培養一個包容的環境,讓來自各種族裔背景的個人能夠茁壯成長,為這座城市的發展作出貢獻。
廣東話
主持人:
香港社會服務聯會 家庭及社區服務主任
鄧嘉麗女士自大學時期起擁有超過10年的青年及社區工作經驗。她的工作範圍涵蓋海外及內地關愛計劃,推動線上到線下的社區服務,以及跨界別的創新合作。她專注於扶貧、精神健康、多元共融及人才培訓。
2021年1月,鄧女士加入香港社會服務聯會(社聯),進一步發展家庭及社區的服務及倡議工作,包括少數族裔青年。
她擁有香港大學的社會工作學學士學位和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的文學碩士學位,亦是一名註冊社工。
元朗大會堂 活動幹事
艾穆智先生一直深信於探索和追求個人熱忱的力量。他在嶺南大學開啟了他的學術之旅,攻讀文學學士學位。在求學的時候,他有幸在幾所小學和中學兼職教授英語課程。雖然他很享受這樣的經歷和與學生互動的機會,但他意識到成為一名全職教師並不是他長遠的志向。
出於對尋找更符合個人理想職業的渴望,艾穆智先生勇敢地踏進了社會服務的領域。目前,他在元朗大會堂的PRAISE計劃中擔任活動幹事,這個角色為艾穆智先生提供了一個平台,讓他能夠為香港的少數族裔出一分力,致力改善大家的福祉,並積極為社區帶來正面的影響。因此,他有幸能夠參與和規劃各項促進社區發展及福利的工作。
在發表2023年施政報告之前,政府在全香港舉辦了多場地區諮詢會。艾穆智先生有幸被選為其中一名代表,與行政長官就改善少數族裔的社區事務進行對話。是次的交流激發了他對少數族裔人士的生活質素和福祉有進一步的追求,並希望自己繼續能夠為族群產生影響力。
艾穆智先生非常享受這趟旅程,並勇於迎接所有挑戰,希望透過自己的努力和付出,將來能為社會的發展作出貢獻,以及為自己和社區創造一個更充實和更有意義的生活。
講者:
浸信會愛羣社會服務處 總幹事
趙漢文先生是註冊社工,工作經驗超過30年。他在精神健康服務、職業復康、企業社會責任界別協作和扶貧方面,具豐富經驗。自2014年起,趙先生致力推動職場共融文化,發展多元種族人士就業服務。多年來,趙先生亦在機構推動內部創新,並以創新社會服務與介入模式,在各項目中與社區內的持份者合作,建立合作平台。
趙先生熱心參與不同界別協作,除出任社聯執行委員會委員及共創發展策略委員會主席外,亦於勞福局及多間大學的諮詢委員會擔任顧問工作。
趙先生在取得社會工作學士和工商管理碩士學位後,於香港大學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先後取得精神健康與非營利管理碩士學位。此外,也於2015年在哈佛商學院修畢行政人員深造課程。
浸信會愛羣社會服務處 註冊社工
狄雷龍先生是一位在本港出生及長大的印度裔香港人。他在香港接受教育,就讀於專為多元文化學生指定的學校。他精通粵語、英語、旁遮普語、印地語和烏爾都語,並於 2020 年成為註冊社工。
過去三年,他受聘於浸信會愛群社會服務處擔任全職社工,專注於為多元文化青年提供就業服務及職業培訓計劃。狄先生的願望一直是作為一名社會工作者為社區服務,他認為自己是一個調解員,可以彌合招聘公司和多元文化人士之間的差距,從而創造更多的職業機會並培養人才庫。
此外,他也擔任香港社會工作者協會多元種族社會工作分會的召集人。在此職位上,他為多元文化社會工作者的專業發展做出貢獻,向政府官員倡導多元文化社區的需求,並減少使用「少數族裔」一詞。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消防處 高級消防隊長(少數族裔)
潘崇晃先生是消防處的一位經驗豐富的消防員。在他的專業生涯中擔任過各種職位,職責範圍涵蓋了行動、牌照、政策和招聘事宜。
自2023年7月以來,潘先生擔任「少數族裔青少年發展團隊」(EMYDT)的領隊,該團隊於2019年成立,旨在協助少數族裔青少年融入社會、培養正面價值觀及規劃職業路向。團隊與不同學校及非政府組織合作,舉辦各類活動和節目,鼓勵少數族裔青少年加入消防處。另外,團隊一直致力透過「共融同行 消防精神」計劃,為少數族裔屬員提供職場上的協助,以及提升本處為本港少數族裔提供的服務質素。計劃榮獲香港優質顧客服務協會頒發「優質顧客服務大獎2022─客戶關懷獎金獎」。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消防處 消防員
簡澳沙瑪,現年26歲,香港出生並長大。中學畢業後,他追逐兒時夢想,加入了消防部隊。在過去四年,他一直是一名忠誠且敬業的消防員。
在小學時期,澳沙瑪首次參觀消防處,消防員的專業形象和他們的消防車讓他激動不已,這一經歷至今仍鮮明地留在他記憶中。
到了高中,他又一次在家附近的消防處舉行的開放日活動中參觀消防處。這次參觀讓他深入了解消防員的日常生活、職責和加入他們行列的途徑。這些經歷激勵著澳沙瑪成為消防員的目標,他致力於體能訓練和學術學習。完成中學之後,他更加努力地朝著夢想進發。憑借著堅強的意志和不懈的努力,他在22歲時成功成為了消防隊伍中的一員。
澳沙瑪回顧自己的成長道路時充滿感激,對所有幫助他達成目標的人和經歷心存感激。
原動力科技有限公司 創始人、首席執行官兼首席技術官
曾俊雄先生是原動力科技有限公司的創始人、首席執行官兼首席技術官,擁有多年的電腦生成環境(Computer Generated Environment)經驗。他早年創辦了雅索(香港)有限公司,專注電腦圖形領域,其後於2016年創辦原動力科技有限公司,帶領團隊開發沉浸式虛擬實境技術。憑藉3D應用、結合位置追蹤、虛擬實境引擎和遊戲引擎軟件經驗,取得了技術突破,並廣泛應用於教育、樂齡科技和復康工作。
曾先生亦是種族多元共融的倡導者,致力創造積極,共融的工作文化。他聘用少數族裔青年擔任程式員,並與多個非牟利組織合作,為他們提供工作體驗。
原動力科技有限公司 軟件工程師
Joshua William Allagay Jenner是一位25歲的英菲混血兒,出生並在香港長大。在這個充滿活力的城市中長大,Joshua就讀國際小學和中學,沉浸在多元文化和經驗之中。他對電腦工程和編程的熱愛始於年幼時期,花費無數的時間探索數字領域。
Joshua對科技的熱情驅使他在大學攻讀了計算機科學學士學位。憑藉他的學術背景,他進入了專業世界,為網絡和移動應用程序的開發做出了貢獻。
目前,Joshua在原動力科技有限公司擔任軟件工程師,隸屬於該公司的研發部門。他的工作涉及研究和應用新技術,以增強和建立創新產品的後端系統。除了技術專業知識外,Joshua體現了多樣性和包容的精神,認識到職場中不同族裔的人才價值。
憑藉他獨特的背景和技能,Joshua充分展示了在香港的人才庫中培育和促進多樣性的重要性,培養一個包容的環境,讓來自各種族裔背景的個人能夠茁壯成長,為這座城市的發展作出貢獻。
63歲的退休人士。2007年,妻子確診俗稱「漸凍症」的運動神經元疾病,經歷十年全天候照顧者生涯。他感嘆太太求醫路途幸運,不但在發病後短時間內確診,對症下藥,而且獲介紹使用不同先進的儀器,令太太病況大部分時間均頗為穩定,夫妻二人更經常到台灣旅行。太太病逝後,他轉為照顧體弱的母親,之後他亦不時探訪及幫忙病友。
廣東話
主持人:
Country Director, Pedius Srl
屈紫薇女士於2011年開始了她的社會企業家之旅。在DID HK Ltd的支持下,她創立了「對話體驗。無聲」(Dialogue Experience - Silence)和「藝宴坊」這兩個項目獲得香港社企獎勵計劃2013創意思維大獎。而全球首創的無聲劇場晚宴「藝宴坊」則為參加者帶來獨特的「創效於樂」(社會效益與娛樂體驗並重)體驗,向公眾展現藝術的新角度,並通過一群聾人才藝向大眾展示了藝術世界的不同視野。她還將自己的職業生涯委託給支持不同殘障和弱勢群體的工作,領導著各種項目,從改善生活到賦予力量。
英國特許市務學會香港分會 主席
盧翰豪先生現為英國特許市務學會香港分會主席及國際食品安全協會執行委員會成員。自2022年起,盧先生擔任香港理工大學專業進修學院客座講師。盧先生是一位品牌、行銷和業務開發專業人士,在資訊科技、食品和飲料以及娛樂等各個行業,擁有二十多年亞太市場的管理經驗,同時擁有服務波音、惠普、強生、安捷倫等跨國財富五百強企業的客戶經驗。專業領域涵蓋品牌管理、特許經營和數據分析業務開發等。
自2015年起,盧先生擔任「社會創新及創業發展基金」協創機構「創匯點」的顧問。2024年獲社聯邀請擔任「照護食」星級大使。盧先生現為cpjobs.com的專欄作家,曾參與擔任廣州移動電視、上海東方衛視、香港Movie++及馬來西亞EnjoyTV等多個節目主持人。
香港理工大學應用社會科學系 高級講師
譚建元博士現任香港理工大學應用社會科學系高級講師,同時,為社會政策及社會企業學士課程的課程主任。他的研究範圍包括男性特質、性暴力和社會政策問題。他曾在數個學術期刊上發表過論文,包括《家庭問題期刊》、《情感障礙期刊》、《社會企業學期刊》和《香港社會工作期刊》。除了學術工作外,譚博士還擔任了關注婦女性暴力協會和明愛荃灣社區中心的委員。另外,他曾擔任香港社會服務聯會政策研究和倡議委員會委員,一直關心基層住屋及生活質素的問題,並為社會房屋共享計劃完成了社會影響評估,瞭解住戶生活質素的轉變。
鄰舍輔導會 副總幹事
彭桓基先生現為鄰舍輔導會副總幹事。鄰舍輔導會轄下逾八十個服務單位為有需要的人士提供多元化的家庭、青年、安老、康復、社區發展、教育、醫療及內地服務,每年服務超過二百萬人次。
彭先生是跨界別專業顧問,他創立的顧問及培訓公司擅於應用敍事治療理念於體驗設計(Experiential Design)、行政管理、社會創新及人事培訓。彭先生擁有超過二十年社會福利事務經驗,他曾發起、投資及營運本地及海外不同的社會企業,亦曾擔任香港中文大學兼職講師。彭先生的專業資格包括香港註冊社會工作者、加拿大註冊戒賭輔導員、澳大利亞心理健康急救導師和澳大利亞敘事治療師。學術領域包括社會工作學、市場營銷學、刑事司法和敘事治療。
香港社會服務聯會 項目經理(社會房屋)
楊佩賢小姐於2017年起協助推動社會房屋共享計劃及組合社會房屋計劃,支援計劃整體運作及與房屋營運機構緊密合作,共同建立社會房屋的運營和服務。楊小姐於香港城市大學獲得社會科學學士學位。曾在社聯政策研究和倡議及社會發展部門工作,擅長管理進行社會影響評估及推廣實證為本的服務發展。
香港社會服務聯會 經理
關諾文先生現為香港社會服務聯會經理,協助倡議及推動生死教育和晚期照顧服務的工作。關先生曾於不同的非政府機構擔任前線及管理的工作十四年,一直透過教育、訓練和倡議等工作,推動和改善不同的健康議題。關先生在香港城市大學獲得社會科學學士學位,並在香港理工大學獲得社會工作碩士學位。
講者:
陳蔚斯女士是一名罕見疾病患者,自幼患上「多發性骨骺發育不良」,經基因檢測確診為「脊髓小腦萎縮症第35型」。 二十歲前曾接受八次手術,大專時期身體狀況轉差直至不能自理。
陳女士自2012年起先後為三個病人組織擔任理事,及後重拾音樂興趣,於2019年加入香港共融樂團參與大型音樂演出,亦參與社區的生命及音樂分享講座活動。現為香港肌健協會理事會成員及香港罕見疾病聯盟項目主任,致力服務罕見疾病患者。
Carer Matters 發起人及朋輩工作員(護老)
文文要照顧年屆100歲,患有認知障礙症的長者。曾因「隔代照顧者身份」而被歧視。現為朋輩工作者,將經歷及照顧經驗與同路人分享。
文文是Facebook專頁 《我家有個大bb》版主及《我家有個大bb - 隔代照顧者防撞板秘笈》作者 。
75歲的榕姐(潘婆婆)現時一家三口住在社會房屋。她每日晨早五時起床為家居打點一切,既要照顧行動不便的丈夫,又要為30多歲患有輕度智障兒子預備飯菜。作為家庭的主要照顧者,即使外出買菜亦不放心家中丈夫。而她身為長者,對於晚年生活安排,因忙碌照顧家庭,一心只求先上樓,往後的生活與照顧,需靠社區資源與政府支援,見步行步,隨遇而安。
75歲長者,曾獨力照顧四子女及患有認知障礙症的家姑,現與46歲、患有自閉症的智障兒子同住。她獨力摸索出自己一套育兒方法,早年醫生診斷兒子不能說話,她就每天帶兒子坐巴士,講解路途上的景物,同時培養兒子理財觀念、煮餸技巧,經常帶兒子出門,讓他認識區內各店鋪員工、診所醫生,希望日後兒子能夠長久在社區生活。
63歲的退休人士。2007年,妻子確診俗稱「漸凍症」的運動神經元疾病,經歷十年全天候照顧者生涯。他感嘆太太求醫路途幸運,不但在發病後短時間內確診,對症下藥,而且獲介紹使用不同先進的儀器,令太太病況大部分時間均頗為穩定,夫妻二人更經常到台灣旅行。太太病逝後,他轉為照顧體弱的母親,之後他亦不時探訪及幫忙病友。
香港失明人協進會 會長
黃俊恒先生是一位視障人士。他自2021年起擔任香港失明人協進會會長,自2002年起擔任多個視障人士自助組織及復康團體的領導工作。黃先生亦兼任香港復康聯會管理委員會委員及轄下視障人士服務網絡召集人,多年來一直關注與殘疾人士,特別是視障人士有關的公共政策,致力爭取殘疾人士的平等機會。
廣東話
主持人:
香港復康聯會管理委員會(社聯復康專責委員會)委員
伍杏修先生是註冊社工,香港復康會前任總裁。伍先生現為康復國際香港地區國家秘書。
講者:
康復國際 亞太區副主席
關國樂博士現為康復國際亞太區副主席。關博士是一位建築師兼通用設計和通達顧問,在建築界擁有逾四十年本地及國際經驗,多年專注於通用設計和無障礙環境、交通和包容性旅遊項目。他於香港創辦UDA Consultants Ltd(通用設計和通達顧問),擔任董事總經理。
關博士曾擔任聯合國顧問,負責編撰題為「為亞太地區的殘疾和年長人士改善無障礙環境」的技術指南,並為聯合國亞洲及太平洋經濟社會委員會的「促進殘疾人士無障礙環境」培訓課程提供資源,更就該委員會在亞太地區推廣無障礙旅遊提供專業意見及顧問服務。他於2006至2016年間任國際復康協會的紐約國際技術和無障礙委員會全球主席,現為該會亞太區副主席。
關博士曾任平等機會委員會無障礙工作小組,以及屋宇署《設計手册:暢通無阻的通道》技術委員會成員。現為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康復諮詢委員會成員、RAC無障礙小組委員會主席、RAC-RPP無障礙建築環境專責小組召集人。
香港失明人協進會 會長
黃俊恒先生是一位視障人士。他自2021年起擔任香港失明人協進會會長,自2002年起擔任多個視障人士自助組織及復康團體的領導工作。黃先生亦兼任香港復康聯會管理委員會委員及轄下視障人士服務網絡召集人,多年來一直關注與殘疾人士,特別是視障人士有關的公共政策,致力爭取殘疾人士的平等機會。
騁志發展基金 創辦人及主席
葉少康先生現為商策顧問有限公司(商策戰略及策略顧問)、誠匯創方有限公司(ESG社會價值投資)行政總裁及董事。葉先生同時創辦了非牟利機構「騁志發展基金」慈善教育基金及「中港文化交流促進會」國際文化交流平台。平台一直與不同機構合作,近年機構更協助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致力於提倡粵港澳大灣區的人才發展和孵化項目。透過舉辦不同的交流團和大專生實習計畫,給予兩地青年擴寬眼界和實踐夢想的機會。
葉先生致力推廣殘疾人士體育運動,於2011年獲香港特區政府頒授榮譽勳章及香港城市大學頒授榮譽院士。同時他是香港城市大學、香港中文大學及香港浸會大學榮譽講師。2014 年,獲頒「香港精神獎」獅子山企業精神獎。2021年獲香港嶺南大學頒授榮譽院士。
香港復康聯會管理委員會(社聯復康專責委員會)副主席
嚴楚碧女士現為香港復康聯會管理委員會(香港社會服務聯會復康專責委員會)副主席。
嚴女士是視覺藝術設計師。多年前因交通意外導致其頸椎受損,需以輪椅代步。過去十年積極參與無障礙政策的倡議工作,並致力推廣傷健共融及生命教育,同時在電台及網上媒體平台擔任節目主持。
蜜語 共同創辦人
「蜜語」於2020年成立,致力於通過保育、教育、和職業在香港保育蜜蜂,並構想蜜蜂和人類的可持續發展未來。蜜蜂和人類有著微妙而交織的關係,有助於支持這兩個物種的福祉。蜜蜂是人類營養和健康不可或缺的農作物的重要「傳粉者」。人類通過提供棲息地、花卉等資源和管理蜂箱,為蜜蜂營造支持性環境發揮關鍵作用 。
廣東話
講者:
低碳想創坊 高級項目主任
低碳想創坊於2014年成立,致力培育及發展活躍的社群,以香港的年青人和學生為目標受眾,鼓勵他們通過創意、教育和行動來應對氣候變化和發展可持續的低碳生活。 項目特別注重跨界別持份者的參與和以方案為本的過程,以及提高社區對氣候變化議題的關注意識。
土地教育基金 項目經理
土地教育基金於 2013年成立,致力透過社區營造及公眾教育,以實踐三項宗旨:
- 致力改善弱勢社群的生活 ;
- 保育生態環境及文物古蹟 ;
- 教育大眾保護生態環境及文物古蹟的重要性。
蜜語 共同創辦人
「蜜語」於2020年成立,致力於通過保育、教育、和職業在香港保育蜜蜂,並構想蜜蜂和人類的可持續發展未來。蜜蜂和人類有著微妙而交織的關係,有助於支持這兩個物種的福祉。蜜蜂是人類營養和健康不可或缺的農作物的重要「傳粉者」。人類通過提供棲息地、花卉等資源和管理蜂箱,為蜜蜂營造支持性環境發揮關鍵作用 。
The Loops Hong Kong 創辦人
The Loops Hong Kong於2019年成立,定位為一站式資源回收中心。提供月費上門回收服務,每月$128,定時上門回收四十款家庭廢料,並提供專業分類、壓縮回收及消毒重用等服務,全方位善用所有資源。
項目聘請待業的家庭主婦,提供彈性及家庭友善的工作時間,讓她們有能力為家庭及社會作貢獻。
GreenPrice 共同創辦人
GreenPrice由韓駿謙先生、Allison Chan、Ben So和Cherissa Hung創立,於2016年12月在九龍區開設第一間門市店舖,專門售賣臨期貨品。
這個社創點子始於大學的社會創新比賽。項目團隊希望建立一個不單是以折扣吸引消費者發掘優質商品的地方,更希望創造一個社區平台,讓人們可以學習和討論可持續生活的方式,同時希望與顧客建立關係,了解他們的喜好,並説明他們實現自己的目標。
The Loops Hong Kong 創辦人
The Loops Hong Kong於2019年成立,定位為一站式資源回收中心。提供月費上門回收服務,每月$128,定時上門回收四十款家庭廢料,並提供專業分類、壓縮回收及消毒重用等服務,全方位善用所有資源。
項目聘請待業的家庭主婦,提供彈性及家庭友善的工作時間,讓她們有能力為家庭及社會作貢獻。
廣東話
講者:
低碳想創坊 高級項目主任
低碳想創坊於2014年成立,致力培育及發展活躍的社群,以香港的年青人和學生為目標受眾,鼓勵他們通過創意、教育和行動來應對氣候變化和發展可持續的低碳生活。 項目特別注重跨界別持份者的參與和以方案為本的過程,以及提高社區對氣候變化議題的關注意識。
土地教育基金 項目經理
土地教育基金於 2013年成立,致力透過社區營造及公眾教育,以實踐三項宗旨:
- 致力改善弱勢社群的生活 ;
- 保育生態環境及文物古蹟 ;
- 教育大眾保護生態環境及文物古蹟的重要性。
蜜語 共同創辦人
「蜜語」於2020年成立,致力於通過保育、教育、和職業在香港保育蜜蜂,並構想蜜蜂和人類的可持續發展未來。蜜蜂和人類有著微妙而交織的關係,有助於支持這兩個物種的福祉。蜜蜂是人類營養和健康不可或缺的農作物的重要「傳粉者」。人類通過提供棲息地、花卉等資源和管理蜂箱,為蜜蜂營造支持性環境發揮關鍵作用 。
The Loops Hong Kong 創辦人
The Loops Hong Kong於2019年成立,定位為一站式資源回收中心。提供月費上門回收服務,每月$128,定時上門回收四十款家庭廢料,並提供專業分類、壓縮回收及消毒重用等服務,全方位善用所有資源。
項目聘請待業的家庭主婦,提供彈性及家庭友善的工作時間,讓她們有能力為家庭及社會作貢獻。
GreenPrice 共同創辦人
GreenPrice由韓駿謙先生、Allison Chan、Ben So和Cherissa Hung創立,於2016年12月在九龍區開設第一間門市店舖,專門售賣臨期貨品。
這個社創點子始於大學的社會創新比賽。項目團隊希望建立一個不單是以折扣吸引消費者發掘優質商品的地方,更希望創造一個社區平台,讓人們可以學習和討論可持續生活的方式,同時希望與顧客建立關係,了解他們的喜好,並説明他們實現自己的目標。
Humans Matters 社會永續工程師
Humans Matter 是一間以應用認知與行為科學為本、多元化的設計及諮詢顧問公司,善於與客戶及伙伴共同創建切合人性的轉型項目(transformation projects)。憑藉對各種設計工具與認知科學的專業知識,Humans Matter 確保轉型旅程包括提升主管及團隊的行動能力(ability to act)(其中包含能動力(agency)、自我效能(self-efficacy)、開放心態、提升技能,以致轉化行為習慣)。
Humans Matter 的專業經驗包括:為大型企業開展可持續發展業務轉型(sustainability transition)、領導力和軟技能(leadership and soft skills)培訓、改善職場心理及文化等。 客戶涵蓋私營與公營機構、基金會以至非政府機構。
Humans Matter 的團隊超過 140 人,當中包括專業管理顧問、認知和神經心理學家、領導力教練,以及來自不同專業的設計師。 其辦事處設於香港、新加坡、美國和法國。
廣東話
主持人:
Humans Matters 社會永續工程師
Humans Matter 是一間以應用認知與行為科學為本、多元化的設計及諮詢顧問公司,善於與客戶及伙伴共同創建切合人性的轉型項目(transformation projects)。憑藉對各種設計工具與認知科學的專業知識,Humans Matter 確保轉型旅程包括提升主管及團隊的行動能力(ability to act)(其中包含能動力(agency)、自我效能(self-efficacy)、開放心態、提升技能,以致轉化行為習慣)。
Humans Matter 的專業經驗包括:為大型企業開展可持續發展業務轉型(sustainability transition)、領導力和軟技能(leadership and soft skills)培訓、改善職場心理及文化等。 客戶涵蓋私營與公營機構、基金會以至非政府機構。
Humans Matter 的團隊超過 140 人,當中包括專業管理顧問、認知和神經心理學家、領導力教練,以及來自不同專業的設計師。 其辦事處設於香港、新加坡、美國和法國。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創新科技及工業局 副政府資訊科技總監
黃敬文先生現為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副政府資訊科技總監。他協助制訂推進香港數字政府和智慧城市建設的政策和策略性措施,以加強本地數字基礎設施建設,促進數據流通及推動本地資訊科技業界發展,為加快數字經濟發展奠定穩固基礎。此外,黃先生積極推動數碼共融及推廣在社區中應用數碼科技。
廣東話 (設英語、普通話即時傳譯)
講者: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創新科技及工業局 副政府資訊科技總監
黃敬文先生現為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副政府資訊科技總監。他協助制訂推進香港數字政府和智慧城市建設的政策和策略性措施,以加強本地數字基礎設施建設,促進數據流通及推動本地資訊科技業界發展,為加快數字經濟發展奠定穩固基礎。此外,黃先生積極推動數碼共融及推廣在社區中應用數碼科技。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發展局 空間數據辦事處總監
陳宇俊測量師從事專業測量工作逾二十年,涵蓋範疇包括工程測量、海道測量、地籍測量和空間數據分析/管理。陳測量師自2021年中出任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發展局空間數據辦事處總監。過去數年,陳測量師積極參與發展智慧城市和空間數據共享平台的工作。空間數據共享平台是《香港智慧城市藍圖》中一項重要措施。而空間數據共享平台入門網站已於2022年底開放供公眾免費使用。網站提供以數碼地圖為基礎的一站式平台,開放和分享政府空間數據。公眾可以在入門網站善用不同空間數據,藉以開拓各種應用的可能性,推動數碼經濟和共融,改善生活質素。陳先生為香港測量師學會資深專業會員、皇家特許測量師學會會員、註冊專業測量師(土地測量)。
香港特別行政區 立法會議員(科技創新界)
邱達根先生現為立法會(科技創新界)議員,致力推動科創發展,他是一位科創政策倡議者、科技企業創業者及資深投資者,積極參與香港科技界發展,現為「產學研1+計劃」督導委員會主席、「數字化經濟發展委員會」、「引進重點企業諮詢委員會」、「北部都會區諮詢委員會」、「創新科技與產業發展委員會」及「第三代互聯網發展專責小組」非官方成員,以及香港資訊科技聯會會長。
社會服務方面,邱先生現為醫院管理局成員、醫管局資訊科技服務委員會主席、以及天水圍醫院管治委員會主席,現時亦擔任「青年發展委員會」轄下「凝聚青年行動小組委員會」委員、「體育委員會」成員及香港壁球總會主席。
賽馬會樂齡同行計劃 研究及系統支援主任
姚國燐先生現時擔任「賽馬會樂齡同行計劃」研究及系統支援主任,曾帶領針對長期痛症的老年人的治療小組,並為朋輩支援培訓和服務制定創新的研究理念。他擅長數據分析、研究針對具有抑鬱徵狀的長者的朋輩支援網絡以及創建年齡友善環境。在開發逐步介入模式的服務使用者數據庫過程中,他與資訊科技、研究和臨床團隊建立了緊密的合作,通過數據庫系統中獲得了寶貴的見解和用戶體驗,並專注於研究、臨床和資訊科技系統的無縫整合,以提高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狀況。 姚先生具有獨特的心理學和工程學背景,他在香港中文大學獲得心理學碩士學位,並在香港科技大學獲得機械工程學士學位。
賽馬會樂齡同行計劃 培訓主任及高級社工
張樹培先生現為香港大學「賽馬會樂齡同行計劃」團隊中擔任培訓主任及高級社工,專責該計劃的培訓內容。張先生亦為執行計劃的非政府服務機構提供臨床個案諮商。他曾任職於多個非政府服務機構,包括青少年及長者的精神健康服務、家庭暴力介入服務和基層家庭的支援服務。在臨床個案取向上推動及聚焦「經驗為本」的治療方式,透過當事人在治療過程的體驗和臨床的治療關係,學習為自己負責、自由地增進自我暸解,探索自己的信念。
聖雅各福群會 總幹事
香港資訊及通訊科技獎 智慧市民(智慧共融)銀獎得獎者(2020及2021年)
MetaGreenX 創辦人
PAPA Wong, 一位就讀於香港科技大學金融專業的學生,熱衷於青年賦能和對環境產生積極影響。他創辦了兩家初創公司——Metaprint和MetaGreenX。Metaprint致力於為香港學生提供人工智能物聯網元宇宙STEAM教育,而MetaGreenX則專注於創新產品,旨在提高香港幼苗的存活率。PAPA的願景是實踐環境可持續發展,並教導下一代用他們自己的知識和技能改變世界。
廣東話
講者:
Sportcanheal852 創辦人
"Aron 是 Sportcanheal852 的創始人,也是香港空手道隊的前成員。他的競賽生涯中獲得了眾多殊榮,包括贏得香港組手冠軍、在東亞空手道聯盟錦標賽中獲得第三名,以及在世界空手道錦標賽中躋身前32強。
Aron 目前正在香港浸會大學進修第二學士學位,專攻體育運動及康樂管理。他的目標是通過體育介入來增強心理健康,他熱衷於將學者和教練的力量結合起來,創造出一種促進體育運動系統化和學術化介入的強大協同效應,以提升心理福祉。"
Youth Incubator 創辦人
Calvin是香港科技大學的學生,致力於促進Social Empowerment. 他創立了Youth Incubator,這是一家旨在為中學生配對不同課外活動的社會企業,並擔任Enactus HK(由學生發起、專注於社會創業的國際非政府組織香港分會)孵化部門的經理。
MetaGreenX 創辦人
PAPA Wong, 一位就讀於香港科技大學金融專業的學生,熱衷於青年賦能和對環境產生積極影響。他創辦了兩家初創公司——Metaprint和MetaGreenX。Metaprint致力於為香港學生提供人工智能物聯網元宇宙STEAM教育,而MetaGreenX則專注於創新產品,旨在提高香港幼苗的存活率。PAPA的願景是實踐環境可持續發展,並教導下一代用他們自己的知識和技能改變世界。
Stote 聯合創辦人
Chi 是 Stote 的聯合創辦人,致力為紡織廢物重新賦能,延續紡織物的剩餘價值。他在香港大學修讀決策分析及認知科學,曾任職服裝業的供應商管理,負責多個流程改善專案。同時,他創立了 Stote,以紡織廢料為原料,提供各種服裝配飾及活動紀念品,推廣升級再造及可持續時尚的概念。
Stote 聯合創辦人
Kenny 是 Stote 的聯合創辦人,致力為紡織廢物重新賦能,延續紡織物的剩餘價值。他在香港中文大學修讀酒店管理,曾於多間本地企業任職產品管理。他其後創立了 Stote,運用紡織廢物及環保物料,提供環保的酒店用品,幫助酒店業實踐可持續理念。
稻築 聯合創辦人
Tommy Li 是香港大學一年級的碩士生,主修環境管理。他總是喜歡參加不同的比賽和志願工作。他還獲得了第三十一屆傑出專上學生服務獎。他與其他大學的學生共同創辦了一家名為RiceFort稻築的初創企業。RiceFort稻築是一個致力於稻殼回收升級和可持續發展的創新綠色材料團隊。通過利用稻殼廢棄物,RiceFort創造高品質、環保友好的材料和產品,體現了對可持續發展的承諾。
Lead App Developer, ReCube
Isaac是香港科技大學的計算機科學五年級生,目前在ReCube擔任Lead App Developer,負責Web App的管理與開發。ReCube是一個重用餐具租借服務,旨在減少即棄餐具,透過三個Re-Reuse x Reward x Reduce的理念,提供高效、標準化的外賣重用餐具方案。Isaac致力於開發和管理ReCube的Web App,並持續學習和探索新技術,以滿足用戶需求並為可持續發展作出貢獻。
香港浸會大學宗教及哲學系 助理教授
黃柏恒博士現為香港浸會大學宗教及哲學系助理教授。黃博士是一位技術哲學家和倫理學家,專注於研究人工智慧、數據技術和其他顛覆性數位技術帶來的社會、倫理和政治問題。 他於特溫特大學取得技術哲學博士學位,並曾擔任漢堡大學資訊科技倫理研究組和牛津大學科學創新與社會研究所的研究員。除此之外,他在人工智慧倫理和治理的理論和實踐層面上都有豐富的經驗,更在技術哲學領域發表了不少的文章。近年他與王小偉合編《和諧科技:儒家科技倫理》(Harmonious Technology: A Confucian Ethics of Technology)。
廣東話
主持人:
香港小童群益會 總幹事
劉翀先生現為香港小童群益會總幹事,同時兼任香港中文大學講師,擁有近30年服務青少年、家長及長者的經驗。早年實踐及研究範疇包括青少年外展服務、青年才藝、基層家庭、年輕父母、家長教育、金齡人士、認知障礙及照顧者、社企發展及遙距醫療等。劉先生近年專注機構發展、策略管理、社會創新及數碼轉型等。劉先生對人與事、時、地的互動關係感興趣,並相信團隊與多元文化,盼望透過實踐、實務研究及多專業協作,推動更人本的服務發展。
講者:
聖方濟各大學 社會科學院院長
黃於唱教授現任聖方濟各大學社會科學院院長。教授社會福利政策及社會工作研究等科目。近十年,他在香港中文大學和香港大學教授有關資訊科技應用於社會服務的課程。曾參與多項香港、澳門及上海有關數碼共融、使用互聯網的親子行為、社會保障、退休保障及長者就業問題等研究。黃教授亦曾參與政府委托的社會福利界資訊科技發展策略顧問研究。目前他擔任數間社會服務機構的資訊科技委員會的成員及主席。他亦曾擔任husITa(Human Service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ssociation)的成員多年。黃教授為現任香港社會工作學報的主編。
香港浸會大學宗教及哲學系 助理教授
黃柏恒博士現為香港浸會大學宗教及哲學系助理教授。黃博士是一位技術哲學家和倫理學家,專注於研究人工智慧、數據技術和其他顛覆性數位技術帶來的社會、倫理和政治問題。 他於特溫特大學取得技術哲學博士學位,並曾擔任漢堡大學資訊科技倫理研究組和牛津大學科學創新與社會研究所的研究員。除此之外,他在人工智慧倫理和治理的理論和實踐層面上都有豐富的經驗,更在技術哲學領域發表了不少的文章。近年他與王小偉合編《和諧科技:儒家科技倫理》(Harmonious Technology: A Confucian Ethics of Technology)。
香港大學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 高級講師
張俊聲博士現為香港大學社會工作及社會行學系高級講師及註冊社工,多年來從事有關兒童、青少年及社區的社會工作,主要教授社會工作學士及碩士學位課程。張博士亦為「香港社會服務聯會」社會發展常設委員會(2023-2024年度)之選任委員、「科創社工學會」之顧問、「社工註冊局」紀律委員會備選委員小組之成員,及多份國際學術期刊之編輯委員會成員。
科創社工學會 聯合創辦人
何振宇先生現為科創社工學會聯合創辦人,從事青年工作十多年,任職多項服務包括社區支援服務計劃、學校社會工作、網上青年外展等,擅長處理數碼健康相關問題及機構社交媒體策略,曾帶領負責項目獲得香港資訊與通訊科技獎及十大優質社會服務獎等嘉許。何先生於2019年與友好創立社會企業「科創社工學會」,主力為非政府機構、大專院校及專業團體提供訓練及諮詢服務,推動社會服務數碼轉型及社福科技跨界協作,並參與創新服務項目的策劃和管理工作。何先生是一名註冊社工,持有人類學文學碩士及媒體、文化與創意都市社會科學碩士。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民政事務總署 深水埗民政事務專員
黃昕然先生在1999年加入特區政府政務職系。他曾於政制事務局、衞生福利局、旅遊事務署、香港駐柏林經濟貿易辦事處、商務及經濟發展局、財經事務及庫務局、環境局等工作。他在2020年12月起擔任深水埗民政事務專員,期間因統籌為長者及學童接種新冠疫苗的工作,獲頒行政長官公共服務獎狀。自上任後,他致力提倡以科技及數據分析處理民生「痛點」,使深水埗成為智慧社區。深水埗曾落實的相關項目包括劏房戶專用空氣淨化機、樂齡科技、被動式輻射製冷塗層、協助視障人士的有聲巴士站等。
廣東話及普通話
主持人:
社會創新及創業發展基金(社創基金)專責小組 副主席
繆志仁先生自社會創新及創業發展基金(社創基金)成立以來一直為該專責小組的成員,目前擔任其副主席。社創基金於2020年委聘由香港社會服務聯會(社聯)牽頭的合作聯盟成立樂齡科技平台,旨在推動樂齡科技的發展和應用,提升長者生活質素和自理能力,及為他們的家庭、照顧者、護理員和護理機構提供支援。
講者: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民政事務總署 深水埗民政事務專員
黃昕然先生在1999年加入特區政府政務職系。他曾於政制事務局、衞生福利局、旅遊事務署、香港駐柏林經濟貿易辦事處、商務及經濟發展局、財經事務及庫務局、環境局等工作。他在2020年12月起擔任深水埗民政事務專員,期間因統籌為長者及學童接種新冠疫苗的工作,獲頒行政長官公共服務獎狀。自上任後,他致力提倡以科技及數據分析處理民生「痛點」,使深水埗成為智慧社區。深水埗曾落實的相關項目包括劏房戶專用空氣淨化機、樂齡科技、被動式輻射製冷塗層、協助視障人士的有聲巴士站等。
騰訊SSV銀髮科技實驗室 營運負責人
王楠女士現任騰訊SSV銀髮科技室營運負責人。她率先提出將騰訊的AI能力應用到銀髮人群的機構養護、居家看護的安全守護中,推動騰訊科技力量在老齡化的探索和實踐。
團結香港基金 副總裁兼研究部聯席主管
水志偉先生現為團結香港基金副總裁兼研究部聯席主管,在公共政策的領域累積不少經驗,而且研究範疇甚廣,涵蓋經濟及科創發展、金融科技、綠色金融、生物科技、樂齡科技、藝術創新及社會創新等方面。近年,其研究團隊發布多份領先市場的報告,推動香港在央行數碼貨幣、環境、社會和管治(ESG)、綠色債券、港深生物科技合作發展及樂齡科技生態等方面的建設,從多方面為香港的發展出謀獻策。
其研究團隊與香港社會服務聯會合作,發表香港首個《樂齡科技概況報告》及後續的《樂齡科技──構築齡活社區》研究報告,助力香港構建完善的樂齡科技生態。團隊亦獲聯合國亞洲及太平洋經濟社會委員會邀請合作,共同撰寫報告總結中國、日本及韓國推動樂齡科技的經驗。
MY PLACE@關懷愛滋 項目經理
MY PLACE 是慈善機構「關懷愛滋」旗下的性健康服務社會企業項目 。我們以性健康作為切入點,促進性/別平等及共融健康文化。MY PLACE以合理價錢,照顧不同性別、性別身份認同及性取向的市民,提供一站式專業、多元的服務,包括性健康身體檢查、性健康疾病診治、親密關係相關輔導、專業性教育工作坊及培訓等,希望回應社群所需,讓大眾得到友善、共融的醫療體驗。MY PLACE所有收益將用以支援「關懷愛滋」的愛滋病病毒預防及性健康教育工作。
廣東話
主持人:
香港社會服務聯會 會員聯繫及服務主任
謝俊麒先生現為香港社會服務聯會(社聯)會員聯繫及服務主任,主要負責促進機構會員之間的交流學習,並推動自資營運機構的發展。他在過去曾在不同的社會服務機構擔任前線和管理職位,推動支援兒童、家庭、少數族裔、復康人士等計劃和服務,同時兼任大專院校講師。謝先生畢業於香港理工大學社會工作系,並於英國愛丁堡大學完成輔導學碩士課程。目前正在英國巴斯大學攻讀計算機科學碩士。
講者:
啓愛共融基金有限公司 創辦者及行政總裁
啓愛共融社區中心是一所非牟利機構,透過私人資助和不同群體(如專業人士、有承擔的企業和義工),協助香港弱勢社群中處於困難的兒童。自2013年起,啓愛盡力為深水埗和鄰近貧困地區的家庭提供全面發展,致力服務致力於三大範疇 : 食物支援,教育和社區強化生命項目,今天啓愛在深水埗和和鄰近地區已有超過1,400個家庭和五間中心。
啓愛深信生命改變與實質需要同樣重要,透過為有需要的家庭提供一個安全的地方,讓他們與其他會員分擔生活上所面對的困難。透過他們之間互相支持和鼓勵,慢慢建立自信心。啓愛堅信「希望」可以帶來改變,讓受惠者有「助人自助」的精神,冀望以正能量改變他們的處境。
香港罕見疾病聯盟 會長
香港罕見疾病聯盟(罕盟)成立於2014年12月,是全港首個由跨類別罕見疾病患者和親屬組成,並得到有關專家學者支持的病人組織。罕盟代表患者和照顧者,致力透過與持份者協作,提升對罕病的認知,共同推動改善罕病政策和服務,令罕病患者的醫療、社會支援、教育、生活等各項基本權利,與其他所有市民一樣得到尊重和保障。罕盟成功爭取的項目包括: 政府調整和擴展醫學遺傳服務、逐步精簡新藥註冊流程;香港兒童醫院增設罕見病「個案經理」;瑪嘉烈醫院設立專責部門,幫助兒童患者由兒科順利過渡到成人科;醫管局建立罕病資料庫,為涉及多個器官的罕病設立和擴大跨專科團隊,為患者提供一站式覆診服務;「撒瑪利亞基金」和「關愛基金」優化經濟審查準則等。
香港復康會「罕見‧同行」社區支援計劃 團隊主任
「罕見‧同行」社區支援計劃,讓罕見病真正被看見和隌伴
香港至今未有為罕見病定下官方定義,也缺乏專為罕見病而設的醫療政策及社會福利措施。社會上支援罕見病的資源匱乏且分散,令患者和家人的處境水深火熱。
香港復康會「社區復康網絡」(CRN)作為一個以「跟長期病患者同行」為使命的社會服務單位,對改變「罕見病」群體無助處境著緊關切並有所擔當。因此,「社區復康網絡」推出全港首個針對罕見病群體的服務 ─「罕見‧同行」社區支援(試驗)計劃,首階段以待確診及初確診罕見神經肌肉退化疾病群體為對象。計劃以個案經理為服務主軸,展開身、心、社、靈的全人支援,期望能在病徵初現一刻,已能與患者及家人並肩同行,陪伴他們走過高山低谷。
「社區復康網絡」相信為罕見病人連結同路人重要性,因此,本計劃邀請香港肌健協會(神經─肌肉疾病病人自助組織)成為合作夥伴,期望透過發展與病人自助組織及各社會持份者的緊密合作,建立「社─患─醫協作模式」,為罕見病患者及照顧者編織起更全面的社區支援網絡,讓罕見病真正被看見,需要獲得承載。
感講 共同創辦人兼執行總監
JUST FEEL「 感講」是全港首間在主流學校系統化推廣「善意溝通」及「社交情意教育」的慈善機構,以轉化學校和家庭溝通文化為願景,致力支援教育工作者和家長,提升學生的身心靈健康。
計劃簡介:
(一)感講夥伴學校計劃
JUST FEEL 與夥伴學校以預防為本、全校參與模式推動「感講夥伴學校計劃」,共建同理心校園文化,守護學生的精神健康。自 2018 年成立至今,「JUST FEEL 感講」已與超過 30 所小學成為夥伴,為超過 26,500 位學生、6,900 位教師及 29,600 位家長提供支援。
(二)營造同理心企業環境:促進員工精神健康及支持在職家長
為協助企業促進在職家長在內的員工之精神健康、提升工作溝通效能及創造社會價值,JUST FEEL 透過「營造同理心企業環境:促進員工精神健康及支持在職家長」計劃,提供一系列度身設計的企業參與活動,包括在職家長工作坊、精神健康研討會及企業義工服務。
癌症資訊網慈善基金 經理
癌症資訊網慈善基金(CICF)是綜合癌症病人服務慈善機構,為癌症患者家庭提供經濟和社會支援,並教育公眾預防癌症的知識。我們提供多元化服務兼顧病人的各種需要,包括醫療及復康支援、運動訓練、情緒及照顧者支援和公眾教育等。
醫療服務:
義診「Easy Ask 醫.事問」、癌症篩查、大灣區醫療查詢熱線、九龍區復康診所
癌症復康:
運動訓練、義剪、義乳工作坊、營養品轉贈、愛心迎福包
情緒及照顧者:
藝術治療、同路人聚會
公眾教育:
學校健康講座、線上健康教育直播
大埔浸信會社會服務處 總幹事
大埔浸信會社會服務處的核心服務為「康復服務」、「學校社會工作服務」 「地區綜合服務」,透過「堂、校、社」發展模式全面支援社區、學校與家庭,服務對象包括學童、家長、教師、SEN兒童及其照顧者、地區基層家庭及長者等,致力建構幸福社區。
MY PLACE@關懷愛滋 項目經理
MY PLACE 是慈善機構「關懷愛滋」旗下的性健康服務社會企業項目 。我們以性健康作為切入點,促進性/別平等及共融健康文化。MY PLACE以合理價錢,照顧不同性別、性別身份認同及性取向的市民,提供一站式專業、多元的服務,包括性健康身體檢查、性健康疾病診治、親密關係相關輔導、專業性教育工作坊及培訓等,希望回應社群所需,讓大眾得到友善、共融的醫療體驗。MY PLACE所有收益將用以支援「關懷愛滋」的愛滋病病毒預防及性健康教育工作。
樂樂國樂團 音樂總監及創團指揮
樂樂國樂團成立50載,為註冊慈善機構,致力推動香港文化藝術及社會公益,被傳媒譽為「對香港文化有貢獻的樂團」,2020年獲社區投資共享基金資助推行《樂樂社區-照顧者支援計劃》,2023年入選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社區文化大使計劃,2024年國家藝術基金,現為香港社會服務聯會會員。轄下共有四個樂團:樂樂國樂團(1974創建)、喜動樂樂室內樂團(2015創建)、香港傳奇室內樂團(2020創建)及樂樂社區樂團(2022創建)。樂樂發展方向備受各界認同,獲公營及商業機構贊助,包括民政及青年事務局、勞工及福利局、康樂及文化事務局、香港賽馬會、香港藝術發展局、香港作曲家及作詞家協會等。
聖方濟各大學 社會科學院院長
黃於唱教授現任聖方濟各大學社會科學院院長。教授社會福利政策及社會工作研究等科目。近十年,他在香港中文大學和香港大學教授有關資訊科技應用於社會服務的課程。曾參與多項香港、澳門及上海有關數碼共融、使用互聯網的親子行為、社會保障、退休保障及長者就業問題等研究。黃教授亦曾參與政府委托的社會福利界資訊科技發展策略顧問研究。目前他擔任數間社會服務機構的資訊科技委員會的成員及主席。他亦曾擔任husITa(Human Service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ssociation)的成員多年。黃教授為現任香港社會工作學報的主編。
廣東話
主持人:
香港小童群益會 總幹事
劉翀先生現為香港小童群益會總幹事,同時兼任香港中文大學講師,擁有近30年服務青少年、家長及長者的經驗。早年實踐及研究範疇包括青少年外展服務、青年才藝、基層家庭、年輕父母、家長教育、金齡人士、認知障礙及照顧者、社企發展及遙距醫療等。劉先生近年專注機構發展、策略管理、社會創新及數碼轉型等。劉先生對人與事、時、地的互動關係感興趣,並相信團隊與多元文化,盼望透過實踐、實務研究及多專業協作,推動更人本的服務發展。
講者:
聖方濟各大學 社會科學院院長
黃於唱教授現任聖方濟各大學社會科學院院長。教授社會福利政策及社會工作研究等科目。近十年,他在香港中文大學和香港大學教授有關資訊科技應用於社會服務的課程。曾參與多項香港、澳門及上海有關數碼共融、使用互聯網的親子行為、社會保障、退休保障及長者就業問題等研究。黃教授亦曾參與政府委托的社會福利界資訊科技發展策略顧問研究。目前他擔任數間社會服務機構的資訊科技委員會的成員及主席。他亦曾擔任husITa(Human Service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ssociation)的成員多年。黃教授為現任香港社會工作學報的主編。
香港浸會大學宗教及哲學系 助理教授
黃柏恒博士現為香港浸會大學宗教及哲學系助理教授。黃博士是一位技術哲學家和倫理學家,專注於研究人工智慧、數據技術和其他顛覆性數位技術帶來的社會、倫理和政治問題。 他於特溫特大學取得技術哲學博士學位,並曾擔任漢堡大學資訊科技倫理研究組和牛津大學科學創新與社會研究所的研究員。除此之外,他在人工智慧倫理和治理的理論和實踐層面上都有豐富的經驗,更在技術哲學領域發表了不少的文章。近年他與王小偉合編《和諧科技:儒家科技倫理》(Harmonious Technology: A Confucian Ethics of Technology)。
香港大學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 高級講師
張俊聲博士現為香港大學社會工作及社會行學系高級講師及註冊社工,多年來從事有關兒童、青少年及社區的社會工作,主要教授社會工作學士及碩士學位課程。張博士亦為「香港社會服務聯會」社會發展常設委員會(2023-2024年度)之選任委員、「科創社工學會」之顧問、「社工註冊局」紀律委員會備選委員小組之成員,及多份國際學術期刊之編輯委員會成員。
科創社工學會 聯合創辦人
何振宇先生現為科創社工學會聯合創辦人,從事青年工作十多年,任職多項服務包括社區支援服務計劃、學校社會工作、網上青年外展等,擅長處理數碼健康相關問題及機構社交媒體策略,曾帶領負責項目獲得香港資訊與通訊科技獎及十大優質社會服務獎等嘉許。何先生於2019年與友好創立社會企業「科創社工學會」,主力為非政府機構、大專院校及專業團體提供訓練及諮詢服務,推動社會服務數碼轉型及社福科技跨界協作,並參與創新服務項目的策劃和管理工作。何先生是一名註冊社工,持有人類學文學碩士及媒體、文化與創意都市社會科學碩士。
Carer Matters 發起人及朋輩工作員(護老)
文文要照顧年屆100歲,患有認知障礙症的長者。曾因「隔代照顧者身份」而被歧視。現為朋輩工作者,將經歷及照顧經驗與同路人分享。
文文是Facebook專頁 《我家有個大bb》版主及《我家有個大bb - 隔代照顧者防撞板秘笈》作者 。
廣東話
主持人:
Country Director, Pedius Srl
屈紫薇女士於2011年開始了她的社會企業家之旅。在DID HK Ltd的支持下,她創立了「對話體驗。無聲」(Dialogue Experience - Silence)和「藝宴坊」這兩個項目獲得香港社企獎勵計劃2013創意思維大獎。而全球首創的無聲劇場晚宴「藝宴坊」則為參加者帶來獨特的「創效於樂」(社會效益與娛樂體驗並重)體驗,向公眾展現藝術的新角度,並通過一群聾人才藝向大眾展示了藝術世界的不同視野。她還將自己的職業生涯委託給支持不同殘障和弱勢群體的工作,領導著各種項目,從改善生活到賦予力量。
英國特許市務學會香港分會 主席
盧翰豪先生現為英國特許市務學會香港分會主席及國際食品安全協會執行委員會成員。自2022年起,盧先生擔任香港理工大學專業進修學院客座講師。盧先生是一位品牌、行銷和業務開發專業人士,在資訊科技、食品和飲料以及娛樂等各個行業,擁有二十多年亞太市場的管理經驗,同時擁有服務波音、惠普、強生、安捷倫等跨國財富五百強企業的客戶經驗。專業領域涵蓋品牌管理、特許經營和數據分析業務開發等。
自2015年起,盧先生擔任「社會創新及創業發展基金」協創機構「創匯點」的顧問。2024年獲社聯邀請擔任「照護食」星級大使。盧先生現為cpjobs.com的專欄作家,曾參與擔任廣州移動電視、上海東方衛視、香港Movie++及馬來西亞EnjoyTV等多個節目主持人。
香港理工大學應用社會科學系 高級講師
譚建元博士現任香港理工大學應用社會科學系高級講師,同時,為社會政策及社會企業學士課程的課程主任。他的研究範圍包括男性特質、性暴力和社會政策問題。他曾在數個學術期刊上發表過論文,包括《家庭問題期刊》、《情感障礙期刊》、《社會企業學期刊》和《香港社會工作期刊》。除了學術工作外,譚博士還擔任了關注婦女性暴力協會和明愛荃灣社區中心的委員。另外,他曾擔任香港社會服務聯會政策研究和倡議委員會委員,一直關心基層住屋及生活質素的問題,並為社會房屋共享計劃完成了社會影響評估,瞭解住戶生活質素的轉變。
鄰舍輔導會 副總幹事
彭桓基先生現為鄰舍輔導會副總幹事。鄰舍輔導會轄下逾八十個服務單位為有需要的人士提供多元化的家庭、青年、安老、康復、社區發展、教育、醫療及內地服務,每年服務超過二百萬人次。
彭先生是跨界別專業顧問,他創立的顧問及培訓公司擅於應用敍事治療理念於體驗設計(Experiential Design)、行政管理、社會創新及人事培訓。彭先生擁有超過二十年社會福利事務經驗,他曾發起、投資及營運本地及海外不同的社會企業,亦曾擔任香港中文大學兼職講師。彭先生的專業資格包括香港註冊社會工作者、加拿大註冊戒賭輔導員、澳大利亞心理健康急救導師和澳大利亞敘事治療師。學術領域包括社會工作學、市場營銷學、刑事司法和敘事治療。
香港社會服務聯會 項目經理(社會房屋)
楊佩賢小姐於2017年起協助推動社會房屋共享計劃及組合社會房屋計劃,支援計劃整體運作及與房屋營運機構緊密合作,共同建立社會房屋的運營和服務。楊小姐於香港城市大學獲得社會科學學士學位。曾在社聯政策研究和倡議及社會發展部門工作,擅長管理進行社會影響評估及推廣實證為本的服務發展。
香港社會服務聯會 經理
關諾文先生現為香港社會服務聯會經理,協助倡議及推動生死教育和晚期照顧服務的工作。關先生曾於不同的非政府機構擔任前線及管理的工作十四年,一直透過教育、訓練和倡議等工作,推動和改善不同的健康議題。關先生在香港城市大學獲得社會科學學士學位,並在香港理工大學獲得社會工作碩士學位。
講者:
陳蔚斯女士是一名罕見疾病患者,自幼患上「多發性骨骺發育不良」,經基因檢測確診為「脊髓小腦萎縮症第35型」。 二十歲前曾接受八次手術,大專時期身體狀況轉差直至不能自理。
陳女士自2012年起先後為三個病人組織擔任理事,及後重拾音樂興趣,於2019年加入香港共融樂團參與大型音樂演出,亦參與社區的生命及音樂分享講座活動。現為香港肌健協會理事會成員及香港罕見疾病聯盟項目主任,致力服務罕見疾病患者。
Carer Matters 發起人及朋輩工作員(護老)
文文要照顧年屆100歲,患有認知障礙症的長者。曾因「隔代照顧者身份」而被歧視。現為朋輩工作者,將經歷及照顧經驗與同路人分享。
文文是Facebook專頁 《我家有個大bb》版主及《我家有個大bb - 隔代照顧者防撞板秘笈》作者 。
75歲的榕姐(潘婆婆)現時一家三口住在社會房屋。她每日晨早五時起床為家居打點一切,既要照顧行動不便的丈夫,又要為30多歲患有輕度智障兒子預備飯菜。作為家庭的主要照顧者,即使外出買菜亦不放心家中丈夫。而她身為長者,對於晚年生活安排,因忙碌照顧家庭,一心只求先上樓,往後的生活與照顧,需靠社區資源與政府支援,見步行步,隨遇而安。
75歲長者,曾獨力照顧四子女及患有認知障礙症的家姑,現與46歲、患有自閉症的智障兒子同住。她獨力摸索出自己一套育兒方法,早年醫生診斷兒子不能說話,她就每天帶兒子坐巴士,講解路途上的景物,同時培養兒子理財觀念、煮餸技巧,經常帶兒子出門,讓他認識區內各店鋪員工、診所醫生,希望日後兒子能夠長久在社區生活。
63歲的退休人士。2007年,妻子確診俗稱「漸凍症」的運動神經元疾病,經歷十年全天候照顧者生涯。他感嘆太太求醫路途幸運,不但在發病後短時間內確診,對症下藥,而且獲介紹使用不同先進的儀器,令太太病況大部分時間均頗為穩定,夫妻二人更經常到台灣旅行。太太病逝後,他轉為照顧體弱的母親,之後他亦不時探訪及幫忙病友。
港灣智通有限公司 執行董事
許凌雲先生在內地從事超過十五年養老事業,先後擔任澳洲養老品牌Aveo中國公司CEO、招商局招商蛇口養老業務部總經理、復星康養集團執行總裁,創立代表性CCRC項目上海天地健康城養老社區,央企招商局養老品牌「招商觀頤」並在深圳、廣州、杭州等地佈局觀頤養老機構。在復星集團工作期間,代表項目包括佛山禪誠醫養綜合體、寧波星健蘭亭等養老項目。
2023年,許凌雲先生在香港創辦港灣智通公司,志在從「智慧、智能、智力」方面促進粵港澳大灣區的養老產業融通。
許先生畢業於華中科技大學建築工程學士,並獲西南財經大學金融學碩士。早年任職上市公司金地集團,擔任資本部助理總經理等職務。
廣東話及普通話 (設英語、普通話、廣東話即時傳譯)
主持人:
社聯長者服務專責委員會 主席
馬錦華專業管理顧問公司 總顧問
馬錦華先生為香港註冊社工、認可風險規劃院士、是香港長者安居協會創會總幹事。他自2012年始擔任香港城市大學社會創新及企業精神在城大─火焰計畫之執行總監、推動有關社創及社企之相關課程和活動。馬先生分別於1999年獲頒發優秀社工及2000年獲頒授行政長官社區服務獎狀。他目前是香港多間老齡社會服務機構之服務顧問、更在內地如成都錦江區之老齡服務推行培訓工作、協助內地五個城市籌辦與「平安鐘」相關服務。馬先生現時兼任香港大學及中文大學客席講師、為香港風險規劃學會之認可培訓教授; 同時擔任香港職訓局高等學院老齡科課程顧問委員。他創立的顧問公司為社福機構提供專業顧問、導師和策略顧問等服務。
講者:
港灣智通有限公司 執行董事
許凌雲先生在內地從事超過十五年養老事業,先後擔任澳洲養老品牌Aveo中國公司CEO、招商局招商蛇口養老業務部總經理、復星康養集團執行總裁,創立代表性CCRC項目上海天地健康城養老社區,央企招商局養老品牌「招商觀頤」並在深圳、廣州、杭州等地佈局觀頤養老機構。在復星集團工作期間,代表項目包括佛山禪誠醫養綜合體、寧波星健蘭亭等養老項目。
2023年,許凌雲先生在香港創辦港灣智通公司,志在從「智慧、智能、智力」方面促進粵港澳大灣區的養老產業融通。
許先生畢業於華中科技大學建築工程學士,並獲西南財經大學金融學碩士。早年任職上市公司金地集團,擔任資本部助理總經理等職務。
香港聖公會福利協會有限公司 助理總幹事
陳美月女士現為香港聖公會福利協會助理總幹事,主要負責協會復康服務及內地事工工作。自2007年始,一直參與內地養老機構管理及專題培訓、社會工作人才培訓及督導等工作。另接待內地不同省市民政部、社會服務組織、大專院校及企業來訪交流,並曾於內地不同的養老服務研討會上分享經驗。2024年1月,獲邀出席國家標準《老年社會工作服務指南》編制研討暨養老機構社工服務交流會,現協助制定內地《認知障礙症老人照護服務標準》。 陳女士先後取得香港理工大學社會工作學士及香港中文大學臨床老人學碩士。
香港中國婦女會 安老服務總監
雷榮邦先生現任香港中國婦女會安老服務總監。雷先生為一名註冊社工,畢業於香港大學社工系並修畢香港大學社會科學(行為健康)碩士,擁有20多年社安老服務管理經驗。香港中國婦女會轄下之安老院舍及長者日間護理中心自2005年開始已透過自行研發的「e-ICP」及「e-護存」系統電子化各項護理數據以提升臨床服務水平及服務質素監察。
感講 共同創辦人兼執行總監
JUST FEEL「 感講」是全港首間在主流學校系統化推廣「善意溝通」及「社交情意教育」的慈善機構,以轉化學校和家庭溝通文化為願景,致力支援教育工作者和家長,提升學生的身心靈健康。
計劃簡介:
(一)感講夥伴學校計劃
JUST FEEL 與夥伴學校以預防為本、全校參與模式推動「感講夥伴學校計劃」,共建同理心校園文化,守護學生的精神健康。自 2018 年成立至今,「JUST FEEL 感講」已與超過 30 所小學成為夥伴,為超過 26,500 位學生、6,900 位教師及 29,600 位家長提供支援。
(二)營造同理心企業環境:促進員工精神健康及支持在職家長
為協助企業促進在職家長在內的員工之精神健康、提升工作溝通效能及創造社會價值,JUST FEEL 透過「營造同理心企業環境:促進員工精神健康及支持在職家長」計劃,提供一系列度身設計的企業參與活動,包括在職家長工作坊、精神健康研討會及企業義工服務。
廣東話
主持人:
香港社會服務聯會 會員聯繫及服務主任
謝俊麒先生現為香港社會服務聯會(社聯)會員聯繫及服務主任,主要負責促進機構會員之間的交流學習,並推動自資營運機構的發展。他在過去曾在不同的社會服務機構擔任前線和管理職位,推動支援兒童、家庭、少數族裔、復康人士等計劃和服務,同時兼任大專院校講師。謝先生畢業於香港理工大學社會工作系,並於英國愛丁堡大學完成輔導學碩士課程。目前正在英國巴斯大學攻讀計算機科學碩士。
講者:
啓愛共融基金有限公司 創辦者及行政總裁
啓愛共融社區中心是一所非牟利機構,透過私人資助和不同群體(如專業人士、有承擔的企業和義工),協助香港弱勢社群中處於困難的兒童。自2013年起,啓愛盡力為深水埗和鄰近貧困地區的家庭提供全面發展,致力服務致力於三大範疇 : 食物支援,教育和社區強化生命項目,今天啓愛在深水埗和和鄰近地區已有超過1,400個家庭和五間中心。
啓愛深信生命改變與實質需要同樣重要,透過為有需要的家庭提供一個安全的地方,讓他們與其他會員分擔生活上所面對的困難。透過他們之間互相支持和鼓勵,慢慢建立自信心。啓愛堅信「希望」可以帶來改變,讓受惠者有「助人自助」的精神,冀望以正能量改變他們的處境。
香港罕見疾病聯盟 會長
香港罕見疾病聯盟(罕盟)成立於2014年12月,是全港首個由跨類別罕見疾病患者和親屬組成,並得到有關專家學者支持的病人組織。罕盟代表患者和照顧者,致力透過與持份者協作,提升對罕病的認知,共同推動改善罕病政策和服務,令罕病患者的醫療、社會支援、教育、生活等各項基本權利,與其他所有市民一樣得到尊重和保障。罕盟成功爭取的項目包括: 政府調整和擴展醫學遺傳服務、逐步精簡新藥註冊流程;香港兒童醫院增設罕見病「個案經理」;瑪嘉烈醫院設立專責部門,幫助兒童患者由兒科順利過渡到成人科;醫管局建立罕病資料庫,為涉及多個器官的罕病設立和擴大跨專科團隊,為患者提供一站式覆診服務;「撒瑪利亞基金」和「關愛基金」優化經濟審查準則等。
香港復康會「罕見‧同行」社區支援計劃 團隊主任
「罕見‧同行」社區支援計劃,讓罕見病真正被看見和隌伴
香港至今未有為罕見病定下官方定義,也缺乏專為罕見病而設的醫療政策及社會福利措施。社會上支援罕見病的資源匱乏且分散,令患者和家人的處境水深火熱。
香港復康會「社區復康網絡」(CRN)作為一個以「跟長期病患者同行」為使命的社會服務單位,對改變「罕見病」群體無助處境著緊關切並有所擔當。因此,「社區復康網絡」推出全港首個針對罕見病群體的服務 ─「罕見‧同行」社區支援(試驗)計劃,首階段以待確診及初確診罕見神經肌肉退化疾病群體為對象。計劃以個案經理為服務主軸,展開身、心、社、靈的全人支援,期望能在病徵初現一刻,已能與患者及家人並肩同行,陪伴他們走過高山低谷。
「社區復康網絡」相信為罕見病人連結同路人重要性,因此,本計劃邀請香港肌健協會(神經─肌肉疾病病人自助組織)成為合作夥伴,期望透過發展與病人自助組織及各社會持份者的緊密合作,建立「社─患─醫協作模式」,為罕見病患者及照顧者編織起更全面的社區支援網絡,讓罕見病真正被看見,需要獲得承載。
感講 共同創辦人兼執行總監
JUST FEEL「 感講」是全港首間在主流學校系統化推廣「善意溝通」及「社交情意教育」的慈善機構,以轉化學校和家庭溝通文化為願景,致力支援教育工作者和家長,提升學生的身心靈健康。
計劃簡介:
(一)感講夥伴學校計劃
JUST FEEL 與夥伴學校以預防為本、全校參與模式推動「感講夥伴學校計劃」,共建同理心校園文化,守護學生的精神健康。自 2018 年成立至今,「JUST FEEL 感講」已與超過 30 所小學成為夥伴,為超過 26,500 位學生、6,900 位教師及 29,600 位家長提供支援。
(二)營造同理心企業環境:促進員工精神健康及支持在職家長
為協助企業促進在職家長在內的員工之精神健康、提升工作溝通效能及創造社會價值,JUST FEEL 透過「營造同理心企業環境:促進員工精神健康及支持在職家長」計劃,提供一系列度身設計的企業參與活動,包括在職家長工作坊、精神健康研討會及企業義工服務。
癌症資訊網慈善基金 經理
癌症資訊網慈善基金(CICF)是綜合癌症病人服務慈善機構,為癌症患者家庭提供經濟和社會支援,並教育公眾預防癌症的知識。我們提供多元化服務兼顧病人的各種需要,包括醫療及復康支援、運動訓練、情緒及照顧者支援和公眾教育等。
醫療服務:
義診「Easy Ask 醫.事問」、癌症篩查、大灣區醫療查詢熱線、九龍區復康診所
癌症復康:
運動訓練、義剪、義乳工作坊、營養品轉贈、愛心迎福包
情緒及照顧者:
藝術治療、同路人聚會
公眾教育:
學校健康講座、線上健康教育直播
大埔浸信會社會服務處 總幹事
大埔浸信會社會服務處的核心服務為「康復服務」、「學校社會工作服務」 「地區綜合服務」,透過「堂、校、社」發展模式全面支援社區、學校與家庭,服務對象包括學童、家長、教師、SEN兒童及其照顧者、地區基層家庭及長者等,致力建構幸福社區。
MY PLACE@關懷愛滋 項目經理
MY PLACE 是慈善機構「關懷愛滋」旗下的性健康服務社會企業項目 。我們以性健康作為切入點,促進性/別平等及共融健康文化。MY PLACE以合理價錢,照顧不同性別、性別身份認同及性取向的市民,提供一站式專業、多元的服務,包括性健康身體檢查、性健康疾病診治、親密關係相關輔導、專業性教育工作坊及培訓等,希望回應社群所需,讓大眾得到友善、共融的醫療體驗。MY PLACE所有收益將用以支援「關懷愛滋」的愛滋病病毒預防及性健康教育工作。
樂樂國樂團 音樂總監及創團指揮
樂樂國樂團成立50載,為註冊慈善機構,致力推動香港文化藝術及社會公益,被傳媒譽為「對香港文化有貢獻的樂團」,2020年獲社區投資共享基金資助推行《樂樂社區-照顧者支援計劃》,2023年入選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社區文化大使計劃,2024年國家藝術基金,現為香港社會服務聯會會員。轄下共有四個樂團:樂樂國樂團(1974創建)、喜動樂樂室內樂團(2015創建)、香港傳奇室內樂團(2020創建)及樂樂社區樂團(2022創建)。樂樂發展方向備受各界認同,獲公營及商業機構贊助,包括民政及青年事務局、勞工及福利局、康樂及文化事務局、香港賽馬會、香港藝術發展局、香港作曲家及作詞家協會等。
75歲長者,曾獨力照顧四子女及患有認知障礙症的家姑,現與46歲、患有自閉症的智障兒子同住。她獨力摸索出自己一套育兒方法,早年醫生診斷兒子不能說話,她就每天帶兒子坐巴士,講解路途上的景物,同時培養兒子理財觀念、煮餸技巧,經常帶兒子出門,讓他認識區內各店鋪員工、診所醫生,希望日後兒子能夠長久在社區生活。
廣東話
主持人:
Country Director, Pedius Srl
屈紫薇女士於2011年開始了她的社會企業家之旅。在DID HK Ltd的支持下,她創立了「對話體驗。無聲」(Dialogue Experience - Silence)和「藝宴坊」這兩個項目獲得香港社企獎勵計劃2013創意思維大獎。而全球首創的無聲劇場晚宴「藝宴坊」則為參加者帶來獨特的「創效於樂」(社會效益與娛樂體驗並重)體驗,向公眾展現藝術的新角度,並通過一群聾人才藝向大眾展示了藝術世界的不同視野。她還將自己的職業生涯委託給支持不同殘障和弱勢群體的工作,領導著各種項目,從改善生活到賦予力量。
英國特許市務學會香港分會 主席
盧翰豪先生現為英國特許市務學會香港分會主席及國際食品安全協會執行委員會成員。自2022年起,盧先生擔任香港理工大學專業進修學院客座講師。盧先生是一位品牌、行銷和業務開發專業人士,在資訊科技、食品和飲料以及娛樂等各個行業,擁有二十多年亞太市場的管理經驗,同時擁有服務波音、惠普、強生、安捷倫等跨國財富五百強企業的客戶經驗。專業領域涵蓋品牌管理、特許經營和數據分析業務開發等。
自2015年起,盧先生擔任「社會創新及創業發展基金」協創機構「創匯點」的顧問。2024年獲社聯邀請擔任「照護食」星級大使。盧先生現為cpjobs.com的專欄作家,曾參與擔任廣州移動電視、上海東方衛視、香港Movie++及馬來西亞EnjoyTV等多個節目主持人。
香港理工大學應用社會科學系 高級講師
譚建元博士現任香港理工大學應用社會科學系高級講師,同時,為社會政策及社會企業學士課程的課程主任。他的研究範圍包括男性特質、性暴力和社會政策問題。他曾在數個學術期刊上發表過論文,包括《家庭問題期刊》、《情感障礙期刊》、《社會企業學期刊》和《香港社會工作期刊》。除了學術工作外,譚博士還擔任了關注婦女性暴力協會和明愛荃灣社區中心的委員。另外,他曾擔任香港社會服務聯會政策研究和倡議委員會委員,一直關心基層住屋及生活質素的問題,並為社會房屋共享計劃完成了社會影響評估,瞭解住戶生活質素的轉變。
鄰舍輔導會 副總幹事
彭桓基先生現為鄰舍輔導會副總幹事。鄰舍輔導會轄下逾八十個服務單位為有需要的人士提供多元化的家庭、青年、安老、康復、社區發展、教育、醫療及內地服務,每年服務超過二百萬人次。
彭先生是跨界別專業顧問,他創立的顧問及培訓公司擅於應用敍事治療理念於體驗設計(Experiential Design)、行政管理、社會創新及人事培訓。彭先生擁有超過二十年社會福利事務經驗,他曾發起、投資及營運本地及海外不同的社會企業,亦曾擔任香港中文大學兼職講師。彭先生的專業資格包括香港註冊社會工作者、加拿大註冊戒賭輔導員、澳大利亞心理健康急救導師和澳大利亞敘事治療師。學術領域包括社會工作學、市場營銷學、刑事司法和敘事治療。
香港社會服務聯會 項目經理(社會房屋)
楊佩賢小姐於2017年起協助推動社會房屋共享計劃及組合社會房屋計劃,支援計劃整體運作及與房屋營運機構緊密合作,共同建立社會房屋的運營和服務。楊小姐於香港城市大學獲得社會科學學士學位。曾在社聯政策研究和倡議及社會發展部門工作,擅長管理進行社會影響評估及推廣實證為本的服務發展。
香港社會服務聯會 經理
關諾文先生現為香港社會服務聯會經理,協助倡議及推動生死教育和晚期照顧服務的工作。關先生曾於不同的非政府機構擔任前線及管理的工作十四年,一直透過教育、訓練和倡議等工作,推動和改善不同的健康議題。關先生在香港城市大學獲得社會科學學士學位,並在香港理工大學獲得社會工作碩士學位。
講者:
陳蔚斯女士是一名罕見疾病患者,自幼患上「多發性骨骺發育不良」,經基因檢測確診為「脊髓小腦萎縮症第35型」。 二十歲前曾接受八次手術,大專時期身體狀況轉差直至不能自理。
陳女士自2012年起先後為三個病人組織擔任理事,及後重拾音樂興趣,於2019年加入香港共融樂團參與大型音樂演出,亦參與社區的生命及音樂分享講座活動。現為香港肌健協會理事會成員及香港罕見疾病聯盟項目主任,致力服務罕見疾病患者。
Carer Matters 發起人及朋輩工作員(護老)
文文要照顧年屆100歲,患有認知障礙症的長者。曾因「隔代照顧者身份」而被歧視。現為朋輩工作者,將經歷及照顧經驗與同路人分享。
文文是Facebook專頁 《我家有個大bb》版主及《我家有個大bb - 隔代照顧者防撞板秘笈》作者 。
75歲的榕姐(潘婆婆)現時一家三口住在社會房屋。她每日晨早五時起床為家居打點一切,既要照顧行動不便的丈夫,又要為30多歲患有輕度智障兒子預備飯菜。作為家庭的主要照顧者,即使外出買菜亦不放心家中丈夫。而她身為長者,對於晚年生活安排,因忙碌照顧家庭,一心只求先上樓,往後的生活與照顧,需靠社區資源與政府支援,見步行步,隨遇而安。
75歲長者,曾獨力照顧四子女及患有認知障礙症的家姑,現與46歲、患有自閉症的智障兒子同住。她獨力摸索出自己一套育兒方法,早年醫生診斷兒子不能說話,她就每天帶兒子坐巴士,講解路途上的景物,同時培養兒子理財觀念、煮餸技巧,經常帶兒子出門,讓他認識區內各店鋪員工、診所醫生,希望日後兒子能夠長久在社區生活。
63歲的退休人士。2007年,妻子確診俗稱「漸凍症」的運動神經元疾病,經歷十年全天候照顧者生涯。他感嘆太太求醫路途幸運,不但在發病後短時間內確診,對症下藥,而且獲介紹使用不同先進的儀器,令太太病況大部分時間均頗為穩定,夫妻二人更經常到台灣旅行。太太病逝後,他轉為照顧體弱的母親,之後他亦不時探訪及幫忙病友。
香港遊樂場協會 副總幹事(社會工作部)
游綺文女士現為香港遊樂場協會副總幹事(社會工作部),負責督導和管理工作,並協助機構發展。在兒童和青少年服務領域擁有逾二十五年經驗,積極推動青少年精神健康和關注青少年睡眠質素。2017年參加第一屆賽馬會社工創新力量,以種子基金推行「瞌一HUB」項目,以創新的方式開展青少年精神健康服務,持續於「賽馬會平行心間計劃」發揮及應用。 該項目以睡眠/失眠為評估及介入作新嘗試,成功吸引多個媒體報導。
游女士是一名註冊社工,擁有香港理工大學社會工作學士學位、香港中文大學應用社會研究碩士學位及香港城市大學心理學碩士學位。她熱衷於吸收不同學術領域知識和融合不同觀點,打造一個讓年輕人擁有身心健康、有希望、有成就感的成長環境。
廣東話
主持人:
救世軍 高級主任(青年、家庭及社區服務)
何仲豪先生現為救世軍青年、家庭及社區服務高級主任,從事兒童及青少年服務逾三十年,包括青少年外展、學校社工、兒童及青少年綜合服務、推動青年人以變革者身份參與社區、建立跨代、跨文化共融社區,及支援居住於劏房青少年的身心健康等項目。何先生是一名註冊社工,協助機構推動社會創新計劃之餘更積極回應青少年精神健康的需要。
講者:
香港遊樂場協會 副總幹事(社會工作部)
游綺文女士現為香港遊樂場協會副總幹事(社會工作部),負責督導和管理工作,並協助機構發展。在兒童和青少年服務領域擁有逾二十五年經驗,積極推動青少年精神健康和關注青少年睡眠質素。2017年參加第一屆賽馬會社工創新力量,以種子基金推行「瞌一HUB」項目,以創新的方式開展青少年精神健康服務,持續於「賽馬會平行心間計劃」發揮及應用。 該項目以睡眠/失眠為評估及介入作新嘗試,成功吸引多個媒體報導。
游女士是一名註冊社工,擁有香港理工大學社會工作學士學位、香港中文大學應用社會研究碩士學位及香港城市大學心理學碩士學位。她熱衷於吸收不同學術領域知識和融合不同觀點,打造一個讓年輕人擁有身心健康、有希望、有成就感的成長環境。
香港青年協會 全健空間(香港)青年工作幹事
楊康儀女士現為香港青年協會全健空間(香港)的青年工作幹事,曾負責統籌「Recharge Uself─年輕照顧者及早識別及介入計劃」,為情緒病患者的年輕照顧者和大眾提供輔導、治療小組、和講座等不同範疇的服務。她畢業於香港浸會大學社會工作系,目前致力發展低密度心理治療以及網上青年聯繫服務。
基督教香港信義會社會服務部 中醫師
劉浩泉醫師專注於戒毒診症十多年,主力診症吸食不同種類毒品,並患有精神病的吸毒者。劉醫師認為建立相關的循症醫學架構對臨床介入十分重要。他與香港中文大學中醫中藥研究所合作,曾針對冰毒、大麻以及現正進行的可卡因進行先導研究與及相關成效發佈,藉改善失眠及情緒失調達致提升戒毒動機,成果備受肯定。劉醫師更參與了情志病門診工作,去年在陳廷驊基金資助下,開展年青情志病患者的綜合治療計劃,以改善失眠以及緩解情志失調為主要治療目標,效果理想。
劉醫師早年畢業於香港大學化學理學士,任職中學化學科教師。他曾經歷情緒病困擾,康復後轉讀香港中文大學中醫學學士。
基督教香港信義會社會服務部天水圍青少年外展社會工作隊 計劃經理
梁舒婷女士現為基督教香港信義會天水圍青少年外展社會工作隊之計劃經理,負責「健康拆焦中醫青少年情緒健康社區支援計劃」。計劃透過中醫、表達藝術治療師、臨床心理學家及社工的多專業協作,以輔導、小組及工作坊等形式介入有情緒困擾及失眠問題的青少年。
梁女士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社會工作學系,並有五年青少年外展工作經驗。她協助青少年面對由家庭、學校、職業、人際關係及社會環境所帶來的壓力,照顧青少年的成長發展需要。近年青少年自殺率上升,梁女士於前線工作中亦觀察到愈來愈多青少年出現自傷行為及念頭,因而提升對青少年精神健康的關注。
香港社會服務聯會 政策研究及倡議主任
游佩珊小姐過往十年在本地不同社會服務機構從事社會服務及研究工作。她於2017年加入香港社會服務聯會,現時負責房屋及健康相關的政策研究工作。她近年推展不同社群健康研究調查、出版研究刊物及社聯政策報、舉辦跨業界的研討會等,從中認識了不少於地區開展的基層醫療服務案例,以及了解到本港不同弱勢社群所面對的健康問題。
廣東話
主持人:
醫護行者 創辦人
范寧醫生過去十年致力於推廣全民健康和發展基層醫療。他強調需要集結社會各個領域的努力,才能實現全民健康和保持老年人的生活質素,這些領域包括改善城市設計、公共服務、私營市場運作、教育、就業、房屋、健康飲食、社會融入、社區參與和滅貧等。
范醫生認為每個人都在努力維持健康,因為沒有什麼比「過得好、死得好」更重要。他主張基層醫療需以跨專業模式和社醫共生作為骨幹。他支持聖雅各福群會深水埗地區康健中心的工作、香港明愛合作推廣「社區客廳」,以確保提供可及性基層醫療服務的選擇。范醫生現時專注於機構「毋忘愛」的工作,推動發展「臨終慈悲關懷社區」(end-of-life compassionate community)。
他擔任的公職包括香港大學和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的名譽臨床助理教授、香港中文大學公共衛生學及基層醫療學院健康公平研究所導師、深水埗地區康健中心執行委員會委員,醫務衛生局基層醫療健康辦事處社區藥房發展專責小組成員、以及房屋局的公共住房福祉「共築.幸福」顧問。
香港社會服務聯會 政策研究及倡議主任
游佩珊小姐過往十年在本地不同社會服務機構從事社會服務及研究工作。她於2017年加入香港社會服務聯會,現時負責房屋及健康相關的政策研究工作。她近年推展不同社群健康研究調查、出版研究刊物及社聯政策報、舉辦跨業界的研討會等,從中認識了不少於地區開展的基層醫療服務案例,以及了解到本港不同弱勢社群所面對的健康問題。
講者:
香港中文大學賽馬會公共衛生及基層醫療學院 研究助理教授
陳盈博士現為香港中文大學賽馬會公共衛生及基層醫療學院研究助理教授。陳博士是一名公共衞生學者,熱衷於為醫療健康問題尋找以社區為本的解決方法,並致力於推動一個人人皆可及時接觸醫療服務的社會。近年致力為外傭、認知障礙症患者和劏房家庭提供支援,並獲得Wellcome Trust 和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的資助。評論散見《經濟日報》、《明報》等。
尚至醫療 副主席及首席醫務總監
陸志聰醫生現為尚至醫療副主席及首席醫務總監。陸醫生是香港一位資深醫療管理人員,先後於醫管局總辦事處和四個醫院聯網工作,曾擔任九間醫院的醫院行政總監和三個醫院聯網的聯網總監廿一年,2021年從醫管局退休。
陸醫生長期參與醫療、社福和教育的義務工作,其中包括醫務委員會、公益金、不同的病人組織和非政府機構,近年亦參與開展社會房屋計劃。陸醫生現時是中文大學、東華學院、三育書院、拔萃男書院和另外兩間中學的校董,他亦是香港社會服務聯會執行委員會成員和香港賽馬會遴選會員。陸醫生於2019年獲政府委任為太平紳士,2020年獲中文大學醫學院頒發傑出校友獎。
香港復康會 總裁
梁佩如博士現為香港復康會總裁。香港復康會倡議全人健康、社會參與以及共融有利環境,為長期病患、長者及關注健康人士提供基層醫療、無障礙運輸及旅遊、社區復康和持續照顧服務。香港復康會亦為世界衛生組織委任的西太平洋區其中一所復康協作中心。
梁博士致力推動身心靈全人健康工作,並於多份國際期刋及書籍發表相關論文。梁博士為香港社會工作專科院院士、香港大學行為健康教研中心院士及秀圃老年研究中心院士。梁博士亦擔任整筆撥款督導委員會委員,獎券基金諮詢委員會委員,香港公益金入會、預算及分配委員會委員,粵港澳大灣區社會服務專業聯盟董事,同時也為香港不同的病人自助組織的顧問。
香港青年協會 全健綜合大樓 單位主任
馬佩雯女士現為香港青年協會全健綜合大樓單位主任,負責開展全人健康(Wellness)及基層醫療服務項目,她率先引進英國社會處方,培訓青年成為「全健師」,在社區擔當橋樑和倡導者,提供個人化的全方位健康改善計劃,整合社區資源,以支援身心社健康。透過網上和實體渠道,促進社醫協作,提升大眾健康意識,培育健康管理能力,推動社區全健文化。
香港社會服務聯會 項目經理(社會房屋)
楊佩賢小姐於2017年起協助推動社會房屋共享計劃及組合社會房屋計劃,支援計劃整體運作及與房屋營運機構緊密合作,共同建立社會房屋的運營和服務。楊小姐於香港城市大學獲得社會科學學士學位。曾在社聯政策研究和倡議及社會發展部門工作,擅長管理進行社會影響評估及推廣實證為本的服務發展。
廣東話
主持人:
Country Director, Pedius Srl
屈紫薇女士於2011年開始了她的社會企業家之旅。在DID HK Ltd的支持下,她創立了「對話體驗。無聲」(Dialogue Experience - Silence)和「藝宴坊」這兩個項目獲得香港社企獎勵計劃2013創意思維大獎。而全球首創的無聲劇場晚宴「藝宴坊」則為參加者帶來獨特的「創效於樂」(社會效益與娛樂體驗並重)體驗,向公眾展現藝術的新角度,並通過一群聾人才藝向大眾展示了藝術世界的不同視野。她還將自己的職業生涯委託給支持不同殘障和弱勢群體的工作,領導著各種項目,從改善生活到賦予力量。
英國特許市務學會香港分會 主席
盧翰豪先生現為英國特許市務學會香港分會主席及國際食品安全協會執行委員會成員。自2022年起,盧先生擔任香港理工大學專業進修學院客座講師。盧先生是一位品牌、行銷和業務開發專業人士,在資訊科技、食品和飲料以及娛樂等各個行業,擁有二十多年亞太市場的管理經驗,同時擁有服務波音、惠普、強生、安捷倫等跨國財富五百強企業的客戶經驗。專業領域涵蓋品牌管理、特許經營和數據分析業務開發等。
自2015年起,盧先生擔任「社會創新及創業發展基金」協創機構「創匯點」的顧問。2024年獲社聯邀請擔任「照護食」星級大使。盧先生現為cpjobs.com的專欄作家,曾參與擔任廣州移動電視、上海東方衛視、香港Movie++及馬來西亞EnjoyTV等多個節目主持人。
香港理工大學應用社會科學系 高級講師
譚建元博士現任香港理工大學應用社會科學系高級講師,同時,為社會政策及社會企業學士課程的課程主任。他的研究範圍包括男性特質、性暴力和社會政策問題。他曾在數個學術期刊上發表過論文,包括《家庭問題期刊》、《情感障礙期刊》、《社會企業學期刊》和《香港社會工作期刊》。除了學術工作外,譚博士還擔任了關注婦女性暴力協會和明愛荃灣社區中心的委員。另外,他曾擔任香港社會服務聯會政策研究和倡議委員會委員,一直關心基層住屋及生活質素的問題,並為社會房屋共享計劃完成了社會影響評估,瞭解住戶生活質素的轉變。
鄰舍輔導會 副總幹事
彭桓基先生現為鄰舍輔導會副總幹事。鄰舍輔導會轄下逾八十個服務單位為有需要的人士提供多元化的家庭、青年、安老、康復、社區發展、教育、醫療及內地服務,每年服務超過二百萬人次。
彭先生是跨界別專業顧問,他創立的顧問及培訓公司擅於應用敍事治療理念於體驗設計(Experiential Design)、行政管理、社會創新及人事培訓。彭先生擁有超過二十年社會福利事務經驗,他曾發起、投資及營運本地及海外不同的社會企業,亦曾擔任香港中文大學兼職講師。彭先生的專業資格包括香港註冊社會工作者、加拿大註冊戒賭輔導員、澳大利亞心理健康急救導師和澳大利亞敘事治療師。學術領域包括社會工作學、市場營銷學、刑事司法和敘事治療。
香港社會服務聯會 項目經理(社會房屋)
楊佩賢小姐於2017年起協助推動社會房屋共享計劃及組合社會房屋計劃,支援計劃整體運作及與房屋營運機構緊密合作,共同建立社會房屋的運營和服務。楊小姐於香港城市大學獲得社會科學學士學位。曾在社聯政策研究和倡議及社會發展部門工作,擅長管理進行社會影響評估及推廣實證為本的服務發展。
香港社會服務聯會 經理
關諾文先生現為香港社會服務聯會經理,協助倡議及推動生死教育和晚期照顧服務的工作。關先生曾於不同的非政府機構擔任前線及管理的工作十四年,一直透過教育、訓練和倡議等工作,推動和改善不同的健康議題。關先生在香港城市大學獲得社會科學學士學位,並在香港理工大學獲得社會工作碩士學位。
講者:
陳蔚斯女士是一名罕見疾病患者,自幼患上「多發性骨骺發育不良」,經基因檢測確診為「脊髓小腦萎縮症第35型」。 二十歲前曾接受八次手術,大專時期身體狀況轉差直至不能自理。
陳女士自2012年起先後為三個病人組織擔任理事,及後重拾音樂興趣,於2019年加入香港共融樂團參與大型音樂演出,亦參與社區的生命及音樂分享講座活動。現為香港肌健協會理事會成員及香港罕見疾病聯盟項目主任,致力服務罕見疾病患者。
Carer Matters 發起人及朋輩工作員(護老)
文文要照顧年屆100歲,患有認知障礙症的長者。曾因「隔代照顧者身份」而被歧視。現為朋輩工作者,將經歷及照顧經驗與同路人分享。
文文是Facebook專頁 《我家有個大bb》版主及《我家有個大bb - 隔代照顧者防撞板秘笈》作者 。
75歲的榕姐(潘婆婆)現時一家三口住在社會房屋。她每日晨早五時起床為家居打點一切,既要照顧行動不便的丈夫,又要為30多歲患有輕度智障兒子預備飯菜。作為家庭的主要照顧者,即使外出買菜亦不放心家中丈夫。而她身為長者,對於晚年生活安排,因忙碌照顧家庭,一心只求先上樓,往後的生活與照顧,需靠社區資源與政府支援,見步行步,隨遇而安。
75歲長者,曾獨力照顧四子女及患有認知障礙症的家姑,現與46歲、患有自閉症的智障兒子同住。她獨力摸索出自己一套育兒方法,早年醫生診斷兒子不能說話,她就每天帶兒子坐巴士,講解路途上的景物,同時培養兒子理財觀念、煮餸技巧,經常帶兒子出門,讓他認識區內各店鋪員工、診所醫生,希望日後兒子能夠長久在社區生活。
63歲的退休人士。2007年,妻子確診俗稱「漸凍症」的運動神經元疾病,經歷十年全天候照顧者生涯。他感嘆太太求醫路途幸運,不但在發病後短時間內確診,對症下藥,而且獲介紹使用不同先進的儀器,令太太病況大部分時間均頗為穩定,夫妻二人更經常到台灣旅行。太太病逝後,他轉為照顧體弱的母親,之後他亦不時探訪及幫忙病友。
香港紅十字會 高級經理(社區備災)
楊綺華女士現為香港紅十字會社區備災服務高級經理,熱衷於推動參與式發展及社區韌性工作。多年來積極參與海外及本地人道發展事務,包括賑災和備災減災等相關工作。自2014年起加入國際紅十字會減災工作小組及城市社區協作平台,近年致力研究社區韌性發展及與氣候災害相關的議題。
楊女士特別關注香港高危地區的韌性發展工作,在本地社區引入了自然為本減災項目,旨在減輕氣候災害對脆弱人群的影響。這些項目以香港高危地區為重點,將自然生態系統的潛力和社區合作的力量納入減災策略中,通過整合國際和本地經驗,檢視全面的韌性社區策略,解決香港高危地區面臨的獨特挑戰。
廣東話
主持人:
世界綠色組織 創辦人及行政總裁
余遠騁博士是能源經濟學家及氣候變化專才,於英國劍橋大學取得博士學位,現為「世界綠色組織」創辦人兼行政總裁。
余博士於多間大學擔任客席教授,定期於國際學術期刊發表有關公共政策、能源、室內環境、綠色工業及聯合國綠色商業指引等文章。余博士於美國亞利桑那州的雷鳥(Thunderbird)全球管理學院取得行政人員工商管理碩士,並於銀行、美國跨國企業擔任管理工作超過十多年,管理經驗豐富。余博士擔任聯合國亞太經濟社會商業諮詢理事會(UNESCAP)專責小組成員,成功籌辦聯合國綠色金融大型國際會議,同時兼任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及瑞典馬爾默Malmo可持續發展合作約章工作小組成員,促進國際及本地環保事務交流。
余博士亦兼任多項公職,包括環境局「惜食香港」運動委員、社創基金FOOD-CO指導委員會成員、「香港綠色建築議會」專家委員、環境保護署空氣質素指標檢討工作小組委員、發展局上訴委員會﹝城市規劃﹞成員、社會影響力評估分析師協會的董事、香港資訊及通訊科技獎ICT —最佳生活時尚獎副主席評判及醫療科技首席評審,另擔任BDO 環境、社會及管治ESG年度大獎評判團主席。
同時余博士亦為投資銀行及會計事務所就可持續投資、環境、社會及管治提供顧問專業意見,並獲上市公司委任為獨立非執行董事及參與綠色創科創投項目。
余博士現時為香港綠色建築議會專家委員,同時擁有綠色建築專業人才資歷(BEAM Pro),建築環保評估協會(BEAM Society)專家委員。余博士亦為投資銀行及其它會計事務所就 可持續投資、樹林碳權管理及ESG 報告提供顧問服務,同時亦為香港綠色金融協會(HKGFA)綠色及可持續房地產工作小組成員,及亞洲企業應對氣候變化聯盟(A4CR)的項目負責人。
講者:
低碳想創坊 聯合創辦人及行政總裁
莊陳有先生現為低碳想創坊的聯合創辦人及行政總裁,以及低碳金融亞洲董事會成員。莊先生早年曾於香港特區政府擔任政務主任,及後出任香港樂施會總幹事及國際樂施會董事會成員、香港大學「學生發展及資源中心」學生發展總監、香港失明人協進會會長、香港特區政府可持續發展委員會屬下教育及宣傳工作小組成員。莊先生積極推動香港社會服務發展,1991年榮膺香港十大傑出青年,1995年獲英國頒授MBE勳銜。2012年入選為星島新聞集團「2011傑出領袖」之一,並獲香港大學頒授名譽大學院士。他1981年於香港大學畢業,其後1985年於倫敦經濟及政治學院取得資訊系統碩士學位。
土地教育基金 總幹事
龍子維先生現職土地教育基金總幹事。過去三年策劃「有種大嶼」及「梅窩風土復育計劃」等社區營造計劃,致力推動鄉郊社區經濟模式,為香港培育鄉郊地區創變者。通過發展社區支持農業、建立生態友善的互助生產網絡,在豐富城市與鄉村、人與自然共生的想像外,同時發掘地區的不平凡之處,創造具地域特性的產品。
龍先生著有《有種大嶼:鄉郊社區營造手記》、《再造香港:從社會創新到參與規劃》等書,策劃地區食農雜誌《大嶼食通信》。現時與學徒共營梅窩社區據點及地域品牌「好老土」。
明愛勞動友善社區計劃 高級督導主任
冼昭行先生於2002年香港大學社會工作碩士畢業後加入香港明愛,目前為明愛莫張瑞勤社區中心高級督導主任,一直推動運用社區內在資產,保育歷史城鄉聚落,實踐永續發展,建立柔韌社區,勊服貧窮,曾負責一個「綜合鄰舍計劃」、兩個「鄰舍層面社區發展計劃」及兩間「社區中心」的工作,出版著作兩本地方口述歷史,亦開展多個社會創新計劃包括:鼓勵薄扶林村人自力保育文化地景的歷史建築活化計劃「薄鳧林牧場」、以延展生活空間組織發展劏房住戶的「開檯食飯鄰里廚房」及「賽馬會三房兩廳開檯食飯社醫共生計劃」、推動社會關顧尊重基層清潔工人健康、安全及尊嚴的「勞動友善社區計劃」、促進共享西營盤私人擁有社區空間的「一刻社區設計館」等。現為醫護行者義務顧問、賽馬會創新社工夥伴、亦曾獲選擔任社聯政策研究及倡議常設委員會委員。
明愛勞動友善社區計劃 社區夥伴發展統籌
蔡蒨文小姐是一位社工及社區組織者,以社會創新元素揉合社會服務工作。目前為明愛勞動友善社區計劃社區伙伴發展統籌。她從事社區發展事務,服務清潔工、基層婦女等社群,推動弱勢社群的社區參與和自我充權。開展多項計劃包括透過網上下活動推動跨文化社區互助、性別及種族平等的Translate for Her,透過推廣感官攝影為視障人士發揮才華的Sightfeeling。現為賽馬會創新社工夥伴、Translate for Her 的董事。
香港紅十字會 高級經理(社區備災)
楊綺華女士現為香港紅十字會社區備災服務高級經理,熱衷於推動參與式發展及社區韌性工作。多年來積極參與海外及本地人道發展事務,包括賑災和備災減災等相關工作。自2014年起加入國際紅十字會減災工作小組及城市社區協作平台,近年致力研究社區韌性發展及與氣候災害相關的議題。
楊女士特別關注香港高危地區的韌性發展工作,在本地社區引入了自然為本減災項目,旨在減輕氣候災害對脆弱人群的影響。這些項目以香港高危地區為重點,將自然生態系統的潛力和社區合作的力量納入減災策略中,通過整合國際和本地經驗,檢視全面的韌性社區策略,解決香港高危地區面臨的獨特挑戰。
香港復康會「罕見‧同行」社區支援計劃 團隊主任
「罕見‧同行」社區支援計劃,讓罕見病真正被看見和隌伴
香港至今未有為罕見病定下官方定義,也缺乏專為罕見病而設的醫療政策及社會福利措施。社會上支援罕見病的資源匱乏且分散,令患者和家人的處境水深火熱。
香港復康會「社區復康網絡」(CRN)作為一個以「跟長期病患者同行」為使命的社會服務單位,對改變「罕見病」群體無助處境著緊關切並有所擔當。因此,「社區復康網絡」推出全港首個針對罕見病群體的服務 ─「罕見‧同行」社區支援(試驗)計劃,首階段以待確診及初確診罕見神經肌肉退化疾病群體為對象。計劃以個案經理為服務主軸,展開身、心、社、靈的全人支援,期望能在病徵初現一刻,已能與患者及家人並肩同行,陪伴他們走過高山低谷。
「社區復康網絡」相信為罕見病人連結同路人重要性,因此,本計劃邀請香港肌健協會(神經─肌肉疾病病人自助組織)成為合作夥伴,期望透過發展與病人自助組織及各社會持份者的緊密合作,建立「社─患─醫協作模式」,為罕見病患者及照顧者編織起更全面的社區支援網絡,讓罕見病真正被看見,需要獲得承載。
廣東話
主持人:
香港社會服務聯會 會員聯繫及服務主任
謝俊麒先生現為香港社會服務聯會(社聯)會員聯繫及服務主任,主要負責促進機構會員之間的交流學習,並推動自資營運機構的發展。他在過去曾在不同的社會服務機構擔任前線和管理職位,推動支援兒童、家庭、少數族裔、復康人士等計劃和服務,同時兼任大專院校講師。謝先生畢業於香港理工大學社會工作系,並於英國愛丁堡大學完成輔導學碩士課程。目前正在英國巴斯大學攻讀計算機科學碩士。
講者:
啓愛共融基金有限公司 創辦者及行政總裁
啓愛共融社區中心是一所非牟利機構,透過私人資助和不同群體(如專業人士、有承擔的企業和義工),協助香港弱勢社群中處於困難的兒童。自2013年起,啓愛盡力為深水埗和鄰近貧困地區的家庭提供全面發展,致力服務致力於三大範疇 : 食物支援,教育和社區強化生命項目,今天啓愛在深水埗和和鄰近地區已有超過1,400個家庭和五間中心。
啓愛深信生命改變與實質需要同樣重要,透過為有需要的家庭提供一個安全的地方,讓他們與其他會員分擔生活上所面對的困難。透過他們之間互相支持和鼓勵,慢慢建立自信心。啓愛堅信「希望」可以帶來改變,讓受惠者有「助人自助」的精神,冀望以正能量改變他們的處境。
香港罕見疾病聯盟 會長
香港罕見疾病聯盟(罕盟)成立於2014年12月,是全港首個由跨類別罕見疾病患者和親屬組成,並得到有關專家學者支持的病人組織。罕盟代表患者和照顧者,致力透過與持份者協作,提升對罕病的認知,共同推動改善罕病政策和服務,令罕病患者的醫療、社會支援、教育、生活等各項基本權利,與其他所有市民一樣得到尊重和保障。罕盟成功爭取的項目包括: 政府調整和擴展醫學遺傳服務、逐步精簡新藥註冊流程;香港兒童醫院增設罕見病「個案經理」;瑪嘉烈醫院設立專責部門,幫助兒童患者由兒科順利過渡到成人科;醫管局建立罕病資料庫,為涉及多個器官的罕病設立和擴大跨專科團隊,為患者提供一站式覆診服務;「撒瑪利亞基金」和「關愛基金」優化經濟審查準則等。
香港復康會「罕見‧同行」社區支援計劃 團隊主任
「罕見‧同行」社區支援計劃,讓罕見病真正被看見和隌伴
香港至今未有為罕見病定下官方定義,也缺乏專為罕見病而設的醫療政策及社會福利措施。社會上支援罕見病的資源匱乏且分散,令患者和家人的處境水深火熱。
香港復康會「社區復康網絡」(CRN)作為一個以「跟長期病患者同行」為使命的社會服務單位,對改變「罕見病」群體無助處境著緊關切並有所擔當。因此,「社區復康網絡」推出全港首個針對罕見病群體的服務 ─「罕見‧同行」社區支援(試驗)計劃,首階段以待確診及初確診罕見神經肌肉退化疾病群體為對象。計劃以個案經理為服務主軸,展開身、心、社、靈的全人支援,期望能在病徵初現一刻,已能與患者及家人並肩同行,陪伴他們走過高山低谷。
「社區復康網絡」相信為罕見病人連結同路人重要性,因此,本計劃邀請香港肌健協會(神經─肌肉疾病病人自助組織)成為合作夥伴,期望透過發展與病人自助組織及各社會持份者的緊密合作,建立「社─患─醫協作模式」,為罕見病患者及照顧者編織起更全面的社區支援網絡,讓罕見病真正被看見,需要獲得承載。
感講 共同創辦人兼執行總監
JUST FEEL「 感講」是全港首間在主流學校系統化推廣「善意溝通」及「社交情意教育」的慈善機構,以轉化學校和家庭溝通文化為願景,致力支援教育工作者和家長,提升學生的身心靈健康。
計劃簡介:
(一)感講夥伴學校計劃
JUST FEEL 與夥伴學校以預防為本、全校參與模式推動「感講夥伴學校計劃」,共建同理心校園文化,守護學生的精神健康。自 2018 年成立至今,「JUST FEEL 感講」已與超過 30 所小學成為夥伴,為超過 26,500 位學生、6,900 位教師及 29,600 位家長提供支援。
(二)營造同理心企業環境:促進員工精神健康及支持在職家長
為協助企業促進在職家長在內的員工之精神健康、提升工作溝通效能及創造社會價值,JUST FEEL 透過「營造同理心企業環境:促進員工精神健康及支持在職家長」計劃,提供一系列度身設計的企業參與活動,包括在職家長工作坊、精神健康研討會及企業義工服務。
癌症資訊網慈善基金 經理
癌症資訊網慈善基金(CICF)是綜合癌症病人服務慈善機構,為癌症患者家庭提供經濟和社會支援,並教育公眾預防癌症的知識。我們提供多元化服務兼顧病人的各種需要,包括醫療及復康支援、運動訓練、情緒及照顧者支援和公眾教育等。
醫療服務:
義診「Easy Ask 醫.事問」、癌症篩查、大灣區醫療查詢熱線、九龍區復康診所
癌症復康:
運動訓練、義剪、義乳工作坊、營養品轉贈、愛心迎福包
情緒及照顧者:
藝術治療、同路人聚會
公眾教育:
學校健康講座、線上健康教育直播
大埔浸信會社會服務處 總幹事
大埔浸信會社會服務處的核心服務為「康復服務」、「學校社會工作服務」 「地區綜合服務」,透過「堂、校、社」發展模式全面支援社區、學校與家庭,服務對象包括學童、家長、教師、SEN兒童及其照顧者、地區基層家庭及長者等,致力建構幸福社區。
MY PLACE@關懷愛滋 項目經理
MY PLACE 是慈善機構「關懷愛滋」旗下的性健康服務社會企業項目 。我們以性健康作為切入點,促進性/別平等及共融健康文化。MY PLACE以合理價錢,照顧不同性別、性別身份認同及性取向的市民,提供一站式專業、多元的服務,包括性健康身體檢查、性健康疾病診治、親密關係相關輔導、專業性教育工作坊及培訓等,希望回應社群所需,讓大眾得到友善、共融的醫療體驗。MY PLACE所有收益將用以支援「關懷愛滋」的愛滋病病毒預防及性健康教育工作。
樂樂國樂團 音樂總監及創團指揮
樂樂國樂團成立50載,為註冊慈善機構,致力推動香港文化藝術及社會公益,被傳媒譽為「對香港文化有貢獻的樂團」,2020年獲社區投資共享基金資助推行《樂樂社區-照顧者支援計劃》,2023年入選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社區文化大使計劃,2024年國家藝術基金,現為香港社會服務聯會會員。轄下共有四個樂團:樂樂國樂團(1974創建)、喜動樂樂室內樂團(2015創建)、香港傳奇室內樂團(2020創建)及樂樂社區樂團(2022創建)。樂樂發展方向備受各界認同,獲公營及商業機構贊助,包括民政及青年事務局、勞工及福利局、康樂及文化事務局、香港賽馬會、香港藝術發展局、香港作曲家及作詞家協會等。
香港青年協會 全健空間(香港)青年工作幹事
楊康儀女士現為香港青年協會全健空間(香港)的青年工作幹事,曾負責統籌「Recharge Uself─年輕照顧者及早識別及介入計劃」,為情緒病患者的年輕照顧者和大眾提供輔導、治療小組、和講座等不同範疇的服務。她畢業於香港浸會大學社會工作系,目前致力發展低密度心理治療以及網上青年聯繫服務。
廣東話
主持人:
救世軍 高級主任(青年、家庭及社區服務)
何仲豪先生現為救世軍青年、家庭及社區服務高級主任,從事兒童及青少年服務逾三十年,包括青少年外展、學校社工、兒童及青少年綜合服務、推動青年人以變革者身份參與社區、建立跨代、跨文化共融社區,及支援居住於劏房青少年的身心健康等項目。何先生是一名註冊社工,協助機構推動社會創新計劃之餘更積極回應青少年精神健康的需要。
講者:
香港遊樂場協會 副總幹事(社會工作部)
游綺文女士現為香港遊樂場協會副總幹事(社會工作部),負責督導和管理工作,並協助機構發展。在兒童和青少年服務領域擁有逾二十五年經驗,積極推動青少年精神健康和關注青少年睡眠質素。2017年參加第一屆賽馬會社工創新力量,以種子基金推行「瞌一HUB」項目,以創新的方式開展青少年精神健康服務,持續於「賽馬會平行心間計劃」發揮及應用。 該項目以睡眠/失眠為評估及介入作新嘗試,成功吸引多個媒體報導。
游女士是一名註冊社工,擁有香港理工大學社會工作學士學位、香港中文大學應用社會研究碩士學位及香港城市大學心理學碩士學位。她熱衷於吸收不同學術領域知識和融合不同觀點,打造一個讓年輕人擁有身心健康、有希望、有成就感的成長環境。
香港青年協會 全健空間(香港)青年工作幹事
楊康儀女士現為香港青年協會全健空間(香港)的青年工作幹事,曾負責統籌「Recharge Uself─年輕照顧者及早識別及介入計劃」,為情緒病患者的年輕照顧者和大眾提供輔導、治療小組、和講座等不同範疇的服務。她畢業於香港浸會大學社會工作系,目前致力發展低密度心理治療以及網上青年聯繫服務。
基督教香港信義會社會服務部 中醫師
劉浩泉醫師專注於戒毒診症十多年,主力診症吸食不同種類毒品,並患有精神病的吸毒者。劉醫師認為建立相關的循症醫學架構對臨床介入十分重要。他與香港中文大學中醫中藥研究所合作,曾針對冰毒、大麻以及現正進行的可卡因進行先導研究與及相關成效發佈,藉改善失眠及情緒失調達致提升戒毒動機,成果備受肯定。劉醫師更參與了情志病門診工作,去年在陳廷驊基金資助下,開展年青情志病患者的綜合治療計劃,以改善失眠以及緩解情志失調為主要治療目標,效果理想。
劉醫師早年畢業於香港大學化學理學士,任職中學化學科教師。他曾經歷情緒病困擾,康復後轉讀香港中文大學中醫學學士。
基督教香港信義會社會服務部天水圍青少年外展社會工作隊 計劃經理
梁舒婷女士現為基督教香港信義會天水圍青少年外展社會工作隊之計劃經理,負責「健康拆焦中醫青少年情緒健康社區支援計劃」。計劃透過中醫、表達藝術治療師、臨床心理學家及社工的多專業協作,以輔導、小組及工作坊等形式介入有情緒困擾及失眠問題的青少年。
梁女士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社會工作學系,並有五年青少年外展工作經驗。她協助青少年面對由家庭、學校、職業、人際關係及社會環境所帶來的壓力,照顧青少年的成長發展需要。近年青少年自殺率上升,梁女士於前線工作中亦觀察到愈來愈多青少年出現自傷行為及念頭,因而提升對青少年精神健康的關注。
香港復康聯會管理委員會(社聯復康專責委員會)副主席
嚴楚碧女士現為香港復康聯會管理委員會(香港社會服務聯會復康專責委員會)副主席。
嚴女士是視覺藝術設計師。多年前因交通意外導致其頸椎受損,需以輪椅代步。過去十年積極參與無障礙政策的倡議工作,並致力推廣傷健共融及生命教育,同時在電台及網上媒體平台擔任節目主持。
廣東話
主持人:
香港復康聯會管理委員會(社聯復康專責委員會)委員
伍杏修先生是註冊社工,香港復康會前任總裁。伍先生現為康復國際香港地區國家秘書。
講者:
康復國際 亞太區副主席
關國樂博士現為康復國際亞太區副主席。關博士是一位建築師兼通用設計和通達顧問,在建築界擁有逾四十年本地及國際經驗,多年專注於通用設計和無障礙環境、交通和包容性旅遊項目。他於香港創辦UDA Consultants Ltd(通用設計和通達顧問),擔任董事總經理。
關博士曾擔任聯合國顧問,負責編撰題為「為亞太地區的殘疾和年長人士改善無障礙環境」的技術指南,並為聯合國亞洲及太平洋經濟社會委員會的「促進殘疾人士無障礙環境」培訓課程提供資源,更就該委員會在亞太地區推廣無障礙旅遊提供專業意見及顧問服務。他於2006至2016年間任國際復康協會的紐約國際技術和無障礙委員會全球主席,現為該會亞太區副主席。
關博士曾任平等機會委員會無障礙工作小組,以及屋宇署《設計手册:暢通無阻的通道》技術委員會成員。現為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康復諮詢委員會成員、RAC無障礙小組委員會主席、RAC-RPP無障礙建築環境專責小組召集人。
香港失明人協進會 會長
黃俊恒先生是一位視障人士。他自2021年起擔任香港失明人協進會會長,自2002年起擔任多個視障人士自助組織及復康團體的領導工作。黃先生亦兼任香港復康聯會管理委員會委員及轄下視障人士服務網絡召集人,多年來一直關注與殘疾人士,特別是視障人士有關的公共政策,致力爭取殘疾人士的平等機會。
騁志發展基金 創辦人及主席
葉少康先生現為商策顧問有限公司(商策戰略及策略顧問)、誠匯創方有限公司(ESG社會價值投資)行政總裁及董事。葉先生同時創辦了非牟利機構「騁志發展基金」慈善教育基金及「中港文化交流促進會」國際文化交流平台。平台一直與不同機構合作,近年機構更協助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致力於提倡粵港澳大灣區的人才發展和孵化項目。透過舉辦不同的交流團和大專生實習計畫,給予兩地青年擴寬眼界和實踐夢想的機會。
葉先生致力推廣殘疾人士體育運動,於2011年獲香港特區政府頒授榮譽勳章及香港城市大學頒授榮譽院士。同時他是香港城市大學、香港中文大學及香港浸會大學榮譽講師。2014 年,獲頒「香港精神獎」獅子山企業精神獎。2021年獲香港嶺南大學頒授榮譽院士。
香港復康聯會管理委員會(社聯復康專責委員會)副主席
嚴楚碧女士現為香港復康聯會管理委員會(香港社會服務聯會復康專責委員會)副主席。
嚴女士是視覺藝術設計師。多年前因交通意外導致其頸椎受損,需以輪椅代步。過去十年積極參與無障礙政策的倡議工作,並致力推廣傷健共融及生命教育,同時在電台及網上媒體平台擔任節目主持。
騁志發展基金 創辦人及主席
葉少康先生現為商策顧問有限公司(商策戰略及策略顧問)、誠匯創方有限公司(ESG社會價值投資)行政總裁及董事。葉先生同時創辦了非牟利機構「騁志發展基金」慈善教育基金及「中港文化交流促進會」國際文化交流平台。平台一直與不同機構合作,近年機構更協助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致力於提倡粵港澳大灣區的人才發展和孵化項目。透過舉辦不同的交流團和大專生實習計畫,給予兩地青年擴寬眼界和實踐夢想的機會。
葉先生致力推廣殘疾人士體育運動,於2011年獲香港特區政府頒授榮譽勳章及香港城市大學頒授榮譽院士。同時他是香港城市大學、香港中文大學及香港浸會大學榮譽講師。2014 年,獲頒「香港精神獎」獅子山企業精神獎。2021年獲香港嶺南大學頒授榮譽院士。
廣東話
主持人:
香港復康聯會管理委員會(社聯復康專責委員會)委員
伍杏修先生是註冊社工,香港復康會前任總裁。伍先生現為康復國際香港地區國家秘書。
講者:
康復國際 亞太區副主席
關國樂博士現為康復國際亞太區副主席。關博士是一位建築師兼通用設計和通達顧問,在建築界擁有逾四十年本地及國際經驗,多年專注於通用設計和無障礙環境、交通和包容性旅遊項目。他於香港創辦UDA Consultants Ltd(通用設計和通達顧問),擔任董事總經理。
關博士曾擔任聯合國顧問,負責編撰題為「為亞太地區的殘疾和年長人士改善無障礙環境」的技術指南,並為聯合國亞洲及太平洋經濟社會委員會的「促進殘疾人士無障礙環境」培訓課程提供資源,更就該委員會在亞太地區推廣無障礙旅遊提供專業意見及顧問服務。他於2006至2016年間任國際復康協會的紐約國際技術和無障礙委員會全球主席,現為該會亞太區副主席。
關博士曾任平等機會委員會無障礙工作小組,以及屋宇署《設計手册:暢通無阻的通道》技術委員會成員。現為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康復諮詢委員會成員、RAC無障礙小組委員會主席、RAC-RPP無障礙建築環境專責小組召集人。
香港失明人協進會 會長
黃俊恒先生是一位視障人士。他自2021年起擔任香港失明人協進會會長,自2002年起擔任多個視障人士自助組織及復康團體的領導工作。黃先生亦兼任香港復康聯會管理委員會委員及轄下視障人士服務網絡召集人,多年來一直關注與殘疾人士,特別是視障人士有關的公共政策,致力爭取殘疾人士的平等機會。
騁志發展基金 創辦人及主席
葉少康先生現為商策顧問有限公司(商策戰略及策略顧問)、誠匯創方有限公司(ESG社會價值投資)行政總裁及董事。葉先生同時創辦了非牟利機構「騁志發展基金」慈善教育基金及「中港文化交流促進會」國際文化交流平台。平台一直與不同機構合作,近年機構更協助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致力於提倡粵港澳大灣區的人才發展和孵化項目。透過舉辦不同的交流團和大專生實習計畫,給予兩地青年擴寬眼界和實踐夢想的機會。
葉先生致力推廣殘疾人士體育運動,於2011年獲香港特區政府頒授榮譽勳章及香港城市大學頒授榮譽院士。同時他是香港城市大學、香港中文大學及香港浸會大學榮譽講師。2014 年,獲頒「香港精神獎」獅子山企業精神獎。2021年獲香港嶺南大學頒授榮譽院士。
香港復康聯會管理委員會(社聯復康專責委員會)副主席
嚴楚碧女士現為香港復康聯會管理委員會(香港社會服務聯會復康專責委員會)副主席。
嚴女士是視覺藝術設計師。多年前因交通意外導致其頸椎受損,需以輪椅代步。過去十年積極參與無障礙政策的倡議工作,並致力推廣傷健共融及生命教育,同時在電台及網上媒體平台擔任節目主持。
妳想煮意(香港)有限公司 創辦人
香港人常因工作繁忙犧牲健康飲食;婦女因照顧家庭之經驗不被認可而就業無門。「妳想煮意」透過社企模式聘請婦女製造餸包,達致婦女充權及就業,並推動健康自煮的飲食文化。
廣東話
講者:
妳想煮意(香港)有限公司 創辦人
香港人常因工作繁忙犧牲健康飲食;婦女因照顧家庭之經驗不被認可而就業無門。「妳想煮意」透過社企模式聘請婦女製造餸包,達致婦女充權及就業,並推動健康自煮的飲食文化。
再生玩具店 創辦人
「再生玩具店」提倡廢物再造,不但讓玩具重生,更用紙皮創造各式各樣的玩具,激發青少年的創造力,促進可持續發展的使命,積極於環境、社會、治理方面創造共享價值。
- 從廢棄物創造無限價值:提倡共享及自製玩具,減少濫買及浪費,「讓玩具重生.讓價值再生」;
- 從互動關係創造歡樂時光:幫助弱勢社群,讓不同階層的小朋友共享製作玩具的樂趣;
- 從社區關懷和歡樂活動帶來城市轉化:與本地學校、機構合作提供培訓,促進創新發展。
每悅事有限公司 創辦人
Happeriod是香港首個綜合線上月經教育和產品平台,致力引入最新的月經產品及建構一個尊重包容的環境,讓大家分享經驗及了解身體。透過打破社會常規,促使月經議題普及。項目旨在幫助來經者找到合適的月經用品、建構月經友善社會及推廣身體自主。
老薑 創辦人
「老薑」是香港首個倡導「迎老」生命教育(Ageing Education)的創意傳播平台,以真實故事改變社會對「老」的刻板印象,激發想像力,並透過跨代互動、演講、培訓、多媒體創作、品牌故事傳播,重塑對「老」的想像,項目邀請不同世代一起探索漸老的意義,推廣多元文化和生活方式。
當中項目「辣薑」(Old Ginger Academy)獲社會創新及創業發展基金資助,培訓二百多名長者講述自己的故事,經過深度培訓的「老薑大使」成為大學課堂的真人教材,目前已參與十五個科目的跨學科創意教學,與上千名大學生深度互動,呈現長者的多樣化,增進跨代共融。
Beyond Vision International Limited 創辦人及行政總裁
Beyond Vision International(BVI)旨在提高視障人士的生活質量。項目團隊相信,獲取藝術和文化的視覺資訊是普世人權。期望通過創新的工具、培訓和增進體驗,為視障人士提供獲取視覺資訊的機會,協助他們積極參與藝術和文化,激發創造力和學習興趣。同時運用創新工具,以及社會設計、觸感工具設計的專業,為視障人士充權。
項目設計師發明了「觸感–聽覺互動系統」(TAIS),以及「觸感圖像詞彙系統」(TVVS),透過同步觸感和聲音體驗,建構腦內影象,讓視障者也能感受藝術。
賽馬會樂齡同行計劃 研究及系統支援主任
姚國燐先生現時擔任「賽馬會樂齡同行計劃」研究及系統支援主任,曾帶領針對長期痛症的老年人的治療小組,並為朋輩支援培訓和服務制定創新的研究理念。他擅長數據分析、研究針對具有抑鬱徵狀的長者的朋輩支援網絡以及創建年齡友善環境。在開發逐步介入模式的服務使用者數據庫過程中,他與資訊科技、研究和臨床團隊建立了緊密的合作,通過數據庫系統中獲得了寶貴的見解和用戶體驗,並專注於研究、臨床和資訊科技系統的無縫整合,以提高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狀況。 姚先生具有獨特的心理學和工程學背景,他在香港中文大學獲得心理學碩士學位,並在香港科技大學獲得機械工程學士學位。
廣東話 (設英語、普通話即時傳譯)
講者: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創新科技及工業局 副政府資訊科技總監
黃敬文先生現為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副政府資訊科技總監。他協助制訂推進香港數字政府和智慧城市建設的政策和策略性措施,以加強本地數字基礎設施建設,促進數據流通及推動本地資訊科技業界發展,為加快數字經濟發展奠定穩固基礎。此外,黃先生積極推動數碼共融及推廣在社區中應用數碼科技。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發展局 空間數據辦事處總監
陳宇俊測量師從事專業測量工作逾二十年,涵蓋範疇包括工程測量、海道測量、地籍測量和空間數據分析/管理。陳測量師自2021年中出任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發展局空間數據辦事處總監。過去數年,陳測量師積極參與發展智慧城市和空間數據共享平台的工作。空間數據共享平台是《香港智慧城市藍圖》中一項重要措施。而空間數據共享平台入門網站已於2022年底開放供公眾免費使用。網站提供以數碼地圖為基礎的一站式平台,開放和分享政府空間數據。公眾可以在入門網站善用不同空間數據,藉以開拓各種應用的可能性,推動數碼經濟和共融,改善生活質素。陳先生為香港測量師學會資深專業會員、皇家特許測量師學會會員、註冊專業測量師(土地測量)。
香港特別行政區 立法會議員(科技創新界)
邱達根先生現為立法會(科技創新界)議員,致力推動科創發展,他是一位科創政策倡議者、科技企業創業者及資深投資者,積極參與香港科技界發展,現為「產學研1+計劃」督導委員會主席、「數字化經濟發展委員會」、「引進重點企業諮詢委員會」、「北部都會區諮詢委員會」、「創新科技與產業發展委員會」及「第三代互聯網發展專責小組」非官方成員,以及香港資訊科技聯會會長。
社會服務方面,邱先生現為醫院管理局成員、醫管局資訊科技服務委員會主席、以及天水圍醫院管治委員會主席,現時亦擔任「青年發展委員會」轄下「凝聚青年行動小組委員會」委員、「體育委員會」成員及香港壁球總會主席。
賽馬會樂齡同行計劃 研究及系統支援主任
姚國燐先生現時擔任「賽馬會樂齡同行計劃」研究及系統支援主任,曾帶領針對長期痛症的老年人的治療小組,並為朋輩支援培訓和服務制定創新的研究理念。他擅長數據分析、研究針對具有抑鬱徵狀的長者的朋輩支援網絡以及創建年齡友善環境。在開發逐步介入模式的服務使用者數據庫過程中,他與資訊科技、研究和臨床團隊建立了緊密的合作,通過數據庫系統中獲得了寶貴的見解和用戶體驗,並專注於研究、臨床和資訊科技系統的無縫整合,以提高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狀況。 姚先生具有獨特的心理學和工程學背景,他在香港中文大學獲得心理學碩士學位,並在香港科技大學獲得機械工程學士學位。
賽馬會樂齡同行計劃 培訓主任及高級社工
張樹培先生現為香港大學「賽馬會樂齡同行計劃」團隊中擔任培訓主任及高級社工,專責該計劃的培訓內容。張先生亦為執行計劃的非政府服務機構提供臨床個案諮商。他曾任職於多個非政府服務機構,包括青少年及長者的精神健康服務、家庭暴力介入服務和基層家庭的支援服務。在臨床個案取向上推動及聚焦「經驗為本」的治療方式,透過當事人在治療過程的體驗和臨床的治療關係,學習為自己負責、自由地增進自我暸解,探索自己的信念。
聖雅各福群會 總幹事
香港資訊及通訊科技獎 智慧市民(智慧共融)銀獎得獎者(2020及2021年)
世界綠色組織 創辦人及行政總裁
余遠騁博士是能源經濟學家及氣候變化專才,於英國劍橋大學取得博士學位,現為「世界綠色組織」創辦人兼行政總裁。
余博士於多間大學擔任客席教授,定期於國際學術期刊發表有關公共政策、能源、室內環境、綠色工業及聯合國綠色商業指引等文章。余博士於美國亞利桑那州的雷鳥(Thunderbird)全球管理學院取得行政人員工商管理碩士,並於銀行、美國跨國企業擔任管理工作超過十多年,管理經驗豐富。余博士擔任聯合國亞太經濟社會商業諮詢理事會(UNESCAP)專責小組成員,成功籌辦聯合國綠色金融大型國際會議,同時兼任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及瑞典馬爾默Malmo可持續發展合作約章工作小組成員,促進國際及本地環保事務交流。
余博士亦兼任多項公職,包括環境局「惜食香港」運動委員、社創基金FOOD-CO指導委員會成員、「香港綠色建築議會」專家委員、環境保護署空氣質素指標檢討工作小組委員、發展局上訴委員會﹝城市規劃﹞成員、社會影響力評估分析師協會的董事、香港資訊及通訊科技獎ICT —最佳生活時尚獎副主席評判及醫療科技首席評審,另擔任BDO 環境、社會及管治ESG年度大獎評判團主席。
同時余博士亦為投資銀行及會計事務所就可持續投資、環境、社會及管治提供顧問專業意見,並獲上市公司委任為獨立非執行董事及參與綠色創科創投項目。
余博士現時為香港綠色建築議會專家委員,同時擁有綠色建築專業人才資歷(BEAM Pro),建築環保評估協會(BEAM Society)專家委員。余博士亦為投資銀行及其它會計事務所就 可持續投資、樹林碳權管理及ESG 報告提供顧問服務,同時亦為香港綠色金融協會(HKGFA)綠色及可持續房地產工作小組成員,及亞洲企業應對氣候變化聯盟(A4CR)的項目負責人。
廣東話
主持人:
世界綠色組織 創辦人及行政總裁
余遠騁博士是能源經濟學家及氣候變化專才,於英國劍橋大學取得博士學位,現為「世界綠色組織」創辦人兼行政總裁。
余博士於多間大學擔任客席教授,定期於國際學術期刊發表有關公共政策、能源、室內環境、綠色工業及聯合國綠色商業指引等文章。余博士於美國亞利桑那州的雷鳥(Thunderbird)全球管理學院取得行政人員工商管理碩士,並於銀行、美國跨國企業擔任管理工作超過十多年,管理經驗豐富。余博士擔任聯合國亞太經濟社會商業諮詢理事會(UNESCAP)專責小組成員,成功籌辦聯合國綠色金融大型國際會議,同時兼任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及瑞典馬爾默Malmo可持續發展合作約章工作小組成員,促進國際及本地環保事務交流。
余博士亦兼任多項公職,包括環境局「惜食香港」運動委員、社創基金FOOD-CO指導委員會成員、「香港綠色建築議會」專家委員、環境保護署空氣質素指標檢討工作小組委員、發展局上訴委員會﹝城市規劃﹞成員、社會影響力評估分析師協會的董事、香港資訊及通訊科技獎ICT —最佳生活時尚獎副主席評判及醫療科技首席評審,另擔任BDO 環境、社會及管治ESG年度大獎評判團主席。
同時余博士亦為投資銀行及會計事務所就可持續投資、環境、社會及管治提供顧問專業意見,並獲上市公司委任為獨立非執行董事及參與綠色創科創投項目。
余博士現時為香港綠色建築議會專家委員,同時擁有綠色建築專業人才資歷(BEAM Pro),建築環保評估協會(BEAM Society)專家委員。余博士亦為投資銀行及其它會計事務所就 可持續投資、樹林碳權管理及ESG 報告提供顧問服務,同時亦為香港綠色金融協會(HKGFA)綠色及可持續房地產工作小組成員,及亞洲企業應對氣候變化聯盟(A4CR)的項目負責人。
講者:
低碳想創坊 聯合創辦人及行政總裁
莊陳有先生現為低碳想創坊的聯合創辦人及行政總裁,以及低碳金融亞洲董事會成員。莊先生早年曾於香港特區政府擔任政務主任,及後出任香港樂施會總幹事及國際樂施會董事會成員、香港大學「學生發展及資源中心」學生發展總監、香港失明人協進會會長、香港特區政府可持續發展委員會屬下教育及宣傳工作小組成員。莊先生積極推動香港社會服務發展,1991年榮膺香港十大傑出青年,1995年獲英國頒授MBE勳銜。2012年入選為星島新聞集團「2011傑出領袖」之一,並獲香港大學頒授名譽大學院士。他1981年於香港大學畢業,其後1985年於倫敦經濟及政治學院取得資訊系統碩士學位。
土地教育基金 總幹事
龍子維先生現職土地教育基金總幹事。過去三年策劃「有種大嶼」及「梅窩風土復育計劃」等社區營造計劃,致力推動鄉郊社區經濟模式,為香港培育鄉郊地區創變者。通過發展社區支持農業、建立生態友善的互助生產網絡,在豐富城市與鄉村、人與自然共生的想像外,同時發掘地區的不平凡之處,創造具地域特性的產品。
龍先生著有《有種大嶼:鄉郊社區營造手記》、《再造香港:從社會創新到參與規劃》等書,策劃地區食農雜誌《大嶼食通信》。現時與學徒共營梅窩社區據點及地域品牌「好老土」。
明愛勞動友善社區計劃 高級督導主任
冼昭行先生於2002年香港大學社會工作碩士畢業後加入香港明愛,目前為明愛莫張瑞勤社區中心高級督導主任,一直推動運用社區內在資產,保育歷史城鄉聚落,實踐永續發展,建立柔韌社區,勊服貧窮,曾負責一個「綜合鄰舍計劃」、兩個「鄰舍層面社區發展計劃」及兩間「社區中心」的工作,出版著作兩本地方口述歷史,亦開展多個社會創新計劃包括:鼓勵薄扶林村人自力保育文化地景的歷史建築活化計劃「薄鳧林牧場」、以延展生活空間組織發展劏房住戶的「開檯食飯鄰里廚房」及「賽馬會三房兩廳開檯食飯社醫共生計劃」、推動社會關顧尊重基層清潔工人健康、安全及尊嚴的「勞動友善社區計劃」、促進共享西營盤私人擁有社區空間的「一刻社區設計館」等。現為醫護行者義務顧問、賽馬會創新社工夥伴、亦曾獲選擔任社聯政策研究及倡議常設委員會委員。
明愛勞動友善社區計劃 社區夥伴發展統籌
蔡蒨文小姐是一位社工及社區組織者,以社會創新元素揉合社會服務工作。目前為明愛勞動友善社區計劃社區伙伴發展統籌。她從事社區發展事務,服務清潔工、基層婦女等社群,推動弱勢社群的社區參與和自我充權。開展多項計劃包括透過網上下活動推動跨文化社區互助、性別及種族平等的Translate for Her,透過推廣感官攝影為視障人士發揮才華的Sightfeeling。現為賽馬會創新社工夥伴、Translate for Her 的董事。
香港紅十字會 高級經理(社區備災)
楊綺華女士現為香港紅十字會社區備災服務高級經理,熱衷於推動參與式發展及社區韌性工作。多年來積極參與海外及本地人道發展事務,包括賑災和備災減災等相關工作。自2014年起加入國際紅十字會減災工作小組及城市社區協作平台,近年致力研究社區韌性發展及與氣候災害相關的議題。
楊女士特別關注香港高危地區的韌性發展工作,在本地社區引入了自然為本減災項目,旨在減輕氣候災害對脆弱人群的影響。這些項目以香港高危地區為重點,將自然生態系統的潛力和社區合作的力量納入減災策略中,通過整合國際和本地經驗,檢視全面的韌性社區策略,解決香港高危地區面臨的獨特挑戰。
本地著名圖文作家
大泥,圖文作家。創作了《白熊和男孩 — 他倆互相扶持,彼此鼓勵,向前走,一起發現更美麗的新世界》。水彩作畫,配合窩心文字,治癒風格作品曾在2011年至2016年於東方日報專欄《愛看見世界》每天刊載。
大泥圖文出版作品:《我們都市有童話》、《大泥音樂繪本 — 一個人去旅行》、《和你在一起》、《我們都市有童話》2011修訂版、《因為愛》、《喜歡自己》、《生命的寶藏》及《假如我們不放棄》。
創作以外,大泥近年於香港多間大專院校、中小學從事插圖教育工作、生命教育及情緒教育工作。
廣東話
主持人:
本地著名圖文作家
大泥,圖文作家。創作了《白熊和男孩 — 他倆互相扶持,彼此鼓勵,向前走,一起發現更美麗的新世界》。水彩作畫,配合窩心文字,治癒風格作品曾在2011年至2016年於東方日報專欄《愛看見世界》每天刊載。
大泥圖文出版作品:《我們都市有童話》、《大泥音樂繪本 — 一個人去旅行》、《和你在一起》、《我們都市有童話》2011修訂版、《因為愛》、《喜歡自己》、《生命的寶藏》及《假如我們不放棄》。
創作以外,大泥近年於香港多間大專院校、中小學從事插圖教育工作、生命教育及情緒教育工作。
廣東話
主持人:
香港中文大學公共衛生及基層醫療學院 副教授 及 著名音樂人
鍾一諾教授被稱為「現代文藝復興者」。一方面,他是一位專注於社會流行病學和生物倫理學的大學學者,在學術領域有重要貢獻;另一方面,他是一位屢獲殊榮且位居排行榜首位的歌唱界藝術家。
鍾一諾教授現為中大公共衛生及基層醫療學院副教授、香港中文大學(中大)生物倫理中心聯席總監及中大健康公平研究所副總監。他也是中大老年研究所的研究員(禮聘)。他在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獲得文學學士學位(公共衛生科學),在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彭博公共衛生學院獲得MHS學位,並在香港大學獲得博士學位(社會和生命歷程流行病學)。他預計於 2025 年從哈佛醫學院生物倫理學碩士 (MBE) 課程畢業。
作為一名社會流行病學家,鍾教授的研究利用生物醫學倫理和社會公義的視角來審視健康和健康不平等的社會決定因素。他目前正在研究貧困、匱乏、社會經濟劣勢、環境和住房因素以及移民身分等社會決定因素。鍾教授也特別關注弱勢族群的健康,包括移工和罕見疾病患者。此外,他亦有研究與老年相關的問題,例如多重疾病和長期/臨終照顧。總括來說,他的研究目的是為國內外的衛生服務和公共政策提供更多及更廣的資訊。
鍾教授發表過一百多篇經過同行評審的國際出版文章,並作為首席研究員和聯合研究員獲得多項總額超過 1,000 萬美元的研究經費。他經常進行跨學科和國際合作。其中一項重大成就是在香港成立了第一個由世界專家組成的縱向隊列國際聯盟來研究香港健康的社會經濟不平等狀況。鍾教授目前亦擔任由國際生物倫理協會主辦的「2024年世界生物倫理學大會」(WCB)國際顧問委員會的董事會成員。
鍾教授一直積極參與社會服務,具有相當的公眾影響力,他是香港生死學協會的副會長,該協會是一家社會企業,專注於創新生死教育、預設照顧計劃、香港的長期護理和死後安排等項目;並於2017-2018年共同主持香港唯一的「生死教育」廣播節目。2019年與人合編刊物《生死教育講什麼啲》。
在學術以外,鍾教授亦是一位歌手、製作人、詞曲作者、電台主持人和音樂教育家。他與其兄長Henry組成了的音樂組合「鍾氏兄弟」,在香港福音音樂、爵士樂、藍調音樂和發燒音樂界具有影響力,並贏得過一些重要獎項。鍾教授也曾於各大音樂節亮相,包括Clockenflap、Freespace Jazz Fest等。最後,鍾教授致力於音樂推廣及教育。 他是廣播節目「爵士鍾情」的主持人。自2014年起,他擔任香港大學「爵士樂:歷史與鑑賞」課程的創始人和講師。他也是藝穗會2018年「爵士樂‧說」社區工作坊系列,以及2020年西九文化區「爵士樂的演變」公開講座系列的講者,旨在促進大眾對爵士樂的認識與欣賞。
講者:
本地著名圖文作家
大泥,圖文作家。創作了《白熊和男孩 — 他倆互相扶持,彼此鼓勵,向前走,一起發現更美麗的新世界》。水彩作畫,配合窩心文字,治癒風格作品曾在2011年至2016年於東方日報專欄《愛看見世界》每天刊載。
大泥圖文出版作品:《我們都市有童話》、《大泥音樂繪本 — 一個人去旅行》、《和你在一起》、《我們都市有童話》2011修訂版、《因為愛》、《喜歡自己》、《生命的寶藏》及《假如我們不放棄》。
創作以外,大泥近年於香港多間大專院校、中小學從事插圖教育工作、生命教育及情緒教育工作。
著名導演及編劇
卓亦謙先生,香港電影編劇家協會成員、電影《殺破狼 ·貪狼》、《今晚打喪屍》編劇、第38屆香港電影金像獎創作總監。2013年畢業於香港城市大學創意媒體學院,主修電影藝術,2022年執導及編寫爾冬陞監製電影《年少日記》。
75歲的榕姐(潘婆婆)現時一家三口住在社會房屋。她每日晨早五時起床為家居打點一切,既要照顧行動不便的丈夫,又要為30多歲患有輕度智障兒子預備飯菜。作為家庭的主要照顧者,即使外出買菜亦不放心家中丈夫。而她身為長者,對於晚年生活安排,因忙碌照顧家庭,一心只求先上樓,往後的生活與照顧,需靠社區資源與政府支援,見步行步,隨遇而安。
廣東話
主持人:
Country Director, Pedius Srl
屈紫薇女士於2011年開始了她的社會企業家之旅。在DID HK Ltd的支持下,她創立了「對話體驗。無聲」(Dialogue Experience - Silence)和「藝宴坊」這兩個項目獲得香港社企獎勵計劃2013創意思維大獎。而全球首創的無聲劇場晚宴「藝宴坊」則為參加者帶來獨特的「創效於樂」(社會效益與娛樂體驗並重)體驗,向公眾展現藝術的新角度,並通過一群聾人才藝向大眾展示了藝術世界的不同視野。她還將自己的職業生涯委託給支持不同殘障和弱勢群體的工作,領導著各種項目,從改善生活到賦予力量。
英國特許市務學會香港分會 主席
盧翰豪先生現為英國特許市務學會香港分會主席及國際食品安全協會執行委員會成員。自2022年起,盧先生擔任香港理工大學專業進修學院客座講師。盧先生是一位品牌、行銷和業務開發專業人士,在資訊科技、食品和飲料以及娛樂等各個行業,擁有二十多年亞太市場的管理經驗,同時擁有服務波音、惠普、強生、安捷倫等跨國財富五百強企業的客戶經驗。專業領域涵蓋品牌管理、特許經營和數據分析業務開發等。
自2015年起,盧先生擔任「社會創新及創業發展基金」協創機構「創匯點」的顧問。2024年獲社聯邀請擔任「照護食」星級大使。盧先生現為cpjobs.com的專欄作家,曾參與擔任廣州移動電視、上海東方衛視、香港Movie++及馬來西亞EnjoyTV等多個節目主持人。
香港理工大學應用社會科學系 高級講師
譚建元博士現任香港理工大學應用社會科學系高級講師,同時,為社會政策及社會企業學士課程的課程主任。他的研究範圍包括男性特質、性暴力和社會政策問題。他曾在數個學術期刊上發表過論文,包括《家庭問題期刊》、《情感障礙期刊》、《社會企業學期刊》和《香港社會工作期刊》。除了學術工作外,譚博士還擔任了關注婦女性暴力協會和明愛荃灣社區中心的委員。另外,他曾擔任香港社會服務聯會政策研究和倡議委員會委員,一直關心基層住屋及生活質素的問題,並為社會房屋共享計劃完成了社會影響評估,瞭解住戶生活質素的轉變。
鄰舍輔導會 副總幹事
彭桓基先生現為鄰舍輔導會副總幹事。鄰舍輔導會轄下逾八十個服務單位為有需要的人士提供多元化的家庭、青年、安老、康復、社區發展、教育、醫療及內地服務,每年服務超過二百萬人次。
彭先生是跨界別專業顧問,他創立的顧問及培訓公司擅於應用敍事治療理念於體驗設計(Experiential Design)、行政管理、社會創新及人事培訓。彭先生擁有超過二十年社會福利事務經驗,他曾發起、投資及營運本地及海外不同的社會企業,亦曾擔任香港中文大學兼職講師。彭先生的專業資格包括香港註冊社會工作者、加拿大註冊戒賭輔導員、澳大利亞心理健康急救導師和澳大利亞敘事治療師。學術領域包括社會工作學、市場營銷學、刑事司法和敘事治療。
香港社會服務聯會 項目經理(社會房屋)
楊佩賢小姐於2017年起協助推動社會房屋共享計劃及組合社會房屋計劃,支援計劃整體運作及與房屋營運機構緊密合作,共同建立社會房屋的運營和服務。楊小姐於香港城市大學獲得社會科學學士學位。曾在社聯政策研究和倡議及社會發展部門工作,擅長管理進行社會影響評估及推廣實證為本的服務發展。
香港社會服務聯會 經理
關諾文先生現為香港社會服務聯會經理,協助倡議及推動生死教育和晚期照顧服務的工作。關先生曾於不同的非政府機構擔任前線及管理的工作十四年,一直透過教育、訓練和倡議等工作,推動和改善不同的健康議題。關先生在香港城市大學獲得社會科學學士學位,並在香港理工大學獲得社會工作碩士學位。
講者:
陳蔚斯女士是一名罕見疾病患者,自幼患上「多發性骨骺發育不良」,經基因檢測確診為「脊髓小腦萎縮症第35型」。 二十歲前曾接受八次手術,大專時期身體狀況轉差直至不能自理。
陳女士自2012年起先後為三個病人組織擔任理事,及後重拾音樂興趣,於2019年加入香港共融樂團參與大型音樂演出,亦參與社區的生命及音樂分享講座活動。現為香港肌健協會理事會成員及香港罕見疾病聯盟項目主任,致力服務罕見疾病患者。
Carer Matters 發起人及朋輩工作員(護老)
文文要照顧年屆100歲,患有認知障礙症的長者。曾因「隔代照顧者身份」而被歧視。現為朋輩工作者,將經歷及照顧經驗與同路人分享。
文文是Facebook專頁 《我家有個大bb》版主及《我家有個大bb - 隔代照顧者防撞板秘笈》作者 。
75歲的榕姐(潘婆婆)現時一家三口住在社會房屋。她每日晨早五時起床為家居打點一切,既要照顧行動不便的丈夫,又要為30多歲患有輕度智障兒子預備飯菜。作為家庭的主要照顧者,即使外出買菜亦不放心家中丈夫。而她身為長者,對於晚年生活安排,因忙碌照顧家庭,一心只求先上樓,往後的生活與照顧,需靠社區資源與政府支援,見步行步,隨遇而安。
75歲長者,曾獨力照顧四子女及患有認知障礙症的家姑,現與46歲、患有自閉症的智障兒子同住。她獨力摸索出自己一套育兒方法,早年醫生診斷兒子不能說話,她就每天帶兒子坐巴士,講解路途上的景物,同時培養兒子理財觀念、煮餸技巧,經常帶兒子出門,讓他認識區內各店鋪員工、診所醫生,希望日後兒子能夠長久在社區生活。
63歲的退休人士。2007年,妻子確診俗稱「漸凍症」的運動神經元疾病,經歷十年全天候照顧者生涯。他感嘆太太求醫路途幸運,不但在發病後短時間內確診,對症下藥,而且獲介紹使用不同先進的儀器,令太太病況大部分時間均頗為穩定,夫妻二人更經常到台灣旅行。太太病逝後,他轉為照顧體弱的母親,之後他亦不時探訪及幫忙病友。